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仲生以作家陳忠實同齡人的眼光,審視陳忠實在不同的人生階段文學創(chuàng)作活動和心理的變化,具體細致地分析作品,循其文學創(chuàng)作旅程中留下的每一步腳印,探究《白鹿原》這部“民族秘史”誕生的深層原因。 作者簡介: 王仲生,長期從事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教學與研究、高校文科學報編輯與文學評論工作,多次赴美講學。在解讀和傳播當代長篇小說《白鹿原》方面,做了相當豐富而卓有成效的工作。 王向力,陜西省藍田縣白鹿原人,長期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和本土文化研究,協(xié)助完成本書撰寫。 目錄: 前言 一火車,一聲汽笛的長鳴 二父親,人生的第一位老師 三一條河和一座原 四“錯過了一年,讓你錯過了二十年” 五一根對文學敏感的神經(jīng) 六與軍徽擦肩而過 七寂寞長夜里的文學夢 一絕望中的“涅?” 二不該發(fā)生的,又難以避免的 一嘗試“后現(xiàn)代” 二歷史與道德的錯位 三向歷史的幽深處詰問 四作家的艱難轉型 一創(chuàng)作實踐是作家最好的老師前言第一章文學那一根敏感的神經(jīng) 一火車,一聲汽笛的長鳴 二父親,人生的第一位老師 三一條河和一座原 四“錯過了一年,讓你錯過了二十年” 五一根對文學敏感的神經(jīng) 六與軍徽擦肩而過 七寂寞長夜里的文學夢第二章“文化大革命”里的曲折行走 一絕望中的“涅?” 二不該發(fā)生的,又難以避免的第三章第一次“精神剝離”第四章真正的文學創(chuàng)作的起點:“我并不高明”第五章1982年:單純與復雜第六章從與農(nóng)民共反思到與民族共反思第七章走向20世紀80年代后期 一嘗試“后現(xiàn)代” 二歷史與道德的錯位 三向歷史的幽深處詰問 四作家的艱難轉型第八章第二次“精神剝離”第九章《白鹿原》創(chuàng)作的萌動與準備 一創(chuàng)作實踐是作家最好的老師 二“文化熱”的興起與文化心理結構 三遭遇卡朋鐵爾 四“煉獄”與救贖:動機之一 五人文精神與子民作家:動機之二 六陳忠實的藝術心理結構:動機之三 七強烈的生命意識:動機之四 八從“熟悉”進入“不熟悉”第十章《白鹿原》的沉靜書寫與順利出版第十一章“民族秘史”的構筑(上):歷史與革命 一《白鹿原》的歷史敘述 二《白鹿原》的革命言說第十二章“民族秘史”的構筑(下):倫理、風俗、性和神秘文化 一《白鹿原》的倫理生活 二《白鹿原》的風俗世界 三《白鹿原》的神秘文化 四《白鹿原》的性描寫第十三章《白鹿原》人物論 一“革命”符號里的白靈和黑娃 二白鹿精神與朱先生 三小娥與鹿三 四白嘉軒、鹿子霖及其他第十四章恢宏、凝重:《白鹿原》審美特征 一《白鹿原》的審美特征 二《白鹿原》的結構 三《白鹿原》的敘述方式 四關于語言問題 五從追求到突破第十五章“巔峰”后的起伏峰巒第十六章真誠的行走筆記———散文、報告文學第十七章文學依然神圣———文學創(chuàng)作論與文學評論參考資料 后記陳忠實的長篇小說《白鹿原》,民族正氣的浩蕩長歌,1992年底至1993年初由《當代》刊發(fā),1993年夏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一時,洛陽紙貴,一書難求。 至今,《白鹿原》仍是海內(nèi)外華人讀書界的案頭書。 《白鹿原》究竟是一部什么樣的小說?圍繞《白鹿原》,議論蜂 起。一面是好評如潮,一面是貶斥不屑。 這也是一切經(jīng)典難免的命運。連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都對莎士比亞不以為然。對于《白鹿原》的負面評價,又有什么奇怪的?我在《白鹿原》問世不久就寫下了《民族秘史的叩詢和構筑》,發(fā)表于《小說評論》1993年第3期,這是國內(nèi)全面評價《白鹿原》的第一篇長文,當時也曾引起一些論者的爭議。 1995年春,應美國耶魯大學東亞語言文學系主任孫康宜教授之邀,我與陳忠實同行,先后在耶魯大學、哈佛大學講中國當代長篇 小說,《白鹿原》是題中應有之義,與在美學者有過關于《白鹿原》的熱烈而真誠的討論。 。玻埃保澳暝拢粋冬雨綿綿的日子。在美國新澤西,我又一次講《白鹿原》,面對擠滿了大廳的來自不同國度、地區(qū)的熱愛《白鹿原》的聽眾,我有了再一次的感動。 在熱愛《白鹿原》的朋友中,尤其是文學圈子里,產(chǎn)生了另一個問題:《白鹿原》何以會出現(xiàn)?不少熟悉陳忠實的文學同仁,私下里都認為《白鹿原》出于陳忠實筆下有點不可思議,簡直是橫空出世,缺乏鋪墊。 早在1991年,我就寫過《從與農(nóng)民共反思走向與民族共反思》(《小說評論》1991年第2期)。這篇文章認為,細讀20世紀80年代后期陳忠實的一系列中篇小說,陳忠實將會有長篇問世(其時忠實的長篇創(chuàng)作還深藏不露)。此語“不幸”為不久《白鹿原》的出版所證實。寫該文的時候,我與忠實并不熟識。我是從閱讀陳忠實作品走近忠實的。 新文學走過了百年歷史,新長篇小說里有過《科爾沁草原》《財 主的兒女們》《呼蘭河傳》,有過《激流三部曲》《子夜》《死水微瀾》,有過《紅旗譜》《三家巷》,有過《圍城》《金鎖記》,如《白鹿原》這樣將革命(從辛亥革命到新民主主義革命)與家族矛盾糾纏為一體的民族命運,以長篇巨制形象而完整地呈現(xiàn)于文學的可曾有過?不論生活多么苦難而艱辛,命運多么不幸且不公,我們民族蓬蓬勃勃的生命活力和生生不息的自我更新的生存訴求,可曾有過《白鹿原》這么恢宏而扎實的藝術表現(xiàn)?我就是在這樣的意義上高度評價《白鹿原》的。 《白鹿原》絕非天外來客,更不是神來之筆。它是中國改革開放、思想解放的文學產(chǎn)物,它更是陳忠實不斷自我剝離,與對象剝 離以突破自我的文學創(chuàng)新。 《陳忠實的文學人生》就是在這樣的問題意識中寫的,它力求回 答兩個問題: 《白鹿原》究竟是一本什么樣的小說? 《白鹿原》是怎樣寫出來的?是在什么樣的生活、思想、藝術積 累上生發(fā)而成的? 這當然不會是唯一的,更不會是最終的回答。 我深知我的局限。 我越來越感到我的無知。 蘇格拉底說,我們常常會犯錯誤,不同之處在于,我知道我的 無知。 孔子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我不會如孔子那樣樂觀,我深知的只有一點,那就是我的無知; 但,我愿意去求得一點點進步,在“無涯”的求知路上,認真舉步。 謹以此書求教于同好、同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