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凡·高的秘密


作者:(荷)莉絲貝瑟·欣克     整理日期:2021-12-17 03:52:09


  凡·高受夠了狂放不羈的巴黎生活,開始表露出緊張的城市生活造成心理壓力的跡象。人海茫茫,密集的社交生活,還有令他難以掙脫的酗酒惡習————下午的苦艾酒、晚餐時的葡萄酒、咖啡音樂會上的免費啤酒,以及他在晚上每時每刻心儀不已的科涅克上等白蘭地。1888年2月,當他抵達法國南部普羅旺斯小鎮(zhèn)阿爾勒時,他發(fā)現(xiàn)自己差點兒已淪為酒鬼。
  在阿爾勒,他認為找到了南方的燦爛陽光,身體緩慢地得以康復。先前他見識過日本浮世繪,它在當時的藝術家和公眾中引起了巨大轟動。即使他從來沒有到過日本,當?shù)氐撵届伙L光還是讓他聯(lián)想起日本。光線,尤其是色彩,令他心醉神迷,這在他的作品中多少明顯地反映了出來。他意識到海牙畫派晦暗陰沉的泥土色,永遠模擬不了南方陽光和煦的風貌,于是著力強化他在巴黎結(jié)識的印象派歡快色彩的濃烈度。在阿爾勒,他偶爾也會用彩粉顏料,但用得較為頻繁的是熾烈的紅色,鮮艷的黃色、藍色和綠色,有時候從顏料管中擠出后直接涂敷于畫布。他在阿爾勒不知疲倦地工作,繪制出數(shù)量驚人的素描和油畫,包括最偉大的風景和肖像畫。
  凡·高對色彩與情緒問的關系有超常的意識,以精湛的技藝作了這方面探索。尤其是他對色彩的運用,使他成為獨樹一幟的藝術家,他的畫作以色彩豐富而引人注目。想象一下,它們在構(gòu)思時呈現(xiàn)的色彩要強烈多了!凡·高深知它們會褪色,便將這種知識糅合進他的油畫。
  他的藝術在南方真正趨于成熟了,描繪自然景物靠的是直覺,既不矯飾也不訴諸邏輯,怎么感覺就怎么畫。他不試圖模擬真實,而是通過馳騁想象力來重塑他之所見。在這一過程中,色彩演變?yōu)橄笳鞣。比如說,紅色和綠色被用來傳遞人性的激情。一張臉龐很可能呈綠色和橙色,假如他認為這些色彩剛好和他的感受相匹配。他感到所有的真實都是象征性的。他在給畫友埃米爾.貝爾納(Emile Bernara)的信中這樣寫道:“只要它們滿足對無垠的企盼,我-才不會那么斤斤計較地在乎色彩的真實性!
  正是在阿爾勒,他創(chuàng)作出全部作品中最受推崇的油畫,如《向日葵》(The Sunflowers)、《阿爾勒人》(ArlesieriRe)、《臥室》(TheBedroom)、令人迷醉的自畫像以及拉克勞(La Crau)的壯美田野。他描繪麥田的油畫,堪稱一曲真正的金色交響樂。這些作品理所當然地被視為他繪畫生涯高潮期的杰作。凡·高找到了他的風格,正在藝術上突飛猛進。經(jīng)過八年以后,他攀登上創(chuàng)作的巔峰,將他觀察到的題材本質(zhì)和特征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了出來。
  他以人物和肖像畫家自許,盡管描繪風景似乎才是他的強項,擅長用絢爛的色彩同時捕捉自然之美和內(nèi)心最深處的情感。他一有機會就修改加工肖像,“我有時候覺得自己[肖像]比其他作品更嚴肅、更出色!
  現(xiàn)如今,阿爾勒時期的作品在受人賞識方面排名最高。但是它們在當時,既不被理解,也不受賞識。他的藝術因扭曲而夸張的形狀、造型和艷麗的色彩而被視為瘋子的作品!斑@是個瘋子”,有人對他作如是評價。凡·高對于視覺刺激極為敏感。他的疾病與他的創(chuàng)意,可能存在某種關聯(lián)。
  《臥室》描繪了凡-高在阿爾勒“黃房子”(The Yellow House)里的臥室。凡·高夢想在他的“黃房子”里建立一個藝術家社團,讓他們以情投意合的精神在一起工作和生活。他在戶外田野里像瘋子似地工作一星期后筋疲力竭,待在隱蔽處躲避狂暴的密史脫拉風(來自北方猛烈而凜冽的風)的襲擊,開始動手描繪自己的臥室。
  凡-高的作畫方式值得細加探究。他憑著直覺落筆,一蹴而就,這在觀察畫作表面時清晰可見,它是如此生機勃勃!有些作品看上去好像是在狂怒中畫成的;洶涌澎湃的情感在顏料中得以凝固。他的用筆表現(xiàn)出豐富的多變性。觀賞時站得盡量離畫面近些,以便追隨他那表現(xiàn)為條紋、小圓點、逗點、波濤和更多變體的狂亂筆觸。既然能夠追隨他的運動,你就會油然而生成為創(chuàng)作過程的一部分的感覺。你會被畫中幾乎向你直撲過來的動感沖刷得難以自持。碩大飽滿的色塊,還有筆觸涂抹無不彌漫著力度。這是何等樣的色彩感!你會被天空呈現(xiàn)的卷曲和弧形運動所迷惑,或是被自畫像中具有穿透力的犀利目光所吸引。
  事物畫得是否正確、符合解剖學特征并不重要。對凡·高來說,一切都圍繞著揭示真相。你可以感受到藝術家毫無保留地奉獻一切的激情。作品是用如此驚人的速度和激情畫成的,以至于它最貼近筆者個人恪守的藝術定義:“作為靜止或捕捉情感的藝術。”這些繪畫被視為他的最佳力作,不是沒有道理的。
  凡-高愛徒步踏訪他周圍的環(huán)境,工作時“全身滿載枝條、畫架、畫布,活像一頭箭豬”。他會在肆虐的密史托拉風中攜畫具去戶外,一氣呵成地畫完風景!他在一天最炎熱的時刻到麥田里畫畫是不成什么問題的。而且,凝視著湛藍色的晴空中黃燦燦的球體,你幾乎可以感受到太陽的灼熱。
  凡·高深知,他那激情澎湃和活力四射的作畫方式不會喚起觀眾的共鳴。他在寫給朋友埃米爾·貝爾納的信中說:“我作畫時不會遵循任何技法;使用畫筆不走常規(guī),順其自然,畫布上有厚涂的區(qū)域,也有留空的部位————各個角落總有未完成的地方————對其再加工或者粗略處理;總之,我自覺這樣的效果會令人感到沮喪和惱火,無法取悅那些對技法有先入之見的人。”【第596號信,阿爾勒,約1888年4月12日】然而,他的書信卻透露,他并不懷疑自己的作品具有某種價值。他堅信它總有一天會受到激賞。
  表現(xiàn)主義畫家弗朗茲·馬爾克(Franz Marc)日后說過一番話,筆者在這里將它意譯如下:“……除了刻畫一片非常普通的自然景物,為其注入你所有的希望和憧憬外,沒有更大的成就可言!边@的確是對凡·高的寫照。他總是力圖再現(xiàn)一棵樹或一片風景的真實本質(zhì),并非它看上去像什么,而是它給人以什么感覺,促成你去體驗藝術家的情緒。
  ……
  P29-33
  凡·高,燃燒的生命!斗病じ叩拿孛堋,就是真正的生命可能燃燒的秘密。
  ————中國美術學院院長、著名藝術家 許江
  西方19世紀繪畫是藝術史上波瀾壯闊的一章,凡·高身為其間最偉大的藝術家,由于罹患疾病,百年來被不斷誤讀誤解。要想透過日常生活洞悉其精神世界,想要領略其生命與藝術的悲劇性崇高,《凡·高的秘密》也許能給人一些深致的啟示。
  ————中國美術學院教授、著名美術史論家 范景中





上一本:王城--名士風流古今談 下一本:可嘆落到帝王家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凡·高的秘密的作者是(荷)莉絲貝瑟·欣克,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