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時代的士大夫--汪曾祺閑錄》為孫郁先生研究著名作家汪曾祺的專著,以傳記形式呈現(xiàn),又區(qū)別于普通意義上的傳記!陡锩鼤r代的士大夫--汪曾祺閑錄》作者以傳主的生活和創(chuàng)作經(jīng)歷為經(jīng),以時代背景、同時代的作家及傳主的師友為緯,從現(xiàn)實和精神層面深入剖析了汪曾祺的創(chuàng)作觀和文學(xué)價值。作者為文有學(xué)者的嚴謹,分析細致深入,有很強的學(xué)術(shù)價值;同時,避免了學(xué)院文章的枯燥、單調(diào),有很強的感染力。 作者簡介: 孫郁,本名孫毅,1957年生,做過知青、文化館員、記者,2002年到魯迅博物館主持工作并擔(dān)任北京魯迅博物館館長。2009年起任中國人民大學(xué)文學(xué)院院長。80年代起走上文學(xué)批評之路,已出版《魯迅憂思錄》《走不出的門》《文人的左與右》《張中行別傳》《魯迅藏畫錄》《混血的時代》等近二十部著作,洞察深邃,文字醇雅,是當(dāng)代中國杰出的學(xué)者、批評家。 目錄: 1、一個儒者 2、在昆明 3、愛的文學(xué) 4、教授詩人 5、拍曲 6、浦江清 7、朱德熙 8、文道 9、李健吾 10、黃裳 11、午門上 12、大眾之音 13、老舍先生 14、安之若命 15、樣板戲1、一個儒者 2、在昆明 3、愛的文學(xué) 4、教授詩人 5、拍曲 6、浦江清 7、朱德熙 8、文道 9、李健吾 10、黃裳 11、午門上 12、大眾之音 13、老舍先生 14、安之若命 15、樣板戲 16、革命話語 17、鄉(xiāng)土氣 18、廢名 19、人間世 20、梨園內(nèi) 21、文人畫 22、賈平凹 23、林斤瀾 24、各自的路 25、雜學(xué) 26、美國之行 27、聊齋新義 28、狂放之舞 29、食與色 30、墨痕內(nèi) 31、張愛玲的眼光 后記 我認識汪曾棋先生是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我那時候做記者,有一年春節(jié),文藝部搞聯(lián)歡,把汪先生與陳建功、劉恒等人請來。我與汪先生是鄰居,那次上他家送請柬才開始與之交往。其后,偶有信件和電話聯(lián)系,直到他去世,時間不長,只有五年。 他去世的消息是我在報社連夜發(fā)出去的。那次經(jīng)歷給我深深的刺激,因為此前不久我們還見過面,談了些趣事。他還幫助一個退休的女作者,為其文約來幾篇評論文字,發(fā)在我編的版上。我很感動于他的悲憫之情,以及他對人的愛憐態(tài)度。只能用“真”來形容這個人,老一代的溫暖感,在他那里都有一些,可謂古風(fēng)吧。那時候經(jīng)常接觸一些傲氣十足的作家,我得到的只是一些失望感?墒峭粝壬耆莿e樣的,在我看來,他是灰蒙蒙天底下一灣清泉,走到哪里,晦氣就消失了。 當(dāng)時文壇吸引我的只有張中行、孫犁和汪曾祺三人。孫先生無緣見面,汪先生和張先生給我的印象之深,則是永難忘記的。那時候人們說汪曾棋是個士大夫式的人物,我卻在他那里感到了一絲孤獨,是從他內(nèi)心流露的孤獨。我們談天的時候隨意而快慰,我感覺自己在這個老人面前很放松。他身上有著迷人的東西在流溢著,聲音、神態(tài)都像林風(fēng)眠的繪畫一樣透著東方的靜謐,對時弊的不時譏諷,都自然無偽,很有趣的。 他的住所在晚年變動了兩次。第一次是搬到蒲黃榆,我那時就住在附近;后來搬到虎坊橋,與邵燕祥先生很近,我也多次去過。他家里普通得不能再普通,沒有奢華的裝潢,也見不到大量的藏書,可是很有味道。汪先生對來客很熱情,從沒有拒人千里的感覺。我見到他像和自己的父輩一樣隨意,覺得這是個很值得信任的人。直到我為他逝世十周年舉辦展覽的時候,內(nèi)心依然保留著對他的那份眷戀和敬意。我覺得他對漢語的貢獻,是我們這些后來者難以達到的。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文壇如果沒有汪曾祺的存在,將大為遜色。我在他那里讀出了廢名、沈從文以來的文學(xué)傳統(tǒng)。漢語的個體感覺在他那里精妙地呈現(xiàn)著。那時候的青年喜歡創(chuàng)新,可是他們的文體都有些生硬,讓人覺得不那么自在。汪先生的作品不是這樣,一讀就覺出很中國的樣子,而且那么成熟,簡直是我們軀體的一部分。我也正是通過他的小說,發(fā)現(xiàn)了現(xiàn)代以來文化遺失部分的復(fù)蘇。 汪曾棋的人緣好,像他的文字一樣被許多人喜愛。他好像沒有等級觀念,與人相處很隨和。他的身上有種溫潤的東西,我們從中能呼吸到南國的柔風(fēng)。沈從文的清秀、廢名的古樸,在他那里都有些。重要的是他的文字后面有著歐美文學(xué)的悲涼的況味,這是一般作家所沒有的。較之于他的文學(xué)前輩,他似乎更好地處理了文學(xué)個人化問題。當(dāng)人們還在討論人道主義與異化的問題時,他無聲地回答了諸多的難題。而且,就精神的色彩而言,他總要比別人多一些什么。關(guān)于汪曾棋的生平,已經(jīng)有多部作品介紹,研究者日見其多。我一直喜歡他的自述。在《自報家門》中,他寫道: 我是一九二○年生的。三月五日。按陰歷算,那天正好是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這是一個吉祥的日子。中國一直很重視這個節(jié)日。到現(xiàn)在還是這樣。到了這天,家家吃“元宵”,南北皆然。沾了這個光,我每年的生日都不會忘記。 我的家庭是一個舊式的地主家庭。房屋、家具、習(xí)俗,都很舊。整所住宅,只有一處叫做“花廳”的三大間是明亮的,因為朝南的一溜大窗戶是安玻璃的。其余的屋子的窗格上都糊的是白紙。一直到我讀高中時,晚上有的屋里點的還是豆油燈。這在全城(除了鄉(xiāng)下)大概找不出幾家。 汪曾棋談到自己的家譜多少還是有些自豪的。他的爺爺是清末的“拔貢”,自然有文墨;父親則是地方的文人,琴棋書畫都會一些,士大夫的喜好也帶在身上。他很有感情地說: 我父親是我所知道的一個最聰明的人。多才多藝。他不但金石書畫皆通,而且是一個擅長單杠的體操運動員,一名足球健將。他還練過中國的武術(shù)。他有一問畫室,為了用色準確,裱糊得“四白落地”。他后半生不常作畫,以“懶”出名。他的畫室里堆積了很多求畫人送來的宣紙,上面都貼了一個紅簽:“敬求法繪,賜呼×x”。我的繼母有時提醒:“這幾張紙,你該給人家畫畫了”,父親看看紅簽,說“這人已經(jīng)死了!泵糠甏呵锛讶,天氣睛和,他就打開畫室作畫。我非常喜歡站在旁邊看他畫,對著宣紙端詳半天。先用筆桿的一頭或大拇指指甲在紙上劃幾道,決定布局,然后畫花頭、枝干、布葉、勾筋。畫成了,再看看,收拾一遍,題字,蓋章,用摁釘釘在板壁上,再反復(fù)看看。他年輕時曾畫過工筆的菊花。能辨別、表現(xiàn)很多菊花品種。因為他是陰歷九月生的,在中國,習(xí)慣把九月叫做菊月,所以對菊花特別有感情。后來就放筆作寫意花卉了。他的畫,照我看是很有功力的?上Ь痔幵谝粋小縣城里,未能浪游萬里,多睹大家真跡。又未曾學(xué)詩,題識多用成旬,只成“一方之士”,聲名傳得不遠。很可惜j他學(xué)過很多樂器,笙簫管笛、琵琶、古琴都會。P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