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員長在黃埔軍校再度接見萊希勞將軍。在南京軍校時他們兩人并沒有機會詳談,此時就可以多談了,由我擔任翻譯。他們談論的主題是中德合作問題,此事外間知者不多,當時萊希勞曾建議簽訂中德軍事攻守同盟,由德國出面壓制日本,解決中日糾紛……德國財政次長planck嘗親自告訴我說他反納粹,要我們中國使館人員同英、美兩國搭線,一旦希特勒倒下,德國即走親英美路線。
——摘自《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口述歷史系列:關德懋先生訪問紀錄》 關德懋(1903-1999),安徽六安人,北伐后,曾追隨陳銘樞,擔任武漢衛(wèi)戍司令部少校秘書、粵省府秘書。后負笈德國,歸國后追隨翁文灝,任職行政院科長、參議等職。期間,曾擔任德國萊希勞上將訪華隨從翻譯。 本書以關德懋先生生平為線索,回顧了抗日戰(zhàn)爭期間,中德關系的微妙變化,對德國軍事顧問團之貢獻、一億馬克借款、駐德大使人選等情況有深入剖析。此外,由于其家世淵源,對北洋政局亦頗多見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