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紅小時候膽子大,對什么都懷有好奇心。她喜歡玩,可蕭紅在家是老大,弟弟比她小好多,大人又忙著各人的事,對她有所忽視,沒人陪她玩,這就讓她自然而然地養(yǎng)成了一個人獨玩單耍的習慣。 蕭紅的玩有時是很讓人頭疼的。三歲那年,一天,二姑抱著她到祖母屋里。二姑抱久了,胳膊吃不消,把她放在炕上。蕭紅脫離了二姑兩臂的約束,好開心!炕是很大的炕,蕭紅“篤篤篤”從這頭跑到那頭,又“篤篤篤”從那頭跑到這頭。祖母怕她從炕上跌下,不讓她跑,二姑伸手一把拉住她,可蕭紅掙脫二姑的手,“篤篤篤”又跑起來。二姑與祖母沒辦法,就在炕沿坐下,不讓她到邊上來。蕭紅跑了一陣,不想跑了,站下?焕锩媸且簧却埃案裆虾装椎募,白紙透著院子里的光,很干凈,很亮堂。蕭紅往炕里邊跑,跑到跟前,舉起胖胖的二拇指,“嘭!”往上一捅,窗紙開了一個洞,像一只毛拉拉的大眼睛望著蕭紅。蕭紅覺得好玩,不假思索地又往上捅,“嘭!嘭!嘭!”窗上睜出好幾只眼。 祖母罵起來:“你這個小闖王,剁手啦!” 二姑伸手拉她,哪里拉得住,蕭紅加速搶著又多捅了幾下,手指一觸到窗上,那紙窗就像小鼓似的,“嘭嘭”破了。破得越多,蕭紅越得意。 過后一天,蕭紅又向窗紙捅去,手指突然感到一陣痛,痛得好厲害,大聲叫起來。原來是祖母看她不聽話,用針教訓她。 到了五歲,蕭紅可以一個人自己玩了。張家大院,蕭紅祖父母住西屋,蕭紅跟父母住東屋。都是青磚墻,玻璃格窗子,瓦頂房。祖母的屋里老東西最多,蕭紅最喜歡過來玩。外間屋里擺著大躺箱、長條桌、太師椅。椅子上鋪著紅椅墊,躺箱上擺著朱砂瓶,長條桌上列著座鐘。鐘的兩邊站著帽筒,帽筒上并不戴帽子,而是插著幾根長長的孔雀翎。蕭紅特喜歡孔雀翎,它上面長著一只只金色的大眼睛,讓她總想伸手摸摸。 祖母躺箱上擺的那個座鐘也稀奇,上面畫著一個穿古裝的大姑娘,好像活的,蕭紅覺得十分奇怪的是,每當她到祖母屋去,只要旁邊沒有人,她總用眼睛瞪她。她想不通這是為什么,幾次問祖父,祖父總說那是畫,不會瞪人。蕭紅不相信,一個人又跑去看。她還是瞪她,眼睛還轉(zhuǎn)!蕭紅想不通,祖父為什么要說不會瞪人呢? 祖母的大躺箱上盡雕著小人,盡是穿古裝衣裳的,寬衣大袖,還戴著頂子,插著翎子。滿箱子都刻著,大概有二三十個人,有喝酒的、吃飯的,還有作揖的……蕭紅不光看,還想用手摸?墒请x得還很遠,祖母就喊起來了: “可不許動手呀,你的手臟! 或者嚇唬她: “快別動,動一動,拿刀剁手!” 蕭紅望著祖母把手縮回,可是強烈的好奇心驅(qū)使她總想走過去,趁祖母不在,偏要摸一摸,再摸一摸。 祖母的屋里好像還有很多別的,但蕭紅覺得最好玩的,好像就這些了。 母親的屋里,上面說的這些古怪的玩意沒有,有的都是些普通的描金柜,也有帽筒花瓶之類,都不好玩。 家里還有一個好玩的地方,那就是儲藏室,祖母一間,母親一間,蕭紅常常一個人鉆進去。 P9-P10 因為喜歡蕭紅,于是心中有了一條河:呼蘭河。 最初被蕭紅吸引并對這位女性作家產(chǎn)生興趣,是在大三。那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我們剛從一個“紅色歲月”里走出,若干已成過往的赤色霞影與紅色碎片沉落在血液的深處,仍悄悄影響著我們生命的航向。因此,當教現(xiàn)代文學的老師在課堂上講到東北作家群時,蕭紅這個名字便像一盞紅燈,一下照亮了我。紅,絢爛之色,激情與浪漫的象征,它與飄揚的紅旗、閃閃的紅星、青春的熱血、堅貞不渝的愛情,有著巨大的親密性。而且老師在課堂上告訴我們,蕭紅二字與她的愛人蕭軍合在一起,意為“小小紅軍”,充分表明了他們?nèi)松牧觥E宰骷?小小紅軍,這使得青春時代具有英雄情結(jié)的我,對蕭紅有了一種特別的敬仰。 回憶起來,真正喜歡上蕭紅,是在讀了蕭紅的小說之后。 我就讀的大學是一所普通高校,其時又值浩劫剛過,各類書籍如金子一般稀缺,可學校圖書館居然有各種蕭紅的集子,這使我們十分意外(只是遺憾,書僅限資料室閱讀,概不外借)。老師課堂上主講的是《生死場》,魯迅稱它有“細致的觀察和越軌的筆致”,胡風又為它作專門的評說,我當然要讀。清楚地記得,讀的過程中,心中冷冷的,總有一種尖刀的感覺。中途小憩,移目窗外,其時正值陰雨天氣,玻璃窗外是一片老樹蒼石的冷寂,這氛圍剛好與《生死場》暗合。之后又讀《呼蘭河傳》。了得,這一讀,迷死了!北方的小城、街道、磨房、呼蘭河、樹、屋后的園子,都是一幅幅畫,太美了!還有一批鮮活的人,愚鈍麻木的、淳樸善良的、苦難沉重的,實在讓人難忘。 被蕭紅筆下的詩性所吸引的同時,我更為她那質(zhì)樸凈朗的文字所折服。捧讀蕭紅的作品,我的腦海中總出現(xiàn)這樣一幅畫面————鄉(xiāng)間茅屋,檐口吊著的冰鈴鐺被陽光照著,晶晶的、亮亮的,水珠往下滴,一縷縷熱氣氤氳開來……我覺得蕭紅的文字就是這陽光下的冰鈴鐺,就是這亮晶晶的水滴,不僅透明,而且有亮度、有熱氣。這種文字,是天國飄下的雪花,自由、散漫、白潔、干凈,它如天女散花,在這滿是泥淖污穢的大地上締造出一個個美的凈朗的世界! 閱讀蕭紅,喜歡蕭紅,使我萌生了一個想法:去一趟哈爾濱,去一趟蕭紅的家鄉(xiāng),拜謁一下蕭紅的故居,好好地看一看呼蘭河。 我在地圖上查了,呼蘭河是松花江的一條支流,東西向,彎彎曲曲,像一條藍色的毛細血管。 其實呼蘭河也就是一條河,普普通通,跟別的河沒什么兩樣,可它就因為《呼蘭河傳》,就因為蕭紅,就因為她那凄美而慘痛的人生,在我心中便有了特殊的地位,使我魂牽夢縈。 1985年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到沈陽參加一個全國書刊工作會。會議結(jié)束前一天夜里,我的枕畔有河水的聲響————嘩啦啦。起初隱隱然,接著漸趨清晰、明亮宏大,將我一點一點浮起。夢魂甫定,我的眼前出現(xiàn)一條大河,它橫亙在蒼茫遼闊的東北大地上,白亮亮地對我閃耀。第二天會議結(jié)束,我立刻買了一張火車票,踏上了去哈爾濱的旅程。 時間是12月底,零下30多度,天寒地凍,北國正是白皚皚的冰雪世界。我覺得這樣正好,去拜謁蕭紅,去看望呼蘭河,這樣的季節(jié)、這樣的天氣最為適合。因為蕭紅是北國的女兒,只有這冰的晶瑩,雪的潔白,才最大程度地接近她生命的底色。 我乘坐的是普快,夜發(fā)朝至。早餐馬馬虎虎對付了一下,立刻到長途汽車站找車,顛簸搖晃一個多小時,到了呼蘭。我想找到《呼蘭河傳》里寫到的十字街。我想找到首飾店、布莊、茶莊、藥店。我對街上所有迎面走來與我背而去的人盯著細看。他們是蕭紅的親戚嗎?他們是有二伯、馮歪嘴子、小團圓媳婦的遠房嗎? 一路詢問,曲曲折折找到了蕭紅故居。是在一條窄窄的石板路上,門面不大,如果不經(jīng)人指點,不一定會看到。門頭上有一塊木制的匾,上面有“蕭紅故居”四個字,靜謐、黯淡。門是關(guān)著的,我推了推,從縫道往里看,可以看到一片荒涼開闊的院落。我向街坊鄰居打聽,都說,門平常都是關(guān)著的,政府正準備花錢修復,想看過段日子再來吧。 我有一種空落之感。 離開故居,我找了一輛馬自達,前往呼蘭河。這是一條滿是冰轍的路,一路顛簸,來到城外。遠遠的還沒到河邊,我要求下車,車夫說,還沒到呢。我沒聽,堅持下車。我覺得,我應該用自己的雙腳一步步走到河邊。心情有點迫切,身上出了汗。走呀走,遠遠的,我終于看到了。啊,呼蘭河! 正是黃昏,河上整個封了冰,兩岸沒什么人,河面上偶爾有戴著狗皮帽子的人和狗拉的爬犁在上面走。河岸上盡是雪,白花花的,石灰墻一樣。我到了河上,趔趔趄趄往中間走,冰封的呼蘭河像一條灰白的龍,蜿蜒曲折往東西兩邊延伸。我覺得,呼蘭河此刻這種冰封的狀態(tài),其實正是蕭紅一生命運的象征。她十六歲負笈求學離家,19歲踏上追夢的逃亡之旅?v觀一生,她像一艘船,始終在急雨驚風中顛簸。先哈爾濱,再北平,其后青島、上海、日本、武漢、臨汾、重慶、香港……這些生命中的停泊地,沒有一處棲居的時間達到兩年以上。為了自由與愛情、生命與理想,她堅守、抗拒、奮爭,從花季少年直至青春時代,屢屢承受著壓制、歧視、貧窮、饑寒、疾病、顛躓、誤解、非議……短短的31個春秋,雖得到過魯迅、胡風、茅盾等一批文學前輩的提攜幫助,雖在最后短短八年時間里寫出了60多萬字光輝的篇章,但生命之河上始終漂轉(zhuǎn)著流冰,覆壓著白雪。 我在河上走了許久,許久…… 放目雪野,我發(fā)現(xiàn)岸上有一棵白色的樹,那蓬勃的枝條上披滿了雪霰,晶瑩璀璨、透明如玉。 我的目光在那玉樹上久久凝視。 2013年4月29日于古城揚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