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光輝偉大的一生貫穿整個二十世紀,他七十多年波瀾壯闊的革命生涯猶如一部壯麗輝煌的史詩。 本書作者毛毛是鄧小平的女兒,從一個特殊的角度,對鄧小平戎馬生涯的歷程、他在這個過程中對中國前途和命運的深入思考以及他的家庭悲歡離合,作了生動的記述,披露了許多鮮為人知的情節(jié)。以一幅幅精致的畫面,一個個真實的故事,展示了鄧小平傳奇般的革命經(jīng)歷和人生歷程……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代偉人鄧小平的思想、品格、氣節(jié)、胸懷和膽識。 作者簡介: 鄧榕1950年生于四川重慶。“文革”中在陜北插隊三年,畢業(yè)于北京醫(yī)學院。曾任中國駐美國大使館三等秘書,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在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研究室工作八年,任副主任,F(xiàn)任中國國際友好聯(lián)絡會副會長。多年從事研究工作,1993年出版《我的父親鄧小平 目錄: 01戰(zhàn)斗在龍?zhí)痘⒀ㄖ?br> 02在廣西的政治舞臺上 03到廣西去 04舉行百色、龍州起義 05國事家事傷心事 06紅八軍的興衰 07紅七軍的勃興與右江紅色革命根據(jù)地 08立三“左”傾冒險主義的由來 09紅七軍的遭遇 10紅七軍光輝永存 11三十年代初期的變遷 12瑞金與中央蘇區(qū) 13第一任會昌中心縣委書 14“鄧、毛、謝、古”事件 15紅星報的主編01戰(zhàn)斗在龍?zhí)痘⒀ㄖ?br> 02在廣西的政治舞臺上 03到廣西去 04舉行百色、龍州起義 05國事家事傷心事 06紅八軍的興衰 07紅七軍的勃興與右江紅色革命根據(jù)地 08立三“左”傾冒險主義的由來 09紅七軍的遭遇 10紅七軍光輝永存 11三十年代初期的變遷 12瑞金與中央蘇區(qū) 13第一任會昌中心縣委書 14“鄧、毛、謝、古”事件 15紅星報的主編 16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 17長征序曲與遵義會議 18紅軍不怕遠征難 19在大西北的黃土高原上 20西安事變前后 21走上抗日戰(zhàn)場 22第一二九師政治委員 23我的外公浦在廷 24浦瓊英到卓琳的道路 25在太行山上 26艱苦歲月 27走向恢復和發(fā)展 28神圣抗戰(zhàn)的勝利 29針鋒相對,寸土必爭 30內(nèi)戰(zhàn)前夜 31全面內(nèi)戰(zhàn)的爆發(fā) 32突破黃河防線 33千里躍進大別山 34逐鹿中原 35決戰(zhàn)之前 36大決戰(zhàn) 37打過長江去 38向大西南進軍 39西南局第一書記 40沒有結束的故事 本書最后的話 鳴謝我是中國從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囆∑05國事家事傷心事 1930年1月的一天,父親受中央?yún)R報工作之命,回到了上海。 他首先向黨中央和中央軍委匯報了廣西的工作。 中央檔案館現(xiàn)存的《軍事通訊》第二期,也就是1930年3月15日那一期中,有一篇名為“對廣西紅軍工作布置的討論!睋(jù)考證,這次討論會時間應為1930年1月。文中所載人物用的都是化名,我認為,其中的報告人應為鄧小平,參加討論的人可確定都應是黨中央和中央軍委的負責人。 《軍事通訊》為發(fā)表這份“討論”加了一個編者按,內(nèi)容如下: “我們本來不準備再把討論記錄的全部發(fā)表,只因為廣西這個轉變是在全國范圍內(nèi)最有組織最有意識的一次兵變,站在目前應擴大全國兵變的意義上,發(fā)表這個記錄,把這次兵變所得的教訓和經(jīng)驗傳播到各地方黨部是很重要的。因此我們把這個記錄全面發(fā)表了! 報告人(應為鄧小平——作者注)在報告中,詳細匯報了廣西前一階段的工作,并對今后的工作提出了設想。 報告認為,前一階段廣西軍事工作可分為四個時期。第一個時期為軍委(即前委)未建立時,士兵運動未能有計劃的開始。第二個時期為鄧斌去后建立軍委,開始有計劃地注意士兵運動,并有計劃地派了些人到軍隊中去。第三個時期,教導總隊已帶了紅色,有可能拖出來發(fā)動游擊戰(zhàn)爭,但已引起敵人注意。第四個時期,俞作柏反蔣失敗到現(xiàn)在,已將警備大隊第四、五隊拖到右江百色,決定正式成立紅七軍。 關于前委今后的工作,報告中提到,要繼續(xù)深入土地革命,建立直接由群眾選舉的蘇維埃革命政權,建立由貧農(nóng)組織的農(nóng)會,防止無目的的燒殺主義,一切工作向著群眾,要擴大宣傳,發(fā)展工人組織,對小商人實行保護,對大商人加重捐務,廢除苛捐雜稅,健全地方黨的工作等等。 關于軍隊,要加緊軍隊的戰(zhàn)斗力,建立游擊戰(zhàn)爭的戰(zhàn)術,改善待遇,作到官兵一律平等,在成份上改造紅軍,開展軍事訓練,加強軍中政治工作,注意維護軍紀黨紀。軍事發(fā)展方向是左右江取得聯(lián)系,推向湘粵邊界發(fā)展,以造成與朱(德)毛(澤東)會合的前途。 另外,紅七軍中軍事人材夠用,但缺乏黨和軍隊中的政治工作人材。地方黨的組織,以前等于沒有,目前黨的組織干部甚為缺乏。當?shù)剞r(nóng)民生活很苦,土地大部分集中在中小地主手中,自耕農(nóng)多,但大都很窮,豪紳對農(nóng)民壓迫很厲害,因此農(nóng)民對土地革命的積極性很高。廣西的商品交換以鴉片為中心,現(xiàn)在一是扣留一部分鴉片,一是加重鴉片交易的稅收。 以上是報告人報告內(nèi)容的大意。 在討論中,發(fā)言人對廣西的工作提了很多意見和建議,其中一些意見一看即知帶有濃厚的“左”傾味道,例如認為廣西紅軍應向柳州、桂林發(fā)展(即攻打大城市)等等。特別是幾位發(fā)言人(廣東老、奧洋)都提到對李明瑞絕對不要存“絲毫的幻想”,并要加緊與之斗爭,否則將為其出賣。表現(xiàn)了對李明瑞極大的不信任和排斥。 眾人發(fā)言后,報告人(應為鄧小平)根據(jù)討論者的意見作了補充說明,重申了一些工作重點,就一些人的意見和誤解進行了說明和解釋。 對于李明瑞,父親和他一起組織領導了百色、龍州起義。李明瑞雖為舊軍官,但他畢竟是北伐名將,是反蔣勇士,是百色、龍州起義的領導人之一,而且,他已經(jīng)接受了共產(chǎn)黨的感召,已經(jīng)堅定地毅然投身于革命隊伍的行列。父親認為他最了解李明瑞,也最信任李明瑞。面對中央和中央軍委一些領導的不同意見,他十分誠懇地解釋道:“對李明瑞,我們當然不好怎樣還存幻想,但是現(xiàn)在,在左江我們主觀的力量還不夠趕走他,而以為暫時利用他的線索去發(fā)動其下層群眾工作也不是不可以的。當然,主要的要發(fā)動下層群眾工作是對的,但是我們不能把建立工作的上層線索忽視掉!”父親后來對我說過:“中央派我去廣西,就是去做統(tǒng)戰(zhàn)工作!” 看到這里,我可以更加確定這位未署名的報告人一定就是父親,就是那個親手創(chuàng)建紅七、紅八軍的政委鄧小平。因為,這種面對謬誤敢于堅持真理,面對持有錯誤意見的上級敢于大膽陳述意見的作風,正是符合父親一貫的為人與風格。 討論會的最后,一位中央軍委的領導同志(浩)作了結論。 他認為,廣西是適合于革命的發(fā)展,也適合于反革命勢力的生存,因此要了解到,“這一時期還不能怎樣樂觀!闭畏矫妫獮槲溲b保衛(wèi)蘇聯(lián)和反軍閥戰(zhàn)爭這兩大黨的任務服務,同時要加緊對紅軍政治綱領的宣傳,建立經(jīng)工農(nóng)兵群眾大會選舉的蘇維埃政權,深入地進行土地革命,建立工會農(nóng)會。在軍事上明確前委是軍中黨內(nèi)的最高機關,要開展士兵運動和擴大紅軍,紅七軍兵力應相對集中,龍州亦應與百色兵力會合,以與廣東、福建朱毛紅軍相呼應而達到會合的前途。 這個結論性的發(fā)言,雖然未能脫離中央當時“左”的大框框,但總的來說,比較客觀和求實地分析了廣西的形勢,指示了廣西紅軍今后的工作,與前幾位發(fā)言人的風格和水平大不一樣。當時主持軍委工作的是周恩來,因此我估計這個結論性的發(fā)言或許就是周恩來所作。 在這個結論性的發(fā)言中,沒有提及李明瑞的問題,但據(jù)父親說,他向中央建議批準發(fā)展李明瑞為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他的這一建議得到了中央的批準。 父親向中央和中央軍委匯報完不久,即在3月2日,上海黨中央給中共廣東省委轉紅七軍前委發(fā)了一份指示,上面寫道: “小平同志來,對于過去廣西軍中工作及轉變情形有詳細的報告,除與小平同志詳細討論許多具體問題由他面達外,更有下面的指示! 指示說:目前的形勢是,帝國主義進攻蘇聯(lián)的危機更加深刻,全國軍閥戰(zhàn)爭的局面更形混亂,加速了統(tǒng)治階級的危機,紅七軍是在全國客觀條件下產(chǎn)生出來的,是在廣西群眾斗爭的影響之下產(chǎn)生出來的,他雖出現(xiàn)在偏僻的廣西,但并不能減低他偉大的作用與意義。 指示總結了紅七軍前一階段的工作中的優(yōu)缺點,指明今后工作的主要路線是:深入進行土地革命,擴大游擊戰(zhàn)爭,徹底摧毀封建勢力,建立在廣大群眾信任之上的蘇維埃政權,紅七軍發(fā)展的前途,“是向湘粵邊、廣東的中心推進與朱毛紅軍以及北江地方暴動取得聯(lián)絡,以爭取廣東一省或數(shù)省先勝利的前途。 指示批準七軍前委名單,指定鄧小平、陳豪人、張云逸、李謙、韋拔群、雷經(jīng)天、何世昌七人組成前委,鄧小平為書記。張云逸為第七軍軍長,鄧小平為政委。 黨中央的這份指示,為七軍指出了今后的任務和方向。其中許多指示十分重要,比如深入進行土地革命、建立蘇維埃政權、發(fā)動群眾、加緊反對帝國主義等等。但其內(nèi)容中仍充滿了“左”傾冒險主義的精神,特別是提出保衛(wèi)蘇聯(lián)、攻打大城市、一省數(shù)省先勝利,以及一些“左”的政策措施。而正是這些“左”的指示和精神,為紅七、紅八軍定下了一條必須去走的,極其艱難而又充滿危險的道路。 父親在上海忙完公務后,便又急忙去忙他的家事。因為,在上海的時候,父親的個人生活遇到了一件不幸的事。 父親匯報完工作,趕忙去看他的妻子。此時,張錫瑗正住在上海寶隆醫(yī)院里,準備生孩子。十月懷胎,一朝分娩,本是天大的喜事,但是,誰也沒想到,偏偏孩子難產(chǎn)。好不容易,孩子總算生下來了,可是張錫瑗卻因此得了產(chǎn)褥熱。那時候雖是住在醫(yī)院,但醫(yī)療條件是很差的。父親在醫(yī)院以極其焦慮的心情日夜陪伴著妻子,不幸的是,幾天以后,張錫瑗就去世了。 孩子,生下來后便放在徐冰和張曉梅家里,可能因難產(chǎn)的關系,沒有幾天,孩子也死了。 這是一個女孩兒。 聽鄧媽媽講過,張錫瑗的死,令父親十分悲痛。 但是,再不幸也是個人的不幸,再悲痛也只能把它深深地埋在心底里。 因為,前方,形勢逼人,軍情如火。 張錫瑗的突然不幸去世,使得父親在上海多耽擱了幾天。大約在1月底,他連妻子也未來得及掩埋,便又急匆匆地趕去廣西了。中央已批準他們的計劃,廣西的部隊和同志們正等著他去布置指揮呢! 父親再次取道香港時,他通過我黨當時在香港的地下交通,找了一下正在香港建立秘密電臺的李強,向李強詢問到廣西后如何與上海用無線電聯(lián)絡的有關事宜。李強告訴了他有關的呼號等事項。李強回憶說,那時“也談到他的夫人托我埋葬的事情。那是我第一次認識小平同志。” 李強是特科的工作人員,當時黨內(nèi)有些同志死后,都是由他負責去埋葬的,比如中央政治局委員羅亦農(nóng)被敵人殺害后和政治局委員蘇兆征病逝后,都是由李強去掩埋的。 1930年春天,李強回到上海后,承中央軍委之命,負責安葬張錫瑗。父親自被派到廣西工作后,就離開了中央機關,改為由中央軍委領導。當時的中共中央軍委書記是周恩來。 李強叔叔告訴我:“我們把張錫瑗埋葬在上海江灣的公墓。墓碑上寫的名字是張周氏,但在公墓進行登記時用的是原名張錫瑗。當時埋葬這些同志們多用假名,羅亦農(nóng)用的是畢覺,蘇兆征用的是姚維常。給張錫瑗送葬的,有鄧穎超同志和她的媽媽,還有一位姑娘,我們安葬好了以后按當時的規(guī)矩祭奠了一下。后來我才知道,同我們一起去的那個姑娘就是張錫瑗的妹妹張曉梅! 我的二叔鄧墾說,他在1931年去上海念書,5月份找到了當時正在上海的兄長。父親帶二叔到江灣公墓去看了張錫瑗的墓。二叔記得,那個墓碑上立碑人用的不是父親的真名,而是隨便起的一個名字。這些都是地下工作的需要。 1949年,上海解放后,父親一進城,就去查找張錫瑗的墓。因為戰(zhàn)亂,日本人又在公墓那里動土修機場,許多烈士的墓地都找不到了,羅亦農(nóng)的墓地,也不知下落了。還是李強的記憶力好,在他的幫助下,終于找到了張錫瑗的墓地。當父親和母親兩個人一起前去查看時,發(fā)現(xiàn)那里都被水淹了。于是父親叫人把張錫瑗的遺骨取出來,放在一個小棺木中,和當時找到的蘇兆征的遺骨一起,兩個小棺木,都放在父親他們在上海住的房子樓下,也就是當年國民黨勵志社的那個房子。不久,父親就又離開上海,率軍揮戈南下、西進,進軍大西南,直到把蔣介石的最后一些殘余趕出中華大陸。 張錫瑗和蘇兆征的棺木,一直放在上海勵志社的舊址里,直到“文化大革命”爆發(fā),就根本無法顧及了。 事情也是很怪,蘇兆征、張錫瑗等革命烈士的遺骨,最后于1969年被安葬在上海烈士陵園。 當時正是“文化大革命”最洶涌澎湃的時期,父親被當作全國“第二號最大的走資派”已經(jīng)打倒。我想,當時建立上海烈士陵園的人,一定不知道張錫瑗是誰,看到她和蘇兆征的棺木放在一起,就一起安葬了。如果他們知道這個張錫瑗是鄧小平的妻子,那非但不會將她安葬,而且還不知要懷著多大的階級仇恨來處置張錫瑗的遺骸以示對鄧小平的徹底批判呢。 也可能,在冥冥之中,真有什么力量,在那一片瘋狂與混亂之中,就這么把張錫瑗保護了下來。 現(xiàn)在,上海烈士陵園已改名為龍華革命公墓。張錫瑗那塊樸素簡單的墓碑上鐫刻著“張錫瑗烈士之墓”,她那張在莫斯科時的照片鑲嵌在石碑之上。她和蘇兆征、楊賢江、顧正紅等革命烈士一起,安詳?shù)仂o臥在青松翠柏之中。 當我們?nèi)ニ哪沟卣把鰰r,獻上了許多鮮花,讓這些美麗絢爛的花朵,伴隨她寧靜地安息于此。 1930年1月,父親還未滿二十六歲。他前來上海時,想的是與妻子重聚,迎接他的第一個孩子的誕生。而他離開上海時,則是妻子去世了,孩子也死了。這突如其來的巨大不幸,使父親遭受的悲痛是可想而知的。 但是,他不能沉湎于個人的悲痛之中,他甚至不能夠多在上海停留片刻以掩埋妻兒,他必須馬上啟程,馬上趕回廣西去。 廣西那時不我待、瞬息萬變的革命形勢正等著他呢!廣西的千千萬萬的革命同志正等著中央代表和他們的政委回去呢! 共產(chǎn)黨人不是沒有感情,不是沒有眼淚。 有多少共產(chǎn)黨人都是這樣失掉了親人和戰(zhàn)友,而他們,則往往都是把感情深埋進心中,把眼淚強吞進肚里。因為,在他們的心目中,革命利益高于一切。 這些革命者,為了人民和祖國的解放事業(yè),連自己的生命和熱血都可以獻出,還有什么痛苦不能忍受,還有什么困難不能戰(zhàn)勝!還有什么力量可以壓垮和戰(zhàn)勝他們呢! P32-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