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重尋胡適歷程:胡適生平與思想再認識


作者:余英時     整理日期:2014-08-20 10:36:47

在胡適個人生命史上的每一階段,一向都存在著一些或大或小的疑點,他的博士學位問題,他的西洋哲學素養(yǎng),他封毛澤東的影響,他和蔣介石的關系……隨著《胡適日記全集》的出版,其中有些問題已能夠獲得比較明確的解答。
  本書根據《胡適日記全集》的內在線索,探討胡適在各個階段與中國現代史進程的關聯,并就上述引起議論的疑點,擇其較有關系者予以澄清,讓胡適自己說話,還胡適一個原業(yè)面貌。
  作者簡介:
  余英時,1930年生。美國哈佛大學史學博士,歷任哈佛大學教授、香港新亞學學院校長兼中文大學副校長、耶魯大學歷史霽座教授。2001年6月自普林斯頓大學校聘講座教授榮退。
  目錄:
  從《日記》看胡適的一生
  一留學時期(1910——1917)
  二“新文化運動”初期(1917——1926)
  三“大革命”時期(1926——1930)
  四侵略陰影下的新北大(1931——1937)
  五出使美國(1937——1946)
  六內戰(zhàn)時期(1946——1962)
  七落日余暉(1910——1917)
  后記
  談學談詩二十年
  ——序《胡適楊聯往來書札》
  中國近代思想史上的胡適
  ——《胡適之先生年譜長編初稿》序
  前言
  一胡適的出及其思想史的背景從《日記》看胡適的一生
  一留學時期(1910——1917)
  二“新文化運動”初期(1917——1926)
  三“大革命”時期(1926——1930)
  四侵略陰影下的新北大(1931——1937)
  五出使美國(1937——1946)
  六內戰(zhàn)時期(1946——1962)
  七落日余暉(1910——1917)
  后記
  談學談詩二十年
  ——序《胡適楊聯往來書札》
  中國近代思想史上的胡適
  ——《胡適之先生年譜長編初稿》序
  前言
  一胡適的出及其思想史的背景
  二思想革命的始點
  三長期的精神準備
  四思想革命的兩個領域
  五胡適思想的形成
  六方法論的觀點
  七實驗主義的思想性格
  八胡適思想的內在限制
  《中國哲學史大綱》與史學革命
  胡適與中國的民主運動
  文藝復興乎?啟蒙運動乎?
  ——一個史學家對五四運動的反思
  征引書目
  一留學時期(1910—1917)
  《胡適留學日記》刊布最早,流行也最廣,所以不須多說。我在《中國近代思想史上的胡適》中,已詳引《留學日記》,說明留美七年是他的“精神準備”時期。1917年6月他啟程回國則象征了“準備”時期的終結,因為他的《文學改良芻議》已發(fā)表在《新青年》1月號,揭開了“新文化運動”的序幕。在這七年之內,中國學術思想界正處在低潮時期,不少人都在重新探索出路。陳獨秀的《青年雜志》(后改為《新青年》)和章士釗的《甲寅雜志》都代表了這種探索的努力。胡適個人的“精神準備”和中國思想界的“新探索”恰好發(fā)生在同一時期,這才造成了他“閉門造車”而竟能“出門合轍”的巧遇。
  在這一階段中,胡適生命史上有兩個相關的疑點必須予以澄清:第一是博士學位問題,第二是他的哲學造詣問題。
  ……





上一本:情人范冰冰 下一本:國民黨起義將領大結局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重尋胡適歷程:胡適生平與思想再認識的作者是余英時,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