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身體里孕育著你所不知道的奇跡,你的DNA可以改變,衰老可以遏制,疾病不再纏身…… 我們大多數人的觀念里,認為人的身體就像機器一樣,會隨著時間而慢慢磨損、老化,直至衰亡。但本書告訴我們一個奇跡,那就是身體如果和心靈深處的能量和意識相結合,會發(fā)生意想不到的事,我們的細胞會重新被激活,我們的DNA會被提升,衰老不再是難題,你想要的都會不請自來。那要怎樣做才能達到這種境界呢,《奇跡:你的人生沒有極限》作者提出了十種完美方法,助你實現。 作者簡介: 迪帕克·喬普拉,舉世聞名的整體醫(yī)學專家和人類潛能研究領域的領袖人物,在1999年,他被美國《時代》雜志評為20世紀世界最具影響力的100位人物之一,被譽為“心靈之王”和“替代醫(yī)學的詩人和先知”。出版過50多部著作,被翻譯成35種語言,其中很多書榮登《紐約時報》小說類和非小說類暢銷書榜。 目錄: 序:被遺忘的奇跡 重塑你的身體 第一大突破:你的身體是虛構的 第二大突破:你真正的身體是能量 第三大突破:覺知的魔力 第四大突破:你可以提高你的基因 第五大突破:時間并非你的敵人 喚醒你的靈魂 第一大突破:有一種更容易的生活方式 第二大突破:愛會喚醒靈魂 第三大突破:像你的靈魂那樣無限 第四大突破:臣服帶來恩典 第五大突破:宇宙經由你而進化 邁向完整的十個步驟 結語:“是誰創(chuàng)造了我?”序:被遺忘的奇跡 重塑你的身體 第一大突破:你的身體是虛構的 第二大突破:你真正的身體是能量 第三大突破:覺知的魔力 第四大突破:你可以提高你的基因 第五大突破:時間并非你的敵人 喚醒你的靈魂 第一大突破:有一種更容易的生活方式 第二大突破:愛會喚醒靈魂 第三大突破:像你的靈魂那樣無限 第四大突破:臣服帶來恩典 第五大突破:宇宙經由你而進化 邁向完整的十個步驟 結語:“是誰創(chuàng)造了我?” 譯后記喬普拉博士教導我們如何跳脫世俗生活的束縛,看見我們靈魂帶來的神圣啟示。 ——穆罕默德C.OZ,暢銷書《你的使用手冊》的作者 健康和疾病始于我們的意識,因此,覺知是治愈的第一步。在《奇跡:你的人生沒有極限》中,迪帕克喬普拉清晰地闡釋了如何增強我們的覺知,并根本性地改善我們的健康狀況。 ——迪恩奧尼什博士,預防醫(yī)學、發(fā)現直覺機構的創(chuàng)始人和總裁,加利福尼亞大學、圣弗朗西斯科大學臨床醫(yī)學教授,《光譜》作者第一大突破:你的身體是虛構的 突破需要憑借大膽的觀念,所以讓我們從最大膽的觀念開始。你認為自己的身體是真實存在的,而其實它是虛構的。如果你能認識到你的身體是你心智所固守的一個觀念,那么,一個巨大的突破就會發(fā)生。你將不再被囚禁在一堆物質之中。進而,你可以去自由抱持有關你身體的更好觀念。 當然,五種感官似乎都在肯定我們的物質性。溫暖而柔軟的皮膚觸覺只是一種觀念,這樣的想法會讓人深感不安。但這卻是真的。其他文化有著與我們非常不同的觀念。對于早期基督徒來說,身體是道成肉身,而肉身部分則是一種幻象。觸摸溫暖的皮膚就是觸摸誘惑。對于印第安霍皮族人來說,整個宇宙都是一種能量和靈性的流動,因此,身體是這種流動中的短暫事件;觸摸溫暖的皮膚就像觸摸一陣風一樣。佛教徒將無常和虛幻的觀念相結合,在他們看來,身體就像是一條幽靈般可怕的河流,執(zhí)著于身體正是一切痛苦的根源。觸摸溫暖的皮膚就是更深地陷入幻象。 這些觀念與你擁有一具身體——一樣東西、一件物體——的觀念同樣有效,它們指出了一個簡單的事實:人類與物質世界相等同的觀念總有可疑之處。巖石是物質,但它們沒有情感。樹木是物質,但它們沒有意志。每一個細胞都由物質組成,但細胞不會譜曲,不會繪畫。宇宙將人類進化到遠遠超出物質的層次。如果你把一本書只當成一個物體,就會非常奇怪。你可以把它當作燃料燒掉,或把它用作門擋。你可以把書頁撕下來揉成紙團,對準廢紙簍投籃。如果這本書夠大夠沉,你可以把它當作武器砸人。但是,顯然你已錯失了一本書的關鍵所在,它之所以存在的原因。如果一本書不是信息、靈感、愉悅和美的來源,那它就不是一本書了。把你的身體當作是一個物體,這同樣是錯誤的,盡管它也會消耗燃料,玩游戲,當戰(zhàn)斗或戰(zhàn)爭爆發(fā)時,把自己當成武器。 你的身體早已知道,它在生命中的目的并非是物質的。如果你通過顯微鏡觀察一個細菌被一個也被稱作巨噬細胞的白細胞所包圍、吞噬、消滅的過程,沒有什么比這看上去更真切具體的了。但你的眼睛在騙你。你實際上看到的是智能在工作。一個巨噬細胞必須先找出入侵者。它必須判斷入侵者是敵是友。在作出這一決定之后,巨噬細胞必須進入攻擊位置,接著部署有毒化學武器來殺死敵人。 純粹的物體不會作出決定,當然也沒有這么精確,也不會這么致命。如果巨噬細胞出錯,它就有可能開始吞噬人體自身細胞,造成一種像狼瘡或風濕性關節(jié)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這兩種疾病都是因為作出了極為錯誤的決定。然而,一個白細胞的智能非常高,當它不再有用時,它會精心策劃自己的死亡。一旦巨噬細胞消滅了入侵的微生物,它就會自動死亡,成為其本身化學武器的受害者。它的自殺是出于自愿和無私。一個白細胞知道,大多數的利益高于個體的利益,因此,這個細胞就會出于這種理解而作出最大的犧牲。 如果身體有其老化的模式,那么向一種新模式的轉變就顯得非常緊迫,因為我們的根本信念決定了我們的生活方式。 艾登的故事 有些人已經開始塑造一種與舊有身體模式全然不同的新身體。艾登現在50多歲,受過高等教育,足以在他所選擇的領域中求得非常成功的事業(yè)。但是相反,他一直在進行靈性探索,這始于30年前一次很偶然的機會。 “當時一切都按部就班,沒有任何跡象表明即將有什么奇怪的事情發(fā)生,”艾登回憶道,“我是一個典型的中產階級家庭的孩子。越戰(zhàn)結束后,我上了大學,我并不是一個理想主義者或叛逆青年。 “但在我20多歲時,一些我所無法控制的事情開始發(fā)生。在夜里睡覺時,我會覺得自己是清醒的。我覺得自己是在一個泡泡之中,我可以旅行到任何地方;當我在這個泡泡中時,我就好像離開了自己的身體。我看到了陌生地方的景象,包括奇異的城市和風景。我見到我認識的人,并覺得我可以透視他們隱藏的性格。這些經驗生動得讓人難以置信。我無法將它們視為純粹的夢幻,因為我有時坐在椅子上也會有相似的經歷,只是沒在泡泡中,我會覺得自己從體內上升。有一次,我來到了房間的墻壁之外,能看到我家外面的景象,看見有行人和汽車經過! 神經學家很可能會把這種經驗歸為由致幻劑、癲癇癥和嚴重心理疾病造成的幻覺。但是,無論這是否準確,似乎身體的局限會突然出人意料地消失。艾登繼續(xù)說道: “我現在知道,這種體驗并不像你以為的那樣異想天開。人們一直都有脫體經驗。他們看見天使,預知將會發(fā)生什么事。誰都有過這樣的經驗:自己突然想到一個朋友,一分鐘后,這個朋友就打來電話。但是人們很快會忘記這些經驗,或認為這只是巧合而已。而我并不這么想。我很認真地看待自己的經歷。我要另辟蹊徑! 我們在曼哈頓的一個冥想中心聊天,我們會經常在那里相遇。我認識很多有類似經驗的人。大部分人都著迷于希望能進入更高的意識狀態(tài)。他也是如此。 “我們自認為知道什么是真的,什么不是,但真假之間的界線要比人們所想象的更為模糊,”他說!拔铱催^一個有關一位布魯克林的牧師的節(jié)目,他治愈過煙癮很大的人。在他的客廳里,他坐在一群癮君子中間,什么也不做。但他在心中想象一道神圣的光束進入他的體內。他請求上帝,讓房間里的所有人都放棄吸煙的習慣。就這么簡單。他們走出房間,從此不再吸煙。在圣莫尼卡有一個治療師,一個鄰居的造訪讓他發(fā)現了自己的天賦。這位鄰居全身長出腫塊。一天晚上,她夢見她的鄰居只需觸摸她就可以治愈她。所以她就去敲他的門,把她的夢告訴了他。他感到非常驚訝,他想請她離開。但這位鄰居絕望已極,所以他只得遷就她。一兩天之后,所有的腫塊都消失了! “你自己遇到過這樣獨特的療法嗎?”我問他。艾登點點頭!案鞣N療法無處不在,但總體而言,人們對一種療法的抗拒會讓他們無視或不接受這種療法。”他對另類療法的信念顯而易見。當問及他在自己的旅程上已經走了多遠,他認為自己還在路上。 “我經歷了很多階段,”他說!拔易非筮^很多理想,也嘗到過很多失望的滋味。我是否離上帝很近了?我認為自己開悟了嗎?現在我已不再操心這些問題了。” “那么,你學到了什么呢?”我問他。 “我終于安定下來。我不再對人生感到困惑。我知道我的源頭是什么,回歸源頭要比四處徘徊、搞不清自己到底是誰好上千萬倍! “那么,你和一開始走上這條路的自己還是同一個人嗎?”我問。 艾登笑了。“我都不認識他了;叵肫饋,我現在明白,我當時是活在偽裝之中。我已摘下面具,于是一切都改變了。” 他所談論的就是自我轉變,這個詞已成了老生常談,但依然非常具有現實意義。轉變的關鍵就是,你創(chuàng)造了你想要在自己身上看到的改變(正如甘地所言,你必須成為你想要在世界上看到的改變)。在這里,最初的改變發(fā)生在了艾登的身上。他并非天生就是一個靈性追求者。他很可能得益于沒有宗教信仰或任何靈性觀念。由于沒有成見,當改變來臨時,他就會愿意敞開心扉接受改變。 虛幻的未來 然而,改變也是一種選擇。你的身體擁有許多未知的能力,但它們需要你為它指明方向。當你有了新的意愿,你的身體就會自己找辦法來適應任何你想要的事物。在過去幾年中,這方面的例子一直在發(fā)生。年輕一代已經發(fā)展出了具有新功能的大腦。研究人員發(fā)現,與視頻游戲、音樂播放器、電子郵件、手機短信和互聯網(所謂的“數碼一族”)一起成長的兒童培養(yǎng)出了與他們的上一代不一樣的大腦活動。他們的大腦在某一方面極為發(fā)達——例如,快速獲取信息和玩視頻游戲所需的技巧——但在其他方面卻變得遲鈍,例如,對社會關系的認同和對情緒的識別能力。如果你不是“數碼一族”(所謂的“數碼盲”),那么玩一個星期的視頻游戲或上一個星期的互聯網,就會刺激你的大腦,它會進行自我塑造,以符合你的新的數碼環(huán)境。 一旦你改變了大腦,社會規(guī)范就會隨之而改變。前幾代的孩子們是在人際關系緊密的家庭中了解世界的,他們因而成了社會動物。另一方面,最近的幾代人每天都會幾個小時獨自面對電腦,他們所經驗的是一種松散的家庭關系,常常連家庭都沒有。因此,他們缺乏同情心,不知如何與社會接觸。研究人員發(fā)現,由于如今20歲的年輕人的突破,他們的大腦是“塑膠的”——能夠適應變化,而不是一出生就僵化了,F在,他們面對這樣一個事實:簡單的日;顒訒焖俳⑿碌纳窠浘W絡。而且,新的大腦會變成什么樣似乎沒有任何限制。 大腦可以產生靈性經驗,這似乎屬于上帝的領域。肉體可以化為靈性。事實上,如果大腦沒有建立一個收聽靈性的神經網絡,就不可能體驗到上帝。只是在過去幾年中醫(yī)學才發(fā)現這一事實。在達賴喇嘛的合作下,大腦研究人員得以研究打坐15年到40年的佛教高僧。在實驗室中,僧侶的身體與核磁共振成像儀相連,這樣就可以實時掃描監(jiān)控他們腦波的變化。 僧侶們被要求對慈悲進行冥想。在藏傳佛教教義中,慈悲是一種隨時隨地幫助眾生的能力。當僧侶們進入冥想狀態(tài)時,他們就開始產生在正常大腦中所觀測到的最強烈的伽瑪腦電波。伽瑪波與頭腦的整體運作功能有關,也與較高層次的思維有關。僧侶們所顯示的最強烈的活動區(qū)域是在左前額皮層,就位于左側前額的后面。這個區(qū)域與幸福和積極正面的想法有關。 研究人員對他們的調查結果感到非常興奮,因為這第一次表明,僅憑心理活動就能改變大腦。眾所周知,可以對大腦的身體活動能力加以訓練——例如,運動員訓練得越多,他們就會變得越熟練。我們會稱贊他們有天賦、意志堅強、富有勇氣。所有這些也許都是真的。但是,對于一個神經學家來說,最好的跑步選手、游泳選手或網球選手都將已他們的運動皮層訓練得極其發(fā)達,運動皮層負責協(xié)調任何高難度運動中所需的復雜動作。這可以表明,只要有一點愿心——在這里,就是慈悲的愿心——就可以訓練大腦以同樣方式加以適應。 其中也有神秘主義的成分。愛的一種形式就是對物質具有支配力量。耶穌曾比喻說,信念小過一顆芥籽,卻能移動大山,而愛的力量真的可以移動大腦。我們都學過,并且毫不懷疑地接受——大腦是一臺“肉做的電腦”,這是麻省理工學院一位研究人工智能的著名專家的說法。它的一部分硬件就是皮層,被編程來進行思考,而另一部分硬件則是邊緣系統(tǒng),被編程來產生情感。但這個固定不變的部分原來是假的。如果在你想到一個好主意的一瞬間,對你的大腦活動拍一張照,照片就會顯示你大腦中有十幾個區(qū)域被激活了,并且每一個新想法都會呈現出一個新的精致模式。但相反,電腦每次在接收到一個指令時,同一個電路板會發(fā)亮!坝膊季”的觀念只適合電腦。大腦則可以在一瞬間重新為自己布線,它遵循與電腦完全無關的不可見力量。 那么,我們如何才能將此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呢?哈佛大學的實驗表明,對身體的愛會即刻見效。受試者在一間房間里觀看有關特蕾莎修女及其在加爾各答為遭遺棄兒童工作的影片。由于觀看者被電影深深打動,他們的呼吸頻率和血液發(fā)生了化學變化,他們的表現更為平靜,更沒有壓力。這些反應是由大腦控制的。 如果看了一段關于偉大的愛的影片都能在大腦中創(chuàng)造出一種新的回應,那么更長久的愛會造成什么樣的影響呢?對保持良好婚姻生活的老年夫妻的研究表明,在30多年或40多年之后,他們比第一次愛上對方時更加熱愛對方。但他們也說,這是一種不同類型的愛情,不是詩人所說的瘋狂的熱戀,而是一種更持久、更穩(wěn)定、更深刻的愛情。這表明,正如西藏的僧侶一樣,婚姻幸福的夫婦在他們的大腦中體驗到一種變化。在這兩組人中確實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僧侶們處于一種平靜、開放、和平、無為的心智狀態(tài)。大腦已習慣于這種不受局限的狀態(tài),因此,它擺脫了它自己的條件作用。長期相愛的伴侶也體驗到了平靜、安寧、向彼此敞開的經驗。彼此相愛也達成了冥想的效果。 細微之舉 我一直想要證明,生活中非物質的一面要比物質的一面更有力量。談論無形的力量也許聽起來很神秘,但在個人層面上,我們無法讓愛與身體相分離,愛是一種純粹而無形的力量,我無需用科學來加以證明,墜入愛河會引發(fā)激烈的生理變化。一旦你不再抱持你的身體是一樣東西的觀念,你就會認識到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你的身體是有形世界和無形世界的交界處。站在這個路口,你不斷進入無形世界的新領域。你每邁出新的一步,你的身體就會緊隨其后。 我把這些新步驟稱為細微之舉,因為它們只與心智有關,而通常的行動總是直接與物質世界相關。雖然細微之舉會自然而然來到我們身上,但它還是可以分解為以下幾個步驟: 細微之舉是如何進行的 1.你深入內在,并了解你的意愿。 2.你相信你會達成結果。 3.你不會抗拒改變的進程。 4.你的身體會毫不費力地在物質層面發(fā)生轉變。 5.你會重復你的細微之舉,直到你已掌握你想要的改變。 西藏僧侶已經完成了所有這些步驟。他們冥想是為了與更高意識相連(佛教徒不用“靈魂”一詞)。他們靜靜地坐著,相信他們會實現自己的目標。他們精進修行,專注于目標。經由細微之舉本身,不努力,不掙扎,慈悲就會流入他們內心。(這讓我想起了一句著名的印度格言:智慧是你所學不到的,智慧是你所成為的。) 如果無形力量真的具有威力,那么一個細微之舉——它完全發(fā)生在心智之中——就應該能夠造就比行動更大的改變。事實正是如此。細微之舉會轉化為不可思議的身體能力。還有一種稱為拙火(tumo)的西藏冥想法,它能保護身體不受外界的侵害。修煉拙火的僧侶只穿一件薄薄的絲質僧袍,可以整夜坐在氣溫零度以下的山洞里,天亮之后他們從洞中出來,一點事兒都沒有。根據西方醫(yī)學專家的觀察,秘密在于:僧侶們將他們體內溫度提高了8°C之多,這是利用大腦中一個特殊部位——下丘腦——所產生的熱量。體溫通常是一種自動反應,但經由細微之舉,一個人可以任意改變這種反應。 對西方普通人群進行的生物反饋實驗結果也與這種情形相一致。受試者被要求專注于他們手背上的一小塊皮膚,想象皮膚在變熱。無需很長時間的練習,很多人僅憑專注就可以提高局部皮膚的溫度,并且手背上的皮膚會出現一塊紅色印記。 然而,西方醫(yī)學對印度瑜伽更感困惑。修煉瑜伽的人每天只需最低限度的食物——僅需100卡路里熱量——就能存活。他們可以埋在棺材里數天之久,他們通過降低呼吸頻率和基礎代謝,靠著棺材中極少的空氣存活。西方觀察家所稱頌的最高深的瑜伽師在三摩地中入定之后,人們用力推都無法將他推倒。 這并不意味著細微之舉只存在于生物反饋實驗室或需要長年修行。這種無形力量無處不在,可以在生活的每一個方面發(fā)揮作用。我們認為這種力量具有智能和創(chuàng)造性,當一個白細胞吞噬入侵的細菌時,我們所看到的就是它在行動?茖W家因為弄清了免疫細胞化學特性的一小部分而被授予諾貝爾獎,它實際上極其復雜,免疫系統(tǒng)如今又被稱為一個“漂浮的大腦”。 但是,智能細胞的發(fā)現對打破身體的舊有模式并無幫助。相反,我們最終會以一種模棱兩可的說法收場。如果白細胞具有智能,那么它是如何做到的呢?它并非大腦中數十億個交互神經元的一部分。如果你是細胞生物學家,你就必須在白細胞的蛋白質和酶中找到智能,但那些只是連在一起的更簡單的分子,那么,簡單的分子有智能嗎?它們是由更簡單的原子組成的。原子聰明嗎?這樣的想法會顯得很奇怪:我們在一塊煤中發(fā)現的同樣的碳,只要加上一些氧原子和氫原子,就有足夠的智能造出一個巨噬細胞。 既然碳是每一顆聰明大腦的一部分,那么它也應該分享諾貝爾獎嗎?但是,你無法推翻這種推理,除非你要說的是,智能是一種無形力量,白細胞正好將它表達出來而已。而這正是細胞生物學家——或任何物理學家——所無法得出的結論,因為科學認為,有關生命的一切,從DNA開始,都必須有一個物質基礎。那么,承認這一點會不會來得更加容易:顯而易見,智能是一種無形力量,一種被我們身體揮霍的力量?你身體的整個目的就是要加入這個有形和無形的世界,而智能并非是唯一想要通過你表達的力量。創(chuàng)造力、真理、美和愛無不如此。 有時候,我們需要一點啟示才會明白。一個名叫達蒙的人例行出差回到丹佛的家中。達蒙下了飛機,想取完行李后坐出租車回家。突然,他眼角的余光看到了自己的妻子,她想要給他一個驚喜,所以來機場接他。 達蒙回憶道:“她只是站在那里微笑,但在我的內心,我感到了極大的幸福。自從我們談戀愛之后,我都不記得有過這樣的感覺。這讓我完全猝不及防,當我妻子走過來,她看到了我臉上的表情。她問我感覺怎么樣。我唯一想說的就是:‘我愛你'。但我沒有說出口。我們一直鬧矛盾,她始終心情不好。所以,我只是說,我很好,我們開始走向行李領取處。但那一幕一直縈繞在我心懷。我不知道這種強烈的愛從何而來,但它是如此鮮明而清晰。說來可悲,我以前總覺得,舊事重提不會讓人好受! 愛會讓我們措手不及,因為我們忙得不可開交。要造成突破,你就必須有意識地連接這種就在你周圍的無形力量,它催促你超越你舊有的條件作用。愛的突然迸發(fā),必須加以表達和采取行動,否則它就會消失,你就會再次掉入平凡的生活之中。細微之舉是緊迫而必要的。它會調用這些無形力量,將它們帶入你的身體。一旦你體驗到它們所造成的改變,你就沒有理由再執(zhí)著于虛構的身體。 在你的生活中:愛的行動 細微之舉可以分清理想愛情的夢想和將它化為現實之間的區(qū)別。在日常生活中,愛情已和別的東西糾纏在一起,通常是和你的小我。小我天生就是自私的,雖然它會受到愛的吸引,但小我會希望以自己的方式擁有愛。每個人的情形都不一樣。一個人可能想要掌控,另一個人想要有人照顧自己。一個人盡管有愛的指引,但可能還是沒有安全感,另一個人必須控制他的合伙人,這樣他才不會覺得自己是軟弱的。但是,純粹的愛確實存在,而且可以找到。和任何事一樣,這需要一個過程。你會從你所在之處開始,通過細微之舉而獲得成長,換種說法,你在悄悄地鼓勵你真正想要的那種愛。 在你自己的生活中,要從最高層次來考慮愛的品質。靈魂之愛的特質是: 無私 給與 幸福 溫暖而安全 自足,無需外在證明 純真 單純 善良,富有同情心 一貫 愛屋及烏 令人欣慰 神圣 這些都是你耳熟能詳的詞語,你可能對它們也稍有體驗,或是體會深刻。請你坐下來,靜靜地回憶含有某一特質的記憶,比如善良,包括你的記憶、意象、心情、以及與此特質有關的人;◣追昼姇r間與這些體驗相處。在你頭腦中加深這種特質的印象。實際上,你正在微妙地指導你的心智進入善良的特質,這會形成一種不同于沒有明確善良概念的心智神經模式。 同樣,你可以深入自己的內在,盡可能完整地感受“給與”或“神圣”對你意味著什么。一次挑選一種特質,專注于它,直到它對你而言有了明確的含義。在你的過去,什么樣的愛的一刻是最無私的?你能否重新獲得天真的感覺,也許是在林中散步或凝望大海的時候? 不要試圖一次就做完上面列出的所有特質。每天堅持練習,這樣你就會建立起一種你與愛的內在連接感。細微之舉是通過進入更深覺知層次來運作的。當你更加覺知到你內在的愛,你就與一種無形力量相連。你會發(fā)現,愛的更高特質會開始悄無聲息而又源源不斷地進入你的生活。 很自然,你也會面對愛受到動搖或者愛似乎離你而去的時刻。要正視這些情感和記憶,而不要躲避它們。這些并不都是開心的幻想練習。但也不必專注于負面想法,不要耽于孤獨和自憐,也不要對已逝去的愛情懷恨在心,或對目前的戀情感到厭倦。許多人很難區(qū)分正面或負面的想法。我們誰也沒有對細微之舉進行過訓練,因此,我們會陷入各種各樣我們稱之為愛的情感中,并會導致困惑和不必要的痛苦。 細微之舉會讓你會對愛的無形力量了然于心,可以讓你溫柔而毫不費力地厘清困惑。你再也不會把不是愛的情感誤認為愛。我在這里舉一個例子: 羅琳是愛荷華州的一位年輕婦女,她搬到一個新城市,接受了一份工作。這是一次升職,但羅琳不得不與她原來的朋友分別。很快,她認識了一個讓她感興趣的同事。通常她并不熱衷于談戀愛,但她很快陷入熱戀之中。羅琳向他示好,他也單身,沒有女朋友。他顯得很友好,但并沒有提出和她約會。 她發(fā)現,她對他的熱情讓自己陷于奇怪的夢境和幻想之中。而且,她對他的欲望變得越來越露骨,她向他強烈地暗示:她想和他談戀愛。讓羅琳驚訝的是,他說他知道她愛上了他,但他對她并沒有感覺。他表現出同情和理解,這讓他顯得更加有吸引力。羅琳覺得自己處于掙扎之中,一方面她陷入了對他的熱戀之中,一方面又知道自己得不到他。她向他發(fā)起更猛烈的攻勢,她給他留一些挑逗的電話留言,她故意在工作時躺下,希望萬一她會“意外”遇到他。在辦公室的圣誕晚會上,事態(tài)發(fā)展到了極點,她喝酒過量,在其他人面前拼命討好他。羅琳對他緊追不舍,以至于他不得不作出讓她死心的決定。 第二天,這名男子在她辦公桌上留了一張便條,建議她尋求幫助。羅琳感到既困惑又羞愧。她決定去看心理醫(yī)生。在第一次治療中,她哭訴自己的處境!拔疫@么愛他,我都快發(fā)瘋了,”她說。心理醫(yī)生糾正她道:“你所表達的并不是愛!绷_琳大吃一驚,問:“如果這不是愛,那是什么?” “這是虐待,”他說。“如果你不是這么絕望,你就會明白這一點。你所以為的愛是你的一個面具,想要掩蓋你所害怕面對的更深情感!绷_琳受到了極大的打擊,但在更深層次上,她知道心理醫(yī)生的話是對的。 人們通常想讓愛情拯救自己,于是,他們就把愛情與逃避現實和恐懼捆綁在一起。你所害怕的一切,比如孤獨、隔絕、無法與人相處,必須分門別類,分別加以治療,而不是戴上面具,希望靠與他人的關系來為你解決你內心的恐懼。像羅琳這樣的人通常會始終不愿面對自己的匱乏。他們的大腦會形成一個極其熟稔的行為模式,即使是最負面的反饋也不會改變它。只有細微之舉才能用一個新的意愿來改變大腦。(請記住,西藏僧侶是如何變得慈悲的——必須建立一個新的大腦模式。)當你學習通過細微之舉來進行治療時,你不必非得面對導致失敗和被拒絕的處境。這些都是你舊有內心狀態(tài)的反映,你正在慢慢轉變這種狀態(tài)。 當負面印象和記憶出現時,僅僅關注它們就會有療愈作用。細微之舉是通過看、觀察、覺知,而非評判、譴責或抗拒來運作的。你過去的負面印記并不是真正的你。它們是經驗的傷疤,而你過去中美好的事物則是為你指明方向的路標。通過感受你內心的愛是什么樣的,你就在此時此地激活了處于休眠狀態(tài)的愛的沖動。你向宇宙發(fā)出信號,你是開放的,你愿意接納,并樂于作出改變。 于是,改變就會出現,一開始你內心會有一種新鮮感,這是更高形式的愛的柔嫩萌芽。要有耐心,保持覺知。當你確實覺得自己變得更善良、更無私、更富同情心,或能給與更多,越來越多的這樣的時刻就會來臨。你也會看到這些相同的特質反應在你的外在世界。你會在其他人身上注意到這些特質,他們也會開始注意到你的這些特質。讓這個過程繼續(xù)擴展。不要強求自己或他人去給與或表達善意。重新像一個孩子一樣,愿意成長而不去勉強任何東西;無論多么弱小,哪怕會受到傷害,也決不放棄。 最重要的是,不要讓你的自我形象擋住你的道路。自我形象是由小我所建構的。它給你一個你可以向全世界展現的假象,但它也成了一個你可以躲在它后面的盾牌。如果你讓自我形象擋住了你的道路,你就不可能是開放的和樂于接納的。真正的改變需要一種放松而自然的態(tài)度?杀氖牵蠖鄶等硕荚诒Wo自我形象上浪費了無數精力,以保證它免受真實和想象的打擊。相反,應該采取一種無需保護、無需防衛(wèi)的態(tài)度。你想要擁有力量,但真正的力量來自于肯定而自足的愛。虛假的力量來自于建造一堵自我防衛(wèi)的高墻。要專注于感受,愛對你而言是什么樣的,并專注于希望它能進一步擴展。 這是一個細微之舉如何能成就壯舉所無法成就的有力例證,因為只有在細微層面上,你才能將你的大腦訓練成為一個全新的大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