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北京師范大學名人志


作者:顧明遠     整理日期:2021-12-17 03:53:52


  1912~1920年,陳寶泉任北京高師校長期間,主持制定《北京高師規(guī)程》、《北京高師五年計劃書》,將原京師優(yōu)級師范學堂的英語、理化二部,擴充為國文、英文、史地、數(shù)理、理化、博物六部,在校學生也從一百多人擴充至近千人。增設(shè)附屬中小學、教育研究科、職工養(yǎng)成科、體育專修科及東三省師范養(yǎng)成班;籌集經(jīng)費,完成各科實驗室、研究室、圖書館、體育館、工業(yè)部之建設(shè);倡設(shè)運動會、辯論會、游藝會、新劇團、雅樂團、講演會、平民學校,引導學生全面發(fā)展,形成了日后北京師范大學規(guī)模雛形?梢哉f,北京高師在陳寶泉主政時期成績斐然,是北師大歷史上發(fā)展速度較快的時期之一,不僅最大限度地滿足了全國各地中等學校各種師資的需要,而且為后來的北京師范大學的系科的發(fā)展奠定了基本框架。陳寶泉十分重視高師教師隊伍建設(shè),提倡教師游學游歷,吸取各地教育的長處,以豐富知識,增長才干,提高素質(zhì)。他認為資遣師范學校職教員游學、游歷有以下好處:“一、經(jīng)驗與學問相調(diào)和,可以免偏重之弊;二、教育者有所希冀,則熱心從事之人日增;三、資遣職教員游學,教學相長,較之遣派學生,事半功倍;四、游學、游歷之人日多,則內(nèi)外知識可以互相交換;五、促進師范教育之進行,則國民教育根本自固!睘榱颂岣弑本└邘煹膶W術(shù)水平,陳寶泉重視師資隊伍建設(shè),聘請了一大批著名學者來高師任教,如王桐齡、鄧萃英、許壽裳、馬寅初、張耀翔、經(jīng)亨頤、陳映璜、馬敘倫、丁文江、翁文灝、何炳松、沈步洲、陶孟和、錢玄同、黎錦熙、毛邦偉等40余人,盡一時之選,從而使得北京高師的師資力量一度十分雄厚。陳寶泉尤其重視延聘留學生任教,北高師當時有相當數(shù)量的專職教師畢業(yè)于國外專門大學。為了延攬留學生就職于北京高師,陳寶泉在考察美國教育期間,親自同留美學生座談,邀請他們畢業(yè)回國后加入北京高師。其中,有“河北三杰”之一稱號的李建勛,就是在陳的力邀之下,回國后就職北京高師,后來成為北京高師的校長。同時,他還利用高師坐落首都的區(qū)位優(yōu)勢,極力吸取北大等校教授在北京高師兼職,如馬幼漁、沈士遠等。陳寶泉在大量吸收文科學人的基礎(chǔ)上,還大力發(fā)展理科,延聘知名教授任教,使得北京高師的理科也相當優(yōu)秀。
  陳寶泉管理北高師采取校務公開原則。他不僅及時借鑒北大的改革經(jīng)驗,而且在推行學生自治和平民教育等方面成績斐然,使北高師成為新文化運動中北大之外的又一重要陣地。陳寶泉在辦學指導思想上能正確處理繼承祖國傳統(tǒng)和學習外國的關(guān)系,他曾在《國民鏡》中鮮明地指出:“不墨守唯我獨尊的謬見,對于中外學問事功,其愛憎取舍,論其實不論其名!彼麖娬{(diào)大膽學習外國,并引俗語說:“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高;河海不擇細流,故能成其深。國家若不取法各國,何以富強呢?”正確的態(tài)度是: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使本國為“完全獨立之國”。基于這種思想,陳寶泉在執(zhí)掌高師期間,身體力行,多次考察國內(nèi)外教育,如1915年率北京高師附小(今北京第一實驗小學)主任鄭際唐、北京高師附中(今北師大一附中)主任韓誦裳參觀江蘇、浙江教育;1917年與黃炎培、郭秉文、蔣維喬等參觀日本、菲律賓以及廣東、香港教育;1919年與袁希濤等率領(lǐng)“中華民國歐美教育觀察團”出訪歐美,在美國時,由著名教育家孟祿等陪同參觀,并邀孟祿訪華。在美國,陳寶泉還熱情會見了張仲述(張伯苓胞弟,后曾于1923年主持北京師大與中華教育改進社合辦的中學課程研究班)等留學生代表,邀請他們回國任教。
  在任北京高師校長期間,陳寶泉還積極參加各種學術(shù)集會和學術(shù)團體的領(lǐng)導工作,由他親自創(chuàng)辦并擔任會長的重要教育社團有:北京通俗教育研究會、北京教育學會、天津縣教育會、全國師范教育研究會等職。又與張元濟等發(fā)起師范講習社,編輯出版《新體師范講義》。1915年參與發(fā)起全國教育會聯(lián)合會,以后歷屆年會均參與主持。1917年1月,與蔡元培、黃炎培等發(fā)起成立中華職業(yè)教育社。1918年4月,受教育部委托主持召開全國高等師范學校校長會議;9月向教育部提交關(guān)于設(shè)立道德教育研究部的呈文,獲準施行。同年在北京高師主持召開中國教育史上首次國語教科書編輯會議,與錢玄同、黎錦熙等創(chuàng)編白話文教科書。陳寶泉十分重視國語的普及,并把國語普及和提高國民性結(jié)合起來!敖逃匾囊环矫妫谝辉谂嘀矅裥;國民性的要素第一要有統(tǒng)一的語言!薄耙粐畾v史與其語言文字,實為其國民之所由結(jié)合,亦即為其國民特性之所由養(yǎng)成!彼罅χС皱X玄同、黎錦熙開展國語普及活動,使北京高師成為國語普及運動的一個重要基地。1919年3月,教育部組織教育調(diào)查會,由陳寶泉、蔡元培等九人組成,陳分別擔任普通教育調(diào)查股、師范教育調(diào)查股成員。同年,與袁希濤共同創(chuàng)辦中華博物學會,任副會長。
  陳寶泉在“高師改大”的過程中也起了重要作用。早在1919年山西全國教育會聯(lián)合會年會上,他就與鄧萃英聯(lián)名提出了《設(shè)置師范大學案》。1922年以后,他以教育部官員身份兼任北京師范大學籌備委員;與梁啟超、張伯苓等9人擔任北京師范大學董事會董事。除在教育部任職外,他先后任北京師范大學教育系講師、教授,講授“中國近代學制變遷史”課程。從1925年起,他整理講義,三易其稿,編著成書,于1927年正式出版!吨袊鷮W制變遷史》準確地繪制了各個時期學制系統(tǒng)圖,為后來的中國教育史書所取法,成為教育史研究者必讀之書。
  綜上所述,陳寶泉任北京高師校長達9年之久,是新中國成立前北京師范大學歷史上任職最長的兩校長之一。從校址的開辟,校舍的建筑,到教員的延聘,系科的設(shè)置,直至各種規(guī)章制度的訂立,都是由他主辦的,“卒蔚成此全國最大高等師范之基礎(chǔ)”。陳寶泉既是北京高師的主要創(chuàng)辦人,又是北京師范大學的主要奠基人與創(chuàng)辦人之一。為了表彰陳寶泉的光輝業(yè)績,北京師大分別在不同時期建有筱莊樓和筱莊齋。P46-49
  《北京師范大學名人志》叢書,經(jīng)過近3年的磨礪終于與讀者見面了。
  在編寫過程中,我們得到許多熟悉或不熟悉的各界先生、朋友的熱情支持和大力幫助。因為,大家都認識到:北京師范大學的諸多名師學子是中國近現(xiàn)代教育史上的杰出才俊。大家都有一個鵠的:即弘揚北京師范大學學風校風、振興教育,并以此促進社會進步。他們有的在百忙中撥冗撰稿;有的翻箱倒柜找出塵封多年的資料和照片;有的為我們審稿、定稿、提出寶貴意見;……
  在此,我們要感謝所有為我們提供稿件的先生、朋友,特別是蔡春、張戡、聶石樵、王永潮等先生已是耄耋之年仍辛勤筆耕;穆立立女士帶病撰稿;……他們認真、負責,甚至忘我的精神使我們非常感動。其他作者恕不一一介紹。尤其使我們痛惜的是鄧見寬先生沒有等到叢書的出版就謝世了。
  我們要感謝為叢書審稿的王文采院士、傅熹年院士、楊絳先生、宗璞先生、蔡春先生、魏群教授、馬新國教授、王錦貴教授、徐迪生教授、郭大順研究員、蘇愷之研究員、趙增翰研究員,等等。在這些先生的鼓勵和幫助下,我們的稿件反復推敲,力求精益求精。
  我們還要感謝國家圖書館和師大檔案館、校史研究室、校友會等單位的大力支持。
  參加本套叢書工作的還有王明澤、邵紅英等同志。
  編者
  2010年6月





上一本:班秀文--右江邊走出的國醫(yī)大師 下一本:陳乃芳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北京師范大學名人志的作者是顧明遠,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