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文武民國


作者:常智山     整理日期:2014-12-03 02:20:31

    重讀歷史,令人心生熱望。常智山和孫建偉編著的《文武民國》輕松地刻畫出了民國一大批武夫與文人的群體雕像,揭露了大量鮮為人知的隱聞秘事。歷史的真相究竟在何處,這是人們重溫歷史時應思考的問題。不同的執(zhí)筆人從不同的角度,對相同的一個事件會有不同的評價,而這也會直接影響到讀者對那段歷史的看法。我們只是從一個新的視角,梳理史料,對這段歷史進行重新的審視,期望拋磚引玉,以便更多的人們關注民國那一個個特立獨行的名字……一起來翻閱《文武民國》吧!
  作者簡介:
      常智山:博覽群書,尤喜文史。從事過企業(yè)宣傳、媒體運作和新聞出版,現(xiàn)在為自由職業(yè)者。出版有多部文史方面的暢銷書。孫建偉:河南省鄭州市人。大學歷史系畢業(yè),現(xiàn)任中學歷史教師,長期從事教學和研究工作。性喜歷史及傳統(tǒng)文化,工作之余,出版歷史作品多部,發(fā)表論文多篇。
  目錄:
  上篇  武夫當國夢  袁世凱:北洋教父,最具爭議  總督朝鮮,創(chuàng)立新軍  “閑云野鶴”有玄機  神鬼之道的誘惑  注重做人,細節(jié)取勝  做人做事有余地  節(jié)日的淵上篇武夫當國夢袁世凱:北洋教父,最具爭議總督朝鮮,創(chuàng)立新軍“閑云野鶴”有玄機神鬼之道的誘惑注重做人,細節(jié)取勝做人做事有余地節(jié)日的淵源竊國稱帝,最具爭議段祺瑞:北洋之虎,三造共和克虜伯的贊賞制造慘案,盡失民心嚴謹治家,一生清廉癡迷對弈,圍棋后臺一生天津緣,榮耀與落寞馮國璋:畢生謀求“和平統(tǒng)一”朝鮮御日,小站練兵多方投資,斂財有方禁軍統(tǒng)領,臨危受命反對帝制,擁護共和寬厚待人,自有主見吳佩孚:秀才武夫,學者軍閥洛陽祝壽,壽驚朝野保護故宮,遠見卓識拒絕出山,慘遭毒手恪守“四不”,終生貫徹張作霖:亂世梟雄故事多東北稱王,體恤下屬以德報怨,以恩報恩粗通文墨,明辨是非少養(yǎng)五萬兵,也要辦教育孫傳芳:梟雄末路,血濺佛堂與崗村寧次,不打不相識取締裸模,反對旗袍五省聯(lián)帥,登峰造極蝸居沈陽,位列上賓專心念佛,血濺佛堂馮玉祥:布衣將軍結交法師基督將軍白沙募捐官場軼事仁人之言閻錫山:民國政壇上的“不倒翁”馭下有術雞蛋上跳舞“二”的做法治理山西李宗仁:青春戎馬,晚節(jié)黃花殺出一片天揚名臺兒莊夫人們的悲喜人生金蘭之交,兄弟情深大樹底下難乘涼白崇禧:一代戰(zhàn)神,死于非命指揮卓越,戰(zhàn)果累累擁李倒蔣,和平騙局大肆斂財,作惡多端合作無間,親如一家一代戰(zhàn)神,死于非命下篇名士自風流梁啟超:經(jīng)營天下,國家脊“梁”變法喋血,逃亡日本拋棄共和,倡導立憲“吾愛孔子,吾尤愛真理”一紙電報,點燃“五四”相知相惜,而不相娶章太炎:大師小事,魏晉風度流血從我,名聞天下瘋言瘋語,言辭犀利幽禁歲月,絕食抗議性情古怪,幽默風趣風氣之先,登報征婚王國維:一代學人,孤寂人生科考失利,評點《紅樓》學無新舊,學無中西悄然赴死,自沉湖底不問家務,賢妻相助陳寅恪:“讀書種子”,踽踽獨行只求學問,不受學位“教授的教授”字字精金,句句美玉天作之合,情深意篤蔡元培:學界泰斗,人世楷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讀書不忘救國、救國不忘讀書地位崇高,仁厚濟困節(jié)約經(jīng)費,講義收錢三次婚姻,兩登啟示胡適:青年導師,運動領袖提攜后進,延聘教授擔任大使,步入政界一介書生,被選“總統(tǒng)”“哄堂聽胡說,酒醉上海灘”新“三從四德”,始作俑者梅貽琦:維護“斯文”,尊重學術教授治校,無為而治聯(lián)大八年,患難深情堅持原則,毫不客氣終身校長,有口皆碑吳宓:治學嚴謹,做人耿介認真?zhèn)湔n,一絲不茍學貫中西,治學嚴謹即頌成章,過目不忘張元濟:掌舵商務,為中華文明“續(xù)命”走進商務,“出版”救國在商言商,與時俱進參加世博,頗受好評錢穆:一代儒宗,自學成才及時反省,不迷信權威積極治學,不忘濟世特立獨行,人品頗好參考文獻    袁保慶于同治五年(1866年)從家赴山東濟南候補知府時,因年老無子,便過繼袁世凱為嗣。袁世凱從小過的是寄生安逸的生活,任性而為,上學后仍頑劣如故,對讀書毫無興趣,卻養(yǎng)成了紈绔子弟的習性。不過他對拳術比較熱衷,練出了頗精的騎術,以致后來棄文習武。7歲時,袁世凱隨袁保慶至濟南。1868年冬,袁保慶以道員發(fā)往江蘇差遣,袁世凱隨往,僑寓揚州,復移南京。袁保慶在江蘇受委辦理督標營務處,后又任江南鹽巡道,與駐守浦口的淮軍將領吳長慶過往甚密。由于咸豐年間,太平軍圍困吳長慶之父吳廷香于廬江,吳廷香派吳長慶向袁甲三求救,袁保慶主張救援,袁保恒則認為兵分則弱,力主不救。為此拖延日久,廬江被太平軍攻陷,吳廷香被殺,從此,吳長慶與袁保恒絕交,而于袁保慶訂“兄弟之好”。1873年,袁保慶因霍亂死于南京,吳長慶渡江視斂,撫棺痛哭,與劉銘傳一起幫助料理后事。見到袁世凱時,均器重之。袁世凱扶柩回項城后,對他的教育責任轉到袁保恒、袁保齡身上。這兩個在京做官的叔叔對他的影響,較之生父和嗣父都更大。1874年舂,袁保恒已官至戶部左侍郎,回籍探親,把袁世凱帶到北京,聘請名師教導。在內(nèi)閣中書任上的袁保齡認為袁世凱天資不高,浮動異常,對他的督導尤為嚴厲。1876年秋,袁世凱回河南參加鄉(xiāng)試,不第。年底,和沈丘于姓女子結婚,時年17歲。翌年初春,又回到北京。袁保恒剛剛調任刑部侍郎,工作繁忙,袁世凱一邊讀書,一邊幫他辦事,學得不少官場本領。兩位堂叔夸獎他“辦事機敏”,是“中上美材”。時華北大旱成災,袁保恒奉命到開封幫辦賑務,帶袁世凱同行,遇有密要事案,均派他查辦、參佐一切。1878年,袁保恒感染時疫去世,袁世凱返回項城,移住陳州。大約就在此時,袁家分析家產(chǎn),袁世凱于袁保慶名下,得到一份豐厚產(chǎn)業(yè),自為一家之主,自此更加放蕩不羈,經(jīng)常追歡逐樂。還組織“麗澤山房”、“勿欺山房”兩個文社,自為盟主。此時,正在陳州授館的徐世昌于袁世凱結交,拜為金蘭,從此成為袁世凱畢生重要的謀士。1879年,其姑丈張向宸辦理河南賑務,委托袁世凱分辦陳州捐務,因他集款獨巨,張就以袁保恒生前的捐款,移獎袁世凱一個“中書科中書”的虛銜。同年秋,袁世凱再次參加鄉(xiāng)試,落第。袁世凱屢試不中,又以事積忤族里,眾欲苦之,家鄉(xiāng)不能再住,乃率舊部數(shù)十人,于1881年4月,前往山東投奔嗣父袁保慶的密友吳長慶。吳長慶將他留在營中讀書,袁世凱謙抑自下,時作激昂慷慨之談,很快取得吳長慶等人的好感,不久被提拔為慶軍營務處幫辦,踏上了仕途。1882年6月,朝鮮發(fā)生兵變。駐日公使電告署理直隸總督張樹聲,日本欲派兵侵臺。朝鮮官員金允植也呼吁中國派兵干涉。張樹聲遂奏派丁汝昌、吳長慶率海陸軍赴朝,以阻止日本借機生事。吳長慶倉促出發(fā),軍務繁雜,一切籌劃都依賴張謇及其助手袁世凱。袁世凱當時的職務是“前敵營務處”,負責軍需供應、堪定行軍路線等。船抵朝鮮馬山浦,一營官說多數(shù)士兵暈船,請稍緩登陸,吳長慶立即將此人撤職,命袁世凱代理,袁馬上部署,兩小時內(nèi)完成了登陸行動,吳當眾大加夸獎。登陸后,吳長慶、丁汝昌接受金允植的建議,誘捕朝鮮大院君李應,押解往天津,恢復國王的統(tǒng)治。并派袁世凱率兵鎮(zhèn)壓起義群眾,殺數(shù)十人。朝鮮國王設宴款待,袁世凱備受禮遇,甚至為其設立生祠。清政府也對平定“壬午兵變”有功人員進行獎賞,袁世凱以同知發(fā)分省補用,賞戴花翎。9月,朝鮮國王派使者向清政府致謝,并要求清政府派出教習,幫助朝鮮訓練新式軍隊。李鴻章命吳長慶籌劃。吳長慶派袁世凱、朱先民、何增珠等辦理編練朝鮮新軍。選1000人,分左右營,按淮軍操法訓練,武器準備由中國供給。朝鮮國王檢閱后,極為滿意,稱贊袁世凱訓練有方。決定在江華沁軍營中再選500名編為“鎮(zhèn)撫營”,仍由袁世凱訓練。P4-5





上一本:伯里克利 下一本:世紀情懷—張學良全傳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文武民國的作者是常智山,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