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當那場改變了整個中國的歷史發(fā)展進程和每個中國人命運的辛亥革命爆發(fā)時,出生于19世紀80年代的年輕人,剛剛跨過屬于自己的而立之年。 生活于急劇動蕩的中國社會,他們既看到了清政府的軟弱無能,亦看到了列強的強硬無理;既浸潤了中國千百年來的古老文明,又接受了西方的新式教育;既植根于中國廣袤的土地,又不辭辛苦遠渡重洋求新求變……他們在中國的各個領域,都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 他們中有享有“藥中甘草”、“翰林將軍”之稱的譚延闿,在宦海中不斷沉浮的黃郛,為民主立憲流盡最后一滴血的宋教仁,棄文從武的蔡鍔,一生政治立場多變的湯薌銘,“民國第一殺手”王亞樵。他們中還有皈依佛門的弘一大師李叔同,“俯首甘為孺子!钡聂斞福粦(zhàn)成名的《莊子》研究大家劉文典。他們中更有亂世佳人呂碧城,詩名遠播的末世才女徐蘊華,美麗強悍的女權(quán)運動先驅(qū)何震,宋氏家族的真正領袖宋靄齡。 如今,我們已經(jīng)與那個英雄與天才輩出的年代相隔一百多年了,一個多世紀的時間彈指間逝去,白楊作柱,紅粉成灰,那些人的笑傲風云、金戈鐵馬、千古風流,都已作塵煙散盡,只留下一串供后人追思的名字。 但是我們有理由相信,辛亥革命就是一個決定了一個民族存亡的歷史時刻,而一百年前的那些“80后”們,便是閃耀在這一歷史天空中的群星。雖然在一百年前,并非每個人都與那場革命發(fā)生直接關系,但辛亥革命改變了每個中國人命運,他們都是在大革命的背景下生活與成長,他們的每一個行為,都是那場革命成敗的縮影! ∷浴兑话倌昵暗80后》不只是一本一百年前的人物小傳,更是一百年后對辛亥革命的一次小小的反思。 僅以此書獻給辛亥革命,獻給所有的“80后”們。 目錄: 開篇:為何天才成群而來(代序)政客卷:奈何江山已唱晚譚延□:和氣春風生眼中黃郛:惟問白云何處去宋教仁:海門潮正涌,我欲挽強弓載灃:只是近黃昏汪精衛(wèi):世變無窮東海涸蔣介石:東來志豈在封侯行伍卷:亂世豪杰已成夢蔣百里:光芒使敵膽為寒蔡鍔:萬里間關馬伏波閻錫山:一角山城萬里心尹昌衡:世亂誰憂國,雙淚落秋風湯薌銘:功過是非湯屠夫王亞樵:北顧延河非孤云文人卷: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李叔同:從今一擔好山河魯迅:怒向刀叢覓小詩馬一浮:白云無盡是兒孫劉師培:竟是籌安會里人周作人:不堪故國歌禾黍熊十力:世間已無熊十力黃侃:亦莊亦諧真醇儒錢玄同:談笑深時風雨來劉文典:疾惡真推禰正平紅顏卷:不把雙眉斗畫長呂碧城:任是無情也動人徐蘊華:滄海月明珠有淚何震:美人何處隔瀟湘宋靄齡:苔花如米學牡丹和氣春風生眼中 譚延闿(1880—1930),字組庵(組安、祖安),號無畏,湖南茶陵縣人。民國初年政治人物,曾任湖南都督、國民政府主席、第一任行政院院長。其父譚鐘麟為清封疆大吏。譚延闿長于詩法、書法、槍法,綽號“譚三法”,與陳三立、譚嗣同并稱“湖湘三公子”。1904年中進士,二十八歲點翰林,授翰林院編修,后與時偕行,支持立憲;辛亥鼎革,又贊成革命,追隨孫中山;后與汪精衛(wèi)合作;又與蔣介石結(jié)盟,直至逝世。他廣交游,有“藥中甘草”之譽;能治軍,曾多次領軍征討,有“翰林將軍”之稱;善書法,為民國顏體第一人,時人以得其只字片紙為榮;喜吟詠,著有《組庵詩集》《慈衛(wèi)室詩草》《非翁詩稿》等。 人,無不受其所處時代、時局之影響,此之謂歷史局限性,歷史人物鮮有能超 越者。因此,歷史人物往往呈現(xiàn)復雜的面貌,令人琢磨不透,這也給時人、后人評價 的多元性打下了基礎。這種多元評價與盲人摸象很是相似,側(cè)重于對“象”之側(cè)面 的片段式體驗,至于“象”之全貌依然是霧里看花、水中望月。多元又片面式的評價 闿的好處之一倒是增強了被評述人物的傳奇性。作為著名歷史人物的譚延即是此 一代表。 。ㄒ唬 吃,在中國有悠久的傳統(tǒng),而且早已超越了口腹之欲而發(fā)展成了一種文化和雅趣。遠的不說,單說清代就有李漁和袁枚兩位吃家。前者在《閑情偶寄》里專辟飲饌一部談吃論喝;后者為了吃還專門寫了《隨園食單》一書,此書成了烹飪史上的重要著作。近代的梁實秋,當代的陸文夫,也在操弄文學之余而成了鼎鼎大名的美食家。尤其是在經(jīng)濟好的時候,人們對于吃的要求不是多而繁,而是少而精,色味須全備。闿譚延是有吃的資本的,他的家境頗好,父親譚鐘麟是晚清重臣、封疆大吏,闿在左宗棠收復新疆的過程中曾立下赫赫戰(zhàn)功。譚延家庭的社會地位和經(jīng)濟條件在那個時代都是高人一等的,這也有力地“贊助”了他的口腹之欲。出身名門的譚闿延在父親的身邊也歷經(jīng)了不少風云,走南赴北,闖東蕩西,見多識廣,聞吃見喝自是不少。據(jù)記載,他自己曾經(jīng)說過,“吃喝嫖賭,人生四大嗜好,嫖賭與我無緣,吃喝在所不辭”。話是有點粗俗,可能是談起吃有點過于興奮了,但其一番言辭卻也道盡了對于吃喝的喜愛。闿譚延喜歡吃、講究喝,到了什么地步呢?據(jù)學者劉建強的記載,說他曾經(jīng)專門帶了一個廚子在身邊,以滿足自己的口欲。一個人能帶一個廚子在身邊供自己隨時使喚,這首先說明了他的經(jīng)濟條件不是一般的好,其次說明了他對吃喝的嗜好與挑剔。其實,能帶個廚子在身邊的人肯定不止譚延一個人,因此,這也沒什么大不了的。問題是他帶的這個廚子名叫曹四。曹四原名曹藎臣,本是清朝衙門的官廚,在烹飪上是有兩下子的。況且這位曹師傅又是個好鉆研之人,常常燒好菜后就躲在簾子后面偷聽主人和客人對菜肴的評價,并留心按照主客的喜好與要求下次改進,所以他燒出來的菜非常出名,什么紅燒魚翅、蟹黃魚翅、筍泥、魚生等,光看菜名即知,不僅是貴食,也是美食,更是巧食。這位曹師傅擅湘菜、通粵菜,對江浙菜也有研究,因此找他燒菜的人絡繹不絕,吃他菜的人無不是乘興而來,盡興而歸。到譚延家任專職廚師并不是曹師傅唯一的選擇,在當時他只要在湖南任何一個地方開一家飯店或者酒樓,生意都應該是興隆異常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