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情緒的鏡子


作者:羅展鳳     整理日期:2014-11-10 10:03:59

假如電影《十誡》、“紅藍白三部曲”中沒有普列斯納的哲理性音符;假如《塞瑟島之旅》缺少卡蘭德若詩一般音樂的呼應;假如久石讓的童趣樂曲從未出現(xiàn)在宮崎駿的電影中……或許這些曾深深打動了無數(shù)影迷的電影將黯然失色。
  《必要的靜默——世界電影音樂創(chuàng)作談》作者羅展鳳與十余位世界頂尖電影音樂家訪談,記錄其獨特的電影音樂創(chuàng)作理念,他們對藝術的堅持和思考以及對生命的感悟。藉此我們知道,那些音樂何以如此動人。
  珍貴訪談外,《必要的靜默——世界電影音樂創(chuàng)作談》亦收錄創(chuàng)作者本人的公開演講。
  作者簡介:
      羅展鳳,現(xiàn)任香港公開大學創(chuàng)意寫作與電影藝術講師,專研電影音樂,為華語世界此領域內(nèi)少數(shù)研究者之一。自2004年起,有關著作包括《映畫x音樂》(中文簡體版為《電影x音樂》,《流動的光影聲色:羅展鳳映畫音樂隨筆》及《必要的靜默:世界電影音樂創(chuàng)作談》。香港中文大學文化研究文學碩士、中國語言及文學學士(副修哲學及性別研究)。曾任職電視臺編劇、副刊記者、雜志及出版社資深編輯等工作。另客席任教于香港演藝學院電影電視學院及香港藝術學院,教授電影音樂、電影理論及欣賞課程,另亦為《看電影》(上海)及《香港電影》(香港)撰寫電影音樂專欄。2010年獲亞洲文化協(xié)會頒發(fā)半年期“利希慎基金獎助金”,游學紐約。2011年4月獲香港藝術發(fā)展局頒發(fā)香港藝術發(fā)展獎——年度最佳藝術家獎(藝術評論)。
  目錄:
  序一別讓自己錯過/潘國靈序二書寫配樂藍圖/張志偉哲理型電影音樂家:茲比格涅夫·普賴斯納希臘尋根詩人:艾蓮妮·卡蘭德若以殘缺和聲反抗憂郁:貝拉·塔爾半世紀的光影音樂傳奇:恩尼奧·莫里科內(nèi)感性的筑夢者:久石讓將簡約主義帶進音樂的第一人:邁克爾·尼曼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音樂家之一:菲力普·格拉斯從聲音、噪音到音樂的再思考:大友良英默片復興功臣:卡爾·戴維斯將現(xiàn)代電子音樂元素滲進經(jīng)典默片:ITN當爵士小號手遇上電影:特倫斯·布蘭查德英式浪漫演繹:喬治·芬頓后記靜默之必要/羅展鳳以音樂書寫靈魂
  2007年,夏。香港百老匯電影中心舉辦了一連兩周的波蘭導演基斯洛夫斯基(KrzysztofKie§lowski)十年祭電影展,為此,我為當時百老匯電影中心出版的基氏紀念特刊,寫了一篇有關普賴斯納的電影音樂文章。
  談基斯洛夫斯基作品,不得不提普賴斯納,二人以光影聲色編織了多部杰作。對此,基氏早在其傳記作品《奇士勞斯基論奇士勞斯基》(KieglowskiOllKieglowski)中已有論及:“你如何才能描述音樂?非常美?莊嚴?繞梁三日?神秘?你大可把這些形容詞全寫下來,但是你還是必須等作曲家去發(fā)現(xiàn)那些音符演奏出來。而這些音樂必須能夠與你先前寫下的文字彼此呼應。這些全讓茲比格涅夫·普賴斯納給出神入化地辦到了!”
  “普賴斯納是一位非常獨特的作曲家,因為他樂意從頭開始參與一部電影的工作,而不是只看剪接好的版本,再去構(gòu)思如何用音樂去詮釋。這不正是一般的規(guī)矩嗎?你把自己的電影給作曲家看,然后他用音樂把空隙填滿;但他也可以嘗試用別的方法,他可以從一開始就思索音樂的部分:它的戲劇功能是什么?它怎樣表達影像所沒有說出來的東西?有些東西即使在銀幕上看不見,但一旦樂聲揚起,它們便開始存在。能夠汲取那些不單單存在于影像或音樂之間的東西是極耐人尋味的一件事。當你把兩者合而為一,某種特殊的意義、價值觀,以及能夠營造特殊氣氛的東西便突然開始存在……”。





上一本:人脈圈II 下一本:我的情緒我做主-你每天可做的情緒調(diào)節(jié)練習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情緒的鏡子的作者是羅展鳳,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