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人生心得帖:怎樣突破生命中的困境


作者:松下幸之助,胡曉丁      整理日期:2015-11-05 11:54:20

1、能戰(zhàn)勝多少困難,就有多大成就!
  2、“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安身立命的人間哲學!
  3、60年人生智慧,暢銷500萬冊!
  相關推薦:《經營心得帖:在不確定的世界堅實發(fā)展(松下幸之助系列)》:"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戰(zhàn)無不勝的奮斗綱領!《工作心得帖:發(fā)現和積累你的優(yōu)勢(松下幸之助系列)》:"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突破自我的進階技術!
本書簡介:
  《人生心得帖》是日本著名企業(yè)家松下幸之助的人生智慧總結,主要講述了他在人生經營和事業(yè)發(fā)展等方面的諸多寶貴心得與體會,內容包括遇到困難時如何應對,怎樣獨立做決斷以及如何實現人生價值等,文中指出每個人都有一條上天賜予的專屬道路,我們或許會因欣羨他人被表象迷惑而誤入歧途,但無論步履多么艱辛,路途多么遙遠,也不要模仿他人,而是要靠自己的力量,走出一條專屬自己的無限寬廣之路。
  作者簡介:
  松下幸之助(1894—1989)
  世界500強企業(yè)松下電器創(chuàng)始人
  世界公認的“經營之神”
  日本“經營四圣”之首
  日本電氣時代的開創(chuàng)者
  日本商業(yè)精神的奠基人
  日本“事業(yè)部制”“終身雇傭制”“年功序列制”首創(chuàng)者
  影響世界進程的100位管理大師
  美國《時代》《生活》雜志封面人物
  10年日本首富,40年日本富豪前一百名松下幸之助(1894—1989)
  世界500強企業(yè)松下電器創(chuàng)始人
  世界公認的“經營之神”
  日本“經營四圣”之首
  日本電氣時代的開創(chuàng)者
  日本商業(yè)精神的奠基人
  日本“事業(yè)部制”“終身雇傭制”“年功序列制”首創(chuàng)者
  影響世界進程的100位管理大師
  美國《時代》《生活》雜志封面人物
  10年日本首富,40年日本富豪前一百名
  松下幸之助幼年失學、家庭苦寒。
  15歲預見到剛剛開始的電氣時代的巨大潛力,轉行進入大阪電燈株式會社。
  22歲辭職,獨立創(chuàng)業(yè),開始打造松下電器。
  他注重質量和顧客滿意度,提高生產率,降低生產成本,知人善用,采用創(chuàng)新的營銷方法,取得了巨大成功,舉世矚目。
  松下幸之助推崇遵循自然規(guī)律,懷以誠懇和熱忱的素直之心,堅持“人性論”,倡導經營理念與使命感,提出商業(yè)是實現社會共同繁榮的手段,企業(yè)是社會公器,重視佛教的“利他”精神,并先后創(chuàng)辦PHP、松下政經塾,身體力行,影響力無遠弗屆。
  目錄:
  上篇
  開拓道路
  01把握自身的命運
  每個人都有自己與生俱來的道路要走,這是一條上天賜予的寶貴的道路。盡管每個人并不清楚這是一條怎樣的道路,但它只能由自己去走,無法由別人代勞且無法踏上兩次。
  02每一天都是全新的開始
  社會是廣闊的,如果以狹隘的視野來看待社會,只能走進死胡同;人生是漫長的,如果以狹隘的視野行走于其中,就會舉步維艱。
  03為了每個人生活得更好
  古人云,人生如相互糾纏之繩。的確如此。行走在世間漫長的人生之路上,有喜事也有禍事,有開心之事也有悲傷之事。
  04獨立做決斷
  人不是神,所以做不到任何事情都能先知先覺,任何事情都能順心如意,無憂無慮。
  05受煎熬的并非只有你
  社會是寬廣的,人生是漫長的。社會之中,人生之中,困難、麻煩、痛苦、艱辛,百種滋味都有,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受煎熬的并非只有你。
  06喪失信心時
  在有的人眼中,人生如一條康莊大道;在有的人眼中,人生有如峰巒疊嶂、坎坷崎嶇的旅途。不同的人,都會認為自己看到的是事實。
  07為了把工作做得更好上篇
  開拓道路
  01把握自身的命運
  每個人都有自己與生俱來的道路要走,這是一條上天賜予的寶貴的道路。盡管每個人并不清楚這是一條怎樣的道路,但它只能由自己去走,無法由別人代勞且無法踏上兩次。
  02每一天都是全新的開始
  社會是廣闊的,如果以狹隘的視野來看待社會,只能走進死胡同;人生是漫長的,如果以狹隘的視野行走于其中,就會舉步維艱。
  03為了每個人生活得更好
  古人云,人生如相互糾纏之繩。的確如此。行走在世間漫長的人生之路上,有喜事也有禍事,有開心之事也有悲傷之事。
  04獨立做決斷
  人不是神,所以做不到任何事情都能先知先覺,任何事情都能順心如意,無憂無慮。
  05受煎熬的并非只有你
  社會是寬廣的,人生是漫長的。社會之中,人生之中,困難、麻煩、痛苦、艱辛,百種滋味都有,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受煎熬的并非只有你。
  06喪失信心時
  在有的人眼中,人生如一條康莊大道;在有的人眼中,人生有如峰巒疊嶂、坎坷崎嶇的旅途。不同的人,都會認為自己看到的是事實。
  07為了把工作做得更好
  無論什么工作,都是建立在社會需求基礎之上的。要是沒有世人的需求,一項工作就不能成立。
  08為了更好地拓展業(yè)務
  經營是一件讓人捉摸不透的事,工作也同樣如此,就算你干了幾十年,依然還是覺得它不可思議。
  09為了擁有獨立自主的信念
  人們經常以為,一件事情的成功是自己獨立思考,自己的智慧閃光的結果。但實際上,一切都應該得益于別人的教誨。
  10創(chuàng)造人生價值
  一種心態(tài),可以讓一個人承受所有艱難,忍受任何痛苦。不僅如此,還能夠讓他變憂郁為開朗,化苦悶為歡樂。
  11為了國家的發(fā)展
  凡事在緊要關頭,都不慌不亂、不急不躁,以往日的心態(tài),毅然而又輕松自如地泰然處之。做到這一點,對于我們來說異常困難。
  下篇
  開拓道路(續(xù))
  12正月
  沒有比所謂完美無缺更加讓人期待的了。然而,要求人達到完美無缺的狀態(tài),首先就是不可能的。
  13杏月
  對于日本自古以來的武士道,有著各種不同的解釋。不過我認為,它主要是告訴了我們進退之路的真髓。
  14桃月
  這個世界上存在的東西,沒有一樣是多余的。認為其多余,只是因為不知道它如何使用、如何發(fā)揮效用而已。
  15梅月
  一個人無論如何睿智,其智慧總是有限的;無論如何精力充沛,其個人的力量也是有限的。
  16榴月
  人的智慧這種東西,只要用力擠一擠,就會源源不斷涌現。因此,事情不會輕易就到“已經結束了”“已經沒辦法了”的程度。
  17荷月
  人們都說要抓住機會。然而,如果只付出一般程度的努力,當機會出現時,你可能完全意識不到它。
  18蘭月
  以生老病死為代表,人世間不如自己所愿之事不可勝數。因此,釋迦牟尼這才出城冥思苦想,最終達到了超越生死,超越病痛的至高境界。
  19桂月
  無論人類的智慧有多大程度的提高,能夠做出多么準確的判斷,依然無法預知自己的明天。這就是人世。
  20菊月
  在這個社會中,有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不明白的事物比明白的事物多,不知道的情況比知道的情況多。
  21陽月
  自己的身體,既是自己的,也不是自己的。血液循環(huán)、內臟活動,無論哪一方面都不是自己的意志能夠控制的。
  22冬月
  日常生活之中,各種各樣的欲望會不停地涌上我們的心頭。這個也想要,那個也想要;那個也想做,這個也想做,永無止境。
  23臘月
  現實社會往往不會按照每個人自己的意愿去發(fā)展。不過,不按自己的意愿發(fā)展,未必是一件壞事。 前言序言
  我以一種不起眼的姿態(tài)開始創(chuàng)業(yè),至今剛好整整60年。對于人生而言,60年意味著花甲。生來體質羸弱的我竟然能夠一直奮斗到今天,不禁讓自己喜出望外。60年來,一個草創(chuàng)時僅有三人的小公司,得到了社會上多方友人的大力抬愛,發(fā)展到今天,包括關聯公司在內,員工數量已超過十萬人。要說取得的成功,的確是大大出乎了自身的預料,因此我由衷地感激。
  還記得九歲那年,媽媽領著我從故鄉(xiāng)的紀之川車站出發(fā),送我來到大阪做工。直到今天,當時的情景還歷歷在目,仿佛昨天剛剛發(fā)生的一樣。時過境遷,80年過去了。多年來,時常會有人問我:“這么多年,您一定吃了不少苦吧?”奇怪的是,自己好像從來沒有覺得“苦”過。我只是兢兢業(yè)業(yè)做好每天該做的事,一步一步地走到了今天。
  這當中既有成功,也有波折。自己之所以有現在的成功,是因為有幸得到大家的無私幫助。每當想起這些,我就抑制不住內心的感激之情。我懷著一顆平常心,將自己多年來所思所想的點滴記錄下來,表達出來。
  人生,深邃、復雜而微妙。我只不過是個正在修行途中的普通人,妄言“人生”未免有些自不量力。但是,我由衷地希望自己這些零散細碎的心得,能夠對讀者諸君有所裨序言
  我以一種不起眼的姿態(tài)開始創(chuàng)業(yè),至今剛好整整60年。對于人生而言,60年意味著花甲。生來體質羸弱的我竟然能夠一直奮斗到今天,不禁讓自己喜出望外。60年來,一個草創(chuàng)時僅有三人的小公司,得到了社會上多方友人的大力抬愛,發(fā)展到今天,包括關聯公司在內,員工數量已超過十萬人。要說取得的成功,的確是大大出乎了自身的預料,因此我由衷地感激。
  還記得九歲那年,媽媽領著我從故鄉(xiāng)的紀之川車站出發(fā),送我來到大阪做工。直到今天,當時的情景還歷歷在目,仿佛昨天剛剛發(fā)生的一樣。時過境遷,80年過去了。多年來,時常會有人問我:“這么多年,您一定吃了不少苦吧?”奇怪的是,自己好像從來沒有覺得“苦”過。我只是兢兢業(yè)業(yè)做好每天該做的事,一步一步地走到了今天。
  這當中既有成功,也有波折。自己之所以有現在的成功,是因為有幸得到大家的無私幫助。每當想起這些,我就抑制不住內心的感激之情。我懷著一顆平常心,將自己多年來所思所想的點滴記錄下來,表達出來。
  人生,深邃、復雜而微妙。我只不過是個正在修行途中的普通人,妄言“人生”未免有些自不量力。但是,我由衷地希望自己這些零散細碎的心得,能夠對讀者諸君有所裨益,幫助大家在人生路上走得更好。 當我們展望21世紀,集中管理、多層次、官僚作風、只關心自己、成本高、反應慢的典型公司,將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挑戰(zhàn),而成功者將是像松下幸之助的那些人:真正關心顧客;不斷改進勞動生產率;員工們感到自己被賦予權利,對公司的目標負有義務;高度重視交貨速度;產品標準也特別高。
  ——美國《時代》雜志
  有些人積累的個人財富比松下幸之助多,也有些人創(chuàng)建的企業(yè)比他的大。但是從各個方面來看,要在同時代的企業(yè)家和高級經營人員中找出一個成就超過他的人是很困難的。在作為一個具有激勵作用的榜樣方面,沒有一個人能與他相媲美。
  ——美國《財富》雜志
  從馬云的湖畔大學,到稻盛和夫的“盛和塾”,這些“塾”的祖師是松下幸之助出資開辦的“松下政經塾”。迄今為止,松下政經塾培育出了眾多的國會議員、地方首腦、地方議員、經營者、大學老師、媒體人士,尤其值得關注的是很多寒門子弟得以躋身政界。
  ——新華網02
  每一天都是全新的開始
  拓寬視野
  社會是廣闊的,如果以狹隘的視野來看待社會,只能走進死胡同;人生是漫長的,如果以狹隘的視野行走于其中,就會舉步維艱。
  視野狹隘之人,不僅自己的處事之道存在謬誤,也會給他人帶來麻煩。因此,為了實現共同的繁榮,我們需要共同努力,不斷拓寬視野。如果原來是10度,就把它拓寬到15度;如果原來是15度,就拓寬到20度。
  不過,即便將視野拓寬至180度,我們費盡辛勞所能看到的,也只是事物的一半。因此,我們真正需要做的,是能夠讓自己的視野擴展到360度環(huán)顧一周。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融會貫通,也就是達到了超脫的境界。
  然而,這一點很難做到。拓寬到180度實屬不易,通常我們只是以15或20度左右的視野度過每一天。所以,我們才會煩惱不斷,紛爭迭起,使繁榮受到摧殘。
  讓我們一起拓寬視野。無論拓寬到什么程度都不為過。為了創(chuàng)造我們共同的繁榮、和平與幸福,每個人都要積極地去拓寬自己的視野。
  日日是新日
  時光流轉、歲月更替,心境也會煥然一新。心境的更新,實乃可喜可賀之事。所以,并不是只有新年才值得慶賀,心境的更新任何時候也都是可喜可賀的。
  無論今天還是昨日,大自然的形態(tài)沒有發(fā)生任何變化,和風煦日依舊。然而心境一旦更新,所見所聞都將煥然一新。
  一年之計在于春,一天之計在于晨。如果新年伊始是可喜可賀的,那么晨起同樣是可喜可賀的。如果每一天的心境都有所更新,那么每一天都會是嶄新的。在一顆嶄新的心中,所有的一切也都是嶄新的,所有的一切也都可喜可賀。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不要把昨日的勞頓帶到今天。常言道“一日的辛勞一日足矣”,今天還有新的命運在等待著自己,背負不起昨日的憂愁。所以,每天都是嶄新的,都是新的開始。
  如果做到了日日是新日,也就做到了日日是好日。坦誠、謙遜,并充滿創(chuàng)新精神的人,每天都是心情明快的,每天都朝氣蓬勃。
  親愛的朋友們,讓我們以飽滿的熱情,來迎接每個嶄新的一天的到來吧!
  心靈之鏡
  人如果想要正衣冠,首先要站到鏡子前面。鏡子是公正的,它能如實映照出一個人原本的形象。就算一個人固執(zhí)地堅稱自己的領帶沒有系歪,只要他往鏡子前一站,是正是歪自然一目了然。如此一來,他就只能承認失誤,然后改正。
  鏡子盡管可以正衣冠,卻無法映照出人心靈的扭曲。所以,一個人很難察覺出自己言談舉止方面的差錯。由于沒有一面心靈之鏡,這種情況也可理解。不過,只要擁有一顆求索之心和謙遜之心,心靈之鏡就會隨處高懸。
  自己周圍的人和物,均是自己心靈的映照,是自己的心靈之鏡。所有的事物都能折射出我們的心靈,所有的人也都與我們心靈相通。
  古代的圣賢曾教導我們:首先要去除自己眼中的偏見。讓我們看待周圍的目光再認真一點,讓我們傾聽別人意見的態(tài)度再真誠一點。只要擁有一顆謙遜之心、坦誠之心,周圍所有的人和物,就都能成為自己的心靈之鏡,將自己言談舉止的正誤原原本本地映照出來。
  盡人事以待天命
  有句話叫作“盡人事以待天命”,其深邃的內涵令人回味。不為私心所束縛,竭盡個人所能發(fā)揮的最大力量,在此基礎上,靜待事態(tài)發(fā)展。這一事態(tài)的發(fā)展可能與自己的期待相一致,也可能與自己的期待相違背。無論哪種情況,都超出了我們自身的能力范圍。因此,只要我們做到了盡人事,就可問心無愧,剩下的就是沉著冷靜、心平氣和地等待。在這一過程之中,或許一條新的道路將會展現在我們的眼前。
  如果每個人都明白這種心境的可貴,全身心體味這種心境,然后各自發(fā)揮所長,那么,這個社會一定會變得異常祥和。
  所謂天命,并不是建立在你盡了多少力,就一定能夠得到多少回報這樣的交易之上的。同時,私欲過重,不盡應盡之人事,只一味期待理想的結局,只能說與真正意義上的知天命還相距甚遠。所以,在當今物欲橫流的社會中,我們應該時刻做到三省自身。
  未雨綢繆
  如果下雨,就要打傘。要是沒帶傘,頂上一個包袱也行。要是連包袱也沒有,那就只能自認倒霉了。
  遇到雨天沒帶傘,只能說明你忽略了天氣,沒有做好相應的準備。被雨淋濕了,方知雨傘的重要。這時你一定會想,下次一定不能再被雨淋濕了,然后決定等雨一停,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準備一把傘。這也是人生的一種教訓。
  這樣的道理所有人都明白。我們周圍的社會,我們每個人的人生,都會時晴時雨,潮起潮落。不過,只要晴天持續(xù)幾日,就容易把被雨淋的經歷拋諸腦后;順利的勢頭一延續(xù),就會忘乎所以、疏忽大意。這也是人的一種常態(tài)。
  古人言“居于治而勿忘亂”,以告誡我們要做到居安思危。無論是對工作還是對其他的事,道理都是相同的。
  下雨了就把傘撐開,如果沒有帶傘,就只能被淋濕了。不過,重要的是在于雨停后要立即做好相應準備,以免再度被雨淋濕。雨天時用的傘,工作時用的傘,人生中用的傘,每一把傘都是至關重要的。
  一日三變
  宇宙中存在的所有物質,時時刻刻都在運動。萬物流轉間,所有物質的形態(tài)每一瞬間都在發(fā)生變化,昨日的形態(tài)不可能一成不變地保留到今天。換句話說,這就是所謂的日新月異。每天都會出現新的發(fā)展和變化,這可以說是宇宙間最大的規(guī)律。
  這一規(guī)律也體現在人類身上。昨日的形態(tài)今天已不復存在,每時每刻都在變化發(fā)展,每時每刻都有新的形態(tài)出現。在這一過程中,人類社會實現了發(fā)展和進步。
  人的思想同樣如此。古人云“君子一日三變”,意思是說,君子一天之中三次改變其想法。正是因為能夠發(fā)現并創(chuàng)造新生事物,他們才能成為君子。由此可知,一天連一變都不愿做的想法是要不得的。
  對于變化,每個人都會心存畏懼和不安。這是人本性的一種體現。不過,這也可以說是人心有旁騖的一種體現。一變二變是進步的姿態(tài),而三變四變則是發(fā)展的動力,這也是一種看待事物的觀點吧。
  勤學好問
  孩子們的心天真無邪,碰到不懂的事情,他們總會問“這是為什么”“那是為什么”。
  孩子們精力旺盛,干什么都拼盡全力。對于大人給予的回答,他們會費盡心思去思考。要是想到最后還想不通的話,他們依然還會問“這是為什么”“那是為什么”。
  孩子們的心中沒有一點私心雜念,無拘無束。好就是好,壞就是壞。因此,對于不懂的事情,他們經常會打破砂鍋問到底。孩子們會先問“為什么”,從大人那里得到答案后,會用自己的小腦袋繼續(xù)天真地思考,之后再問“為什么”。就是在這一過程中,他們一天天地成長起來。
  大人也是如此,F在的社會日新月異,我們需要經常詢問“為什么”,然后對于得到的答案自己進行思考,或向他人求教。只要坦誠無私,熱心且傾盡全力,每個人都可以隨處播下勤學好問的種子。而一旦出現疏于求教,今天如同昨日,明日如同今日,十年如一日不思進取的情形,人的進步就會停止,社會的進步也會停止。
  繁榮是從問一聲“為什么”開始的。
  像花兒一樣
  在沙漠之中發(fā)現一處甘洌的清泉,對旅行者而言,是喜悅、是慰藉,也是一種獎勵;臎錾揭爸幸闳痪`放的一朵小花,同樣是對路人最好的撫慰和褒獎。
  如今的社會,雖還未到貧瘠如荒野的程度,但在這個艱辛的時代,人心逐漸失去了平和,甚至變得有些冷漠。
  這是一個需要所有人牽起手來,互幫互助的時代。人心已如沙漠般幾近荒蕪,但至少我們自身要像甘洌的清泉那樣,像堅毅的花朵那樣,做到正直剛強。
  盡管做到這些有些困難,不過,只要對自己的工作引以為豪,感受到自己行為的積極意義,就自然能夠發(fā)現自己所作所為的價值所在。
  所以,無論什么時候,都要沉著冷靜、處變不驚,擁有一顆淡泊的奉獻社會之心。這對他人而言就是一種極大的褒獎和撫慰。
  讓我們像花兒一樣,像清泉一樣。在我們付出努力的同時,也一定能夠感受到無窮的喜悅。
  各盡所能
  追求完美無缺,是人的一種理想,也是一種希望。因此,人們追求完美,在某種程度上是可以理解的。然而,伴隨著一次又一次的追求無果,不知不覺中,我們經常會給他人帶來痛苦,也給自己平添煩惱。于是我們不禁要問,到底有沒有所謂的完美無缺呢?
  讓松樹開出櫻花是不可能的,讓牛發(fā)出馬的嘶鳴也是不可能的。松樹只能是松樹,櫻花只能是櫻花;牛只能是牛,馬只能是馬。盡管大自然中的每個個體都不是完美無缺的,但它們都能按照自己的本性,發(fā)揮著自己的作用,相互取長補短,從而在和諧之中形成了豐富多彩的美。
  人也同樣如此。盡管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無缺的,但只要按照自己的本性,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自身的本領,就能夠在和諧中創(chuàng)造自己和他人的幸福。如果能擁有如此坦誠的心,就自然會變得謙遜起來,對他人也會變得寬容起來,人們相互之間也能夠取長補短、互幫互助。男人就是男人,女人就是女人;牛的叫聲只能是“哞”,馬的叫聲只能是“咴兒”。各安其分,各盡所能,繁榮的原理就是如此簡單。
  探索的生活
  凡事首先需要開動腦筋去思考,然后才能去做。如果失敗,重新來過即可。要是重新來過仍然行不通,就再一次開動腦筋,再一次重新來過。
  同樣一件事如果只是簡單地重復,無論循環(huán)多少遍,都不會有任何進展。當然,我們也可以老老實實遵循先例,但探索出打破先例的新方法更為重要。嘗試一下,或許能夠發(fā)現一條新的探索之路。相較于畏懼失敗,更應去畏懼沒有探索的生活。
  我們正是在祖先一個又一個探索成果的積累下,才過上了今天的生活。即便是在那些不經意間被我們忽略的生活片段之中,也留有寶貴的探索的痕跡。一只茶杯、一支鋼筆,如果仔細端詳,都會感覺到其設計的精妙之處。這確實可稱為一種從無到有的偉大創(chuàng)造。
  所以,遇事時,讓我們開動腦筋重新思考。今天不要重復昨天的過程。哪怕只有些許的改變也好,哪怕只有一丁點的不同也行。不要讓今天簡單地重復昨天。許多人微小的探索積累下去,一定能夠創(chuàng)造出極大的繁榮。
  03
  忍耐和寬容
  讓心靈相通
  古人云,人生如相互糾纏之繩。的確如此。行走在世間漫長的人生之路上,有喜事也有禍事,有開心之事也有悲傷之事。有時,你認為是好事,結果卻是禍事;你認為是禍事,其實卻是喜事!耙且婚_始不躊躇猶豫,以坦誠謙遜的態(tài)度做下去該有多好”——人類膚淺的智慧,經常會讓我們在事后捶胸頓足。
  沒有一件事情從頭到尾一無是處,同樣,也沒有一件事情從頭到尾完美無缺。其實,一個人在想不開的時候,是自我封閉了心靈之門;而他在得意揚揚的時候,則是以一顆傲慢的心將自己與他人割裂開來。
  封閉自己的心靈,將自己與他人割裂開來,這種心靈之間缺乏溝通的情形,無法推動人們的相互協作與支持,最終只會導致人人都變成了性格孤僻之人。
  世事變幻無常。不管是福是禍,任何時候都要以坦誠謙遜的態(tài)度讓心靈相通,讓思想相互碰撞,從而實現互幫互助。
  緣分
  是緣分讓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也是緣分把我們結合在一起。
  緣分——一個給人古老感覺的詞語,卻蘊藏著一種深邃的含義。
  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容易被認為是由個人意志所造就的。因此,這種關系同時也容易被認為,是可以根據自己個人的想法輕而易舉地隨時斬斷的。
  然而事實并非如此。人與人之間,實際上存在一種超越所謂個人意志與希望的深深的緣分的力量。男女之間的緣分同樣如此。
  正因為如此,我們應該更加珍惜這個世界上人與人之間的羈絆,更加認識到它的寶貴之處。在自己的心因不公或不滿變得暗淡之前,學會謙虛地去體會緣分帶來的喜悅,讓這種喜悅之情,激發(fā)出我們的誠意與熱忱,去進一步強化人與人之間的羈絆。
  隨后,一種可以變黑暗為光明的強大力量就會應運而生。
  問候
  清晨,盡情呼吸著讓自己神清氣爽的空氣,我開始打掃自家門前的道路。住在附近上早班的人迎面走來,問候道:“您早。 薄澳!”
  隨口而出的清晨的問候,就像每天的習慣那樣平淡無奇。不過,在這里,我們不妨再來認識一下問候的重要性!白蛲碚娴暮美溲健保@樣的問候源自人們相互間的關切之情;“每次都讓您費心了”,這樣的問候源于人們發(fā)自內心的感激之情。這些問候成了人們每天的口頭禪,讓工作在溫馨的氣氛中順利開展。這些問候語并不是由具體某個人發(fā)明出來的,而是由老祖先傳下的,可稱得上是人們每天生活的潤滑劑,發(fā)揮著彌足珍貴的作用。有人會說“您是冷到家了吧”。聽到這句話,雖說你的身體并不會變暖和,不過說話人可能是想通過一種單口相聲般的幽默感,從而讓你心里感到一絲暖意。
  問候語豐富多彩,重要的是,我們應該更加重視問候語,要有一顆明快而開朗的問候他人之心。
  付出與回報
  付出與回報,是這個社會的規(guī)則,即通過將自己持有之物給予他人,并從他人之處接受與之相稱之物。社會由此運轉起來。
  所以,如果你希望得到更多的回報,只需更多地付出即可。如果不想充分地付出,只想得到更多的回報,這便是一種自私的念頭。要是人人都如此,社會的繁榮就無從談起。
  所謂給予,簡而言之是一種奉獻,就是運用自己的才能全心全意地奉獻世人。頭腦靈活的人運用頭腦,有力量的人運用力量,有能力的人運用能力,溫柔的人運用溫柔,學者運用學問,商人運用商業(yè)活動……
  無論什么人,只要認真挖掘,都能找出其獨有的寶貴天分,并可以運用這種天分奉獻社會。充滿奉獻的社會,是人們之間相互付出更多的社會,因而每個人的身心都異常充實。
  為了創(chuàng)造共同繁榮的社會,人們都應該學會運用自己的才能全心全意相互奉獻。
  長處與短處
  我們所處的社會,建立在人與人之間相互幫助、協同生活的基礎之上。人們的日常關系由此形成。
  為了順利推進這種協同生活,需要各種各樣的關心與關懷。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以一顆坦誠之心去看待我們周圍每個人的長處與短處,以一顆溫暖之心給予他人最大的關懷,讓其長處得以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讓其短處得到最大限度地彌補。
  人不是神,要求人做到全知全能是愚蠢至極的。既然如此,那么心中哪怕流露出絲毫傲慢自大,同樣也是非常愚蠢的。幫助別人同時也能促成自己的事業(yè),而得到別人的幫助更能使自己的事業(yè)順利發(fā)展。如果沒有這份理解和關懷,縱有千軍萬馬,也不過是一群內訌不斷的烏合之眾。
  人既有長處,也有短處,這可以說是人與生俱來的宿命。這一宿命最終會帶給人繁榮還是貧困,取決于人們相互之間是否擁有關懷之心。
  忍耐之心
  怎樣的人是好人,怎樣的人是壞人,不能一概而論。不過,包括觸犯法律之人在內,那些被公認為不好的人,就如同海灘上無窮無盡的細沙一樣,無論昨天還是今天,從來都沒有消失過。
  萬物亦是如此。追求真善美是每個人的理想,但無論怎樣追求,丑陋邪惡之物也不會消失,它們在任何時代都會混雜于美好事物之中。于是美丑并存,形成了自然景觀,而世界也正是運動于其中的。
  正因為如此,人們需要抱有一顆忍耐之心和寬容之心。這個社會中有好人,而那些被認為不好的人也不會消失。身處于這個社會之中,要是沒有忍耐和寬容之心,我們的心靈就會一味暗淡下去,最終唯有感嘆處世的艱辛。
  人與人之間是一種相互依存的關系,共同維持每天的生計,共同開展每天的勞作。社會上并不只有好人,而是有各種各樣的人。因此,從現在起,讓我們逐步培養(yǎng)一顆忍耐和寬容的心。
  共同生存
  人的生命是寶貴的,應該得到所有人的尊重。然而,人在認識到自己生命寶貴的同時,卻容易忘記別人生命的寶貴,于是,人們的私心會率先膨脹,變得利欲熏心。也就是說,人被自身束縛住了手腳。作為人性的一種體現,這種情況在某種程度上也是無法避免的。
  但這樣一來,人類共同的繁榮就真的無法實現嗎?人類原有的特長就真的無法發(fā)揮嗎?
  所以,在某種情況下,還是應當忽略自己,成就對方,甚至要舍棄自己,讓對方得以生存。我們只要擁有這樣的意識,就可以造就雙方都能共存的生機勃勃的繁榮社會。這也是人應有的寶貴精神。
  通過舍棄自身首先讓對方生存,從而使自己也得到生機,最終實現雙方的共同生存。這將使我們最終實現繁榮、和平與幸福。
  為了更好地創(chuàng)造繁榮的社會,我們需要培養(yǎng)出一顆禮讓而謙遜的心。
  明確責任
  在一個與自己完全無關的時間,發(fā)生了一件自認為與己完全無關的事情,于是便以為自己完全沒有責任。不過,仔細想來,自己真的有把握說,自己對此沒有一點責任嗎?
  在這個社會上,人與人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因此可以說,并不存在真正的與己毫無關聯之事。
  基督在其所處的時代中,將與自己素昧平生之人的所有責任背負于自身,在此基礎上,又以一己之身,承擔了其后世無數人的責任。
  當然,要求每個人做到這一點是不切實際的,除非我們都變成基督。不過,我們至少應該意識到自己的責任,而不是總想把責任推在他人身上。我們不同于貓和狗,它們只要自己不順心,就會毫無羞恥地撕咬、傷害同類。
  在天地自然之理的作用下,人類與動物是截然不同的。這種差別異常珍貴,起碼我們自己不要去將其玷污。
  真心接受批評
  受到批評,對于我們每個人而言都不是一件開心的事。就算承認自己有錯,但還是不希望受到批評。因此,不愿受到批評是一種人之常情。
  對于批評者而言,批評同樣不是一件開心的事,也不會留下愉快的記憶。因此,能不批評就盡量不去批評,這也是人之常情。
  然而,人情相互交織,要都采取馬馬虎虎、含糊不清的態(tài)度,既沒人批評,也沒人受到批評,那將會是一番怎樣的景象?神也就算了,我們只是普普通通的人。長此以往,不知不覺之間,我們對事物的看法會越來越淺薄,做決定時就會變得優(yōu)柔寡斷。
  當然,我們不能被私情驅使隨意批評,但基于常理之上的認真批評和認真接受批評,是每個人超越人情之上的一個重要義務。只有受到批評,人真正的價值才能得以體現。無論批評還是接受批評,希望每個人都能認真對待。
  只有人類才能做到
  有種觀點認為,這個社會是建立在人與人之間的契約關系基礎之上的。從與朋友見面時間的約定、金錢物品的借貸約定,到公司規(guī)定、國家法律,都可以看作為了維持社會秩序的和諧而締結的一種重要契約。
  契約只有在相互信任的基礎上才能生根開花。因此,這些契約能否得到遵守,是衡量人的精神是否高尚的晴雨表,道義和道德的成果也在其中得以體現。
  因為自己情況有變,就隨意不遵守約定,這純粹是動物的行為。只有人類,才具備嚴格遵守相互間所訂契約的與生俱來的崇高精神。
  一旦這種精神弱化,將會成為影響身心的巨大負能量,波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其后果絕不僅僅是浪費了見面時間那樣簡單。讓我們都來從遵守約定做起。
  不諳世事
  頑強忍耐,堅韌不拔;掌握知識,應絕對聽從校長和老師的指令;校長和老師進入及走出教室時,應起立迎送;回答老師提問時應起立,在得到老師同意后方可坐下;要向校長和老師表達敬意,路上遇到校長和老師時應有禮貌地鞠躬致意;尊敬年長之人;善待老人、幼兒、弱者,為其讓道讓座,盡己所能給予幫助;聽父母的話,幫父母做事,照顧弟妹……
  以上是蘇聯以教育部令形式公布的中小學《學生守則》的一部分。違反上述規(guī)定的學生,將受到勒令退學的處罰。據說中國也制定過相同的學生守則,而歐美各國的情況也大體相似。
  無論哪個國家,即便國情相異,但為人之重要準則卻是萬國通用、人所共知的,因此不管在哪里,不管是誰,都會認真遵守。我們決不能變得不諳世事,游離于世界之外。
  04
  獨立做決斷
  煩惱
  人不是神,所以做不到任何事情都能先知先覺,任何事情都能順心如意,無憂無慮。
  于是,我們每天都有所憂、有所慮,都會時常感到迷茫和彷徨,難下決斷。
  對弈時,不知所措中隨意落下一子,不會對其他人造成什么影響。然而,在這個人與人之間的關聯越發(fā)緊密的社會中,要是帶著迷茫和煩惱干工作,就會給別人帶來巨大的麻煩。
  不懂的事情可以請教別人。不要幽閉在自己的世界中,要坦誠而謙遜地傾聽他人的教誨。無論別人的意見是否合適,只要自己擁有一顆真誠求教之心,總會從中獲益。
  相對于以煩惱、迷惑、憂慮為恥,更應以總是幽閉自己、不向他人求教為恥。
  當機立斷
  沿著一條筆直的道路埋頭走到底并不容易。如果道路是東西南北縱橫交錯的,那么,一邊摸索四通八達的道路一邊前行,就更加不易。
  怎么辦?該走哪條路?此時,就算你左右彷徨,不知所措,也只能耽誤自己的時間。
  如果只有自己一個人,在遙遠的路途中偶爾猶豫一下也無關大局;但如果有許多人跟在你的后面,許多人都為前進方向所困擾的話,面對四通八達的道路,他們只會更加抱怨行路的艱辛。
  前進亦可,停留亦可。重要的是,首先要當機立斷,并親自做出決斷。至于這是否是一條最適合的道路,并非神的我們可能無法預知。不過顯而易見的是,猶豫不決對大家來說都不是一件好事。
  今天,無論是漫步在人生之路上,還是進行企業(yè)經營,甚至大到國家管理,都需要重新認識當機立斷的重要性。
  發(fā)號施令
  上司吩咐下屬按照自己的設想去做,下屬依令行事,一切有條不紊,對于推進工作而言,這是非常重要的。不過,如果人們習慣了聽命于人,一旦沒人發(fā)令就不去行動,同樣也是很麻煩的。這種僵化的模式,無法促進個人或社會的發(fā)展與進步。
  就算沒有下達命令,下屬也可以通過用心揣摩上司的意思,適時恰當地主動推進工作。只有采取這種靈活的工作模式,才能帶來無限的發(fā)展。
  為此,發(fā)令之前,上司首先要耐心傾聽下屬的訴說。傾聽之后的環(huán)節(jié)是提問。要是發(fā)現下屬與自己的想法存在相異之處,如果是對方有所忽略,就善意提醒其注意,如果是對方沒有思考到位,就擺事實、講道理。在下屬心領神會的基礎上,上司要果斷下達命令。使下屬信服,是上司高超智慧的體現。而讓下屬不明就里地唯命是從,如上所述,是一種僵化模式的體現。
  由此可見,發(fā)號施令并非一件易事。
  風乍起
  風乍起則波濤涌,波濤涌則船搖晃。相比搖晃,人們自然希望船只能夠平穩(wěn)。但在風大浪急時,哪怕數萬噸級的巨輪,也不可能一點不發(fā)生搖晃。要是強制它不搖晃,反而會發(fā)生危險,可能導致船只破損甚至傾覆。因此,在不可避免地發(fā)生搖晃的時候還是應該順其自然。這也是一種策略。
  這個時候,最重要的是不要驚慌失措、自亂陣腳。驚慌失措就會迷失航向,甚至會讓本可有驚無險的船只葬身海底。這個時候,需要每個人都能冷靜,并忠實地履行自己的職責,這會使全員齊心協力,共渡難關。
  沒有比暴風雨來臨之時的相互協作更為寶貴的了。一旦成員驚慌失措,這種協作之力將會遭到破壞。因此,與其畏懼船只的搖晃,不如關心如何維持協作之力。
  人生可謂是福禍相倚的,何時暴風雨會突然光顧,誰也無法預料。
  現在的我們,需要時刻冷靜地關注自己的周圍,時刻做好充足的心理準備。
  判斷與執(zhí)行
  無論做什么,都需要率先進行判斷。要是判斷有誤,所有的辛勞都將會付諸東流。
  不過,我們不是神,沒有足夠的先見之明,無法洞若觀火,更不能做出萬無一失、100%正確的判斷。做出判斷已屬不易,更加不能奢望達到100%正確,因為那是只有神才能做到的事情。我們普通人,充其量只能達到60%的正確率。不過,如果對自己的判斷有60%的把握,這樣的判斷基本上可以認為是穩(wěn)妥的。
  之后,要看的就是勇氣和執(zhí)行力。
  無論多么準確的判斷,要是缺乏付諸實施的勇氣和執(zhí)行力,就將失去全部意義。通過60%準確的判斷,勇氣和執(zhí)行力將創(chuàng)造出100%實實在在的成果。
  60%已經足夠。我們要謙遜而認真地做出判斷,同時保持可以創(chuàng)造出100%成果的果敢的勇氣和執(zhí)行力。
  蠅頭小利
  一馬瘋則萬馬狂,這一現象并非只限于馬群。人類之中,只要一個人的想法出現些許偏差,受其誤導,許多人都會偏離方向。尤其當面臨利欲選擇之時,人們的判斷往往格外狂躁,會被蠅頭小利所束縛。
  古人早就告訴我們,不要被蠅頭小利捆住了手腳,否則,結局一定會是慘痛的。如果這慘痛的結局最終傷害的只是自己,還算萬幸,但在當今這個人與人之間、業(yè)務與業(yè)務之間都保持著千絲萬縷聯系的社會中,一損則俱損,因此一個人想法的偏差將會帶來非常嚴重的后果。
  這個道理實屬老生常談。不過,聯想到當今社會的許多問題都是由少數人的利欲熏心所引發(fā)的,我就不由自主地想要一遍又一遍大聲疾呼:不要被蠅頭小利束縛了手腳!
  我不想危言聳聽。大家也可以認為我這樣做是白費氣力。我的最終目的是希望喚起人們,使其覺醒。因此,我還是要一遍又一遍不厭其煩地呼吁下去。
  自認為善
  經常會有這樣的情況出現:自以為出于善意,但實際干起來卻沒有像預想的那樣,最終常常出乎意料地導致相反的結果出現。其中的原因多種多樣,或許是因為考慮不周,或許是由于方法失當,但仔細分析一下,還是能發(fā)現其中隱藏的玩弄計謀的痕跡。
  善意之計也好,惡意之計也罷,計謀終究不過是計謀。惡意之計固然不可取,但即便是善意的計謀,一旦玩弄過度,可以說也如同惡意的計謀一樣,絕不會受到歡迎。也就是說,凡事應以無謀為上。
  無謀從本質而言就是回歸平凡,不過,如果想要理解無謀的真諦,并超越行為、超越思維,將其以一種自然的形態(tài)體現于自己的言談舉止之間,就需要非同一般的領悟與修煉。
  在終日忙忙碌碌,面臨諸多意想不到的煩惱的今天,我們不妨抽空去體驗一下這種無謀的心境,進而平心靜氣地反省自身。
  一擊斃命
  從前,為了做到所謂的一擊斃命,據說需要一種殘酷的心理要求和手法。因此,武士們都以在最后關頭有所放松,心慈手軟,未能按照其手法做到一擊斃命為最大的恥辱。
  遇事洞察秋毫,看穿其本質,然后果斷處理,不留死角,對于從前的武士而言,是最為重要的心理素質。這種心理素質是他們從孩提時代開始,通過日常司空見慣之事,甚至包括舉筷放筷這樣的細枝末節(jié),在嚴格的禮儀教育下,一點一滴培養(yǎng)起來的。
  用這樣的標準再來衡量一下人們今天的行為,遇事馬虎處理,做不到一擊斃命的情況實在是太多了。
  歷經千辛萬苦好不容易完成了99%的工作,如果因為最后的1%未能實現最后一擊,就等于一開始什么都沒做!耙俏疑晕⒂命c心,要是我稍微注點意”……事到如今,只能追悔莫及。
  讓我們都像從前的武士那樣,擁有一顆一絲不茍的心,將在工作中做不到一擊斃命視為最大的恥辱。
  發(fā)揮靈感
  劍手持劍相向而立。這是個令人窒息的時刻。劍身寒光一閃,劈刺,撥擋,飛身躲避,真是迅雷不及掩耳。
  這其中沒有什么大道理可言。并不是因為對方的劍身從右手邊刺來,就考慮是不是從右側將其擋開,然后一個一個擺開架勢進行回擊。此時,是一種看不見的靈感驅動全身,讓自己在瞬間做出相應的反應。這種反應的正確性、合理性超出了一般道理。
  說到靈感,總會給人一種非科學的含糊不清之感。然而,在反復修煉基礎上產生的靈感,卻擁有一般科學所無法匹敵的正確性、合理性,反映出了人類修煉的寶貴價值。
  許多為世人所稱道的科學發(fā)明創(chuàng)造,是科學家依靠長期苦心鉆研產生靈感,然后將這些靈感與科學原理相結合進行應用化推進而來的。也就是說,科學與靈感,原本并非相互矛盾的。
  苦心鉆研和磨煉是十分重要的。讓我們更加重視發(fā)揮靈感,更加努力地苦心鉆研吧。
  不為私心所困
  《太閣記》中有一段非常著名的故事。當年,明智左馬介光春被堀監(jiān)物重重圍困,自感此次兇多吉少,于是將城內為數不少的名貴器物盡數拋出城外。“此諸物吾不忍其化為灰燼,望借貴公之手還于世間。請領受之!”
  他有過這樣一番名言:“吾日夜所思,無論何種重器,僅于有幸之人擁有時為其所有,然絕非個人之物。吾堅信天下之物皆為世間之寶。名器寶物,若一代人擁有,為時定短,故愿將其命托付世間,以期永世珍藏。若其毀于戰(zhàn)火,實為國之大損。此乃武門之人無德之舉,定為后世之人無窮之嘆。于此,故將其托付貴公!
  光春這一不為私心所困,直到最后關頭,依然站在無私立場之上做出判斷,準確無誤進行處置的態(tài)度,是在歷史長河中培育出來的人類原有的真正價值的體現。
  世間之寶并不僅僅是指秘藏的名器。我們所被賦予的日常工作,也全都是世間之寶。為了能夠擁有這樣的認識,開展工作時不為私心所困,今天,我們依然需要以光春的言行作為自己行動的規(guī)范。
  自問自答
  自己的所作所為,別人會做出評判。有的是褒獎,有的是貶低;有時會遭到無情冷遇,有時又會出乎意料地收獲如潮好評。觀點五花八門,評價各式各樣。
  因此,我們會因興奮而沾沾自喜,也會因得不到理解而心灰意冷。有喜有憂是人間常態(tài)。無論贊美還是謾罵,不妨將其都看成別人對你提出的寶貴意見。
  別人的評價固然重要,但更為重要的,是我們自己對自己做出的評判。自己的舉動是否真的正確?自己的想法、做法是否真的沒有差錯?我們需要坦誠地對自己做出正確的評價。
  為此,首先需要坦誠地反復進行自問自答,就是不斷自我提問,然后自我回答。這絕非易事。一顆浮躁之心是無法做到這一點的。而只要做到這一點,就會獲得真正的勇氣和智慧。
  我們不妨再來嘗試一下自問自答。先向自己提一個問題,再由自己做出回答。
  堅韌不拔
  再好的事情,也不可能一舉成功。貿然決定去做某件事情,其中一定存在不合理之處。希望每個人都能明白,所有的事情都是一步一步完成的。
  因此,越是認為好的、正確的事情,做的時候越是需要耐心與毅力。
  俗話說“德不孤,必有鄰”,正確的事物終有一天會得到人們的理解。不過,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一件事情無論你認為它多么正確,也不能拘泥于其正確性而盲目冒進,或者氣急敗壞地說別人的壞話。為了向世人詢問自己的所為是否適當,首先需要一種憑借耐心與毅力推進工作的謙遜姿態(tài)。
  這個社會充滿了浮躁,如果不腳踏實地,極容易喪失耐心和毅力這兩種美德。因此,我們需要以謙遜的態(tài)度,一而再,再而三地不斷反思自己! 





上一本:陽光人生的自我認識 下一本:拿破侖?希爾成功學全書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人生心得帖:怎樣突破生命中的困境的作者是松下幸之助,胡曉丁 ,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