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覽過某個地方后再回到出發(fā)點,是旅行; 游覽過某個地方后有所感想,是紀行; 但把這旅行與紀行重新定位于我的存在中就成為了“生之哲學”; 《一個人,到世界的盡頭》講述了: 60歲時,他覺得自己的人生停擺了 生活平淡,工作沒進步空間,年輕人前赴后繼,而自己卻在原地踏步 乏味、無聊……一直懷著熱情生活的他,怕自己就此麻木,沉淪 他決定通過圣地亞哥之旅來解除這次人生危機 兒子擔心他會死在路上 妻子擔心他的健康問題 好心的友人則建議他不妨選擇一條平坦安全的路 zui后,他執(zhí)意堅去了圣地亞哥 泥濘、風雨、寒冷、險境叢生 1個人,54天,走完900公里的這條路,他終于站在世界的盡頭 本書是他一路用自己身心,寫出的生之哲學的記述 有愛、有料、有驚、有險、有笑、有淚,有自我發(fā)現(xiàn)、生活信念以及萬物之美。 與他900多公里旅程并行的, 是他穿越時光隧道的另一場旅行。 獨自一人慢慢走完, 圣地亞哥朝圣路, 越走越留空,越走越充實 圣地亞哥朝圣之旅必讀 西班牙的“圣地亞哥之路”,是世界三大朝圣之路之中zui著名的一條,與羅馬、耶路撒冷齊名,是基督教的三大圣城之一,并由于地理位置的偏遠,在中世紀被人們稱為世界的盡頭。 本書的作者是韓國一位頗有成就的專欄作家、名嘴主持、文化技術(shù)研究所所長,但步入中年以后雖然事業(yè)有成,卻常常有一種莫名的失落感。 一個偶然的機會,他踏上了圣地亞哥的朝圣之路,這條世界上zui古老的朝圣之路。 在這里他遇見了流浪者、手推車、草與風, 也遇見了一路上那些城市或者小鎮(zhèn)的歷史,有十字軍、巴斯克、海明威, 他還不斷地從古穿越到今,從西方跨越東方,遇見了、孔子、老子、中通子、龐培, zui終,作者又回到了自己生活的世界,但作者卻從這段獨特的旅行中獲得了人生的啟迪,重新找到了生活的意義。本書是他一路用自己身心,寫出的生之哲學的記述。有愛、有料、有驚、有險、有笑、有淚,有自我發(fā)現(xiàn)、生活信念以及萬物之美。 世俗世界的心靈旅程 花甲之后的人生頓悟 淚水:每個人的內(nèi)心里都藏著不知緣由的淚水,無一例外。這些淚水需要我們時時傾倒。 死亡:死亡,是使我們領(lǐng)悟生之可貴zui優(yōu)秀的老師。但現(xiàn)在,生活中的死亡卻被省略。 成功:使生活變得腐朽的不是痛苦與煎熬,而是曾經(jīng)的成功與圍繞在周圍的贊頌,能夠把這些拋卻才能成為生活中真正的高手。 欲望:在某次露營的早晨,有了一個新奇的發(fā)現(xiàn),我前夜躺過的地方才不過半坪而已,人活于世所需要的面積不過如此。 愛情:愛,從一方傾斜到另一方,從一方流淌到另一方,抓住“傾斜中的均衡”,這才是愛的真諦。 憤怒:不要以忿忿不平的心度過每一天,把心中的憤怒如糞土一般拋卻,在那里將會萌發(fā)出新生。 逆境:風雨不會因為躲避而暫停,那就干脆向著傾盆的暴雨前行,只有這樣才能在終點處看到晴空萬里。 知止:大智慧的人知道適可而止,小聰明的人只是不停地謀劃,自古以來,亂世知止,才是大智慧的根本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