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國現(xiàn)代美術事業(yè)的奠基者; 他是二十世紀中國最有影響力的畫家和美術教育家; 他的畫作被無數(shù)人瘋狂藏購,價值千萬,甚至過億; 他出生于一個貧寒之家,卻能以非凡的努力而一鳴驚人; 他帶著心愛的女子私奔日本,浪漫征服了每一個人的心; 他邂逅了一生中最摯愛的妻子廖靜文,并引導了整個中國美術的改變; 80年的守護,是愛妻廖靜文對他一生的尊重和愛,矢志不渝; 他的魅力征服了法國、比利時、意大利、英國、德國、蘇聯(lián); 他最大的遺憾是,還沒有來得及征服美國,就沒有了生命…… 他就是——徐悲鴻。 本書共8章內容,從徐悲鴻的困頓少年講起,到他四次上海行的凄慘經歷,以及如何有幸得到了大師的幫助,拜師學畫,留學法國,以及最后成功,并以頗富感情的筆觸,講述了徐悲鴻與三位女性的浪漫愛情。 資深藝術品鑒賞大師呂立新品味藝術大師的人生,汲取大師成長的營養(yǎng),不僅激勵億萬求知奮斗者走向成功,更在妙語之間便教你鑒賞書畫的高超絕技。 作者簡介: 呂立新,文化學者,藝術品鑒賞與投資專家,文化部文化市場發(fā)展中心藝術品評估委員會常務副秘書長、辦公室主任,北京皇城藝術品交易中心總經理,北京大學產業(yè)與文化研究所常務理事、研究員,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授課專家,河北理工大學兼職教授,河北省科技獎勵評審專家,文化部《20世紀美術作品檔案》項目負責人,民政部中國社會工作協(xié)會社會公益工作委員會常務理事,2007年被文化部文化市場發(fā)展中心授予“突出貢獻獎”! 2010年開始任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欄目主講人。 在多家刊物開辟“藝術品投資與鑒賞”專欄,著有學術作品多篇,出版有《雋永的時尚》、《中國藝術大師-齊白石》《齊白石:從木匠到巨匠》等著作。第一章 艱難求索 。1895-1916)(出生-22歲) 異常艱難的生活,磨礪了青年徐悲鴻堅韌的性格,同時也為他打下了扎實的藝術功底。 大家好,從今天開始,我們講美術大師徐悲鴻。 講徐悲鴻我先跟大家說兩件與他有關的事。 有一天,一個朋友到我辦公室來玩兒,一進門,他就看到墻上掛著的一幅徐悲鴻先生畫的《立馬圖》,立刻叫了起來:“真是好馬!這畫畫得好!” 我很詫異,開玩笑地說:“幾日不見,你何時修煉成看畫的高手了?” 他得意地說:“畫,我看不懂,但養(yǎng)馬,我可是專家! 經他一說,我才猛然想起,這位朋友的確是養(yǎng)馬高手——在郊外專門養(yǎng)著幾匹從內蒙古買回來的好馬,對馬很有研究。 接著,這位朋友對著徐悲鴻先生的畫一通開講,講起了好馬的標準。 趁他喘息的空兒,我問他:“你說這幅畫好在哪兒?” “準確呀!骨骼,肌肉,結構畫得太準了! 一個不懂畫的外行,卻道出了徐悲鴻大師繪畫藝術中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深厚的寫實功力。同時,他說的這一點也是鑒定徐悲鴻作品時非常重要的一條依據。接著這個朋友說:“我最喜歡徐悲鴻的畫! 我問:“為什么?” 他說:“徐悲鴻的畫特別精神,有一種向上的力量! 這完全不像一個不懂畫的外行說的話。 還有一件事。 一位企業(yè)家在2007年春天時,曾經在北京一家拍賣公司買了一幅徐悲鴻先生的女孩人物畫,這幅畫尺幅并不大,大約6平方尺,拍賣時這幅畫估價是60萬至100萬,最后被這位企業(yè)家以180多萬拍得。 過了三年,到了2010年春天,這家拍賣公司又找到了這位企業(yè)家,希望他能把徐悲鴻的這幅畫再拿出來上拍。 企業(yè)家說:“我還沒藏夠呢,不拍! 拍賣公司動員他說:“我把底價給你做高些,拿出來拍吧! 企業(yè)家問:“那底價你給定多少?” 拍賣公司說:“你不是180萬買的嗎?我給你反過來——810萬! 從180萬到810萬,由此可見這兩年徐悲鴻大師作品的漲幅。盡管拍賣公司給開出了如此高的底價,這位企業(yè)家最終還是沒把這件作品拿出來上拍,他說他太喜歡徐悲鴻大師的這幅畫了,舍不得。 為什么許多人都喜愛徐悲鴻先生的作品呢?大家喜歡他作品中的什么呢?好,從今天開始,我們就一起走近這位“中國近代繪畫之父”,共同探尋徐悲鴻大師的藝術和人生。 徐悲鴻,1895年7月19日出生在江蘇省宜興縣屺(qǐ)亭橋鎮(zhèn)。 說到江蘇宜興,大家馬上會想到這里以盛產紫砂壺聞名。宜興的地理位置非常優(yōu)越,它位于江蘇省南端,正好處在南京、上海、杭州這三個大城市構成的三角形的中央。宜興的東部就是煙波浩渺的我國第二大淡水湖——太湖。宜興物產豐富,自然資源得天獨厚。到徐悲鴻出生的年代,宜興的商貿已經非常繁榮。同時,這里人文底蘊深厚,家家以讀書為本,講求耕讀傳家,歷史上出了許多賢臣名將、文人學者。在近代美術界,除徐悲鴻外,還孕育出了吳大羽、錢松喦、尹瘦石、吳冠中等大畫家。 我們說,成就一位藝術大師,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徐悲鴻從出生那一刻就占據了“地利”之優(yōu),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清末民國初期,中國的經濟文化中心是在江南,而宜興又緊鄰當時的東亞第一大都市上海,在上海興起的一波又一波新文化思潮很快就波及宜興。這種流通的、開放的社會環(huán)境,直接影響了徐悲鴻的人生和藝術道路。 我們假設一下:在那個閉塞的年代,如果說徐悲鴻不是出生在江南,而是出生在按現(xiàn)在的話說是“老”、“少”、“邊”、“窮”地區(qū),那可以肯定,縱使徐悲鴻再有天分也不大可能成為藝術大師。同時,也正因為他生在了江南,所以,他與同時代在北京的那些藝術家相比,生活道路和藝術風格也是迥然不同的。 徐悲鴻出生在一個普普通通的書香之家。父親徐達章是當?shù)匦∮忻麣獾臅嫾,為人忠厚正直,鄙薄功名,不求聞達,在小鎮(zhèn)上過著砍柴、打魚、賣字賣畫的淡泊生活。 徐悲鴻原名壽康,他6歲開始隨父親讀書習字,9歲開始正式學畫。學畫以后,徐悲鴻非常勤奮,很快便成了父親的助手,能幫著父親在畫面上染色彩。13歲這年家鄉(xiāng)發(fā)大水,使得徐家原本就不富裕的生活更加貧困,父親只好帶徐悲鴻到鄰近的鄉(xiāng)鎮(zhèn)賣字賣畫謀生,他小小年紀便嘗盡了流浪生活的辛酸。不幸父親又染上了重病,作為家中長子,徐悲鴻開始挑起了家庭的重擔。 到了1911年,徐悲鴻17歲。在父母的包辦下,他被迫和一位農村姑娘結了婚,還未成年的他對這樁婚事很是不滿。到了第二年,妻子生了小孩,徐悲鴻給兒子取了個名字叫“劫生”,意思是說:自己被父母逼婚出逃,被抓回來后生的孩子,是遭劫而生。因為“劫生”這個名字太晦氣,家里將之改為“吉生”。徐悲鴻為了反抗,一怒之下將自己的名字改成了“悲鴻”。這就是徐悲鴻名字的來歷。非常不幸,徐悲鴻的妻子在他們婚后的第六年,染病去世。不久,兒子吉生也因天花夭折。 徐悲鴻不像其他傳統(tǒng)文人畫家那樣別字別號很多,他一生只用了“悲鴻”這一個名字。“悲鴻”二字有什么含義呢?因為迄今為止沒有發(fā)現(xiàn)徐悲鴻先生對自己名字解釋的記載,所以,我們只能從字面上理解,鴻:鴻鵠、鴻雁,我們常說“燕雀安知鴻鵠之志”,泛指能飛的大鳥。悲:悲憤、悲愴?梢,徐悲鴻是把自己比喻成了一只“悲憤的、有抱負的能飛的大鳥”。取大鳥的含義,也與他的姓有關,“徐”,徐徐升起之意。合在一起就是徐徐升起的一只悲愴的大鳥。他給自己起的名字飽含了理想和寄托,同時,還帶有幾分悲壯。我認為,在中國近代畫家中徐悲鴻是一個充滿了悲情色彩的人物,不知是巧合,還是什么原因,這和他的名字非常契合。他59歲去世,生命不過一個甲子,與其他許多八九十歲高齡的大畫家相比,可謂“短命”,壯志未酬。另外,他歷經多難,一生在憂患、貧窮、多病中度過,幸福時光相當短暫。我們看徐先生的照片,能很明顯地感受到大師英俊眉宇間的那份淡淡的哀愁。在近現(xiàn)代畫家中有三位大師“短壽”,第一位就是徐悲鴻非常崇拜的任頤任伯年,1895年徐悲鴻出生這一年任伯年去世,年僅56歲。第二位就是徐悲鴻,59歲。第三位是金陵派大師傅抱石先生,活了61歲。天津還有一位大畫家陳少梅,就更短了,僅僅活了45歲,正如他名字的發(fā)音一樣,很年少就“沒”了。 我們接著說徐悲鴻。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fā)。上海作為中國經濟、文化的重鎮(zhèn),出現(xiàn)了許多傳播新文化新思想的報紙雜志,宜興緊鄰上海,刊物流通非常快。 這天,徐悲鴻在一份上海發(fā)行的《時事新報》上讀到了一則征稿啟事,他就給報社寄去了一幅自己畫的白描戲曲人物畫——《時遷偷雞》。時遷,小說《水滸傳》中的人物,《時遷偷雞》是傳統(tǒng)戲曲中很有名的一出戲。有一句歇后語:時遷偷雞,不打自招。負責評稿的是清末秀才張元濟。 張元濟先生在中國文化史上也很有名。他1902年進入商務印書館,以出版推動教育救國,新中國成立后擔任上海文史館館長和商務印書館董事長,被譽為“中國出版第一人”。 張元濟在一大堆來稿中看到了徐悲鴻的《時遷偷雞》,覺得這幅畫人物鮮活生動,非常有趣,于是就給這幅畫評了個二等獎。這個小小報刊的二等獎其實真算不上什么,但對于一個初出茅廬的喜愛美術的年輕人來說卻如同是黑夜中的一束光明,它給了徐悲鴻信心與希望,喚起了青年徐悲鴻對外面世界的憧憬和向往。受到鼓舞的徐悲鴻決心走出家門,到上海這個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地方去看一看。 1912年,18歲的徐悲鴻走出宜興,第一次來到了上海。在上海,他看了馬戲團的表演。同時,還想找個地方學習西畫,但是由于沒有找到,時間不長就回家鄉(xiāng)了。 這是徐悲鴻第一次到上海。這次到上海,只能算作是徐悲鴻的一次短暫出行,但是,也正是這次短暫的出行,不僅讓徐悲鴻看到了外面世界的精彩和博大,同時也觸動了他那顆驛動的心,自此,徐悲鴻開始了一生的奔波。 說徐悲鴻,不可能不涉及他與另一位大畫家劉海粟之間的“世紀之戰(zhàn)”,這也是中國近現(xiàn)代美術史上的一個重要事件,影響了許多人的命運。徐悲鴻和劉海粟同為中國現(xiàn)代美術的奠基人,在各自的藝術道路上都是開一代先河的宗師。徐悲鴻比劉海粟大一歲,且同為江蘇老鄉(xiāng),但兩人卻水火不容。劉海粟說徐悲鴻是其弟子,徐悲鴻則稱劉海粟為“漢奸”,兩人筆墨論戰(zhàn),關系至死都未曾化解。在這兒,我們不對近現(xiàn)代美術史上的這段懸而未決的公案作孰是孰非的評判,只想說,他們長達幾十年的爭斗,與徐悲鴻的二赴上海有著直接的關系。 那么,徐悲鴻的二赴上海是怎么回事呢?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宣統(tǒng)皇帝退位,延續(xù)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結束,中國社會經歷著一場翻天覆地的變革。在這樣一個大的社會背景下,許多人崇尚民主與科學,追求新文化。與此相對應,新的文化社團、機構紛紛涌現(xiàn)。 就在這一年的11月,比徐悲鴻小一歲、剛剛17歲的劉海粟來到上海,與幾位朋友一起創(chuàng)辦了“上海圖畫美術院”,他們在報上刊登招生廣告,說“專授各種西法圖畫,講義精良”。 一直就想學習西畫的徐悲鴻,看到這則廣告后心潮澎湃,馬上動身去了上海。 可是,在圖畫美術院的學習卻令徐悲鴻大失所望。這里條件異常簡陋,石膏模型一具沒有,教學用的范本竟是舊書攤上的插圖。同時,也沒什么正經老師,學生基本屬于自習狀態(tài)。在“美術院”混了兩個月,徐悲鴻覺得自己無異于耗費青春,于是不辭而別,悄悄地回到了家鄉(xiāng),滿懷的希望落了空。 徐悲鴻的二赴上海以求學失敗告終。這次出行與后來的徐、劉之爭又有什么關系呢?這話得說到20年之后的1932年。1932年10月,游歷歐洲回國的劉海粟在上海舉辦“游歐作品展覽會”,盛況空前。各大報刊爭相報道,其中一篇文章寫道:“國內名畫家徐悲鴻、林風眠……都是劉海粟的學生!焙芸欤@篇文章被徐悲鴻看到了,他回想起自己當年在“圖畫美術院”時的糟糕情景怒不可遏,馬上在當時上海最有影響的《申報》上刊登啟事,說上海美專,也就是當年的“圖畫美術院”,是“野雞學!保R劉海粟是“流氓西渡,唯學吹!。劉海粟很快回擊,也在《申報》上發(fā)啟事,譏諷徐悲鴻是“藝術紳士”。這樣,一來二去,沖突升級,說的話也越來越難聽。 此時的徐悲鴻和劉海粟都已是國內知名的大畫家,實力旗鼓相當,他們針鋒相對的爭斗在畫壇上激起了巨大的波瀾。以此為開端,兩位大藝術家展開了長達幾十年的較量。 徐悲鴻二赴上海,求學失敗,為后來的徐、劉之爭埋下了伏筆。 1914年,徐悲鴻20歲時,在病榻上躺了兩年多的父親去世了。 父親去世時,家里已經一貧如洗,徐悲鴻只好舉債安葬了父親。為了一家人的生活,他身兼三職,擔任了三所學校的圖畫教師,每天在三所學校間奔走,天蒙蒙亮便起身,奔波近百里,一天幾過家門而不能入。喪父之痛和生活的無助讓徐悲鴻黯然神傷,心煩意亂。日復一日的奔波勞碌,不僅讓徐悲鴻感到無聊,同時,他也覺得這樣長期下去,對自己的繪畫毫無提升。于是,他想要再次去上海尋找機會。 1915年春天,徐悲鴻將自己的作品寄給了同鄉(xiāng)好友徐子明教授,請他幫助自己謀一個職位。徐子明收到作品后,就推薦給了復旦公學校長李登輝。復旦公學就是現(xiàn)在復旦大學的前身。李校長看過這些畫后大為贊賞,滿口答應為徐悲鴻安排工作。 徐子明把消息告訴了徐悲鴻,這樣,徐悲鴻便辭去了在家鄉(xiāng)三個學校的教職,于1915年7月初,第三次來到上海。 到上海后,徐子明馬上帶徐悲鴻到上海復旦公學去見李登輝校長。李校長看著眼前這個農村裝束的瘦弱青年大為吃驚,他悄悄對徐子明說:“他還是個孩子,能做什么工作?” 徐子明說:“他有才華,年齡小點兒不是問題,況且,他不滿足自己目前的處境,想找份工作,邊干邊學習!钡珶o論徐子明如何解釋,李登輝還是拒絕了為徐悲鴻安排工作的請求。 李登輝校長是一位憂國憂民的海外華裔知識分子,他出生于印尼,從美國留學后來到上海。從復旦公學開始,他在復旦校園內服務了40年,其中做復旦大學校長23年,是位大教育家,為發(fā)展復旦大學作出了巨大貢獻,被譽為“人倫師表”。 李校長沒有按先前的承諾給徐悲鴻安排工作,不是他不講信用,不愛惜人才,只是眼前的徐悲鴻實在是太弱小,完全不像個能獨立工作的大人。 這樣,為徐悲鴻找的第一份工作落空了,他流落在上海,無所事事。秋天到了,陰雨連綿。徐悲鴻身上的錢全部用光了,吃飯都成了問題,他只好把身上的布褂和鋪蓋送到典當行,勉強換來兩三天的口糧。 正當徐悲鴻不知所措之時,他接到了同鄉(xiāng)好友徐子明的來信。徐子明在信中說,他已經拜托了商務印書館的惲鐵樵為徐悲鴻找工作,他讓徐悲鴻趕緊去見他。這樣,徐悲鴻帶上了自己的畫,來到了商務印書館。惲鐵樵看了徐悲鴻的畫,說:“我們出版的教科書需要插圖,你再畫幾張人物畫拿來看看。” 徐悲鴻趕緊回去用了兩天時間專心地畫了幾張人物畫,然后又來找惲鐵樵。 惲鐵樵看了很滿意,他說:“你畫得比別人好,工作的事十之八九沒問題,你回去等消息吧! 徐悲鴻滿心歡喜地回到了小旅館,期盼著錄用的通知能早一天來到,可這一等就是半個多月,遲遲沒有任何消息傳來。這天,徐悲鴻實在熬不住了,便冒雨去找惲鐵樵。惲鐵樵說:“工作的事差不多了,過幾天你就可以搬過來,吃、住都在這里,晚上還可以補習法語,祝賀你呀!” 徐悲鴻興奮至極,回到旅館連忙給幾位好友寫信,告訴了他們求職成功的喜訊。 果然,第二天徐悲鴻就收到了商務印書館的來信,他迫不及待地打開信,讀了起來……可是,這不是一封錄用通知書,而是一封退職信。信封里夾著商務印書館負責人給惲鐵樵寫的一張紙條,他們認為徐悲鴻的畫線條太粗,不適合做插圖。 這消息無異于晴天霹靂,讓徐悲鴻猝不及防,他愣愣地半天緩不過神來。 傍晚,小旅館的老板來催徐悲鴻交房租,說他已經欠了四天的錢,再不交錢就馬上走人。 此時徐悲鴻已是身無分文,他已用自己帶來的箱子抵過了房租。他帶來的鋪蓋早已當?shù)袅,現(xiàn)在徐悲鴻兩手空空被趕出了旅館。 天色已晚,徐悲鴻看著四周的高樓和匆匆走過的人群,不知自己要到哪里去。天空飄下了細雨,打濕了他單薄的衣服,饑寒交迫,走投無路的徐悲鴻在秋風秋雨中來到了黃浦江邊,他想跳進江中,一死了之…… 青年徐悲鴻終究不是個軟弱的人,在這個時候他自言自語道:“我不能什么還沒做,就這樣倒下去!彼舐暤馗嬲]自己:“越是在山窮水盡之時,而能自拔,才不是懦夫!彼檬质崂碇挥晁軡竦念^發(fā),盡量讓自己的情緒平靜下來,然后,朝著家鄉(xiāng)的方向走去…… 徐悲鴻的三赴上海,以求職失敗告終。 回到家鄉(xiāng),徐悲鴻向鎮(zhèn)上的一位醫(yī)生講了自己在上海的遭遇,這位醫(yī)生十分同情他,還為徐悲鴻湊了幾十塊大洋。 有了這點錢,徐悲鴻決定再去上海,他發(fā)誓一定要闖出個結果,否則決不罷休。徐悲鴻在家沒待幾天,便帶著醫(yī)生給他湊的錢與同鄉(xiāng)一位做蠶繭生意的唐先生一起,回到了上海,這是徐悲鴻的四赴上海。 到上海后,兩人找了一家旅館住了下來。每天唐先生都外出談他的生意,徐悲鴻則一個人留在旅館里看書作畫無聊地打發(fā)時光,尋找機會。 這天,忽然一陣敲門聲。徐悲鴻打開門,眼前站著一位穿著講究的中年人,他是來找唐先生談生意的。 徐悲鴻將來人讓進房間,并告訴他唐先生不在。 此人一進屋,便被墻上掛的一幅畫吸引住了,他邊看邊不停地點頭稱贊說:“畫得如此逼真,真是佳作呀!比缓筠D身問徐悲鴻:“你知道這是哪位畫家畫的嗎?” “是我畫的。” 中年人很吃驚,瞪大眼睛說:“看你這么年輕,沒想到竟有如此技術!這幅畫我買了! 徐悲鴻說:“這張畫我已經答應送給朋友了,不能賣……”話沒說完,唐先生回來了,隨即中年人與唐先生聊起了生意上的事,徐悲鴻借口走出了房間。 當徐悲鴻回到旅館時中年人已經走了,唐先生高興地告訴他:“剛才來的這位叫黃震之,是上海有名的富商,也是收藏家,他非常欣賞你的畫,認為你是可造之才,愿意幫助你解決生活上的困難……” 這樣,徐悲鴻接受了黃震之的邀請,搬到了黃震之開設的“暇余總會”去住!跋居嗫倳逼鋵嵤莻賭場,晚上開盤,天亮休息,徐悲鴻就按賭場的時間白天在住所讀書作畫,晚上去夜校補習法文。 沒想到好景不長,黃震之破產了,徐悲鴻只得搬出了“暇余總會”,暫時住到了商務印書館職員黃警頑家里。在這一時期結識的黃震之、黃警頑,對徐悲鴻在精神上和物質上都給予了很大幫助,正是因為有了這兩個人的幫助,徐悲鴻才得以多次渡過難關。 搬出“暇余總會”,徐悲鴻的生活又陷入了困境,在萬般無奈之下,他畫了一幅“馬”,寄給了上海“審美書館”館長高劍父和高奇峰。 高劍父、高奇峰兄弟是嶺南畫派的創(chuàng)始人。嶺南畫派是中國近代畫壇的一個重要流派,它融中西繪畫之長,注重寫生,以強烈的時代感改造中國畫,并保持了傳統(tǒng)中國畫的筆墨特點。除高氏兄弟以外,關山月、黎雄才、趙少昂、楊善深等第二代嶺南派畫家也是影響極大。 “審美書館”是高氏兄弟創(chuàng)立的上海最早的美術出版機構。 沒想到,徐悲鴻很快就收到了高劍父的回信,信中稱贊徐悲鴻畫的馬“古之韓干,無以過也”。意思是說:徐悲鴻畫的馬比唐代大畫家韓干畫得還好。 韓干,唐代大畫家。相傳他年少時曾在酒館打工,后來學畫十多年在藝術上有所成就。唐玄宗年間,被召入宮,開始專跟宮中畫馬名家學習繪畫,但進步不太明顯,于是韓干干脆改變了只臨摹不寫生的方法,經常到馬廄里去,觀察馬的習性,研究馬的動作,并把各種各樣的馬都記錄下來。韓干常說:“我學習畫馬,馬廄里所有的馬都是我的老師!表n干筆下的馬,比例準確,千變萬化,活靈活現(xiàn)。人們稱贊他畫的馬是能跑動的馬,韓干開創(chuàng)了富有盛唐時代氣息的畫馬新風格。 高劍父稱贊徐悲鴻畫的馬比韓干畫得還好,說明這時候的徐悲鴻畫的馬確實不錯,但這句話更多的還是鼓勵的成分。大家知道,雖然徐悲鴻以畫馬聞名,但此時他畫的馬還完全沒有形成自己的風格。 除了盛情贊揚徐悲鴻馬畫得好外,高劍父還邀請徐悲鴻再為“審美書館”畫四幅仕女畫。 畫馬被贊又有新的約稿,徐悲鴻理應高興,可眼前的處境卻讓他實在興奮不起來。他身上只剩下了五個銅板,要想把四幅仕女圖畫完至少需要一星期時間,怎么辦? 徐悲鴻算計好,一天只能用一個糯米團充饑,盡管這樣,到了第五天還是完全斷了糧。他在極度饑餓中堅持把畫畫完,想盡快送去換回稿費,美美地吃上一頓飽飯?墒,當他冒著風雪趕到“審美書館”時,門衛(wèi)卻告訴他高先生這幾天不來上班。徐悲鴻叫苦連連。無奈,他把身上單薄的外衣又送進了當鋪…… 轉眼過了三年,到了1916年,徐悲鴻22歲了,他終于有了機會。這年2月,徐悲鴻看到法國人辦的震旦大學法文系的招生廣告,便報了名。校長對學生逐一面試,當他看到徐悲鴻穿著白布鞋時問道:“你給誰戴的孝?” “給父親!痹拕偝隹,徐悲鴻的眼淚便涌了出來,這位受盡生活磨難的年輕人,種地、流浪、教書,再苦再難他都咬牙堅持著不曾流過一滴眼淚,可今天當他即將第一次走進大學校門時,他卻再也無法控制住自己的情感,任憑淚水揮灑。接下來,徐悲鴻即將開始他的半工半讀的大學生活。 現(xiàn)在我們給徐悲鴻“四赴上海”做個小結: 異常艱難的生活,磨礪了青年徐悲鴻堅韌的性格,同時也為他打下了扎實的藝術功底。他四赴上海,獨闖天下,在中國最繁華的大都市當盡衣物,受盡屈辱,但他不拋棄、不放棄,愈挫愈勇,特別是在走投無路之時,他仍能以“山窮水盡而能自拔,才不是懦夫”的精神自勵,表現(xiàn)出了一個青年人與命運抗爭,向不可知未來挑戰(zhàn)的決心和勇氣。 看到徐悲鴻的經歷,我們不禁要問:當一次又一次的困難襲來的時候,是什么力量在支撐著這個瘦弱的年輕人呢?我想,這便是他在少年時期就立下的要改變自己命運,要有大作為的凌云壯志。 通過青年徐悲鴻四赴上海,我們也深刻地體會到:對我們每個人而言,生無法選擇,但命運卻可以改變,這也許就是生命的精彩所在。但是,任何人,縱然是像徐悲鴻大師這樣的天才,成功也不會輕而易舉地得到,都要經過一番刻骨銘心的探索、追求。正如《真心英雄》這首歌唱的那樣: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沒有誰能隨隨便便成功。 此刻,當我們把這些老生常談的道理又說一遍的時候,我們已經距悲鴻大師四赴上海將近一百年了。大師的經歷不可復制,我們已經處在一個物質高度發(fā)達的年代,朋友們也不需要為吃飯再去當衣物,我們對成功的理解也變得多元了,我們的時代在變。但是,我認為,不管世事如何變幻,有一條道理永遠不會改變,那就是:梅花香自苦寒來。 徐悲鴻四赴上海,終于叩開了求學的大門,他朝著自己的理想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接下來徐悲鴻遇到了一個人,這個人的出現(xiàn)改變了青年徐悲鴻的命運,他是誰呢? 第八章 往來千載 。1946-1953)(52歲-59歲) 徐悲鴻先生的一生正像他的名字一樣,就像是一只孤獨的大雁,一生都在奮力拼搏,他為我們后人留下了不盡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他的人生和藝術光耀神州,往來千載。 1946年春夏之交,徐悲鴻接到了國民政府教育部的邀請,要他到北平出任藝術?茖W校校長。接到通知后,他馬上給當時在上海的自己的得意弟子吳作人寫了一封信,請吳作人擔任藝專的教務長,他在信中說:“我決意辦成一所左的學校,教務長之職,非弟莫屬! 7月31日徐悲鴻到達北平,受到了藝專師生和美術界同仁的熱烈歡迎。徐悲鴻沒有發(fā)表任何“施政”計劃悄悄上任了,當時的北平報紙發(fā)表文章說他這樣做顯現(xiàn)了一個書生的本色。 徐悲鴻雖然低調上任,但他卻早已是胸有成竹,他滿懷信心地要將一場具有時代特色的美術革新運動推向北國。 徐悲鴻首先用人。他在重要崗位上都安排了自己的得力助手,他讓吳作人擔任教務長兼油畫系主任,讓從法國留學回來的著名油畫家龐薰琹擔任圖案室主任,讓著名國畫家葉淺予擔任國畫系主任,接著又把自己多年培養(yǎng)的優(yōu)秀弟子如馮法祀、艾中信、孫宗慰、宋步云、宗其香等人也都帶到了北平藝專。他甚至還把一些更年輕的藝術家也安排在了教學一線。 徐悲鴻這次北上和1929年他到北平大學藝術學院擔任院長時的情景已經截然不同了。當年他只身一人在北平僅待了三個月就被迫辭職南返了;他這次來,身邊已經有了一大批強有力的支持者。 除此之外,徐悲鴻還把在社會上有著很高聲譽的名畫家也請到了藝專任教,像李苦禪、李可染、田世光、蔣兆和、黃賓虹都被他聘為教授,甚至在藝術上反對他的名畫家壽石工也被他聘請在藝專講授篆刻和古典文學。 齊白石一直備受徐悲鴻的敬重,徐悲鴻上任后馬上聘請86歲的白石老人回藝專擔任名譽教授。正是由于徐悲鴻的真誠和包容,不同流派,不同風格的人才從四面八方聚集到了北平藝專,這里很快成為了北平的藝術中心。 人安排好后,徐悲鴻接著開始對教學條件進行改善。北平藝專從1918年開辦以來,規(guī)模一直不大,學校窄小不適合辦學,于是,徐悲鴻向當時擔任北平行轅主任的李宗仁提出要擴大校舍。李宗仁與徐悲鴻私交很好,徐悲鴻的請求很快得到答復。李宗仁將王府井附近帥府園當時還有日本駐軍的一所學校撥給了藝專使用,這里地處市中心,占地50畝,條件十分優(yōu)越。 為了感謝李宗仁先生的幫助,徐悲鴻把藝專的大禮堂取名為“德鄰堂”,并親筆寫了“德鄰堂”三個大字。德鄰是李宗仁先生的號。 一切安排就緒,徐悲鴻便開始進行了一系列的教學改革,大力推行自己的教學主張。徐悲鴻的教學主張概括地說就是寫實主義的新藝術運動。徐悲鴻認為一個時代必須要有一個時代的藝術,現(xiàn)在的時代,藝術必須關注人民生活,反映現(xiàn)實。他反對千篇一律的“八股山水”,要求畫家要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他說新國畫必須要保留原有藝術的特質,同時還要吸收西畫的優(yōu)點。 具體到教學上,徐悲鴻提出教師分工,各本專長,但學生不要只學一位老師,而是要中西兼通。他強調素描,主張素描是一切藝術造型的基礎,學生要師法自然,通過素描培養(yǎng)深入觀察的能力。他將藝專的學制由三年改為五年,前兩年進行嚴格的素描訓練,要學生達到觀察描寫物體從靜態(tài)到動態(tài)的本領。在強調素描的同時,徐悲鴻也非常注重傳統(tǒng)藝術。他不僅重視人物畫,而且十分重視山水花鳥題材,他要求學生在藝專的后三年,必須學會畫十種動物、十種翎毛、十種花卉、十種樹木,使每位學生對人物、風景、動植物與建筑都不感到棘手。徐悲鴻將自己在創(chuàng)作上的體會引入基礎教學,具有鮮明的時代精神,他的一系列改革給當時的北平畫壇帶來了一場巨大的沖擊。 接管北平藝專以后,徐悲鴻一直受到國民黨特務的監(jiān)視,北平藝專也時時受到反動勢力的攻擊。面對各種威脅,徐悲鴻總是據理力爭,他親自寫了“藝術至上”四個大字掛在了學校門口,以學術自由的名義保護師生。 1947年5月,北平爆發(fā)了“反饑餓、反內戰(zhàn)”大游行,國民黨憲兵要到藝專搜捕參加游行的師生。徐悲鴻得到消息后,馬上給李宗仁打電話,他說,“藝專沒有共產黨,叫他們不要來這里下手”。并要求李宗仁保證藝專師生的安全。李宗仁全部答應。 遼沈戰(zhàn)役之后,人民解放軍挺進華北,國民黨發(fā)動了一場“南遷運動”,要將藝專的學生、設備,全部遷往南京,更重要的是要把藝專的一大批美術界、音樂界的優(yōu)秀教師也帶到南京。為此,徐悲鴻與國民黨展開了一場激烈的反“南遷”斗爭,他親自召集校務會議,當場決定將國民黨發(fā)給藝專的“南遷費”換成小米,發(fā)給全校教職工和學生。 國民黨政府的南遷大專院校失敗以后,接著又拋出了“搶救平津學術教育界知名人士”的計劃,北平城內國共雙方為爭奪人才展開了一場較量。 1948年12月初,國民黨專門派了兩架飛機到北平,來接文化藝術界的名流南下,其中他們重點要接走的一位就是徐悲鴻。 由于徐悲鴻的特殊身份和影響,他的去留非常敏感。是去是留?徐悲鴻的抉擇不僅僅是他個人的,而且關乎一大批文化藝術界名流的去向。 在徐悲鴻的去留問題上,南京國民政府態(tài)度十分堅決,他們派人將兩張機票送給徐悲鴻,要強迫他去南京;同時向他承諾了許多好處,說徐悲鴻如果到南京去,可以馬上給他一大筆錢,讓他到印度去辦畫展。 在南京政府的不斷威脅利誘下,一批學界人士去了南京,最后這些人大都跟隨國民黨去了臺灣。此時的徐悲鴻將何去何從? 徐悲鴻對國民黨政府一直就沒有信心,本來就沒打算去南京;恰好在這個時候一個人來找他,這就更堅定了他不走的信心。這個人是誰呢?徐悲鴻的好朋友、大劇作家田漢先生。田漢秘密來到北平,來見徐悲鴻。田漢向徐悲鴻轉達了毛主席和周副主席的問候,并囑咐他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要離開北平。徐悲鴻聽后非常激動,他沒想到毛主席和周恩來在指揮全國解放之際還這么惦記著北平文化界。聽完田漢的介紹之后,徐悲鴻心里更有底了,他這時馬上想到了一個人,這個人是誰呢?國畫大師齊白石。徐悲鴻非常了解白石老人的處境,這時的白石老人正受到國民黨特務的恐嚇。有人告訴齊白石,說共產黨要殺的有錢人的名單里就有他,這下可把老人嚇壞了,他正準備帶著全家逃離北平。 見到田漢的第二天,徐悲鴻和妻子廖靜文一起急忙趕到齊白石家,勸說老人留在北平。其實在當時的北平,齊白石最重要的知己就是徐悲鴻,徐悲鴻的話他最相信。 見面之后,齊白石問:“我不走,共產黨來了會不會殺我?”徐悲鴻說:“當然不會,共產黨非常重視文化名人,我也不走,我陪您。要是北平亂了,我就把您接到學校去住,保證沒有危險。你到外面去,人生地不熟,那才危險呢。”聽徐悲鴻這么一說,白石老人也決定留了下來。 徐悲鴻選擇留在北平,影響了一大批文化藝術界的名流的去留,為新中國留住了許多寶貴的人才。 1948年11月底,平津戰(zhàn)役打響,北平處于人民解放軍的重重包圍之中,但北平城內還有著數(shù)量龐大的國民黨軍隊。兵臨城下,是戰(zhàn)是和?手握大軍的傅作義舉棋不定。于是他在中南海邀請了北平的一些知名人士,向他們征詢意見,徐悲鴻也在被邀之列。會上,誰也不敢冒險發(fā)言,冷場半小時后徐悲鴻第一個站了起來,他說:“時至今日,傅將軍還能對蔣介石抱有什么幻想嗎?北平是一座文化名城,為了保全北平的古老文化,也為了使生靈免遭涂炭,我希望傅將軍顧全大局,順從民意,和平讓出北平。”徐悲鴻的冒險直諫鼓舞了在座的人,大家紛紛發(fā)言表達和平的意愿。后來,傅作義將軍按照國共雙方北平和平解放談判的決定,同時又采納了徐悲鴻等人的建議,使北平和平解放。一座古老的歷史文化名城保住了!今天當我們生活在北京這座美麗城市的時候,不應該忘記當年徐悲鴻先生的貢獻。 1949年1月31日,國民黨軍隊從德勝門撤離北平,北平藝專的師生們迫不及待地走上街頭,敲鑼打鼓,并在全城張貼了第一批迎接解放軍的傳單。 徐悲鴻激動的心情無法言表,他用畫筆表達了自己的心聲,他筆下的奔馬似乎從未有過這樣的歡騰,他在畫上題道:“山河百戰(zhàn)歸民主,鏟盡崎嶇大道平”,一掃過去的郁悶之氣,欣喜之情躍然紙上。 1950年2月,中央美術學院成立,徐悲鴻被任命為第一任院長。在成立大會上,徐悲鴻激動地流下了眼淚。他說,這是我一生中感到最光榮、最愉快的一天,我決心為發(fā)展美術教育事業(yè)竭盡余力。 在新的時代里,徐悲鴻積極倡導師生深入體驗生活,用藝術表現(xiàn)時代,并且身體力行,帶頭為勞模英雄畫像。這一時期他熱情高漲,創(chuàng)作了一大批優(yōu)秀的作品。 我們看一下這一時期他創(chuàng)作的油畫《騎兵英雄邰喜德》。這幅作品畫面飽滿厚重,筆法極為精確,落筆輕松。人物面部的刻畫生動逼真,非常深入。疏朗平靜的面容下面顯現(xiàn)出的是英雄剛毅的性格;而人物的服裝、馬匹、背景則采用了簡練的手法,筆到意到,整幅畫面虛與實達到完美統(tǒng)一。在色彩的處理上也是獨具匠心,畫家貌似隨意很輕松地把大塊不同色彩組合在了一起,明暗冷暖和諧悅目,體現(xiàn)了藝術大師對整體關系把握的超強的能力。大家能明顯地感到這幅作品畫得極為輕松,尺幅雖然不大但卻顯示出這一時期徐悲鴻的油畫創(chuàng)作已經達到了爐火純青渾然天成的境地。 1951年,徐悲鴻開始著手創(chuàng)作油畫《魯迅與瞿秋白會見》。徐悲鴻對魯迅和瞿秋白十分推崇,為了創(chuàng)作這幅作品他做了大量準備工作,他多次訪問兩位偉人的家屬,向他們了解兩位偉人的性格、生活習慣、衣著談吐,甚至對他倆在一起時的習慣動作和表情都做了詳細記錄。徐悲鴻先后畫了多幅草圖,我們看其中的一幅。在這幅草圖上徐悲鴻記下了這樣的文字:“穿秋衣,秋白西裝?根據許廣平同志的說法,秋白與魯迅會見時穿華裝,秋白較魯迅年紀小17歲,壁懸珂爾維此(今注:即珂羅惠支)動人的版畫,原定尺寸改變,加長!睆倪@些文字中可以看到徐悲鴻所用的工夫。 這一時期徐悲鴻還花很大精力創(chuàng)作了大型油畫《毛主席在人民心中》,他在畫面上畫了幾十個工人農民的形象,畫完后他總感覺別扭,覺得筆下這些人物的味道與解放區(qū)來的工人農民對不上,于是徐悲鴻邀請其他畫家來看畫,大家看完后,沒人說好,也沒有人說壞,徐悲鴻認為這些畫家是在應付他,他非常難過,等大家一走,他就用刀子把這張畫給毀掉了,現(xiàn)在在北京徐悲鴻紀念館還能看到徐悲鴻為創(chuàng)作此畫畫的許多素描稿。通過上面這兩幅作品我們可以看到,此時徐悲鴻雖然已是功成名就身居高位,但他在創(chuàng)作上依然保持著非常嚴謹?shù)膽B(tài)度。 大量繁重的創(chuàng)作、教學和社會工作,終于把體弱多病的徐悲鴻先生累倒了,1953年9月26日凌晨,一代大師徐悲鴻去世。這一年,他只有59歲。 徐悲鴻去世之后,他的夫人廖靜文女士把1200多幅徐悲鴻創(chuàng)作的作品和1200多幅徐悲鴻收藏的歷代名畫全部捐給了國家,其數(shù)量之巨,品質之高,震驚了全國。 徐悲鴻先生的一生正像他的名字一樣,就像是一只孤獨的大雁,一生都在奮力拼搏,他為我們后人留下了不盡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他的人生和藝術光耀神州,往來千載。 前面我們講過,徐悲鴻先生一生為我們留下了大約三千幅的作品,目前有一千二百多件收藏在北京徐悲鴻紀念館,其他一些美術博物館也有一小部分收藏,剩下還有1000件左右作品散落在民間被收藏家們收藏。許多收藏家都以藏一張徐悲鴻作品為榮,通常情況下,大家買到好的徐悲鴻作品一般都不會再拿出來交易,這也就造成了目前藝術品市場上徐悲鴻作品的需求量極大而作品奇缺的狀況。作品奇缺、一畫難求也就直接導致了徐悲鴻作品價格的快速飆升。前面我們講過的《巴人汲水圖》,在錄完節(jié)目的第二天恰好就在北京上拍,結果賣了1.7億多元人民幣,創(chuàng)下了中國畫拍賣的世界紀錄。這幅作品在1999年拍賣時只賣了120萬元,十年間漲了142倍,可見徐悲鴻作品價格漲幅迅猛?梢哉f,在中國藝術品市場上形成的這十幾年間,徐悲鴻先生的作品一直都是處于領跑的位置。 與此同時,與徐悲鴻作品價格同樣快速增長的,就是徐悲鴻假畫的數(shù)量。民間私下流通的徐悲鴻作品不算,單就有一定規(guī)模的拍賣公司而言,近幾年拍過的徐悲鴻作品數(shù)量就有5000件左右,通過這一數(shù)字大家就能知道假畫所占比例非常高。有專業(yè)人士把近些年拍過的徐悲鴻作品逐一比較之后認為,真跡不到5%,這應該說是很恐怖了。 前些日子,江南的一位收藏家專程來北京,讓我看他剛從拍賣會上拍得的一幅“徐悲鴻”《雙喜圖》。這位朋友興高采烈,說這畫爭的人不多,撿了便宜,才花了80多萬。我打開一看,這幅畫畫的是徐悲鴻先生經常畫的喜鵲?催^之后,我問這位朋友,你見過徐悲鴻先生“柳樹喜鵲”真跡嗎?這一問把他問愣了:“這畫不對?”我說這是一張假畫。隨后,我拿出徐悲鴻畫集,對照畫集中的作品給他講了為什么斷定這幅畫是假畫的依據。這位朋友覺得我說得有道理,馬上決定把這畫送回拍賣公司再商量。 那么,假畫這么多,我們怎么才能練就一雙火眼金睛,來辨別徐悲鴻作品的真?zhèn)文兀?br/> 因為目前徐悲鴻假畫中走獸、禽鳥類作品最多,所以我們在這兒就重點說說這兩類作品。 要想鑒別徐悲鴻先生的作品,首先就要了解他的創(chuàng)作特點。徐先生創(chuàng)作的最大特點是什么? 在我們節(jié)目的第一講開篇我就首先提到過,鑒別徐悲鴻作品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準確。大家知道,徐悲鴻深得西方寫實主義精髓,獨鐘寫實,他將西方繪畫中的寫實技巧與中國繪畫的傳統(tǒng)筆墨完美地結合在一起,是中國近代畫壇中西畫法兼?zhèn)涞牡谝蝗,他的繪畫筆墨精湛,結構準確。 徐悲鴻作品的結構準確是怎么來的呢? 1947年,徐悲鴻給當時還是小學生的劉勃舒寫過一封信,寫得通俗明了,說了自己練畫的方法。他說:“學畫最好以‘造化為師’。故寫馬必以馬為師。畫雞必以雞為師。細察其狀貌動作神態(tài),務扼其要,不尚瑣細(如細寫羽毛等末節(jié))。最簡單的學法是用鉛筆或炭條對鏡自寫,務極神似……我愛畫動物,皆對實物用過極長時間的功。即以馬論,速寫稿不下千幅,并學過馬的解剖,熟悉馬之骨架肌肉組織,夫然后詳審其動態(tài)及神情,乃所有得! 通過徐先生的講述可以知道,他所作的畫都是嚴格對照實物,經過千錘百煉總結而成,他的作品結構之準確在近代畫壇無人可比。所以說,看結構的準確與否是鑒別徐悲鴻作品至關重要的第一點。 我們看一幅畫大家可能就更清楚了。這幅畫乍一看確實很像徐悲鴻先生的作品,但仔細端詳就經不住推敲了。我們看這馬的耳朵,明顯長得靠后,右邊的這只甚至快長到脖子上了,馬的眼睛往下垂,好像熊貓眼;而肚子又畫得明顯偏脹,而后面的一條馬腿也畫得超出實際長度。這些錯誤在徐悲鴻先生的作品中是絕對不會出現(xiàn)的。 我們再看一幅《獅子》。這幅畫明顯是克隆于徐悲鴻先生的《側目》,這幅畫虛張聲勢,貌似有力,但仔細一看,漏洞百出。作偽者對獅子的身體結構、骨骼特征完全不了解,身體嚴重超長,猛一看我脫口而出“像一輛汽車”,四肢骨骼肌肉比例嚴重失調,胡亂地安裝在了身體上……就是如此偽劣的一幅畫在拍賣會上也以幾十萬拍出,蒙蔽了許多人。 鑒別徐悲鴻作品的另一個方法就是要看畫得是否有力。 有人說過這樣的話:“先生之畫借物寫實,生動有力,即是一草,亦是勁草,見之令人奮往。”這話說得一點不錯。我們看一下這幅《貓》,這是1943年徐悲鴻在貴陽為嶺南派大畫家趙少昂先生畫的一幅畫。我們看畫面上的這團草,瀟灑飄逸,極富動感,每一根好像都有彈性,隨風舞動。我們剛才說過徐悲鴻先生喜歡畫柳枝喜鵲,他畫的柳條筆筆生動,既能讓人感受到柳條的柔軟,同時也能讓人感受到柳條韌性的力度。 大家注意,徐悲鴻所畫的所有動物的爪子都非常有力,落地很實。不僅是馬、獅子這類大型動物,就是貓、雞、老鷹等的爪子也都是牢牢地抓住巖石,非常有力。我們還說徐悲鴻的喜鵲,他畫的喜鵲爪子都是緊緊地握住樹枝,而偽作中喜鵲的爪子都是搭在樹枝上的,沒有緊緊“握住”的感覺。我曾經見過一位名家題跋過的“徐悲鴻”款的《貓》圖,這畫確實仿得很像,但我通過貓爪子的力度,最后認定其為偽作。后來遇到徐慶平先生,我向他請教,他也非常認同我的判斷。 總之,要想看懂徐悲鴻先生的作品就要多看原作,慢慢體會。概括地說:徐悲鴻的走獸、禽鳥類作品在形象刻畫上精細入微,眼、鼻、嘴、耳朵都栩栩如生,身體結構比例分配十分準確,給人一種健壯、結實之感。在用墨上豐富多變,暈染極為講究,黑白虛實處理得當,身體的體積與明暗表現(xiàn)得極其充分,特別是在一些細小的關鍵部位,極見功力。 徐悲鴻先生在創(chuàng)作時也有一些習慣性的方法,我說幾點,也許會對大家有所幫助。 1. 徐先生畫畫從來不用墨汁,他用的墨都是好墨研出來的,又黑又亮,研出來的墨比現(xiàn)在的墨汁質量要好很多,不可同日而語。所以,如果這畫是用墨汁畫出來的,那就肯定不是徐悲鴻畫的。 2. 在用紙上徐悲鴻先生也非常講究,但他很長時間所處的環(huán)境條件非常差,這樣,他用過很多皮紙和高麗紙,其他畫家很少用這種紙,這也是徐悲鴻作品比較特殊的一點。 3. 在題款時,徐悲鴻不喜歡在畫上題太多的字,而且題款都在畫的最邊上,這樣既不會破壞畫面,同時又顯得畫面豐富。 4. 大家知道,在中國有許多畫家喜歡畫竹子,一般都用畫國畫的毛筆來畫,徐悲鴻先生也喜歡畫竹子,可他用的卻是畫油畫的排筆。徐悲鴻講:“竹子枝干粗大,用毛筆反而不便!彼诋嫷臅r候,先把排筆浸上水,然后用筆的兩端著墨,在色板上調勻,一節(jié)一節(jié)畫上去,就形成了兩邊深中間淺十分圓滑的效果。作偽者不知道這種方法,也沒有大師的功力,畫出來的竹子都是平面的黑板,而不是圓潤的柱型。 5. 剛才我們講到徐悲鴻先生畫柳條剛勁有力,能讓人感受到柳條的韌性,他是怎樣達到這種效果的?原來,他在畫的時候也有自己的技巧:他握筆時不是按通常的做法握筆桿,而是把手指握住筆毛和筆桿的交界處來畫,這樣筆下的柳枝線條就不同于一般了。 6. 徐悲鴻先生畫馬最為著名,他在畫馬時也有許多訣竅。 在畫馬的眼睛時,畫完后他會把吸水紙墊在馬眼部位,用手指使勁按一下,這樣馬眼看上去就會有立體感。徐悲鴻先生說這是“畫龍點睛”法。 畫鬃毛是徐悲鴻先生的一絕,他畫的尾巴和脖子的鬃毛層次豐富、飄動飛逸。徐先生是怎么畫的呢?他首先做筆,用手把筆毛搓開,然后再蘸上淡墨畫第一層,等淡墨干得差不多時再用焦墨畫第二層,這樣就達到了層次分明的效果。徐悲鴻先生畫的鬃毛濃淡墨都有,不是同時畫出來的。作偽者只是簡單模仿,大多用筆凌亂,毫無動勢。 還有就是最近市面上出來了許多有“靜文”上款的畫,可以說這些畫都不是真跡,因為那些真跡都被廖靜文先生捐給了國家,完好地保存在徐悲鴻紀念館。 總之,徐悲鴻先生一生治學嚴謹,他對待創(chuàng)作非常認真,從來沒有應付之作。同時,他的藝術功力很高,書法也極好,所以,當我們判定一幅作品時,一定要用很高的水準去衡量,不能放寬了尺度。 關于徐悲鴻作品鑒定我們就簡單說這些。我一再強調鑒定是一門綜合學問,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誰要想在這個領域有所成就,就應多下苦功,認真學習。 最后,我們?yōu)樾毂櫹壬鰝總結: 20世紀初期,五四新文化運動風起云涌,青年徐悲鴻成為了最早的覺醒者,他走出國門到西方去探尋發(fā)展中國藝術的道路,他帶著學習西方繪畫是為了發(fā)展中國繪畫的抱負與使命艱難求索,百折不回。徐悲鴻是中國畫壇第一代去西方留學的杰出畫家,自他之后,一批又一批的藝術家負笈西洋,但是能像徐悲鴻這樣為發(fā)展中國繪畫做出如此巨大貢獻的卻沒有第二人。徐悲鴻以強烈的使命感和深厚的文化功力承擔起了復興中國美術的重任。 徐悲鴻是一位有遠見的藝術家,他在對西方美術的吸收與舍棄上所表現(xiàn)出的個性與自信,體現(xiàn)出了一位真正大藝術家的胸懷和能力。他獨鐘寫實,他所倡導的寫實主義道路和風格,對中國現(xiàn)代美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在探索實踐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育思想,他的教育思想嚴謹,清晰,其影響之巨,近百年來沒有任何一位畫家能與之相提并論。也可以說,沒有徐悲鴻的美術教育思想,也就沒有中國畫今天的局面,也就沒有新中國美術的主流特色。 同時,徐悲鴻又是一位融貫中西的繪畫大師,他緊隨時代的創(chuàng)作,極大地豐富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寶庫,他將中國傳統(tǒng)繪畫中借物抒情,以物喻人的藝術特色,提高到了一個全新的水平。他以自己在油畫及水墨畫創(chuàng)作上的杰出表現(xiàn),將中國油畫引導上了民族化的道路,將中國水墨畫推向了現(xiàn)代化的進程,論方向之明確,成就之輝煌,貢獻之巨大,徐悲鴻首屈一指。 作為美術教育家,徐悲鴻先生為中國美術教育事業(yè)嘔心瀝血,鞠躬盡瘁。他用“泰山不辭抔土,大海不拒細流”的偉大胸懷,幫助、提攜、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藝術家。如果沒有徐悲鴻的大力推崇,恐怕就沒有今天任伯年在美術史上的地位,而齊白石、傅抱石、蔣兆和、李可染、李苦禪、黃胄等人,更是因為直接得到了徐悲鴻的支持和鼓勵才走上了成功之路。 中國20世紀上半葉,偉人迭出,徐悲鴻就是其中具有鮮明個性的一位。他有著強烈的民族責任感,胸懷大義,為了發(fā)展民族藝術,一生求索。他愛國情深,站在民族的立場,在世事風云中直面人生,奉獻自己的赤子之心。他善良無私,慷慨淳樸,對勞苦大眾充滿同情與關懷。他的人格魅力與他的藝術一起歷久彌香。徐悲鴻用一個大藝術家的良知照徹了百年來幽昧的夜空,為我們后人樹立了永久的標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