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啟所處的時代,是“天崩地解”前夜的動蕩腐朽時期,也是“推故而別致其新”的多元裂變時期。他既是在科舉“爛路”上屢敗屢戰(zhàn)的傳統(tǒng)儒生,又是倡導近代科學思維的前驅人物;他既是浸潤于堯舜孔孟程朱陸王的士大夫,又是試圖以天學“補儒易佛”的洋教徒;他既描繪了會通中西以求超勝的宏偉藍圖,又無法沖破舊世界的制度網羅;他既具有正派清廉的高尚道德,又不乏周旋官場的政治智慧。 本書把晚明期間的徐光啟(1562——1633)放到中國的傳統(tǒng)文明向近代文明嬗變的歷史必然中予以考察和評價。徐光啟所處的時代,是“天崩地解”前夜的動蕩腐朽時期,也是“推故而別致其新”的多元裂變時期。他既是在科舉“爛路”上屢敗屢戰(zhàn)的傳統(tǒng)儒生,又是倡導近代科學思維的前驅人物;他既是浸潤于堯舜孔孟程朱陸王的士大夫,又是試圖以天學“補儒易佛”的洋教徒;他既描繪了會通中西以求超勝的宏偉藍圖,又無法沖破舊世界的制度網羅;他既具有正派清廉的高尚道德,又不乏周旋官場的政治智慧。總之,徐光啟的思想既有孕育近代文明的超前性,又有束縛于傳統(tǒng)的滯后性。因而他既是傳統(tǒng)社會立言、立功、立德的理想人物,又是為傳統(tǒng)社會壓抑而郁悶的悲劇人物。試想,如果徐光啟思想的近代胚芽在當時能夠生長發(fā)育,那么中國的近代社會及其思想史大概就是另一種寫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