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愛的使徒


作者:茨威格     整理日期:2018-11-22 09:42:51

  《愛的使徒》一書,作者斯蒂芬茨威格用富有激情的筆調,將一個“為青年做出榜樣、為人類提供慰藉、為自己和我們所有的人永葆英勇戰(zhàn)斗的常勝力量,并不斷超越自我”的羅曼羅蘭,鮮活地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
  古往今來,所有的成功者,他們的人生和他們所激賞的人生,不外是:有志者,事竟成。勵志并非粘貼在生命上的標簽,而是融匯于人生中一點一滴的氣蘊,zui后成長為人的格調和氣質,成就人生的夢想。無論從是哪一行,有志不論年少,無志枉活百歲。這套《傳世勵志經(jīng)典》共收輯了100部圖書,包括傳記、文集、選輯。我們想為勵志者提供心靈的營養(yǎng),有如心靈雞湯那樣鮮美;有如粗茶淡飯卻為生命所需。無論直接或間接,我們定會從先賢們的追求和感悟中收獲一份驚喜。羅曼羅蘭于1866年1月29日出生在法國勃艮第地區(qū)的克拉姆西小城。童年時代,羅曼羅蘭在貝多芬與莎士比亞這些有強大影響力的人物的滋養(yǎng)下成長起來。少年時代,其父為了使兒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而遷居巴黎,并將之送進了位于巴黎市中心的一所古老而著名的學!芬状蟮壑袑W。在這里,他為自己找到了第三位導師——斯賓諾莎。是這位大師解放了他的信仰,永遠照耀著他的靈魂。后經(jīng)過努力,他考取了巴黎高等師范學院。在高師學習的那段歲月,羅蘭成了列夫托爾斯泰狂熱的追隨者。托爾斯泰的英雄主義氣概和勇于剖析自己、犧牲自己的精神贏得了他的尊重,而這位導師充滿人性的行為和他熱情的助人精神也深深震撼著這位年輕人。高師畢業(yè)后,羅蘭幸運地被選去羅馬繼續(xù)深造,在那里他又結識了高貴的德國作家兼翻譯家瑪爾維達封梅森堡,這使他發(fā)現(xiàn)了生機盎然的德意志與許多千古流芳的英雄人物。這期間,詩歌、音樂與科學這個三和弦,在不覺中與另一個三和弦——法蘭西、德意志,還有意大利,融為一體,歐洲精神已然成了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兩年后,羅蘭回到了祖國,先在高師任音樂史教師,而后,于1903年在索邦學院授課,期間,羅蘭利用閑暇時間寫了一些學術著作,并發(fā)表了一些有關現(xiàn)代音樂家評傳類的文章。在初為人師的幾年里,他的人生閱歷大為增長。這位孤獨者,開始同學術界以及上流社會打起交道來。他還不時去德國、瑞士、奧地利及他喜愛的意大利旅行,這便為他通過比較而獲得新知識提供了好機會,并使其在自己歷史知識的基礎上,不斷擴大現(xiàn)代文化視野。這位藝術家渴望有所作為,他對一切偉大的運動都投入了全部的熱情,但其內心世界卻一直保持獨立自由。他意志堅定,雖然總是竭力幫助他人實現(xiàn)愿望,但卻并不聽從別人的擺布。由于人性的弱點,他與別人的合作總是令他感到失望,人民劇院由于競爭而失敗,他為人民大眾創(chuàng)作的戲劇無果而終,他的婚姻也破裂了。但他從未失去對理性的堅持。在失望中,羅蘭在腦海中勾勒出了一系列偉大的人物形象,這些人物使他化悲痛為力量,從藝術中獲得生活勇氣。于是,他離開劇院,放棄教職,從這個世界隱退。在十年的孤獨生活中,他創(chuàng)作出了一部從道德意義上講比現(xiàn)實更真實的作品,這便是《約翰克利斯朵夫》,它將羅蘭那一代人的信仰變成了行動。這位在寂寞與孤獨中將全身心都投入到創(chuàng)作當中的藝術家年近50歲之際,贊揚之聲突然如潮水般向他涌來。1912年,他還是一個無足輕重的小人物,1914年,卻已成為譽滿世界的名人。在人們的驚呼聲中,他成了整整一代人的領袖。從1914年起,羅曼羅蘭就只為他的理想而存在和斗爭。他不再是一位作家、詩人、藝術家和一個孤獨的存在者,他是災難深重的歐洲的聲音。他是“歐洲的良心”。如果說《約翰克利斯朵夫》是一部氣勢磅礴的史詩,那么羅曼羅蘭就是這部史詩的締造者。相信讀者可以透過本書,去感受羅曼羅蘭這位大器晚成者約翰克利斯朵夫式的激情,感受其對事業(yè)的熱愛和對社會的責任。





上一本:砥礪人生放光華 下一本:穿過歲月握你的手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愛的使徒的作者是茨威格,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