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鐵面無私


作者:華惠主編     整理日期:2021-12-17 03:53:19


  初得功名,十年不仕
  經(jīng)過這次的大考之后,包拯通過了科考,并且取得了功名。雖然他一心想要人仕并且做出一番成就來,但在他的眼中,忠孝比功名更重要。包拯取得功名的時候,已經(jīng)29歲了。這個時期原本是他施展才能、實現(xiàn)抱負的時候,但是,看到父母年事已高,便又改變了注意,放棄了這次去任職的機會。隨后,他請求朝廷給他分配一個離家近一點的地方,哪怕是職務(wù)低一點的差遣。朝廷根據(jù)實情,改派包拯為和州(今安徽省和縣)稅監(jiān),管理稅收。而和州距離合肥只有一百多公里,如果把父母接過去也是可以的。但是,包拯父母仍然不愿意跟隨他赴任。面對這樣的情況,包拯認為,身為兒子,應(yīng)該以忠孝為重,況且父母年事已高,更需要有人照料。同時,他認為,一個人為父母盡孝之日短,而為國盡忠之日方長!這就是包拯的至孝至忠,他的行事即本于此。包拯這種根深蒂固的思想,是不可改變的。
  5年后,包拯的父母相繼去世。在這段時間里,包令儀夫婦曾勸包拯去走馬上任,但是包拯都沒有同意,而是精心地照料他們。不僅如此,鄰居們也都勸他去赴任。按照當時的舊制,父母去世后,兒女要守孝三年,也叫“丁憂”。而當包令儀夫婦去世后,包拯先將他們合葬在合肥東門外八里的螺絲岡上,而包拯就在父母的墓旁搭了個草棚,恭恭敬敬守孝三年。居喪除服,一共經(jīng)歷了8年時間,他仍然徘徊于父母墓側(cè),不愿離家。這樣又過了兩年,前后整整10年時間。后來經(jīng)過親友們的多次勸勉,他才下決心離開故鄉(xiāng),回到京城等候差遣。這個時候,包拯已經(jīng)39歲了,已經(jīng)進入中年了。10年前和他同科考進士的人,早已經(jīng)升了官職。包拯的同窗好友、一齊考中進士的文彥博后來官升至丞相,而包拯最終只升至樞密副使,相當于副丞相的官職。包拯這種虔誠地盡孝的行為,反映了他比較突出地實踐了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忠與孝,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兩大內(nèi)涵,在包拯身上體現(xiàn)得最為充分。而包拯這種侍養(yǎng)親老,十年亡宦的做法也給他贏得了非常好的名聲,并且受到當時很多大臣的贊譽。
  包拯在家鄉(xiāng)侍養(yǎng)雙親的時候,就是劉筠在天圣六年(1028)再次來到廬州擔任知州的時期。劉筠曾經(jīng)三次擔任翰林學士,他期望自己能夠進入兩府(指中書省和樞密院,前者以宰相為首管理行政,后者以樞密使為首管理軍事)擔任執(zhí)政官,但所得的還是翰林學士承旨兼龍圖閣學士這樣一個職位。本來他對朝廷的情況并不滿意,于是他又請求出知廬州。劉筠喜歡廬州這個地方,上次就在城中筑室,并建起一個書閣,儲藏真宗皇帝前后賞賜的書籍,仁宗皇帝親自寫了“真宗圣文秘奉之閣”八個“飛白”賞賜給他。這次再來廬州,劉筠知道自己健康狀況不好,就營造冢墓,預(yù)作棺材,并自作《墓志銘》刻石。對于包拯來說,這次有更多接近劉筠的機會。兩年之后,亦即天圣八年(1030),劉筠卒于廬州。劉筠的逝世,對包拯來說是失去了一個難得的知己。
  包拯認為,居官就是要做一番利國利民的事,并不是為自己謀取私利的,豈能以個人得失為念?同時,孝義高于一切,不孝的人無以為國。只有在家盡心孝敬雙親的人,才能為國家黎民效力,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包拯從政以后,“一本于大中至正之道”。以清廉剛正立朝,與一些結(jié)黨朋爭、追名逐利的官僚形成鮮明的對照,可以作為忠君的典型。包拯這種傳統(tǒng)觀念,終生不渝,無論對己對人,莫不如此。
  自古以來,忠孝就是人們一直尊崇的傳統(tǒng)。包拯認為孝義高于一切,不孝的人無以為國效力。司馬光在《涑水記聞》中評論包拯“進士及第,以親老侍養(yǎng),不仕宦且十年,人稱其孝”。包拯的好友、同朝為官的吳奎稱贊包拯:“竭力于親,盡瘁于君!卑拈T生張?zhí)镌凇栋⒚C公奏議》中說:“包公一舉甲科,拜八品京官,令大邑。當是時,同中第者,雖下流庸人,猶數(shù)日月以望貴仕。公拂衣去養(yǎng),十年亡宦,意其心無他,止知孝于親而為得也。已而還朝,天子器其才高行潔,處之當路。公上裨帝闕,下療民病,中塞國蠹,一本于大中至正之道,極乎是,必乎聽而后已。其心亦無他,只知忠于君而為得也!
  在真正步人仕途之前,包拯的這種忠孝之舉,對他后來的仕途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他的忠孝精神也是值得后世學習的。
  P24-26





上一本:任步武傳 下一本:孫中山人生箴言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鐵面無私的作者是華惠主編,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