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從慈禧出世到孩童時代,如何進京選妃,如何受寵,如何當上西宮皇后,如何垂簾聽政,如何獨攬大權(quán),如何狼狽逃亡,如何廢帝與選帝,如何新政等等,一路寫下去,基本將其經(jīng)歷的重大歷史事件勾勒描繪了一遍,其中重點描寫了慈禧個人性格使得她如何一步步獲得皇帝恩寵,并經(jīng)過激烈的權(quán)力斗爭獲取了最高權(quán)力,其后半生命運如何與清帝國國運交織在一起。 作者用外交官獨特的視角,基于一定的史實,用文學化的描寫,為讀者展現(xiàn)了一幅古老、陌生的東方宮禁的鮮活的風情長卷。并且,華蕾巧妙的將一部帝國飄搖史,藏在這個女人一生的傳奇里…… 作者簡介: 丹尼爾華蕾(DanieleVare,1880-1956年),意大利外交家。1908-1912年任意大利駐維也納大使館隨員參贊。1912-1920年任意大利駐華使館頭等參贊,曾兼代辦。1927-1930年任意大利駐華公使,1928年代表其政府與中華民國政府簽訂了《中意友好通商條約》。他著作很多,除本書外,還有《含笑的外交官》(ALaughingDiplomat,1938)等。 目錄: 序言 第一輯 幼年“小昭” 通向京城之路 錫拉胡同里的小姑娘 第二輯 古老預(yù)言 中國之滿人 口吃的穆楊阿 初入后宮 第三輯 面南而治 咸豐帝與其妃嬪 同治帝降生 帝國她說了算序言 第一輯 幼年“小昭” 通向京城之路 錫拉胡同里的小姑娘 第二輯 古老預(yù)言 中國之滿人 口吃的穆楊阿 初入后宮 第三輯 面南而治 咸豐帝與其妃嬪 同治帝降生 帝國她說了算 東宮與西宮 英法聯(lián)軍入侵 第四輯 扣押使團 八里橋之戰(zhàn) 與肅順初起爭端 逃亡熱河 第五輯 火燒圓明園 恩準“外夷”派駐使節(jié) 第六輯 載垣逆謀 “秋扇” 咸豐駕崩 第七輯 傳位玉璽 兩宮返京 辛酉政變 第八輯 總理衙門的官員 覲見的秘訣 恭親王一度被貶 第九輯 慈禧之魅力 華麗的服飾 奢華的生活 慈禧之道德 第十輯 “慈禧”名號之由來 太監(jiān)之禍 安德海之死 第十一輯 太平天國 戈登與李鴻章 羅伯特赫德與中國海關(guān) 被毀的琉璃寶塔 第十二輯 同治帝親政 首次垂簾聽政告終 大太監(jiān)李蓮英 同治帝染天花 第十三輯 同治帝駕崩 冊立繼承人 第十四輯 光緒繼位 無人祭祀的同治帝 吳可讀尸諫 獨攬大權(quán) 第十五輯 喜愛外國玩具的幼光緒 光緒大婚 歸退頤和園 中秋節(jié) 第十六輯 甲午之戰(zhàn) 戴樂爾回憶錄 維新之初 第十七輯 百日維新 袁世凱告密 光緒被禁 第十八輯 義和團運動 第十九輯 義和團外部攻打使館區(qū) 第二十輯 俄國陰謀內(nèi)部瓦解使團 第二十一輯 八國聯(lián)軍侵入北京城 簽訂《辛丑條約》 返京 第二十二輯 慈禧新政 慈禧畫像 卡爾小姐回憶錄 日俄戰(zhàn)爭 第二十三輯 帝后雙殯天 東陵被盜 尾聲 附錄 譯者后記 載垣逆謀葉赫那拉氏與很多滿洲旗人的利益是一致的,所以她也有理由期望迅速返回京城。 整個宮廷已經(jīng)在聞名于世的熱河避暑山莊駐扎下來了,他們也把紫禁城里充滿著懷疑與陰謀的壞風氣帶進了空氣純凈的大山中。群山的自然之美僅作為那些頗富戲劇性的神秘事件的背景,在這里皇帝的妃子要和王爺們做殊死爭斗。晚上,宮廷星象家站在可以俯瞰獅子谷的草地之上,向上天問卜吉兇,記錄下了預(yù)示災(zāi)禍的神諭。忽然一顆光芒遮過群星的彗星劃過南邊的天空。 在鑲嵌著景泰藍的豪華長榻之上,躺著即將歸天的咸豐皇帝。一個年輕的名叫李蓮英的太監(jiān),不停地給他那飽受折磨的手臂做按摩,以緩解他的疼痛。朝臣們隱藏了內(nèi)心對其所受痛苦的冷漠,裝出卑微與崇敬的姿態(tài),與此同時,他們四處奔走,想弄清究竟誰是輔政者這個在東方國家歷來就危險重重的問題。 與馬可波羅來到中國的那個時候一樣,帝國的朝臣們帶著有銀鷹標識以標明其官職的帽子,往來穿梭于京城、熱河兩地。他們扎著皮質(zhì)腰帶,上面掛著鈴鐺,以便在走向山谷的路上離得很遠人們就能聽到他們的動靜。 皇帝詢問有關(guān)洋人這個“特殊人種”的信息,這些洋人即是英國人,他們看起來比其他洋人更讓人討厭。一天,一個信使給皇帝送來一份綁著黃絲綢、寫在黃紙上的報告,這個報告簡單地敘述了不列顛這個國家的歷史。但在瀏覽了這份手稿,隨意泛讀了幾頁之后,咸豐皇帝嘆了口氣把它扔到了一邊,不耐煩地評論道:“他們看起來總是處于戰(zhàn)爭或?qū)⒁獙θ税l(fā)動戰(zhàn)爭的狀態(tài)之中”。 另有一些信使穿梭往返于南方的官道之上,他們秘密刺探情報的工作并未受到來自京城的警示:既沒有來自各王爺與大太監(jiān)的,也沒有來自他們的支持者們的。他們攜帶著秘密報告以及機密消息,這些消息多與瀕死的皇帝身邊相互爭斗的兩派勢力有關(guān)。隨著肅順進一步得到皇帝的支持,葉赫那拉氏的處境也更加危險,他們兩派的斗爭也愈加激烈。 “載垣逆謀”是歷史學家所起的名字,指的是肅順及其支持者想通過獲取咸豐皇帝的詔書來取得最高權(quán)力的圖謀,這份詔書規(guī)定繼位皇帝成年之前,肅順等人都擁有攝政者的資格。他們?yōu)榇酥贫诵袆佑媱,籌備了一個攝政期間的委員會,由載垣和端華兩位親王組成,肅順以輔助身份參與其中,而咸豐皇帝的兄弟們、皇后與懿貴妃都被排除在外,沒有資格參與國家大事。這一排斥行為隱藏著險惡的用意。不僅如此,還著手準備另外的詔書,以與英法兩國簽訂合約為由,要下令逮捕恭親王與醇親王,同時承認外國使團進駐北京城。 由于不確定咸豐皇帝還能活多久,所以這些圖謀者們只是秘密地做準備。只要皇帝還活著并且足夠健康,能夠獨立處理朝政,就沒有一方有把握得到他的完全支持。 在漢斯安徒生的童話故事《夜鶯》里,作者描述了一位躺在華麗龍榻上的中國皇帝,在他彌留之際,眾朝臣離他而走,都趕著巴結(jié)其繼位者去了。死神在一步步向皇帝逼近,浮現(xiàn)在眼前的都是過去行跡的幽靈。突然,透過一扇打開的窗戶傳來了甜美的歌聲,一只夜鶯站在樹枝上歌唱。受到夜鶯的歌聲的感動,幽靈散開,死神退去。這個故事無意間成了與現(xiàn)實的雷同,當然除了最后的結(jié)局。 咸豐皇帝躺在他那奢華的寢宮中,里面擺滿了各種瓷器、絲綢和黃金。窗外林中的樹葉沙沙作響,伐木工相互交談的聲音回蕩在山谷中。他甚至聽見了驢兒在山間小路上短促的踩踏聲;小河奔流在河床上發(fā)出的汩汩流水聲;遠處農(nóng)家里的雞鳴狗吠聲;還有清早傍晚嘰嘰喳喳的鳥鳴聲。 如果朝臣們在他彌留之際棄他而去,就像童話故事里講的那樣,那么即使鳥兒在他的窗外歌唱,咸豐皇帝也不可能真的康復(fù)起來。但是無論如何,他很可能是在平靜中離去的。到最后,肅順多次在咸豐皇帝面前,講到乾隆朝有一個不忠誠的妃子被打入了囚禁皇室成員的冷宮的往事,以這個故事影射西宮貴妃,糾纏不放!扒锷取 “秋扇”這個漢文比喻,最早來自于公元前一世紀由班婕妤夫人所作的一首詩,她一開始受到天子寵幸,后來被拋棄了。就像一把秋天里閑置的扇子一樣,葉赫那拉氏被冷落在了一邊。在古老的東方國家,被驅(qū)逐出權(quán)力中心,通常就意味著由天堂跌入了地獄。在咸豐皇帝生日時,他舉行了他人生中最后一場宴會,來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賀,然而卻不允許西貴妃出席。她的兒子被帶走,交給了載垣的福晉代為撫養(yǎng)。這些無聲的沖突,就像額爾金勛爵與恭親王在更加寬廣的國際政治舞臺上的較量一樣,將對中國的命運產(chǎn)生重大影響。 此時的天子將不久于人世,葉赫那拉氏的命運也安危未定。然而,在她的一生當中,從來沒有像在這些陰霾日子里那樣證明自己是多么的聰明、謹慎,還有勇敢。一步走錯就會送了她的命;失掉一個機會或者延誤一個行動,就意味著其敵人的成功,也意味著她最終難逃劫數(shù)。但是葉赫那拉氏沒有失誤,她行動也沒有遲緩,而且非?b密。 為了迷惑肅順警惕性的眼光,她宣布不再干預(yù)政治,表現(xiàn)得非常平靜。這樣她就成功地打消了肅順的疑慮,使他相信她沒有密謀采取報復(fù)行為與他對抗。但是在咸豐皇帝生日過后,她給恭親王送了一封密信,告知了他熱河發(fā)生的一切,并要他調(diào)遣葉赫那拉部落的旗兵趕來熱河支援。同謀者總管太監(jiān)安德海,不是以葉赫那拉氏一個人的名義,而是以東西兩宮的名義,成功地送出了這封密信。 這個故事還講了葉赫那拉氏如何取得她的后宮同伴皇后的信任,一起給恭親王發(fā)送了密信。困難之處不僅在于東西兩宮如何達成一致(因為二者面臨著同樣的危險),而是在商量對策時如何避免引起肅順密探的察覺。對于東宮皇后來說沒有私人空間,也不能避人獨居,而葉赫那拉氏身邊也總是站滿了太監(jiān)與宮女,服侍著她,隨時準備送上扇子、手帕或點心。只有到了戶外,才有可能避開他們一下,在室內(nèi)每一塊絲綢屏風后面,都有可能隱藏著警覺的眼光與留心的聽者。 兩宮的會面發(fā)生在一個午后,她們一起在花園散步,周圍跟隨著宮女和太監(jiān),這些人受到指令去監(jiān)視她們,她們走到哪里,他們就要跟到哪里,還要記下她們講的每一個字。這群人來到一條狹窄的僅能容得兩人并排行走的小路,葉赫那拉氏與鈕鈷祿氏先通過并朝著一個大的金魚池邊走去。等他們追上來,她們就停下腳步,在池子邊待了一兩分鐘,漫不經(jīng)心地向水面彎腰觀看。她們用輕細的聲調(diào)微笑交談,看起來只是欣賞那漂亮的金魚。不過,在短暫的間隙里,葉赫那拉氏提出了那個應(yīng)對方策,鈕鈷祿氏答應(yīng)了。 咸豐駕崩 人們可能不會談?wù)撘粋中國皇帝未來何時會駕崩,但是針對他眾多稱呼之一的“萬歲爺”,人們會想:“一萬年過去之后又會怎么樣呢?”文武百官非常頻繁的用“萬歲爺”這個委婉的說法來稱呼咸豐皇帝,直到有一天他看起來真的要走到盡頭了。這時肅順與兩位親王急忙屏退皇帝房中的所有仆人,向皇帝呈遞了一份任命輔政大臣的詔書。怡親王載垣為首輔大臣,鄭親王端華與肅順也名列八位輔政大臣之中。還呈交了一份詔書,禁止葉赫那拉氏對幼年皇帝做任何操控。 咸豐皇帝第二天便去世了,用中國傳統(tǒng)的說法是:“龍馭歸天”了。 有關(guān)咸豐皇帝臨終時的奇奇怪怪的傳言故事非常多,這種情況也是以前的中國皇帝駕崩時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滿清王朝的皇位繼承法里沒有規(guī)定長子繼承制度,入關(guān)后的第二位皇帝康熙擁有35個兒子和20個女兒,在其一生之中他就多次更改繼承人選,引起了非常激烈的奪嫡之爭。他的兒子雍正皇帝選好了自己的皇位繼承人之后,親自寫下了他的名字并將詔書鎖進匣子里密封,放置在了乾清宮的“正大光明”匾之后。雍正歸天后,人們打開匣子,發(fā)現(xiàn)了寫著乾隆皇帝名字的傳位詔書,也就是大行皇帝的第四子。 咸豐皇帝只有一位皇子繼承人,他認為沒有必要再正式指定他為繼位人了。他所要做的,就是確;蛘咴噲D確保他死后西貴妃不要參與任何國家大事,必要的話,可以令她自裁。 根據(jù)這個故事的其中一個版本,咸豐皇帝將自己的手諭交到了肅順手中,肅順將它藏在了皇帝寢宮里蓋在炕上的一只又平又硬的墊子下面了。這個秘密被專門服侍皇帝起居,曾為皇帝按摩胳膊的那個太監(jiān)李蓮英發(fā)現(xiàn)了,他不敢去偷這封手諭,而是告訴了醇親王的福晉,也就是葉赫那拉氏的妹妹,當時她在皇帝逃到熱河后不久也跟了過去。要么是她在咸豐皇帝臨終時獲準進入了寢宮而偷了手諭,要么是葉赫那拉氏自己所為,反正肅順再來尋找時,手諭就不見了。 咸豐皇帝的駕崩,標志著一個時代的結(jié)束,因為他是最后一位在外國使節(jié)進駐北京之前統(tǒng)治中國的皇帝。直到1861年,歐美諸國政府都沒有直接收到有關(guān)中國首都所發(fā)生事件的官方正式消息。在那之后,各國政府得到來自他們自己的使節(jié)的報告,雖然后者本身也不可能與宮廷保持直接聯(lián)系,但是他們算是“在現(xiàn)場的人”,也能夠與那些愿意充當消息提供者的人保持日常聯(lián)絡(luò)。 中國人認為外國使節(jié)進駐北京,等同于一種對神靈的玷污與褻瀆,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是有道理的。因為這些外國使節(jié)幾乎在每一封寄往國內(nèi)的郵報上都批評指責中國皇帝的政策,這是一種冒犯君主罪。這個隔絕于世界之外的古老帝國還能繼續(xù)躲在城墻的防御之內(nèi),也能繼續(xù)維持在那套古老而神秘的超級哲學體系之下,但是她已不再疏遠與神秘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洋鬼子”到北京參訪游覽,也把北京介紹給世界,這個最偉大的東方帝國之都正在慢慢揭去她的面紗,與此同時,也失掉了那些屬于她自己靈魂深處的東西。 傳位玉璽咸豐皇帝駕崩之時,正是肅順這顆政治新星勢力上升的時刻,但是不久這顆新星就達到了其頂點。陰謀者被任命為輔政大臣,他們勢力大增,然而如今皇帝駕崩,他們再也得不到皇帝權(quán)威的庇護了。他們不得不面對政敵的攻擊,更要以最佳的姿態(tài)堅守住自己的立場。在那些反對者中,最難對付的莫過于年輕的西貴妃了。肅順提議除掉她,但是載垣與端華兩位親王害怕在他們還沒有完全掌控形勢之前,葉赫那拉氏的死會給他們帶來麻煩。 任命贊襄政務(wù)大臣的詔書在熱河生效了,隨后被送往北京以昭告天下。但是立刻又出現(xiàn)了一個問題,即這份詔書的真實性缺少證明,也就是詔書應(yīng)該蓋上法定傳位國璽。當時臨終的咸豐皇帝表示認可簽有他名字的詔書時,沒有蓋上傳位玉璽,很可能是皇帝精力不濟,而沒有注意到這個疏忽。 后來就很清楚了,一定是葉赫那拉氏把玉璽藏起來了。她通過如此有效的權(quán)宜之計將最高權(quán)力從天子轉(zhuǎn)移到他親選的輔政大臣身上的詔書作廢了。僅有皇帝的簽名,不足以達成皇帝臨終時的遺愿。 中國的印章包含一組做成圖案的正式的表意文字,將其印在文件上可以證明文件的合法性,這個印章就代替了簽名。使用“印章”這個詞,不是要顯示印章本身的圖案式樣,而是要表現(xiàn)制作印章的工具,更恰當?shù)恼f,應(yīng)該稱印章為“模子”,另外還有一點,就是中國的國璽,通常都是能工巧匠以高超的技藝在象牙、玉石及黃金上雕刻而成的。玉璽又大又重,每一個都被單獨放在一張桌子上面,在帝國時代,常常以金黃的綢布將它們包裹起來。印泥是由朱紅色的糊狀朱砂所做,當簽約國正在居喪時,就改用紫色印泥。 咸豐皇帝死后,輔政大臣本可以揭發(fā)盜竊最為重要的國璽的行為,但是因為那時葉赫那拉氏在八旗軍中享有極高的個人聲望,他們擔心由于指控她而制造丑聞,難以收拾亂局。肅順與其同盟者并不屬于葉赫那拉氏的部族,雖然他們使用的是自己部族的人充當侍衛(wèi),但在數(shù)量上,遠不及年輕的西貴妃的擁護者那么多。這樣,只要輔政大臣們在熱河不嘗試采取任何公開的暴力行動對抗其強大的競爭者,那么他們就能掌控住局面。 大行皇帝臨終的這些詔書在北京并沒有得到很好地遵守,而新上任的輔政大臣們在那里也不怎么受歡迎。都察院的諫官們紛紛呈遞奏折,建議兩宮太后、恭親王及醇親王聯(lián)合輔政監(jiān)國。只要肅順還能夠再回到京城,他就會有所依靠,而不必理會所有的抗議者,因為儲藏在他府邸地窖里的金銀財寶,可以幫他在北京收買到政治支持者,他還希望能夠利用人們對簽訂《中英條約》與《中法條約》的不滿情緒對付恭親王。合約上的墨跡未干,圓明園里的廢墟也未燒盡,但是這幾個滿人親王就在熱河盤算著殺光京城所有的外國使節(jié),以此為手段獲取民眾支持,鞏固自己的輔政大權(quán)。類似的想法,一再地出現(xiàn)在后來的文武百官的議論中,最終,由義和團在1900年襲擊駐華公使而變?yōu)楝F(xiàn)實。兩宮返京肅順與葉赫那拉氏之間的暗地較量仍在繼續(xù),與此同時,咸豐皇帝的靈柩也準備運回京城。這兩派敵對的政治勢力彼此打交道時都采取一種假裝的尊敬態(tài)度,遵守古老的禮儀所規(guī)定的慣常行為方式。焚香如云霧繚繞,配合誦經(jīng)的青銅器發(fā)出低鳴聲頌贊著往生者。生死的問題懸而未決,追念大行皇帝的儀式也必須照例完成,要以盛大的形式,籌備制訂咸豐皇帝的統(tǒng)治年表,以彰顯皇帝的功業(yè)。人人都是脆弱的凡夫俗子,生生死死,無數(shù)輪回,只有那些儀典保持不變,持久存續(xù),就這一信念而言,東方式的哲學體系有其自身的道理可言。真理往往存在于獲得認可的諸事當中;智慧常常蘊于使實情適應(yīng)需要的調(diào)整過程;而將現(xiàn)實僅僅理解為現(xiàn)實也會使人發(fā)生錯誤。 這些傳統(tǒng)的典禮給了葉赫那拉氏一個戰(zhàn)略機遇,她也非常迅速地抓住了這個有利于自己的機會。咸豐皇帝的靈柩由160人抬著,從熱河返回北京的途中必須由輔政大臣跟隨陪同。但是兩宮太后要先于靈柩獨自返回京城,以便合乎禮制地提前在城門外及時迎接靈柩。護送靈柩的隊伍行進緩慢,整個路程大概要花費十多天時間,而兩宮太后行動輕便迅速,很快就能趕到京城。 肅順他們也非常清楚,如果太后先行到達京城,自己的處境必將被動,所以想盡辦法阻止,他命令首輔大臣的貼身侍衛(wèi)“護送”兩宮太后返回京城。如果由這些侍衛(wèi)“護送”成功的話,兩宮太后絕不會活著回到京城了,似乎那朝向平原地區(qū)的低緩山坡下即將成為他們的葬身之地了。而此時,榮祿受命統(tǒng)領(lǐng)所有隨從、侍衛(wèi)護衛(wèi)在靈柩之后。 靈柩上的棺罩形似圓頂閣樓,上面蓋著黃絲綢緞做的鑲著金邊的簾子,很多漆著深紅色與金黃色的木杠交疊著,有齊肩高,一百多人就是用這些杠子抬著棺槨返回京城。處在次一級位置的木杠再一次兩兩相互交叉,以便重量能分散到每個轎夫身上。除非對運送過程采取全面的預(yù)防措施,否則一旦疏忽晃動,就很有可能將棺槨拋到空中去了。這些轎夫聽從領(lǐng)隊的命令而保持行動一致,向前走三步,聽到三聲生硬笨拙的鑼聲就停下來,然后再繼續(xù)向前走三步,三聲鑼聲后又停下不動,如此這般一直走上150英里。每停頓一次,都要更換轎夫,每隔15英里就設(shè)一個休息點,臨時搭建帳篷,遮蔽大行皇帝的靈柩,也供護送人員休息使用。這些棚子由桿子和席子搭建而成,被稱作“涼棚行宮”。 整整一天,榮祿率領(lǐng)著他的忠誠旗兵,騎在馬上,沉默無言。整個護送隊伍比正常徒步行走要慢很多,隨著太陽漸漸落山,他們接近了第一個臨時休息處。到了休息處后,眾人都下馬,跪在塵土中,同時將靈柩也安置在了棚子里。那一刻也只有轎夫們可以站立著,其他人由輔政大臣們率領(lǐng),都恭敬地跪在地上。但是雖然這些旗兵都跪著,榮祿舉起手給了一個信號,他們便立刻跳身而起,隨他離去。夜晚,靜的空中回響著拍打馬鞍的聲音,馬鐙的碰撞聲不斷重復(fù)著,急切的小馬在場外壓抑了太久,那就讓它們沖向賽場比試一下吧!輔政大臣們環(huán)顧四周,發(fā)現(xiàn)本來應(yīng)跪在那里的旗兵們都不見了,一下子大驚失色。榮祿匆忙地馳入群山之中,這個情人要去營救他的心愛之人了。 幾個小時之后,葉赫那拉氏在漆黑的轎子里聽到她們身后的路上傳來一陣巨大的馬蹄聲。這一刻,怯懦的轎夫躑躅不前,抬著轎子嚇得直發(fā)抖,榮祿沖過來,一把扯下轎簾子,來確認西太后的安危,此時此刻,圍繞在她身邊的,都是騎在滿身大汗的戰(zhàn)馬之上的本部族衛(wèi)士們。 當時那些輔政大臣們,可能也比較擔憂他們會在返回京城的途中,有遭遇侮辱與喪命的可能。但他們發(fā)現(xiàn),隨著護送靈柩的隊伍朝著京城緩慢前行,他們的地位依然如故。對于榮祿在護送靈柩時的擅離職守,他們什么也沒說。在前行的路上,兩宮太后與輔政大臣們之間的信差來來回回遞送信件,他們禮數(shù)周全,互致問候。葉赫那拉氏給載垣發(fā)送正式信件,詢問先帝靈柩是否安然,載垣以官方奏報回復(fù),感謝她對先帝靈柩的關(guān)切之情,請?zhí)蠓判,一切安好?br/> 天開始下雨,泥濘的道路使得護送隊伍的前行更加困難。葉赫那拉氏賞賜給抬棺者千兩白銀,以示犒勞,載垣再次對西太后表達了謝意。敵對的雙方互致信件,以禮相待,維持了各自的尊嚴,就像決斗者那樣,在要格斗之前,先要把劍舉起互致敬意。辛酉政變?nèi)~赫那拉氏一返回京城,就召集大行皇帝的兩個弟弟和兩個心腹朝臣開了一個秘密會議。她告誡他們說,肅順早已將他們列入流放的名單之中對過去所有反對他的人來講,這就意味著死亡。葉赫那拉氏總是能夠在這些事情中抓住主動權(quán),而鈕鈷祿氏在政治事件中的作為幾乎就是零。 兩宮太后返回京城的第三天,內(nèi)城城墻上的守衛(wèi)遠遠望見了護送靈柩的隊伍朝向京城走來,棺罩上,皇家織錦的金黃顏色,幾可匹敵鄉(xiāng)間田野的秋色。靈柩臨近了,年幼的新皇帝來到城門外,跪在路邊迎接,他身后跪著兩宮太后、他的叔叔們及文武百官。城門已經(jīng)派兵駐防,街道兩側(cè)早已布置了忠于葉赫那拉氏的部隊。 正式的行禮問候過后,獻祭與祭酒也已完成,輔政大臣們走進香霧繚繞的大帳篷內(nèi),這也是最后一個為迎接靈柩而在安定門外建立的“涼棚行宮”。根據(jù)帝國規(guī)定,他們護送先帝靈柩返回京城后,必須具表向繼位皇帝正式交差。葉赫那拉氏以新皇帝的名義,對剛到來的幾位親王將先帝靈柩安然護送回京城,忠實的完成了任務(wù)非常滿意,同時,對他們作為輔政大臣的熱情也表示贊賞,現(xiàn)在任務(wù)完成,他們也可以辭去輔政大臣的職位了。 載垣傲慢地并帶有威脅地回答道:“我等輔政之職乃先帝所封,太后無權(quán)罷免;实塾H政之前,未得到輔政大臣應(yīng)允,太后無權(quán)私下召見大臣! 一時間無人說話。輔政大臣們尷尬地站立了不久后,恭親王拿出了擬好的詔令,恭請兩宮太后在皇帝未親政之前,行使聯(lián)合攝政監(jiān)國大權(quán),而這一次,沒人忘記在詔書上蓋上法定的傳位國璽。 肅順轉(zhuǎn)向自己的共謀者,痛苦地大聲責備道:“如果當初聽我之言除掉此婦人,如今的一切又怎會發(fā)生!” 僅在這一刻,所有的“演員”都摘掉了面具,露出真面目。一旦過了此刻,葬禮繼續(xù)進行,就好像什么也沒有發(fā)生一樣。護送隊伍繼續(xù)向皇宮走去,而“前輔政大臣”們走出了帳篷進入護送隊伍時,就處于無足輕重的地位了。后來葬禮結(jié)束,他們被送到了宗人府,由恭親王親自主持審判。隨后朝廷又發(fā)布了一系列詔令,詳細描述了逆謀細節(jié),譴責逆謀者,聲稱要凌遲處死他們,但是隨后一個特殊的皇家恩典法令修改了這條判決,沒有執(zhí)行凌遲。肅順在菜市口被砍頭,其家產(chǎn)也被葉赫那拉氏沒收充公,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被賜予一尺白綾令其自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