我們從小就被灌輸了“忘記”不好的觀念,記憶力好的人才能獲得贊美。其實,大錯特錯!忘卻和記憶一樣重要,兩者的關系就像呼吸,要先呼再吸,也就是先排除、再吸收。同樣,我們應先通過忘卻去整理大腦,再去記憶,才能有效深化、活化所獲得的知識。 過去知識貧乏,需要強調記憶力的重要。但如今是信息爆炸的時代,如果只知道一味吸收,很容易導致身心的負荷過重。而通過“忘卻力”的過濾、整理,適時地舍棄多余的知識信息,就可以讓大腦空出更多的空間,以便思路更加清晰。 從現在開始,再也不要認為“忘記”是一件壞事了! 想要書讀得更好、工作更有效率,拼命去記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忘卻力將幫助你摒除雜念、排遣負面情緒、減輕身心負擔,發(fā)揮創(chuàng)意、創(chuàng)造個性,迎來無比輕盈自由的人生。 作者簡介: 外山滋比古 日本著名的思考權威和百萬級暢銷書作家,F為御茶水女子大學名譽教授,曾擔任全日本家庭教育研究會總裁,榮獲第46回日本放送協(xié)會(NHK)放送文化獎。專精英國文學,研究領域橫跨語言學、修辭學、創(chuàng)意思考、閱讀理論等領域。 著有多本超級暢銷書,作品并被收錄在日本中學的國文教科書中,且經常被引用做為考試試題,由此可見其影響力之大。 目錄: 前言 、 1.何謂忘卻? 忘卻就是忘掉 呼吸與記憶/忘卻 忘卻的取舍選擇 2.選擇性記憶與選擇性忘卻 記憶與鳥籠 計算機的記憶 3.忘卻的暗中相助 失敗的經歷 長篇讀者和短篇讀者 4.記憶的變化/轉型 同學會的變化前言 Ⅰ 1.何謂忘卻? 忘卻就是忘掉 呼吸與記憶/忘卻 忘卻的取舍選擇 2.選擇性記憶與選擇性忘卻 記憶與鳥籠 計算機的記憶 3.忘卻的暗中相助 失敗的經歷 長篇讀者和短篇讀者 4.記憶的變化/轉型 同學會的變化 夢幻中的名畫 5.裝進去拿出 患上知識性便秘? 信息過剩時代的問題 書呆子要強化忘卻力 6.知識代謝綜合征 保持攝取與消耗的平衡 丟掉知識? 良好的記憶 7.思考力的復興 絕對語感文法 知識與思考量成反比 8.用記憶和忘卻來編寫過去 老照片的記憶 斑駁的回憶 9.混合思考 斷斷續(xù)續(xù)地學習 增加思考,消除知識 新的生活方式 II 10.空腹時大腦滿負荷運轉 一天之計在于晨 午睡的功效 早餐前與晚餐前的斷食效果 11.適于思考的“三上”和“三中” 馬上、枕上和廁上 浴中、途中和集中 12.負面情感的“放氣” 開放封閉的精神 負面情緒的排遣 傾訴的效用 13.把思想冷卻一下 社交的原理 把稿子撂一撂 海明威的文稿 14.忘卻是一種感情凈化 看電影之后 電視劇、節(jié)日祭典、運動的感情凈化效果 以毒攻毒 15.選擇造就個性 難以對付的忘卻 快速眼動睡眠與忘卻 美化記憶 16.堅持的危險性 如果保持同樣的姿態(tài) 偏食的警告 集中講座效率低下 17.解釋的伙伴 去除雜念 α閱讀和β閱讀 讀書百遍的意義 III 18.認真學習,痛快玩耍 淘氣的孩子很聰明? 首先從休息開始 臨陣磨槍的功過 枯燥的研討會 熬夜寫出的文章有缺陷 19.不記筆記更好 寫下來就記不住 迷信文字,迷信記錄 20.回憶都很美好 時間的凈化作用 距離的消除作用 21.一個太多 腳踩兩只船 學校的講授科目 22.“絕對語感”與三歲看到老 手的記憶 掌握語言 善于忘卻的人 23.無敵就是大敵 對手的存在 記憶力的危機 24.提升大腦的功能 現代人知識過剩 忘卻的價值 后記媒體熱烈報道 顛覆你我的常識!外山老師告訴我們,思考的重點是“遺忘”和“舍棄”,為什么這么說?大學新鮮人和社會新鮮人請務必一讀,了解其中的涵義,必定使你恍然大悟。 ──《讀賣新聞》 如今我們知道,不管腦子里裝有多少知識,也代替不了計算機。然而,作者提醒我們:思考的整理,就是有技巧地遺忘;而遺忘,是為了讓想法可以自由產生化合作用。 ──《朝日新聞》 最讓人訝異的,無非是作者在20多年前就預見了高度信息化社會的到來,并且提出忘卻的重要性和相關做法。暢銷,是因為正符合這個時代的需求。 ──《產經新聞》媒體熱烈報道 顛覆你我的常識!外山老師告訴我們,思考的重點是“遺忘”和“舍棄”,為什么這么說?大學新鮮人和社會新鮮人請務必一讀,了解其中的涵義,必定使你恍然大悟。 ──《讀賣新聞》 如今我們知道,不管腦子里裝有多少知識,也代替不了計算機。然而,作者提醒我們:思考的整理,就是有技巧地遺忘;而遺忘,是為了讓想法可以自由產生化合作用。 ──《朝日新聞》 最讓人訝異的,無非是作者在20多年前就預見了高度信息化社會的到來,并且提出忘卻的重要性和相關做法。暢銷,是因為正符合這個時代的需求。 ──《產經新聞》 東京大學生和職場人強力推薦 。畷昀锍涑庵鴮W習法、時間管理術等講求效率的指南書籍,我覺得其中,外山老師主張的“忘卻力”最為耀眼。 。畬τ谏瞄L死記硬背的大學生來說,這是忠言逆耳。 .關于“忘卻”的說法,令人印象深刻,真是忘不了啊。 .經歷了填鴨式教育的我,有著面對專業(yè)知識總是囫圇吞棗的壞習慣,該好好反省了;忌现R性便秘? 人類一日三餐,食物種類較多,必須不多不少地適量進餐。如果不能適時適量地進餐,肯定有害于健康。有不少人在這方面不加節(jié)制,結果搞垮了身體。食物進入胃中,必然被消化分解,然后進入腸道,營養(yǎng)成分被吸收后,殘渣排出體外。在這個過程中,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出問題都會導致患病。 盡管經常被忽略,但最后的排泄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雖然我們常說順利地進餐、排便、睡眠是身體健康的必要條件,但這句話沒能體現出順利排便的重要性。現代人便秘的病例在增加,尤其是城市里患便秘的小學生很多,值得注意。并且,這一現象還具有某種象征性。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現在的小孩兒患有知識性便秘的也越來越多。 過去的小孩兒雖然吃不到現在這樣營養(yǎng)豐富的食物,但有運動的幫助,食物都能得到充分的消化吸收,一般都能順利排便?墒乾F在,盡管物質極大豐富,但孩子們的體育運動越來越少,結果難以順利排便。 學習也是如此。過去的小學生可謂無憂無慮,農村的孩子除了教科書以外幾乎沒有像樣的圖書,很多家庭也不訂閱報紙,就算訂了報紙,家長也不愿讓小孩兒閱讀。當小孩兒問“結婚是怎么回事”時,往往遭到斥責。有的小孩兒以為“她”這個詞就是第三人稱,直到上了初中學習英語時,發(fā)現女性的第三人稱還指“女友”,結果弄得自己面紅耳赤。總之,當時小孩子知識相當匱乏。 那時就是把所有的問題都塞進大腦也沒什么問題,玩耍之間被很快忘記,知識從來不會淤積,大腦多數時候是空蕩蕩的,不用擔心什么知識性便秘。 那時候知識是多多益善,記憶也越強越好,就算有什么問題,也不會是知識性便秘。 信息過剩時代的問題 但現在不同了,各種信息席卷而來。知識不只局限于書本等印刷物,電視、廣播、電話,最近還出現了手機這種可怕的通訊方式,都令人忙得不可開交。有些根本就不是信息,而是噪聲。到處都是擁擠的人群,到處都有眼睛看不到、耳朵也聽不到的信號,只要一靠近,就會受到電波的輻射。我們身處擁擠的人群之中,之所以很快就感到非常疲勞,就是因為暴露在了人的氣息和情緒這些嘈雜的信息里。 即便我們主觀上不想接受,但那些東西還是刻畫并留存在了我們的頭腦里。如果不能將其迅速消化,那么我們的認知很可能陷入近乎于不適、腹脹,以及便秘、腸梗阻一樣的可怕狀態(tài)里。進入大腦的信息造成滯脹,如果沒有相匹配的輸出能力,必然導致糟糕的壅塞狀態(tài)。有不少精神失常就是由于這種滯脹的增加和輸出能力的不足造成的。 可是人的輸出能力無法快速增強,遠遠比不上信息的接收速度。這就是“忘卻不全癥”。承擔著輸出、排出信息任務的主要是忘卻,所以必須讓忘卻增大活動量。對人類而言,忘卻本來就是攸關生死的重要機能,通常使我們具備如接收、攝取、記憶等信息處理能力?墒牵缢^的什么學習型社會、信息社會,現在和以前相比,只攝取異常多的信息、知識和刺激等,卻不能用正常自然的忘卻力進行處理的話,就有陷入抓狂的危險狀態(tài)。 我們以后還會講述自然忘卻的作用,但現在我們已經知道,當信息記憶過多的時候,尤其需要努力忘卻。 可是長期以來社會一直要求我們“不要忘記”、“牢牢記住”,現在突然讓我們促進忘卻,真是令人不知所措。 博聞強記方面的學習都能得到認可,可是說到怎樣掌握忘卻的本領時,不禁令人產生疑問:“這不是開玩笑吧?” 然而,“更好地忘記”卻是極為重要的問題,或許整個社會也都在期待我們盡早找到合適的辦法。首先,我們需要消除“忘卻性惡說”之類的偏見。既然記憶很重要,那么熟練地忘卻也同樣重要。也許,作為人類必要的技能,忘卻甚至比記憶更重要。 記憶力好就是聰明人,而健忘就是愚笨的證據,這種看法嚴重貶損忘卻的名譽,今后必須樹立正確的認識?梢云诖,今后老年人也不必為自己的健忘而嘆息和難堪了。不斷進步的大腦也不再對腐敗的知識信息放任不管,而是將大腦清理干凈作為第一要務。因為目標就是忘掉,所以忘卻將大顯身手。有時它可能過于勇猛,把重要的事情也忘掉,可頭腦因此而清爽。當順利忘記的時候,我們都要拿出生生不已、可喜可賀的雅量。 書呆子要強化忘卻力 刻苦學習的人,以及繁忙、腦子里需要裝很多事情的人,如果不去強化相應的忘卻力,不去努力忘記的話,就無法期待精神健康。現在可以說,對文科專業(yè)的人而言,忘卻力的增進與否左右著學習成果和工作成果。書呆子最后往往把書讀死了,結果遭到他人“什么都知道的笨蛋”的毒舌,上演只知攝取不知紓解的悲劇。 記憶力強的人如果不小心“忘記忘卻”的話,就會造成知識的淤塞。而記憶力不好的人即便忘卻力一般,也無須擔憂。至于忘卻力超強的老年人能夠忘記大多數事情,所以即便記憶很多事情也不用擔心發(fā)生知識性便秘。到70歲的時候,新學一門外語的確是一件很優(yōu)雅的事情。 一般情況下,我們都認為超強記憶、不斷地學習才能使人變得聰明,這話也許說得對,可是在記憶、學習之前,不要忘記把頭腦清理干凈。所謂清理,就是扔掉多余的東西,排除干擾。換句話說,就是忘卻。這一必要環(huán)節(jié)不應該在記憶之后,而是必須安排在記憶之前。——這就是忘卻論。 以前人們認為記憶力強的人可以成就大事,而記憶力不好的人最終會無聲無息,F在應該糾正這種偏見了!必須盡早放棄“千萬不能忘記”之類的想法。如果沒有忘卻默默無聞地工作,我們很快會遇到各種知識性障礙。只要稍加留意,肯定能發(fā)現身邊有不少這類的慘痛事例。 求知與忘卻是互為表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