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情自古傷離別 這世上有很多人,年少時,總認為離別不算什么。世界之大,兜兜轉轉,總會再相遇,而分別只不過是暫時的。人生那么漫長,漫長到一切都可以改變,人生那么渺小,小到握在手心里,所以不懂珍惜。 另有人,生來敏感多情,為一花一草觸目,為一石一木動心,不肯丟下任何擦肩而過的風與塵,踩過的沙子,涉過的河,都留在記憶里,不時翻看,他們總是更易與萬物感同身受,為殘花衰荷傷神,為空樓孤燈落淚,更易感到風緊寒冽,物是人非。因此,也更害怕離別。 這首描寫離別之苦的民間作品《眉峰碧》是柳永作詞的啟蒙。柳永回房,將畫卷掛在大堂正中,久久注視,心中贊嘆,是何等情感,為何讓人揪心疼痛,卻仍然讓人忍不住去研究它,琢磨它的每個字,每一句。 他悟到離別之苦,也悟到詞之精妙。人生數(shù)十載,人人都需經(jīng)歷離別,重聚。這其中多少無奈和不舍都在無言的歲月中流逝,化作一縷煙,在無盡而相似的深夜,停留眉梢,不肯離去。 但此時的柳永不是一位害怕離別的人,而是享受離別之人,雖為窗里人,卻不羨芭蕉。 常在寂靜夜晚,他獨立窗前,仰望天空,窗外微風陣陣,蛙鳴蟲叫。這一切簇擁著,卻似乎又隔離著,這種矛盾著的孤獨,和離別一樣,愁思好過空無一物,淚痕好過冷清寡淡。風雨無情人有情,它自顧靜默地揮灑,輾轉難眠之人,卻不曾想過交換。 誰沒有少年時期呢?這懵懂的時期是一切未來的雛形。有很多人,終其一生,都在追逐少年時期的不可得。少年時期的夢就如同前世的指引,你不知它從何而來,何時走進你的靈魂,但你的一舉一動似乎都被少年時期的夢纏繞著,難以釋懷。大概這前世的指引是上天的旨意吧,它化作夢,夜夜侵灌,最終刻進你的人生,告誡你終生不可丟棄。對柳永來說,這帶進靈魂里的夢是“仕途”。 北宋時期,科舉正盛,八方才俊都想入朝為官,為國效力。更何況是出生世家的柳永,才華橫溢的柳永,懷揣偉志的柳永!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柳永家中三兄弟,都是當?shù)赜忻牟抛印?br/> 祖父柳崇,世居河東(今山西),曾為沙縣縣丞,在州郡頗有威信。父親柳宜是柳崇前妻丁氏所生,在南唐為監(jiān)察御史。南唐滅亡后,柳宜供職北宋,任雷澤縣令,不久,改為費縣縣令、濮州任城令。柳永的叔父們也都是官丞。這樣具有深厚儒學傳統(tǒng)的家庭決定了他也要像父輩一樣走科舉的道路。 柳父柳宜一生顛簸,在南唐末期,已官至監(jiān)察御史,南唐滅亡之后,歸順北宋,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久沉下僚。 宋太宗時期,朝廷對歸順北宋的官員實行不一樣的任用制度,致使大批官員不得志。柳宜看到同樣狀況的好友通過科舉正式進入北宋制度內,也有此想法,但因事務繁忙,錯過機會。 早年間柳宜與文學家王禹偁為知己好友,柳宜萬般辛苦終于成為北宋的正式官吏,到汴京受到王禹偁不少的照顧,柳父希望三個兒子以王禹偁為楷模,文采了得,他日可以順利入朝為官,換得一世安穩(wěn),因此也更加嚴苛地教導三子。 柳永和許多士大夫子弟一樣,自幼致力于舉業(yè)的學習。少年時期,初顯才華的柳永在當?shù)仡H有名氣,入朝為官似乎指日可待。離鄉(xiāng)赴京之前,必須先成家再立業(yè),所以盡管柳永還是少年,柳父還是為柳永安排了親事。 新娘年方十四,知書達禮,大家閨秀,門當戶對,雖說是媒妁之言,父母之命,但新娘也合柳永的心意,大概是因為柳永好奇男女之情已久,顯得很是迫不及待。(P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