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自己拯救自己


作者:斯邁爾斯,賈明銳     整理日期:2014-05-04 01:16:57

《自己拯救自己》以一句古訓(xùn)“自助者,天助之”貫穿始終,論述了國家與個人、天道酬勤、幫助與機遇、力量與勇氣、富商的成功秘訣、金錢的善用與濫用、自我修養(yǎng)等所有年輕人應(yīng)必備的優(yōu)良品質(zhì)。此外,文中還運用歷史上各界名人生動而具體的事例為佐證,不斷地講述了不屈的生命是自己學(xué)會拯救自己,只有學(xué)會自己拯救自己,才能在逆境中勇敢地前進,才能獲得成功。
  作者簡介:
  塞繆爾·斯邁爾斯(1812~1904)是英國19世紀偉大的道德學(xué)家、著名的社會改革家和膾炙人口的散文隨筆作家,成功學(xué)的開山鼻祖。他一生創(chuàng)作碩果累累,最受人喜愛的是有關(guān)人生成功與幸福、有關(guān)良知、信仰、道德、自由與責(zé)任等領(lǐng)域的隨筆作品,最著名的有:《自己拯救自己》、《與書為友》、《品格的力量》、《金錢與人生》和《人生的職責(zé)》。他的作品改變了億萬人民的命運,在全球暢銷100多年而不衰,成為世界各國的年輕人最喜愛的人生教科書。
  目錄:
  
  目錄:
  
第一章國家與個人
偉大的人民鑄就偉大的國家
心靈被囚禁的民族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
最糟的偶像崇拜方式
生活是一場“士兵的戰(zhàn)役”
貧賤出賢能
艱難困苦是成功的墊腳石
富者也能成為豪杰
他人的幫助必不可少
最好的幫手永遠是自己
第二章天道酬勤
勤奮和堅韌創(chuàng)造奇跡
時間和耐心能使桑葉變成綢緞
  目錄:
  
  第一章國家與個人
  偉大的人民鑄就偉大的國家
  心靈被囚禁的民族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
  最糟的偶像崇拜方式
  生活是一場“士兵的戰(zhàn)役”
  貧賤出賢能
  艱難困苦是成功的墊腳石
  富者也能成為豪杰
  他人的幫助必不可少
  最好的幫手永遠是自己
  第二章天道酬勤
  勤奮和堅韌創(chuàng)造奇跡
  時間和耐心能使桑葉變成綢緞
  希望是生命的支撐
  別人能做的事你同樣能做
  “懶漢”回頭金不換
  有職業(yè)的偉大文學(xué)家
  第三章幫助與機遇
  細節(jié)鑄造完美
  在最簡單的事實中發(fā)現(xiàn)最重要的東西
  敏銳的目光能看穿事物的表象
  孩子又什么用
  偉大的工匠也許只有簡單的工具
  創(chuàng)造機遇,把偶然變成必然
  閑散的時間也能創(chuàng)造偉大的價值
  總在工作,總在進步,總在積累
  偉大就是與偏見和冷漠做斗爭
  堅持和耐心比天才的思想更有意義
  第四章力量與勇氣
  相信自己的身體和靈魂
  意志的力量
  巴克斯頓給兒子的忠告
  決心的力量是無窮的
  真正的智慧是決心
  責(zé)任成就偉大的品格
  力量源于果敢和決心
  讓夢想成為激情
  好品質(zhì)打贏每一場戰(zhàn)斗
  果敢堅決、自強自立
  好品質(zhì)抵得上一個軍隊
  用生命拯救靈魂的使者
  世界因他們而更美好
  真正大寫的人
  第五章富商的成功秘訣
  完美的商人和偉大的詩人一樣彌足珍貴
  偉人中的天才商人
  商業(yè)成功的秘訣
  墨爾本爵士的告誡
  每個人都能享受陽光
  建筑師的故事
  自怨自艾于事無補
  經(jīng)商成功的品質(zhì)
  兩個偉大的商人
  誠實是最好的策略
  第六章金錢——善用與濫用
  對待金錢的態(tài)度檢驗一個人的心智
  美德第一課——自制
  浪費是自己加給自己的賦稅
  生活簡樸才能獨立
  量入為出才能進退自如
  空口袋站不直
  奢華與虛榮的現(xiàn)代病
  紳士的品質(zhì)、戰(zhàn)士的德行
  抵制誘惑就是抵制墮落
  同不良習(xí)慣作斗爭
  智慧格言中的賺錢秘訣
  充滿活力、誠實正直的人給他人的巨大影響
  勞動者最光榮
  點點積累,不補富裕
  貪婪的猴子
  布拉澤頓的墓志銘
  真正可尊敬的人
  第七章自我修養(yǎng)——方法與困難
  自己是自己最好的老師
  滑鐵盧戰(zhàn)役之地
  健康才能帶來快樂
  聰明的大腦依賴健康的身體
  大學(xué)里的“希臘大笨熊”
  ****是對勤奮的報償
  先做好一件事,再去做第二件
  刻苦才是聰明
  知識與智慧
  功利是教育的褻瀆
  天才的悲劇
  從失敗中學(xué)到更多的智慧
  1次嘗試勝過1000次空想
  自我教育的幸福時光
  那些“神童”最終怎么樣了?
  第八章品格成就真紳士
  品格的巨人
  品格的力量和價值
  為自己的正直和良知而驕傲
  每一次堅持都是人生的勝利
  習(xí)慣是人類的第二天性
  日常生活鑄造性格
  道德和禮貌是人生最美的妝容
  格蘭特兄弟的故事
  紳士是一個偉大而又古老的稱號
  精神的貧窮才是真正的窮人
  最后的尊敬
  親自告訴母親自己還活著
  真正的騎士精神
  伯克哈德號船難
  紳士的力量、風(fēng)度與品格
  
  第一章國家與個人
  “長遠看來,國家的價值在于其國民的價值!
  ——約翰·斯圖爾特·穆勒
  “我們過于相信制度,卻忽視了人的力量!
  ——本杰明·迪斯雷利
  
  “自助者,天助之”,這句至理名言可謂放之四海而皆準,雖短短6字,卻凝聚著無數(shù)人類的經(jīng)驗與智慧。自助精神不僅是個人立足之本,更可促使國家興盛發(fā)達。外在支持往往事倍功半,唯有自助意志方能催人奮發(fā)。對個人或是集體施以援助,總會在某種程度上消磨他們自力更生的意志和需求。所以說,在指導(dǎo)過度、監(jiān)管過度的國家里,人們就會感覺無助,這是必然的邏輯。
  社會體制再完善,也無法主動幫助民眾,所以最好的體制或許恰恰是要讓人們自由發(fā)展、自我改善。然而一直以來,人們總相信幸福安康的生活來源于體制,而非其自身行動。因此,我們視法律為人類進步的動力,并經(jīng)常高估它的價值。但普通人參與立法的程度甚微,僅僅是每隔三五年集體選出一兩個立法代表。所以不管人們在做這件事時是如何盡心盡力,他們的生活或性格也不會因此受到積極的影響。而且,我們越來越清楚,政府總是否定多、肯定少,限制多、促動少,其職能主要是保護人們的生命、自由和財產(chǎn)安全。所以,雖然明文良法可以保護人們的智力和體力成果,而無須個人支付太多代價,但是法律作用終歸有限——即便再嚴苛的法律也無法讓懶惰的人變得勤奮,讓揮霍的人變得節(jié)儉,或是讓酒鬼戒掉惡習(xí)。這種性格的改變不能借助外部限制來實現(xiàn),只能依賴個人培養(yǎng)良好的習(xí)慣,比如勤儉自持、克己自制去完成。
  偉大的人民鑄就偉大的國家
  不難發(fā)現(xiàn),一國政府通常反映著國民的整體面貌。所以,若政府先進于人民,其水平便會被拉低到與人民一致;若政府落后于人民,其水平便也會相應(yīng)提升。這樣,一國的法律及政府水平自然會與國民的集體性格保持一致,就如同水面總能找到平衡。人民道德高尚,統(tǒng)治必然清明;人民無知墮落,統(tǒng)治必然昏暗。的確,歷史證明一個國家想要興盛發(fā)達,依賴的并非國家體制而主要是人民性格,因為國家本來就是個體的集合,而文明指的也是男人、女人、孩子等各種社會個體的發(fā)展、完善。
  若個人勤勉、積極、正直,國家就會進步;若個人懶惰、自私、墮落,國家就會腐敗。人們常說的社會災(zāi)難,其實很大程度上都源于個人的墮落。盡管我們努力通過法律減少甚至消除這些社會災(zāi)難,但它們總能換種形式死灰復(fù)燃。若想畢其功于一役,就只能依靠個人生活和性格的根本改善。如果認可這個觀點,那么愛國主義和博愛精神的最高境界并不在于改變法律和體制,而是在于激勵人們學(xué)會獨立自主、提升自我。
  心靈被囚禁的民族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
  當人們受控于自身意志時,外部力量便顯得無能為力了。所以,比之無惡不作的專制暴君,人類自身的無知、自私、墮落會激發(fā)出更大的奴性。而陷入精神奴役的國家若要獲得解放,僅僅依靠權(quán)力或體制的更迭并不夠。只要人們還迷信只有政府才能賦予他們自由,那么政治變革不管如何運作,終究會淪為鏡花水月,無法產(chǎn)生任何實際影響。實際上,個人性格才是自由的堅實基礎(chǔ),也是社會安定和國家進步的唯一可靠保障。英國著名哲學(xué)家和經(jīng)濟學(xué)家約翰·斯圖爾特·穆勒所言甚是:“只要個性存在,專制就會受到有效制約;而任何毀滅個性的東西,不管打著什么旗號,都是專制主義!
  最糟的偶像崇拜方式
  很多人都沒能正確認識人類進步的原因。有些人認為人類若要進步,就必須依靠愷撒式的人物,有些則認為需要民族力量,也有些認為需要法律保障。我們都在等待“愷撒們”降臨,他們一到,就“欣然地擁戴他們,跟從他們”。簡單來說,這一信仰的實質(zhì)就是要人民無所作為,坐享其成。如果我們抱守這一信念,勢必將毀滅人民的自由意志,從而為專制主義鋪就道路。愷撒崇拜可以說是人類社會最糟的偶像崇拜,因為它象征著對權(quán)力的絕對崇拜,其消極影響不亞于對財富的絕對崇拜。對一個民族來說,更為積極的信念應(yīng)該是自助精神。只要人們完全理解這一精神并將其付諸行動,愷撒主義就會銷聲匿跡。這兩個原則可謂此消彼長,其關(guān)系就像維克多·雨果描述下的筆和劍,“一個會殺死另一個”。
  此外,對民族力量和國會法案的過分依賴,其實也是一種迷信。在第一屆都柏林工業(yè)博覽會閉幕式上,愛爾蘭公認的愛國者威廉·達爾剛的講話也許能說明這個問題:“說實話,我從不記得我的祖國、我的同胞提到過‘獨立’一詞,大多時候,我聽到的都是我們要從這里、那里或其他地方獲取獨立,或者就是將希望寄托在他人或他國,期待能得到他們的幫助。我知道與外國交往會給我們帶來巨大好處,對這一點的重視,我不少于任何人。但我仍深切地感到,我們的工業(yè)獨立只能依靠我們自己。我深信,只要勤奮努力、發(fā)揮才智,我們現(xiàn)在就能抓住最好的機遇,創(chuàng)造最輝煌的未來。萬里征程,我們已經(jīng)邁出了第一步,但只有堅持不懈,才能最終獲取成功。我堅信,只要我們滿懷熱情、積極進取,過不了多久,我們將不遜于任何國家,我們的人民也將過上舒適、幸福、獨立的生活。”
  每個民族的發(fā)展壯大,莫不是凝聚著一代代人們的精神成果和勞動結(jié)晶。農(nóng)民、礦工、發(fā)明家、機械師、藝術(shù)家、詩人、哲學(xué)家、政治家……無論位于何種階層,無論置身何種生活,所有努力不懈的勞動者,都在為自己的民族增磚添瓦。我們踏著前輩們留下的寶貴基礎(chǔ),又在不斷地為后代們鋪就振興民族的道路。就這樣,前仆后繼的勞動者們終于劈開混沌,創(chuàng)造了科學(xué)、工業(yè)、藝術(shù)的秩序,并最終誕生了文明。同時,這些先祖?zhèn)冇们趧诤椭腔蹌?chuàng)造的財富將會代代傳承,F(xiàn)在,這些財富流轉(zhuǎn)到了我們手中,我們有責(zé)任將其發(fā)揚光大,以造福后代。
  生活是一場“士兵的戰(zhàn)役”
  自助精神不僅是個人行為的動力,而且一直都是英國人民一個顯著的性格特征,是我們民族力量的真正源泉。雖然有些威望頗高的杰出人士會在蕓蕓眾生中脫穎而出,甚至成為領(lǐng)導(dǎo)者,但一個民族進步的源泉卻終歸是社會大眾。這就如同雖然戰(zhàn)爭史上只記錄了將軍的名字,但戰(zhàn)爭的勝利卻要歸功于每名士兵的英勇戰(zhàn)斗。生活也是一場“士兵的戰(zhàn)役”,民眾才是最偉大的創(chuàng)造者。雖然有人默默無聞,有人名垂青史,但在人類文明的面前,他們一樣偉大。即便身份卑賤的人,也可能因為堅守勤奮、節(jié)儉、誠實的品質(zhì)而成為社會模范,對祖國的未來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因為他的生活和品行會無意識地影響他人的生活,成為未來時代的典范。
  貧賤出賢能
  科學(xué)界、文學(xué)界和藝術(shù)界的偉人們雖然主宰著人們的精神世界,但也并非什么不食人間煙火的仙人,也并非屬于什么特殊的階層,他們中也有學(xué)者、工人、農(nóng)民,也可能貧窮或是富有。實際上,上帝的一些最偉大的使徒也是來自市井之間。最貧困的人也可以一路披荊斬棘,最終達到成功的巔峰。很多時候,困難似乎化為了他們的得力幫手,教會他們刻苦勤奮、堅持不懈,并激發(fā)出他們可能被埋沒的潛能。通過挑戰(zhàn)困難最終獲取成功的事例多如繁星:曾身為理發(fā)師的杰勒米·泰勒成為了最具詩意的神學(xué)家;理查德·阿克萊特爵士發(fā)明了紡紗機,并奠定了棉紡織業(yè)的發(fā)展基礎(chǔ);騰特頓勛爵在英國議會史上留下了一段傳奇;特納則成為最偉大的風(fēng)景畫家之一……這些無一不印證著那句古老的格言:有志者,事竟成。
  莎士比亞的身世至今仍是個謎,但毋庸置疑的是他出身于社會底層。他的父親是一位屠夫,經(jīng)營著自己的小牧場。而至于莎士比亞,有人說他小時候當過梳毛工,還有人說他曾在學(xué)?创箝T,后來代筆撰文。他真的“并非一個人,而是人類的縮影”。一名海軍作家讀了莎士比亞對海洋的精準描述后篤定他曾當過水手;一名牧師從莎翁著作中推斷出他極有可能做過神職人員;而一位出色的相馬手則堅持認為莎士比亞做過馬販子。所以,莎士比亞是個當之無愧的演員,憑借廣泛經(jīng)歷和細心觀察積累的知識,一生“飾演了諸多角色”。無論何時,他都時刻認真學(xué)習(xí)、努力工作,而直到今天,他的著作仍然對英國人的民族性格具有重大影響。
  而天文學(xué)領(lǐng)域內(nèi)許多杰出的人才,也像莎士比亞一樣,來自普通家庭。比如,哥白尼的父親是一位面包師;開普勒,一位德國小店主的兒子,曾是餐館服務(wù)員;達隆巴特命運更為坎坷,小時候曾在一個寒冷的冬夜里,被人拋棄在巴黎圣·讓·隆德教堂的臺階上,所幸被一名玻璃安裝工的妻子撿到,并被收養(yǎng);牛頓的父親是格雷翰姆附近的一個小地主;拉普拉斯的父親則只是漢弗勒爾附近波蒙特奧奇的一位貧農(nóng)。這些杰出人物無一例外地在年輕時遭受著困苦,但他們通過自身的聰明才智獲得了堅實而永久的聲譽,這是用多少金錢都無法買到的。事實上,富裕比貧窮更可能阻礙人們成功。天文學(xué)家、數(shù)學(xué)家拉格朗日的父親曾在都靈擔任戰(zhàn)時財務(wù)主管,由于投機失敗一蹶不振,整個家庭也隨之受到嚴重打擊。正因如此,拉格朗日后來才通過努力獲取了成功與幸福,他曾說:“如果我當初很富有,那就可能成不了數(shù)學(xué)家了!
  在我國歷史上,牧師、教士的后代尤為杰出:海軍英雄德拉克、納爾遜,科學(xué)精英沃勒斯坦、普雷費爾、貝爾,藝術(shù)天才雷恩、雷諾爾茲、威爾遜和威爾克,法律名家瑟羅和坎貝爾,文學(xué)家艾迪生、托馬斯、古德斯密思、科勒里奇和丁尼生。除此之外,印度戰(zhàn)爭的功臣哈丁爵士、愛德華茲上校、哈德森少校也都來自牧師家庭。同時,英國之所以能夠占領(lǐng)印度,也主要依靠來自中產(chǎn)階級的將領(lǐng),比如克利夫、瓦倫·哈斯丁及其繼承人,他們絕大多數(shù)都是在工廠長大,而且學(xué)過一門手藝。
  不僅英國有許多人通過努力和智慧在困境中獲取成功,外國亦如是。藝術(shù)界閃耀的群星中,克勞德是糕餅師傅的兒子,吉福斯是面包師的兒子,利奧波德·羅伯特是鐘表匠的兒子,海頓是修理工的兒子,格列高利是木匠的兒子,薩克特斯五世是牧羊人的兒子,而達蓋爾自己則曾做過舞臺設(shè)計師。阿德利安六世也并非出身名門,他的父親是個窮困潦倒的船員,甚至買不起油燈來供他學(xué)習(xí)。于是,阿德利安六世小時候只好借助路燈和教堂里面的火把來做功課,但恰恰是這種勤奮和堅持為他以后的成功鋪就了道路。
  這種例子在其他各界也是不勝枚舉:礦物學(xué)家豪伊的父親是一名紡織工人,機械師霍特費勒的父親是奧爾良的一個面包師,數(shù)學(xué)家約瑟夫·弗雷爾的父親是奧克賽納的一個裁縫,建筑師杜蘭德的父親是巴黎的一名鞋匠,博物學(xué)家格斯納的父親是蘇黎世的一名皮革匠。格斯納剛開始工作時,正處在貧困、病痛、家庭變故等一系列困境之中,但這些不幸都沒有消磨掉他的勇氣,也未能阻止他前進的腳步。他的一生恰恰說明了一句俗語:只要肯做事、愿做事,就不怕沒有時間。皮埃爾·拉馬斯與其類似,他出身于皮卡迪的一個貧寒人家,小時候幫別人放羊,因為不喜歡這份工作而逃到了巴黎。在飽受艱辛之后,他終于成為納瓦拉大學(xué)的一名職員,而這個環(huán)境則賦予他一份可貴的學(xué)習(xí)機會。于是不久之后,他便成為當時最杰出的人物之一。
  艱難困苦是成功的墊腳石
  不論在哪個國家,都有許多人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堅守,從最為貧賤的階層崛起而成為對社會有用的杰出人才。從那些優(yōu)秀的人物身上,我們看到,早期的困難和逆境竟是他們最終獲得成功的必要條件。英國下議院有很多議員都是自我奮斗的典范——他們成為廣大勞動者勤勞勇敢的代表,深受愛戴。索爾福德地區(qū)已故的議員約瑟夫·布拉澤頓在討論《十小時法案》時,就用他自己曾在棉花廠工作的經(jīng)歷,詳細闡述了工廠生活的艱難和勞累,并就此提出了自己的解決措施,承諾一旦被授予權(quán)力,他將竭盡全力改善工人的生活。話到此處,下議院掌聲一片。詹姆斯·格雷漢姆爵士隨即起身,說自己并不知道布拉澤頓先生的出身竟是如此貧寒,在這種情況下成為議員,更值得自豪,而且,出身同樣階層的布拉澤頓先生,將更可能與這片國土上的廣大工人平等地對話。
  代表奧德海姆的議員?怂瓜壬(xí)慣這樣描述自己的過去:“當我在諾維奇做紡織童工的時候……”還有一些健在的國會議員也同樣是出身貧寒。眾所周知,林德賽先生現(xiàn)在是有名的船主,還擔任著桑德蘭地區(qū)的議員。但有一次,在回擊一名政敵的攻擊時,他向威茅斯的選民們訴說了自己的過去。14歲時他就成了孤兒,當他離開格拉斯哥去利物浦闖蕩世界的時候,他沒有盤纏,只好請求船長同意以工抵債,一路上負責(zé)為船填煤換取路費。到達利物浦后,他花了7個星期才找到第一份工作。在那段日子里,他住無所居、食不果腹,最后好不容易才在一艘來往印度的貿(mào)易船上找了份穩(wěn)定工作。他開始時在船上當童工,由于品行優(yōu)秀,不到19歲就被提拔為船長。23歲時,他告別海洋生活,回到陸上謀生,此后可以說是飛黃騰達。他說:“我成功了,靠的是勤奮、堅持以及推己及人的處事原則。”
  在所有事例中,不難發(fā)現(xiàn),若要獲取成功,只能依靠勤奮刻苦,好逸惡勞的人在任何領(lǐng)域內(nèi)都難成大器。勤奮的雙手與大腦可以提升品性,增添智慧,獲得財富。即使出身豪門,若要成就自身,也只能艱苦奮斗,因為雖然土地是可以繼承的,但智慧與知識無法繼承。富人可以花錢雇傭工人為自己干活,但卻無法雇傭別人為自己思考,更無法用錢買到品性。實際上,勤奮是成功的不二法門,正如德魯和吉福特的“學(xué)校”就是工作的鞋鋪,而休·米勒的“學(xué)校”則是克羅馬蒂的采石場。
  顯然,富裕和安逸不一定催生最好的品性。相反,社會的發(fā)展一直離不開出身底層的人們。若生活過于安逸舒適,便可能消磨掉人們的勇氣與斗志,化解掉頑強拼搏的力量。換個角度看,貧窮可能并非不幸,通過自身努力,人們甚至可以將其轉(zhuǎn)化成一種幸福。雖然有些人因追求享樂而最終泯然眾人,但那些意志堅定、忠實善良的人們將會獲得力量、自信和成功。培根說:“人類似乎對財富和自身的力量都理解甚少,他們過于夸大前者的價值,而過于忽視后者的作用。自立、慎獨可以教會人們自力更生,行善良之事。”
  富者也能成豪杰
  富裕的生活誘惑很大,很容易使人放縱墮落,這是人之本性。但是,有些豪門子弟,在巨大的財富面前,仍然能夠“不屑享樂,艱苦奮斗”,在所處的時代中,扮演著積極的角色。英國的富裕階層并非紈绔子弟,他們也在為國家恪盡職守,無私無畏。回望過去,半島戰(zhàn)役中,我們看到英勇的軍官帶領(lǐng)部隊橫穿泥沼地;放眼現(xiàn)在,賽巴斯托波爾高地的印度燒焦的土地見證著這些豪門子弟的崇高精神。他們中的許多人在這兩個戰(zhàn)場上赴湯蹈火,有的甚至已經(jīng)為國捐軀。
  和平時期,富裕階層也在哲學(xué)和自然科學(xué)領(lǐng)域不乏出類拔萃的人物,比如現(xiàn)代哲學(xué)之父培根,自然科學(xué)大家沃賽斯特、波伊勒、卡文迪許、塔爾伯特和羅斯。羅斯可以說是出身貴族的偉大機械師,而若并非出身貴族,他或許會成為一流的發(fā)明家。曾有傳聞,說因為他諳熟鍛造工藝,有一位不了解他身份的制造商曾邀請他擔任車間負責(zé)人。他自己組裝的著名的羅斯望遠鏡,便是當時最杰出的儀器。
  但是貴族中涌現(xiàn)的最為杰出的人物可能還是出現(xiàn)在政治和文學(xué)領(lǐng)域。這些領(lǐng)域并不因其人文屬性而降低對勤奮、肯干和努力學(xué)習(xí)的要求。高級部長或議會的領(lǐng)袖一定也是最辛苦的工作者,比如帕默斯頓、德比、羅素、迪斯雷利和格拉斯通。雖然《十小時法案》維護的并非這些人的利益,但他們在議會期間,仍然夜以繼日,辛勞工作。若說最有代表性的,當屬羅伯特·皮爾爵士了。他孜孜不倦地工作,從不休息,其職業(yè)生涯,充分說明了通過努力工作,一個普通人也可以做出巨大貢獻。在國會工作的40年間,他的工作量非常大。他認真謹慎,無論做什么,都要做得徹底、完美。比如,通過他所有的演講,不難發(fā)現(xiàn),他對所要說的、所要寫的論題,都做了極為認真翔實的準備。他精益求精到了有些求全責(zé)備的地步,并要求自己盡可能滿足不同聽眾的需求。而且,他智慧過人、意志堅決、做事果斷,并能夠與時俱進,擴大自己的視野,使自身的性格更加成熟、完滿,在這一點上,他可以說是超越了大多數(shù)人。他愿意接受不同觀點,盡管有人認為他過于謹慎,但實際上他從不因循守舊,不會讓自己思維固化、沉溺于過去。
  布萊漢姆勛爵的勤勞幾乎有口皆碑,他為公眾服務(wù)超過60年,在此期間,他曾任職于不同領(lǐng)域——法律、文學(xué)、政治、科學(xué),并在所有領(lǐng)域中都取得了杰出成績。至今,許多人仍不知道他究竟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有一次,繆爾·羅米雷爵士受邀接受一些新工作,他以時間緊張為由拒絕了,但他隨即說:“去找布萊漢姆吧,他似乎有用不完的時間!睂嶋H上,布萊漢姆的秘訣就是不讓一分鐘虛度,而且他身體猶如鋼鐵般堅實。到了退休的年齡時,很多人選擇離開工作崗位,去頤養(yǎng)天年,但布萊漢姆卻開始研究光學(xué)規(guī)律,并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呈現(xiàn)給巴黎和倫敦最著名的科學(xué)家們。幾乎同時,他將自己撰寫的論文草稿《喬治三世統(tǒng)治時代的科學(xué)與人文》交給了出版社,并絲毫沒有耽擱自己在下議院負責(zé)的法律事務(wù)及政治討論。西尼·史密斯曾勸他只要完成三人份的工作就可以了,但布萊漢姆就是喜歡工作,甚至已經(jīng)成為習(xí)慣,無論做多少工作都無法滿足。而且,他對優(yōu)秀有著執(zhí)著的追求,有人說如果他只是一名擦鞋工的話,那么他也會讓自己成為全英國最好的擦鞋工。
  他人的幫助必不可少
  雖然個人的勤奮和努力是成功的必要條件,但從下文的例子中可以看到,他人的幫助也是我們走好人生之路所必需的。詩人華茲華斯曾說:“獨立與依賴、受助與自助,這兩對關(guān)系雖然相互矛盾,卻又共生!睆男〉酱螅腥硕紩蚨嗷蛏偈艿剿说膿狃B(yǎng)與教育,最為優(yōu)秀和強大的人往往更對這些幫助心存感激,已故的阿列克西斯·德·托克維爾便是一例。托克維爾父母均出身名門,父親是法國的一個名門貴族,母親是馬勒舍伯公爵的孫女。受到家庭的影響,他21歲就被任命為凡爾賽的審判員。但是,可能感覺自己得到這個職位并非公平,他決定離開,并要通過自身努力去開辟未來。“太笨了”,有些人會這樣說,但托克維爾卻勇敢地將這種想法付諸實踐。他辭去職務(wù),離開法國,去到美國游歷,他后來的偉大著作《論美國的民主》便是此行的成果。他的朋友兼旅伴古斯塔夫·德·博蒙特曾如是描述托克維爾在旅途中的勤奮:“勤奮是他的天性,無論是旅行還是休息,他的大腦總在活動……和阿列克西斯談話,最能聊得開的話題總是最有用的話題。他不能容忍浪費一點時間,對他來說,最差的日子就是無所事事!蓖锌司S爾給朋友的信中寫道:“生活中,人們不可能有一刻是完全停歇,部分由于外力,部分出于自身意志。年輕時如此,年老時亦如是。我認為人就像是一個旅行者,不斷朝著越來越冷的地方前進,所以走得越遠,就需要走得越快。冷漠是靈魂最為嚴重的疾病,為了防止這種病魔來襲,我們不僅要保持自己頭腦不停運轉(zhuǎn),還要在生活中多交朋友,密切聯(lián)系!
  





上一本:狼道:鋼鐵叢林中的強者法則 下一本:快思慢想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自己拯救自己的作者是斯邁爾斯,賈明銳,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