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倫·凱勒編著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精)》主要寫了海倫變成盲聾啞人后的生活。剛開始的海倫對于生活是失望的,用消極的思想去面對生活,情緒非常的暴躁,常常發(fā)脾氣,她感覺現(xiàn)實生活中沒有了希望,她是多么期待能重新得到光明。在她父母的尋求下,幫海倫找到了一位老師——安妮·莎莉文,這位老師成為了海倫新生活的引導(dǎo)者,使海倫對生活重新有了希望,有了向往。在莎莉文老師耐心的指導(dǎo)下,海倫學(xué)會了閱讀,認識了許多的字,也讓她感受到了身邊無處不在的愛。隨著時間的推移,海倫在老師和親人的陪同下,體會到了許多“新鮮”事物,和家人一起過圣誕節(jié)、擁抱海洋、“欣賞”四季……海倫漸漸長大了,在她的求學(xué)生涯中,遇到了許多的困難,但同時她也結(jié)識了許多的朋友……海倫在學(xué)習(xí)中,由于她的不屈不撓的精神,她學(xué)會了說話,寫作。雖然在這過程中海倫遇到了一些不開心的事情,但她并沒有放棄。終于,她的努力得到了回報,用自己的汗水實現(xiàn)了大學(xué)夢想,進入了哈佛大學(xué)。因為生理有的缺陷,所以繁重的功課中使她非常吃力,在老師的幫助和她的努力下,最終她以優(yōu)異的成績大學(xué)畢業(yè),還掌握了英、法、德、拉丁和希臘五種文字。但大學(xué)畢業(yè)后她卻遇到了悲傷的事——慈母的去世!都偃缃o我三天光明(精)》是一本經(jīng)典的小說。 作者簡介: 海倫·凱勒(1880—1968),美國盲聾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會活動家,歷史上第一位取得學(xué)士學(xué)位的盲聾人。她以自強不息的頑強毅力,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國語言,并致力于為殘疾人造福,建立慈善機構(gòu),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美國百大英雄偶像”,榮獲美國公民最高榮譽之一的“總統(tǒng)自由勛章”。 目錄: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我生命的故事 三論樂觀 在芒特艾里的演講 海倫·凱勒書信選我應(yīng)該感謝海倫?凱勒小姐,是她讓我明白應(yīng)該如何去面對不幸,如何去迎接命運的挑戰(zhàn)。她讓我知道,應(yīng)該珍惜我所擁有的一切!——富蘭克林?D.羅斯福海倫?凱勒超越了盲聾的身體障礙和折磨,她不屈不撓的堅毅斗志,已成為強者的永恒象征!都~約時報》 我們所有人都曾讀過些動人心弦的故事,講述主人翁們余時不多的有限生命,或是僅余一年,或是僅余一日。其中最能引我們?nèi)雱俚,往往是如此一個疑問:這些已被錄入死神裁決書的人們,是如何度過他們最后的時日的?當然,我并非在說那些被嚴酷地限制著人身自由的犯人,這里我所要談到的,是自由如我們這樣,有著充分選擇權(quán)的人們。這樣的故事讓我們思考:如果有一天,相同的情境里代入了我們自己,我們在生命僅剩的片斷中,該做些什么,想些什么?當我們回首過往,看見的又會是如何的幸福,如何的遺憾?有時我會想,也許最好的生活方式便是將每一天當作自己的末日。用這樣的態(tài)度去生活,生命的價值方可得以彰顯。我們本應(yīng)當純良知恩、滿懷激情地過好每一天,然而一日循著一日,一月接著一月,一年更似一年,這些品質(zhì)往往被時間沖淡。當然也有人自得其樂于伊壁鳩魯派“人生得意須盡歡”的生活,但死亡的迫近往往能讓大多數(shù)人惶惶恐恐不可終日。在故事中,主人翁通常會在命懸一刻時得到幸運女神的垂青,但他的價值觀也總是因此而改變——生命的意義與其永生的精神價值將在他心中升華凝結(jié)。我們常注意到,那些過去曾經(jīng),或是如今正活在死亡陰影之下的人們,他們每做一件小事,都充盈著甜蜜的動力。然而,我們大多數(shù)人都將生命視作天經(jīng)地義、理所應(yīng)當。我們知道有一天我們必將溘然長逝,但我們覺得那一天是在遙遠的未來!在我們年壯身強的日子里,死亡是不可想象的。我們也很少去思考它。時間無限地向前延展,我們做著這些那些瑣瑣碎碎的事,根本覺察不到我們對生活的冷漠。恐怕當我們在利用自己的感官和能力之時,也是同樣地懶惰。只有聾子才珍惜聽覺,只有盲人才能夠體會光明那無盡的美好。對于那些在成年之后才失去聽覺或是視力的人們更是如此。那些從未在視覺和聽覺方面感受過障礙的人們,往往很少充分利用自己這些天賜的珍貴能力。他們的眼睛和耳朵模糊地吸收著所見的事物和聽到的聲音,不集中注意力,也不心存感激。常言說,失去之后方知珍惜,久病臥床才知要強身健體,正是如此!我常常會想,如果讓一個剛剛成年的人盲上些日子,或是聾上些日子,這或許也是種恩賜。因為黑暗將使他更加珍惜光明,而一片死寂才更能讓他體會到聲音的可貴。時不時地,我會詢問我那些有正常視力的朋友們,問他們看見了什么。最近,一位摯友從林中散步歸來,前來探訪我,我便問她看到了什么。“沒什么特別的呀!彼鸬。其實對這樣的回答我早已習(xí)慣,因為長時間以來,我已慢慢知道,視力正常的人看不見什么東西。我問自己,以常人的視力享受了一個小時的林中漫步而沒有發(fā)現(xiàn)任何值得看的事物,這怎么可能?我這個看不見東西的盲人,尚能通過觸摸發(fā)覺到成百上千充滿趣味的事物。我曾感受葉子精巧的對稱,我也曾細撫白樺柔滑的皮膚和松樹粗糙不平的表皮。春日里我渴望在樹干上發(fā)現(xiàn)一簇嫩芽,因為那預(yù)示著久經(jīng)寒冬的大自然正從長眠中醒來。我感受著花瓣們令人驚喜的天鵝絨般的觸感,發(fā)覺它們特別的弧線,領(lǐng)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偶爾,當我將雙手放在小樹上的時候,還能幸運地感受到高歌的鳥兒身體那愉悅的顫抖。當清涼的小溪水從我指問流過,我更是滿心歡喜。蒼翠的松針或柔嫩的青草鋪就的郁郁蔥蔥的地毯,比奢美華麗的波斯地毯還要讓我傾心。對我而言,一年四季壯美的變幻就是一出動人心弦、永不會落幕的戲劇,情節(jié)如小溪流的水一般,順著我指尖緩緩流過。有時我是如此渴望目睹這一切。僅憑觸摸便能得到如此多的歡樂,若是能夠親眼望見,又將是多么地美好。然而視力正常的人們卻什么也看不見,世界的五光十色、光怪陸離對他們來說只是理所應(yīng)當?shù)拇嬖凇R苍S人類的悲哀便在于此,擁有的東西不去珍惜,對于得不到的卻永遠渴望。在觸得到光明的世界里,上天賦予的視力并非為已經(jīng)很完美的生活錦上添花的手段,而只是一個便利,這真是太遺憾了。如果我是大學(xué)校長,我一定會開設(shè)必修課“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教授們應(yīng)該教導(dǎo)學(xué)生如何喚醒自己因沉睡已久而變得遲鈍的感官,來抓住那些曾經(jīng)無聲流逝卻不被重視的美好,從而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幸福。P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