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誰的人生沒有低潮,有路就好》是給當下每個年輕人的勇氣之書 《誰的人生沒有低潮,有路就好》是一本勇氣書。人生漫漫,如水行舟,有順有逆,不要討厭或者仇恨身處低潮的自己,人一生的勇氣往往就是源于經(jīng)歷過這樣的時刻。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的,每個人的成長都有波峰波谷,然而人生的精彩、成長的意義正是跨越低谷,找到成長之路的過程。作者蘇清濤復旦詭才,毒舌暖男,他的文字被無數(shù)媒體轉(zhuǎn)載,閱讀量破億,3個月時間粉絲數(shù)飆升5萬,影響了很多人,他們從蘇的文字中找到了另一個看世界的角度,面對自己的人生時,多了一份新力量。 2.收錄超級熱文《loser才喜歡給別人潑冷水》、《你越是與眾不同,越容易被說三道四》《不是讀書沒用,而是你這個人沒用》等50篇。《誰的人生沒有低潮,有路就好》,是為千萬年輕人量身打造的一部作品,對于年輕人的彷徨、工作、成長、感情問題,提出了自己獨到犀利的觀點……每一篇熱文都直指年輕人所面臨的困境,具有極強的啟發(fā)與借鑒意義,可以使迷茫的你醍醐灌頂、豁然開朗。 3.百家講壇知名主講人錢文忠先生,十點讀書創(chuàng)始人林少先生熱烈推薦 ★百家講壇知名主講人錢文忠推薦: 《誰的人生沒有低潮,有路就好》本隨筆集不在意辭藻的雕飾,作者在樸實無華的文字中流露出一股遠超出同齡人的睿智。它或許并不能提供直接有用的知識,但有心人讀后自能受到啟發(fā)。通篇文字正印證了作者自許的“高中生讀起來不覺得深奧、博士生導師讀了不覺得膚淺”并非妄言。 ★十點讀書創(chuàng)始人林少推薦: 《誰的人生沒有低潮,有路就好》文章筆鋒老辣,觀點犀利,一針見血,有嚴謹?shù)倪壿嬓酝评砗驼撌觯瑫r善于用生活中的小故事詮釋人生道理。在這本書里,你可以看到作者對人心的洞察,讀完此書,相信你對生活一定會有所頓悟。 本書簡介: 本書以犀利而獨特的視角述說關(guān)于成長與生活的主題,作者用30幾年的人生攀爬經(jīng)歷,展示一個極端無能而自卑的人,如何一步一步成長的故事。覺得真正可怕的是,心已滄桑,放棄了年輕時的夢想,喪失了奮斗的激情,滿腦子里只有絕望和無力感;相信只要你仍然在堅持和追求夢想,仍然有奮斗的勇氣,不管你是否已經(jīng)成功,你都是強者。 作者簡介: 蘇清濤復旦大學歷史系畢業(yè),其文字以犀利、獨特、積極、勇敢而深得網(wǎng)友喜愛,在微信、簡書、人人網(wǎng)等社交媒體廣為流傳。 目錄: 前言 在最落魄的日子里,我找到了人生的方向//001 第一章 你越是與眾不同,越容易被說三道四 人生,有這樣或那樣的困境。有時候是我們輸在了起跑線上,有時候是形勢變幻,我們遭遇人生的低谷,可是,就算全世界都在對你說“你不行”,你也要知道,只有那些loser才最喜歡朝別人潑冷水,別讓那些loser潑來的冷水澆滅了你的夢想。 loser才喜歡給別人潑冷水//003 你越是與眾不同,越容易被說三道四//010 理想主義者,不肯媚俗;敗在短期,贏在長期//013 窮人比富人更急功近利,甚至是更功利//021 才氣、謙遜與傲氣//024 為什么理想主義者常常會“死得很慘”?//027前言 在最落魄的日子里,我找到了人生的方向//001 第一章 你越是與眾不同,越容易被說三道四 人生,有這樣或那樣的困境。有時候是我們輸在了起跑線上,有時候是形勢變幻,我們遭遇人生的低谷,可是,就算全世界都在對你說“你不行”,你也要知道,只有那些loser才最喜歡朝別人潑冷水,別讓那些loser潑來的冷水澆滅了你的夢想。 loser才喜歡給別人潑冷水//003 你越是與眾不同,越容易被說三道四//010 理想主義者,不肯媚俗;敗在短期,贏在長期//013 窮人比富人更急功近利,甚至是更功利//021 才氣、謙遜與傲氣//024 為什么理想主義者常常會“死得很慘”?//027 不要被自己的“優(yōu)秀”給坑了//029 有時候,優(yōu)勢反而是一種累贅//031 形象,歧視;敏感,自卑//037 有時候,地位越高,越自卑//041 第二章 幸或不幸,取決于思維方式 真正可怕的是,還末老去,心已滄桑,放棄了年輕時的夢想,喪失了奮斗的激情,滿腦子里只有絕望和無力感。但只要你仍然在堅持和追求夢想,仍然有奮斗的勇氣,不管你是否已經(jīng)成功,你都是強者。 幸或不幸,取決于思維方式,而非實際生存境遇//047 你之所以不幸福,是因為洗腦還不夠徹底//054 讓你干什么才不算“大材小用”呢?//058 不是職場人際關(guān)系難搞,而是你自己難搞//060 把心靈雞湯一棍子全打死,是犯了“弱智兒童綜合征”//064 你只有永遠保持一定程度的“憤青”,才不至于隨波逐流//068 與王小波的“不正!毕啾,正常人其實是殘缺不全的//071 世間所有的內(nèi)向,都是因為無法忍受別人的無趣//074 成功學是無效的春藥,而雞湯是loser的精神避難所//080 為何屌絲出身的成功人士喜歡“炫耀自卑”?//083 第三章 不是讀書沒用,而是你沒用 有很多人,在大學畢業(yè)后,一旦在職場上混得不如意,尤其是混得不如那些在學校時不如自己的人、沒上過大學的人,他們就會抱怨讀書沒用,那口氣,就像是他們已經(jīng)掌握了宇宙真理一樣?墒,你真的認真讀書了嗎?為什么別人讀書就有用,而你讀書就沒用呢?你是把書讀到狗身上去了嗎?也許,并不是讀書沒用,而是你自己沒用。 既然差生那么有前途,你咋不鼓勵你兒子當差生//091 不是讀書沒用,而是你這個人沒用//097 農(nóng)村屌絲更應該上名牌大學//104 復旦對我最大的影響//108 大學生應該如何看待“農(nóng)民工收入比大學生高”的問題?//113 不讀書,精神世界就是貧瘠的嗎?//119 復旦差生們,“貴族氣”很惡心//121 你本可一炮而紅,卻毀于拖延癥//123 紅酒,窮講究與文化自卑感//128 第四章 小事業(yè)也要有大格局 一個人,即使沒有任何背景,靠著日復一日的堅持和努力,學會聚焦,在一個領域做到極致,也能闖出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小事業(yè)也要有大格局//133 你能為孩子提供的最好的生活條件,就是你自己的精神狀態(tài)//136 假如不成功,該怎么辦?//141 碰到工作不體面該怎么辦?//147 我唯一的才能就是:認識到了自己的無能, 并且還敢于正視自己的無能//151 誰都沒有資格說你“不適合”//158 輸在起跑線上,又怎么了?//169 逃離北上廣,在一定意義上,就等于逃離夢想//173 大部分一個月掙兩千的人要比掙一萬的人感到幸福!//180 畢業(yè)五到十年后,屌絲開始逆襲,而原先工作很穩(wěn)定的人慘了//188 只有在自己的精神家園里才能找到真正的歸屬感//193 第五章 感情的理想主義實踐 通常,女人在擇偶的時候,很看重男人的“靠譜”“責任心”,可現(xiàn)實往往是,太靠譜的人,往往身上都缺少詩意的元素,甚至是都很無趣、不夠浪漫。那些充滿理想主義色彩、有點不靠譜的男人,更可愛一些,但女人選擇這樣的男人,往往是要承受風險的——因為,“文藝青年只對自己的情懷負責”。不過,沒有情懷的活法,乃是對生命的辜負。 缺點,讓人更有魅力、更可愛//201 直到擺脫包辦婚姻時,我才開始懷念原配的韻味//204 當年輕的心態(tài)已成為奢侈品時,我們應該怎么辦?//210 為什么有的人學識淵博,卻品味庸俗、趣味低下?//216 嫁給“不靠譜”的男人,是最偉大的理想主義實踐//223 “你還算個男子漢嗎?”“我就不算男人,怎么地了?”//228 好老公只談錢,差老公才談感情//231 付出越多,越舍不得分手,這種想法對嗎?//234 理工科生更容易有處女情結(jié),也更容易被洗腦//238 鳴謝//243 前言前言 在最落魄的日子里,我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常常有一些年輕的讀者留言告訴我,他大學剛畢業(yè)沒多久,很迷茫,不知道自己究竟適合干什么。每當這時,我都會告訴他們:“迷茫,并不是一無是處,最起碼,迷茫意前言 在最落魄的日子里,我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常常有一些年輕的讀者留言告訴我,他大學剛畢業(yè)沒多久,很迷茫,不知道自己究竟適合干什么。每當這時,我都會告訴他們:“迷茫,并不是一無是處,最起碼,迷茫意味著你的選擇機會多;叵2007年我剛畢業(yè)的時候,因為專業(yè)冷門,而自己又無一技之長,沒有實習經(jīng)歷,除了去賣保險,根本就沒選擇。你的起點比我高多了,知足吧! 做過半年的保險之后,總算有了點工作經(jīng)驗,因此,跳槽的時候,面試的機會多了。就這樣,我“高升”到了一個小型臺資企業(yè),月收入1200元。我還記得那年春節(jié)回家后,爸爸問我一個月工資多少,我心虛地說是1200元,爸爸就特意叮囑我,如果家里的親戚問起,我應該說是2000元。是的,那是2008年,2000元的月工資,在我爸眼里,已經(jīng)是一個偏高的數(shù)值了,但我遠遠達不到。彼時,高中時“一個炕上睡過的兄弟”,他的月收入比我的10倍還多。不過,那段時間,真正讓我有挫敗感的,并不是工資低,而是工作環(huán)境確實糟糕——跟我一同招進去的兩個?粕、一個高中生(我并不歧視低學歷的人,但那幾個家伙確實都屬于沒什么想法、沒什么追求的人),每次,他們幾個在辦公室切磋泡妞心得的時候,我都特別沮喪:“天哪,我竟然已經(jīng)淪落到跟這種層次的人一起共事的地步了! 有了這個念頭后,我果斷裸辭,另謀高就。這次,面試的時候,我獅子大開口,要價1800元,后來,人家給了我2300元,我頓時感覺自己遇上了一個好老板。不過,工作環(huán)境比上一家還糟糕,幾年后看到富士康工人跳樓的新聞,我毫不驚訝,因為,感同身受。我確信,如果我在那種環(huán)境中長期做下去,也會得上抑郁癥。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我一直特別害怕我的同事知道我是個“復旦高才生”,因為怕給復旦丟人。復旦身份,是一種讓我感到自卑的東西。 2009年6月,我辭職轉(zhuǎn)行做銷售,盡管工資降到了歷史最低點——1100元,但說那一次跳槽是我人生的轉(zhuǎn)折點絲毫不夸張,F(xiàn)在,我給別人介紹自己的時候,經(jīng)常會提到“2010年之前的我”和“2010年之后的我”——那段經(jīng)歷讓我創(chuàng)造了一個奇跡,即內(nèi)向的老實人是可以把銷售做好的,盡管我剛開始給人打個電話都結(jié)結(jié)巴巴,但后來確實做得還不錯,這算是扇了那些老說我“不適合”的鳥人一個狠狠的耳光;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我無意間發(fā)現(xiàn)了自己一生的摯愛——文字,后來我常自稱是一個“把寫作當性生活的人”。今天,大家看到的這本書,首先得歸功于那份底薪只有1100元的工作。 2015年下半年,我在自媒體上火起來之后,算是拉高了整個雞湯界的整體水平,也讓“別人家的雞湯”相形見絀。我的讀者群中,有top5高校的博士生導師,有top2高校的系主任,甚至還有在《激蕩三十年》和《野蠻生長》中出現(xiàn)過的“92派”企業(yè)家。我不是那種通過收入來獲得成就感、拿金錢來衡量成功的人,但最近,我還是忍不住炫富過幾次:過不了多久,我每個月在自媒體上收到的讀者打賞就可以超過1萬了。之所以敢揚眉吐氣地炫富而不怕別人鄙視我,是因為我覺得自己做到了精神生活與物質(zhì)生活的統(tǒng)一,用馮侖的話來說就是“堅持理想,順便賺錢”。 有不少朋友很好奇地問我:“你的思想水平,遠遠超出你的年齡,你平時都讀什么書?”其實,我真沒看過什么書。我對人生的洞察,在很大程度上,在于我走了太多的彎路,經(jīng)歷過太多的失敗。然而,時過境遷,所有過往的經(jīng)歷,都轉(zhuǎn)換成了財富——走對了的路,可以拿來寫勵志故事;走錯了的路,在經(jīng)過反思之后,可以拿來寫雞湯。我不喜歡勵志故事,但我把自己的人生活成了一部勵志故事。我隨便寫一部流水賬,別人都會覺得很勵志。 “未曾失戀的人不懂得愛情,未曾失意的人不懂得人生”,周國平老師這句話說得好,F(xiàn)在,我常常會回想起八年前的那個夏天,在上海浦東的馬路上騎著自行車賣保險,在口渴的時候猶豫該買一瓶2.5元的延中鹽汽水還是2元的礦泉水,每當這個時候,我都會特別崇拜自己!疤K清濤,你好牛逼啊。” 在經(jīng)歷過那么多挫折之后,我最深刻的體驗便是:從長遠來看,讓一個人對生活越來越有信心、增加了他的幸福感的,并不是成功與榮耀,而是他過去所經(jīng)歷的低谷、最悲觀最絕望最孤獨的時刻;人的一生,只要有過那樣的時刻,并且還沒有使心理健康受到影響的話,再往后,無論境況多么糟糕,他都會有勇氣去面對和承受。 時過境遷,我們會發(fā)現(xiàn),低潮,并沒有那么可怕。一個人的激情、力量和理想主義,最能在這些低潮期體現(xiàn)出來。事實上,對充滿激情的人來說,并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低潮。并且,每次從一個低潮中走過來,都是一次信心的增長。 對了,前幾天,一位剛關(guān)注過我的公眾賬號的讀者對我說:“說實話,我就喜歡你這種人,三十幾歲,正在成名階段,不算是‘特大人物’以致接觸不到,而是有血有肉有思想可供交流學習的對象。矯情地說,于我,你的意義比莫言或馬云還要大,在于你真人本身的可接觸性!蔽蚁嘈,他是真誠的。因為,我是跟你們一樣的屌絲,我具備可接觸性,并且,我的故事,還具備可復制性。 我走過的路,就是你們每一個人已經(jīng)走過、正在走的或即將要走的路。在這本書中,每一個正在迷茫的年輕人,都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影子,也能找到自己的方向。我相信,你們看完之后,會忍不住想說句:“濤哥,我想請你吃頓飯。” 不信?咱們走著瞧。 蘇清濤 2015年12月16日凌晨百家講壇知名主講人錢文忠先生,十點讀書創(chuàng)始人林少先生熱烈推薦 ★百家講壇知名主講人錢文忠推薦: 《誰的人生沒有低潮,有路就好》本隨筆集不在意辭藻的雕飾,作者在樸實無華的文字中流露出一股遠超出同齡人的睿智。它或許并不能提供直接有用的知識,但有心人讀后自能受到啟發(fā)。通篇文字正印證了作者自許的“高中生讀起來不覺得深奧、博士生導師讀了不覺得膚淺”并非妄言。 ★十點讀書創(chuàng)始人林少推薦: 《誰的人生沒有低潮,有路就好》文章筆鋒老辣,觀點犀利,一針見血,有嚴謹?shù)倪壿嬓酝评砗驼撌觯瑫r善于用生活中的小故事詮釋人生道理。在這本書里,你可以看到作者對人心的洞察,讀完此書,相信你對生活一定會有所頓悟。世間所有的內(nèi)向,都是因為無法忍受別人的無趣 我以前帶過的一個實習生問我:“我很內(nèi)向,是不是不適合在媒體工作?” 我反問他:“是誰告訴你,內(nèi)向就不能勝任了?你這么說,是因為,社會上對內(nèi)向的人有偏見,這種偏見,讓你對自己的內(nèi)向感到不自信! 內(nèi)向,真的就那么差勁嗎? 我記得,曾經(jīng)有人說:你之所以認為我內(nèi)向,是因為我很少說話,而我之所以很少說話,是因為我覺得你是個傻×……呵呵。 我對他說:“你不是內(nèi)向,而是有語言潔癖。你不愿意聽別人說那些無趣的話,也不屑于自己說那樣的話,因此沉默不語。而那些人,因為智力的局限性,無法洞察到你不說話的真實原因,便會認為你有性格缺陷! “外向”與“內(nèi)向”,本來只應該是兩個中性詞,代表著兩種不同的性格傾向,這兩種性格本無所謂孰優(yōu)孰劣——只存在誰更適合哪種工作或出現(xiàn)在哪種場合的問題。 然而,在現(xiàn)實中,“外向”往往以褒義詞的面目出現(xiàn),“內(nèi)向”則淪落為貶義詞;外向者往往被認為更優(yōu)秀,個別自認為外向者往往有種優(yōu)越感——他們喜歡居“高”臨“下”地同情內(nèi)向者;被貼上“內(nèi)向”標簽的人則容易有自卑感——我曾經(jīng)或一直是一些外向者們居“高”臨“下”同情的對象,他們的憐憫在一定程度上傷害了我的自尊心,我曾經(jīng)為此自卑過,故而才對這個問題格外敏感。 至于需要處理太多人際關(guān)系的事只能由外向者來干,這已是常識,故出色的政治家和商人只能是外向者,但也有例外,如李彥宏就不是明顯的外向者。過于外向、對交際依存度較高的人,往往缺少獨處的能力,不敢面對自我,也更容易浮躁,很難靜下心來做事,故而最出色的科學家、學者、作家、思想家及藝術(shù)家大多(如果“大多”一詞用得不太準確的話,最起碼也不算荒唐)為內(nèi)向者——也有很多原本很出色的學者、思想者因過分熱衷于社交而變得“泯然眾人?矣”。 說句有點兒過分的話:社交,天然具有膚淺的本性。我見過很多深邃的人因把精力過多地耗費在社交上而最終變得膚淺,卻鮮見一個膚淺的人在社交中變得深刻——除非他進入了一個高質(zhì)量的、人數(shù)又較少的社交圈子,并且他自己也勤于沉思。當然,我并非要將所有的社交和所有的外向者一棍子打死,畢竟,現(xiàn)實中的所謂winner(贏家)大多為外向者,并且外向與沉思和知性并不必然沖突;我想說的是,從字面意思看,“內(nèi)向”更側(cè)重于同自己的靈魂交流,因而內(nèi)向者便更容易有思想的深度。 通常,人們鑒定一個人外向還是內(nèi)向的依據(jù)是看他愛不愛(跟別人)說話,而不是看他所說之話的內(nèi)容和質(zhì)量。話多的人為外向,沉默寡言者為內(nèi)向。普通的外向和內(nèi)向就不必在這里說了,說了也沒意思,我下面重點談一下兩種極端現(xiàn)象——事實上,這兩個極端,絕非極少數(shù)。 我所遇見的那些對自己外向的性格充滿優(yōu)越感、對自己的健談和出色口才充滿自信心的人,往往是一些只要幾秒鐘不說空話廢話套話就能憋死的無話找話者、“交際愛好者”——實則可能是“獨處恐懼癥”患者,即沒有勇氣獨自面對自己空虛貧乏的靈魂;我所遇見的內(nèi)向者,幾乎個個都有語言潔癖,只在必須說話的時候才說些有實際內(nèi)容的話,而不說廢話空話套話——其中的一小部分人還是既沉默寡言又妙語連珠,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注意,我在這里所提到的外向者與內(nèi)向者都是我所接觸的,而非這兩類人中的全部,倘若你所接觸過的外向者及內(nèi)向者跟我所接觸的這兩類人中的大多數(shù)的外在表現(xiàn)有很大不同,那只能說明你我的人際圈子不同,并不能說明我的觀察力和判斷力太差。)前者的“愛說話”,本質(zhì)是重視數(shù)量而忽視質(zhì)量、愛講沒質(zhì)量的廢話;后者的“不愛說話”,本質(zhì)是不愛講沒質(zhì)量的?話。 周國平老師說:“我天性不宜交際,因為在社交場合,不是別人覺得我乏味,就是我覺得別人乏味;可是我既不愿意自己在別人眼里顯得乏味,也不愿忍受別人的乏味,于是逃避社交。我害怕說平庸的話,這種心理使我緘口不言;事實上,當我被迫說話的時候,所說出來的話的確往往是平庸的,只有在我感到非說不可的時候,才能說出高質(zhì)量的話來!彪m然大部分內(nèi)向者都不可能是周國平這樣的作家、學者,但我確定絕大多數(shù)被稱為內(nèi)向的人都有這樣的心理;在我老家方言中,往往用“這人言貴的”來描述那些不太愛說話的人,就是這個意思。 既然部分外向者的所謂“健談”只不過是愛說些毫無意義的廢話,那么,他們那種因外向而產(chǎn)生的優(yōu)越感就不過是不知天高地厚、不自量力;既然部分內(nèi)向者的“不愛說話”只是語言潔癖,是害怕講平庸的話,那么,他們的內(nèi)向就只能是一種傲慢。 上述的外向者們既然有“交際饑渴癥”,那么,與內(nèi)向者們相比,他們必然擁有更多數(shù)量的朋友,但同時,由于交往中的“饑不擇食”,他們所結(jié)識的大多數(shù)朋友必然只可能是泛泛之交,而深交者的比例很低。而內(nèi)向者,盡管他們所擁有的朋友的總量比較少,但通常這幾個為數(shù)不多的朋友卻幾乎個個堪稱知己——精神潔癖使然也。 有了這個“自知之明”,我便不再為自己的內(nèi)向感到自卑。于是乎,當那些絕對不能忍受絲毫孤獨的人對我的內(nèi)向表示同情,并且在我面前炫耀他們性格上的“優(yōu)越性”時,我先是竊笑,繼而便居高臨下地對他們的缺乏自知之明表示深切哀悼。當然,我也不得不佩服他竟能夠有本事在虛假的優(yōu)越性上面建立起真實的優(yōu)越感! 從上面的分析看,我似乎是在戴著有色眼鏡看待一部分外向者。也許真是這樣吧,誰叫我自己是個偏內(nèi)向的“膚淺社交厭惡者”呢!注意,我所厭惡的只是在數(shù)量上占優(yōu)勢的、膚淺的社交,而非所有社?交。 此外,要補充一點:在一定意義上講,所謂“外向”與“內(nèi)向”都不過是個偽概念而已。一個人是否愛說話,不僅僅取決于他的性格,更加取決于他所面對的對象、所處的場合及當時的心境——一個作家在文章中風趣幽默妙語連珠,但他也可能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顯得很木訥、不善言辭。這一點,可能大多數(shù)人都不會覺得意外,因為這位作家本身可能就是一個內(nèi)向的人。一個教授或?qū)W者在課堂上或百家講壇上激情飛揚滔滔不絕,但他也可能在大多數(shù)被迫參加的無聊飯局上呆若木雞,這個,你信不信?一個講起廢話空話套話來充滿偽激情的、很外向的人,如果你要跟他談論一個需要有一定知識儲備和思想深度的問題,他可能立馬就變得內(nèi)向了,這個,你信不信? 再說我自己吧,寫起某些命題作文來無從下筆,有時半夜爬起來寫某些文章卻文思泉涌;跟某些人說話半天吐不出一個字,做某些演講卻是妙趣橫生、才華橫溢——盡管有點兒結(jié)巴,但總體來說還是瑕不掩瑜;在大多數(shù)飯局上都沉默不語枯燥乏味,在個別宴會上卻出口成章、談笑風生、魅力四射……你說,我究竟是個內(nèi)向的人還是個外向的人? 連周星馳這樣的幽默大師,在私下場合里都是很內(nèi)向的、沉默的,你能想通這是為什么嗎?在舞臺之外的地方,觀眾太少,激發(fā)不起他的表演欲,他便做回了最真實的自己。 世間所有的內(nèi)向,都是因為無法忍受別人的無趣。 如果要我列一個“你最不愿搭理的人”的清單,毫無疑問,榜單上的冠軍肯定是無趣的人。我寧可喜歡一個有趣的壞人,也懶得搭理那些無趣的好人。遇到無趣的人,我總是裝聾作啞,我不僅不主動跟他們說話,而且,在他們主動跟我說話的時候,通常也是他們說幾十句,我才說一句。我的“內(nèi)向”,就是這么來的。 最后,阿Q一下:內(nèi)向,不是一種性格缺陷,而是一種逼格。 PS: 說實話,我向來很討厭隨隨便便給人貼“外向”與“內(nèi)向”這樣過于簡單化的標簽的行為,在這里之所以用這些詞,主要是為了表述上的方便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