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我創(chuàng)辦了共識網


作者:周志興     整理日期:2015-02-17 10:33:36

本書是作者人生足跡的呈現。周志興先生當過兵,做過工,作過政策研究,編過雜志,然后五年艱難探索,成功創(chuàng)辦共識網。作者所留下的每一個腳印,無不在說明一個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大道理,這個大道理也正是作者多年來致力于達成的這樣一個“共識”:沒有思想解放,就沒有偉大的改革開放;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進步。
  作者簡介:
  周志興,1952年出生于江蘇常州,1969年參軍,1975年復員進入北京七〇七廠。1980年調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從事劉少奇研究。1987年參與創(chuàng)辦中央文獻出版社,后任副社長。1996年加入鳳凰衛(wèi)視,先后任鳳凰周刊社長,鳳凰網總裁。2003年開始創(chuàng)辦共識傳媒,任《財經文摘》雜志、《領導者》雜志社長兼總編輯,共識網總裁。2013年參與創(chuàng)辦深圳創(chuàng)新發(fā)展研究院,任院長。
  目錄:
  第一輯少年不識愁
  我在文革之初|003
  與窩窩頭的情感糾葛|025
  在部隊感受四個字|028
  我的連長|034
  老指導員到北京|042
  回老團隊|045
  我叫穆鐵柱為隊友|048
  回憶濟南軍區(qū)軍直排球隊|060
  軍營的歌聲|065
  第一次喝白酒|069
  軍營的餃子|072
  第二輯碼字生涯
  我的四位老師|077
  第一本鄧小平畫冊的故事|096第一輯少年不識愁我在文革之初|003與窩窩頭的情感糾葛|025在部隊感受四個字|028我的連長|034老指導員到北京|042回老團隊|045我叫穆鐵柱為隊友|048回憶濟南軍區(qū)軍直排球隊|060軍營的歌聲|065第一次喝白酒|069軍營的餃子|072第二輯碼字生涯我的四位老師|077第一本鄧小平畫冊的故事|096那時洛陽紙貴——記《我的父親鄧小平》的出版|103紀錄片《鄧小平》前前后后|108照片中的深情——鄧林的攝影畫冊《鄧小平女兒心中的父親》|115為共和國主席劉少奇出版畫冊|121走近王震將軍|130第三輯砥礪人生飛越黃河|139飛翔在草原上空的鳳凰|185創(chuàng)辦《鳳凰周刊》的日子|202第四輯我創(chuàng)辦了共識網五年坎坷路,一首正氣歌——我創(chuàng)辦了共識網|215這一串腳印|230共識需要改革,也需要妥協(xié)|257起碼的共識是推動祖國的前進的動力|267共識、妥協(xié)與溝通|270思想者的盛宴|273共識網首秀深圳—讀者餐敘小記|280俞可平、秦暉、周瑞金、王長江、馬勇誠摯推薦 ★作者所留下的每一個腳印,無不在說明一個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大道理,這個大道理也正是作者多年來致力于達成的這樣一個“共識”:沒有思想解放,就沒有偉大的改革開放;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進步!峥善剑ㄖ醒刖幾g局副局長)★在社會高度分化的今日,“共識”之重要不言而喻,它初則似乎主要是操作層面的東西,是折衷、妥協(xié)的結果,但是只要有了這個平臺,各家在爭鳴中就會形成一些并非向別人妥協(xié)、而是出自本心的“底線”。——秦暉(清華大學教授)★作者由此真正領悟:“讓思想沖破牢籠”才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而思想禁錮半點馬列也沒有。從此執(zhí)著獨立思考,苦苦追求思想,志在推動改革,愿在造福民眾。本書鮮明呼喚:倡導新思想,包容諸思潮,總結新經驗,達到新共識,讓思想引領中國的未來!苋鸾穑ā度嗣袢請蟆吩笨偩,“皇甫平”系列評論作者)★這部書敘述的是,一個有著如此豐富而坎坷經歷的人,最后如何矢志于對人類共識的追求。讀這樣的書,開卷有益,因為它向我們展示了一個思想者的歷史!蹰L江(中央黨校教授)★在中國如此特殊的輿論環(huán)境中,共識網一步一步走到今天,已成為當代中國最具影響力的思想文化類平臺,不僅在中國各界擁有廣泛讀者,據我所知,共識網也是境外關心中國政治發(fā)展、社會發(fā)展的一個重要窗口!R勇(中科院研究員) 
  我與窩窩頭的情感糾葛窩窩頭,并非美女。而是一種玉米面做的,塔形,底部有眼兒,在蒸鍋里蒸熟的吃食。說起這個話題,是因為聽到一位朋友說,只要不打起第三次世界大戰(zhàn),說什么也不吃窩窩頭?磥,他對窩窩頭恨得夠深的。對這種食品,我經歷了由愛到厭,又由厭到愛的過程。一九五九年,我父親在北京工作,當年我沒到七歲,趁著還沒有上學,母親帶我從江蘇常州老家到北京探親,住在一個叫馬神廟的地方,吃飯就在父親單位的食堂里。在這兒,我第一次吃到了窩窩頭。在江南魚米之鄉(xiāng)長大的我,以前沒見過這玩意兒,搶了一個,覺得還挺好吃,尤其是那種淡淡的玉米清香,那種咽到喉嚨的略帶摩擦的感覺,都給我留下了難忘的印象。以至于我在回到常州后,還向小伙伴們形容窩窩頭的美妙。一九六一年,我隨母親移居北京,進入了北京郊區(qū)的一所農村小學,叫五道廟小學,記得當時是一個綽號叫“小喇叭”的叔叔帶我走著田埂走進這所破爛不堪的學校的,F在,這個地方已經成為了一片高樓,地名也改成了志新村。隨著在北京的定居生活,我對窩窩頭的感覺是“由愛生恨”,因為吃得太多了。煩了。那種清香沒有了,那種摩擦的舒服也變成了撕裂嗓門的感覺。每次吃窩窩頭,都有一種受罪的感覺。那時小,不知道當時我們的國家正經歷著三年自然災害,當然,現在說,不止是天災那么簡單,還有人禍的問題。從那時的情況看,我能吃上窩窩頭,已經是很幸福的事情了。一九六五年,我中學上了北京外語學院附校。在這所學校里,給我留下很深印象的吃食,還是窩窩頭。我們一個月的伙食費是九塊錢,一天是九兩糧食,不夠的話可以買機動糧。一天起碼要吃上一頓窩窩頭,弄得我見到窩頭都有點害怕。學校當時還有些艱苦樸素的教育,并且專門編了一首關于窩窩頭的歌,還記得前兩句歌詞:窩窩頭呀窩窩頭,從前我見你就發(fā)愁……后面歌詞的大意是自從到了外語附校,受到了教育,見到窩頭就不愁了。顯然是不可能的,該愁還是愁,只是不說罷了。要是碰到不夠吃的時候,我每次用機動糧買的絕不是窩頭,而是米飯的鍋巴,F在仿佛還有鍋巴的香味飄來。一九六九年我參軍來到了解放軍防化十三團,被分在五連。當時每個戰(zhàn)士每天的伙食標準是四毛四分八,而全連伙食費的虧損為七百多元,真是天文數字,沒辦法,還是天天吃窩頭。不過那時的窩頭大都是小米面的,比玉米面細一些,但是死一些,總之也不好吃。每天早飯是米飯,山東兵稱為大米,一般是海帶湯;中午是饅頭,一般是西葫蘆蝦皮;晚上就是我那個冤家窩頭了,加上小米粥。晚上一般我都吃得很少,因為窩頭的滋味成問題。偶爾會有早晨剩下的“大米”,就多吃一些。為了這件事,還和一個老兵鬧過意見。這個老兵比我早一年入伍,是江蘇海門人,大概是因為家鄉(xiāng)出大米,嗓子也咽不下窩頭,于是,只要有剩米飯,他一定是搶先霸占。而我覺得,總要有點謙讓的姿態(tài)嘛!于是就想班長告狀。班長是山東招遠人,叫叢寶庭,是個粗人,不在乎這種事,對我說了句:嗨,你要想吃,你也可以搶嘛!弄得我還挺沒趣。時光過得真快,轉眼二十世紀過去了,轉眼新世紀又過去百分之六了,如果我是一棵樹的話,年輪也密得得數上一陣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天天都像小時候過年一樣吃好的,血脂高了,膽固醇高了,血壓高了,血糖也高了。說句笑話,只有個頭不高了。這時,我突然又對窩頭恢復了感情。好像失散多年的朋友,又相間在了一起。只要有機會到超市購物,我總會想著買上幾個粗糧的窩頭或者發(fā)糕,那種玉米的清香,那種喉嚨里略帶摩擦的舒適,仿佛又回來了。真像一個輪回。
  





上一本:下一本:開國十大省委書記傳奇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我創(chuàng)辦了共識網的作者是周志興,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