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別談話之所以被稱為偉大的藝術,是因為它能撥動人的心弦,走向人的心靈,是因為它能讓冷漠的心變得溫暖起來,在荒蕪的心田里種出綠色的希望。 對于大墻內(nèi)的囚子來說,監(jiān)獄民警的個別談話更是一縷春風,一劑良藥,一滴甘泉,是管理、教育、矯正服刑人員的基本手段,是民警業(yè)務素養(yǎng)的綜合反映。 本書運用語言學、教育學、監(jiān)獄法學、犯罪心理學、心理咨詢技術等學科原理,結合作者本人的實踐經(jīng)驗和體會,對監(jiān)獄民警如何開展個別談話教育,作了系統(tǒng)而又深入淺出的闡述,對基層民警具有直接的理論啟迪與實踐指導意義。 作者簡介: 張建秋,男,1962年立秋生。江蘇武進人,大學學歷,法律碩士,副研究員,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中國政法大學青少年犯罪與少年司法中心特邀研究員,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碩士生導師。中國法學會會員,中國心理學會會員,中國監(jiān)獄工作協(xié)會監(jiān)獄理論研究帶頭人,江蘇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江蘇監(jiān)獄系統(tǒng)理論研究首席專家,現(xiàn)任江蘇省監(jiān)獄管理局獄情信息監(jiān)測總站主任。1984年起發(fā)表作品。先后發(fā)表犯罪社會學、犯罪心理學、教育學、監(jiān)獄法學等論文50余篇;合作出版《犯罪社會學》、《犯罪心理學》、《家庭教育詞典》專著3部;獨立出版《個別談話——溝通心靈的藝術》(第1版)、《危機四伏——罪犯危機管理:從概念到實證》專著2部;出版文學作品《大墻寫真集》、《小鎮(zhèn)上店——我記憶中的江南老家》、《我的囚犯我的兄弟》3部。 目錄: 目錄: 基礎篇 一、說話與談話/ 1.1語言,人類特有的交際工具/ 1.2語言的由來/ 1.3說話與談話/ 二、個別談話的類型/ 2.1個別談話的類型/ 目錄: 基礎篇 一、說話與談話/ 1.1語言,人類特有的交際工具/ 1.2語言的由來/ 1.3說話與談話/ 二、個別談話的類型/ 2.1個別談話的類型/ 2.2一次性談話與連續(xù)性談話/ 2.3臨時談話與正式談話/ 2.4應急談話與常態(tài)談話/ 2.5咨詢類談話、疏導類談話和問題類談話/ 三、與服刑人員談話的“難”與“不難”/ 3.1談話——從事監(jiān)獄工作的基本功之一/ 3.2與服刑人員談話的“難”/ 3.3與服刑人員談話的“不難”/ 四、有的放矢/ 4.1目的性——個別談話的本質特征/ 4.2設定談話目的的作用/ 4.3談話目的的設定/ 4.4談話目的的控制與調整/ 五、“沒有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 5.1張某某的“委屈”/ 5.2沒有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 5.3“調查研究”之于“發(fā)言”者的重要性/ 5.4學會正確的調查研究/ 【“話”中有話】之一 用藝術解讀談話用談話溝通心靈 ——讀《個別談話——溝通心靈的藝術》……張伯平/ 技能篇 六、談話要“三思”/ 6.1“思”是“談”的前提/ 6.2“思前”——為談話做準備/ 6.3“思中”——適時調整談話進程/ 6.4“思后”——及時總結,客觀評估談話效果/ 七、說者不能“無心”——個別談話中的“說”/ 7.1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7.2表達準確/ 7.3自圓其說/ 7.4留有余地/ 7.5適當幽默/ 八、聽的學問/ 8.1談話離不開聽/ 8.2“聽”的用處/ 8.3用心傾聽/ 九、看與說/ 9.1看與說/ 9.2由看到說/ 9.3由說到看/ 9.4觀察是雙向的/ 十、打鐵看火候——個別談話的適時性/ 10.1姜某某的談話要求/ 10.2打鐵看火候/ 10.3重視談話的適時性/ 10.4功到自然成/ 十一、以“理”服人/ 11.1以理服人——個別談話的基本方法/ 11.2以理服人,要言而有理/ 11.3以理服人,要理而有度/ 11.4以理服人,要靈活運用說理方法/ 11.5以理服人,要擺事實講道理/ 十二、尋找共同點/ 12.1“酒逢知己”與“話不投機”/ 12.2共同點的作用/ 12.3尋找共同點/ 12.4正確使用共同點/ 十三、會說話的眼睛——個別談話中的非言語行為/ 13.1“秋波”的魅力/ 13.2心理咨詢中非言語行為的啟示/ 13.3監(jiān)獄民警非言語行為的職業(yè)特點/ 13.4個別談話中常見的非言語行為/ 十四、批評的藝術/ 14.1批評——常見的個別談話手段/ 14.2批評的時機/ 14.3批評的藝術/ 14.4綜合運用,靈活掌握/ 十五、個別談話:談無定法/ 15.1“智斗”的啟示/ 15.2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15.3一個巴掌拍不響/ 15.4態(tài)度決定一切/ 【“話”中有話】之二 個別談話藝術離我們還有多遠 ——透過張建秋著《個別談話——溝通心靈的藝術》看差距 ……高翔/ 心靈篇 十六、坐著談話的好處/ 16.1從蹲著談話說起/ 16.2為什么不讓服刑人員坐著談話/ 16.3坐著談話的好處/ 十七、理解的力量/ 17.1魯迅先生《題三義塔》/ 17.2理解,不僅僅是“理解”/ 17.3理解在個別談話中的運用/ 17.4主動理解與“惡”的理解/ 十八、“開放”自我/ 18.1自我開放——深度交流的潤滑劑/ 18.2“我們都一樣”/ 18.3開放自我——適當是必要的/ 十九、權威不是萬能的——個別談話中的權威問題/ 19.1權威與服從/ 19.2權威的概念及監(jiān)獄民警的權威問題/ 19.3個別談話中的權威效應/ 二十、跳蚤的故事/ 20.1馬卡連柯的“跳蚤”理論/ 20.2一句鼓勵的話語,有時就是一團溫暖的火焰/ 20.3善于捕捉閃光點/ 20.4肯定與鼓勵,永遠沒錯/ 【“話”中有話】之三 一葉知秋心隨風動 ——近讀《個別談話——溝通心靈的藝術》有感……季承志/ 應用篇 個別談話案例實錄之一:陷阱/ 個別談話案例實錄之二:行兇之后/ 個別談話案例實錄之三:對話心靈/ 個別談話案例實錄之四:啟發(fā)與引導/ 個別談話案例實錄之五:哀莫大于心死/ 個別談話案例實錄之六:“天罡星”的眼淚/ 個別談話案例實錄之七:8分鐘——與一個“疑病癥”患者的談話 記錄/ 個別談話案例實錄之八:當眾哭泣留下的陰影/ 【“話”中有話】之四 一本實用的手邊書 ——讀《個別談話——溝通心靈的藝術》……郭維維/ 【“話”中有話】之五 讀《個別談話——溝通心靈的藝術》有感……鄧盾/個別談話在矯正罪犯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它不僅是監(jiān)獄民警教育轉化服刑人員的重要手段,也是處置服刑人員在服刑過程中有關矛盾和問題的基本方法。這對于維護監(jiān)獄的安全穩(wěn)定,提高罪犯的改造質量,使監(jiān)獄工作更好地服務和諧社會建設,都有著直接而顯著的現(xiàn)實意義和應用價值。但迄今為止,還沒有一本專門論述監(jiān)獄民警如何開展個別談話的專著。建秋同志的新作《個別談話——溝通心靈的藝術》則填補了這樣的一個空白。在出版前建秋就把書稿給我看了。我覺得該書很有特色,很有現(xiàn)實針對性。 特色之一是理論與實際的有機結合。該書既對個別談話進行了比較系統(tǒng)的闡述,又有作者本人與服刑人員開展個別談話的案例實錄。在理論闡述部分,也不是從理論到理論,或就理論說理論,而是與我國當前監(jiān)獄工作的實際、與服刑人員的改造實際緊密結合;在談話實錄部分,作者站在理性的角度,對有些關鍵之處作簡要的分析和提示,使讀者能更好地領會談話者當時的意圖和目的,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因此,我覺得理論與實際的有機結合,是本書最大的特色和亮點。 特色之二是書中包含了作者豐富的新思想、新觀點。個別談話之所以不同于上大課、做講評、作報告等集體教育,就在于它從形式到內(nèi)容,從方法到手段,從過程到結果的豐富性、多樣性和不可控性。我想,這其實也正是個別談話水平難以提高的癥結所在。作者在對這些問題進行深入思考的基礎上,不落窠臼,大膽創(chuàng)新,就個別談話的形式、內(nèi)容、方法、手段、技術等,提出了很多很有啟發(fā)意義的新思想、新觀點。我相信,這些思想和觀點,對提高個別談話水平是有著直接的指導作用的。 特色之三是知識性。作者沒有就談話論談話,而是從談話說起,借助于語言學、犯罪學、犯罪心理學、教育學、監(jiān)獄法學、教育改造學、心理咨詢技術等學科的研究成果進行分析和綜合,把“個別談話”這個“小題目”做出了“大文章”。同時,作者引用了豐富的典故、史料、案例等,不僅增強了作品的可讀性,更拓寬了讀者的閱讀視野,使我們獲益匪淺。 特色之四是可讀性。都說理論是灰色的。之所以是灰色,我想無外乎兩個方面,一是內(nèi)容深奧,難懂;二是語言生澀,難讀。建秋的這本專著卻并不讓我們感到難懂和難讀,相反,有著很強的可讀性。這除了內(nèi)容貼近工作實際以外,還與他長期從事雜志報紙的編輯工作經(jīng)歷有關,比較注意語言的流暢、概念的清晰、結構的分明等因素,使本書讀起來輕松、自然。 建秋同志長期在監(jiān)獄系統(tǒng)工作,對犯罪社會學、犯罪心理學、監(jiān)獄法學等多有研究并筆耕不輟。十年前,建秋借調到部監(jiān)獄局幫助籌辦《中國監(jiān)獄》雜志時,我就覺得他是一個勤于思考的同志。前幾年,建秋從機關到基層工作了,這對于他來說是大有裨益的。《個別談話——溝通心靈的藝術》正是他這幾年在基層工作實踐和思考的結果。作為一名監(jiān)獄領導,在緊張的工作之余能理論聯(lián)系實際,進行深入思考和研究一些問題,這是難能可貴的。我期待著建秋能為我們提供更多的、更有實際指導意義的研究成果,同時我也期待著有更多的監(jiān)獄民警,尤其是基層監(jiān)獄領導,加入到監(jiān)獄理論研究的隊伍中來,多出成果,用于指導我們的實踐,為中國監(jiān)獄事業(yè)的健康發(fā)展作出貢獻。 李豫黔 2008年8月11日 注:李豫黔,男,1956年12月生。貴州省貴陽市人。法律碩士。中國罪犯矯正專家、人權研究專家,司法部監(jiān)獄管理局巡視員。 序二 談話本是人類司空見慣的言語行為,但我相信,談話一旦與監(jiān)獄聯(lián)系在一起,一旦與藝術聯(lián)系在一起,一定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而建秋撰寫的《個別談話——溝通心靈的藝術》一書,正是為我們做了這樣一件很有意義的事。 為什么說談話和監(jiān)獄聯(lián)系在一起就是一件有意義的事呢?這源于我,以及與我一樣的人,對監(jiān)獄和監(jiān)獄工作存在的諸多認識上的誤區(qū)——不管產(chǎn)生這種誤區(qū)是故意的還是無意的,是惡意的還是善意的:比如,監(jiān)獄的陰森、恐怖、黑暗;比如,監(jiān)獄囚徒必是青面獠牙、如兇神惡煞一般;比如監(jiān)獄民警不通人性、蠻橫無理等等。對監(jiān)獄的這種種認知和印象,究竟始于何時,緣于何故,大概是頗需一番考證的功夫的,而對于我,以及與我一樣的人來說,也許是自覺不自覺的道聽途說中,潛滋暗長,積累而成,直至根深蒂固,一成不變。 既然監(jiān)獄是這樣一種所在,那么,監(jiān)獄民警對服刑人員是用不著“談話”的,即使要“談話”,也必然是訓斥、辱罵,扯開嗓門大喊大叫,似乎只有這樣,才是監(jiān)獄民警對待服刑人員的本來面目和常態(tài)形象。然而,讀了《個別談話——溝通心靈的藝術》一書,你就會知道,我們這些局外人,對監(jiān)獄的解讀是多么的膚淺,更存在著深深的誤解! 該書主要論述的是監(jiān)獄民警如何與服刑人員開展個別談話工作。這看起來是一個純粹的業(yè)務技術問題,其實不然。當作者用縝密的思維、清新的語言、合理的謀篇、真切的感受,為我們介紹監(jiān)獄民警究竟應該如何開展個別談話的同時,我卻讀懂了作者內(nèi)心深處閃現(xiàn)的人性的光芒,那就是監(jiān)獄民警不僅要懂得引導、批評、說理、表揚,懂得與個別談話有關的一切知識和技巧,更要持有接納、平等、尊重、理解和寬容的態(tài)度。作者不僅在理論上比較完整地論述了這種理念,尤為可貴的是,作者本人作為在基層工作的監(jiān)獄領導,直接倡導并實踐著這種理念。我相信,作者所倡導并實踐的這種理念,正是當代中國監(jiān)獄展示在世人面前的一個縮影——而這是過去歷史上一切監(jiān)獄都無法與之比擬的。因此,個別談話與監(jiān)獄聯(lián)系在一起就是一件有意義的事。 此其一。其二,個別談話與藝術聯(lián)系在一起,也必然是一件有意義的事。 個別談話是說話的一種,但又不等同于說話。人們對于說話的要求只是止于表達,即把你的意思說出來,別人聽明白即可。個別談話卻不能僅僅止于此。它有著很強的目的性和針對性,在監(jiān)獄民警與服刑人員的個別談話中,我想還應該有教育性甚至批判性。也就是說,不僅要求對方能聽明白,還要讓對方聽了以后有觸動,在思想情感上能發(fā)生變化——當然這種觸動和變化是朝著談話者所要求和希望的方向發(fā)展的,而不是相反。我想這也許正是本書的書名所言,個別談話是溝通心靈的藝術的含義所在。只有這樣的談話,才能稱得上是成功的談話。而要達到這樣的目的,取得所希望的良好的談話效果,那么,僅僅停留在說話的水平上是遠遠不夠的,需要談話者掌握高超的談話技巧和藝術。 作者在書中并沒有專門回答什么是談話藝術,但無論是理論上的闡述,還是作者本人與服刑人員親自談話的實錄,字里行間無不滲透著這一主題。比如,理論部分的《說者不能無心》、《坐著談話的好處》、《理解的力量》、《尋找共同點》、《開放自我》、《會說話的眼睛》、《批評的藝術》等;比如,談話實錄部分的《陷阱》、《對話心靈》、《哀莫大于心死》、《天罡星的眼淚》等。在這些論述和個案實錄中,你能充分感受到談話藝術的魅力。 然而,個別談話的藝術也同其他任何形式的藝術一樣,真正的藝術必定不是某種方法或技巧的簡單加工,而是一種感覺,一種態(tài)度,一種境界,正如建秋書中所言:個別談話,談無定法。我頗為認同。 “無法”即為法,這也許才是一切藝術的真諦,包括談話藝術——是為序。 譚頂良 2008年8月2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