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義兼崇雅終朝采蘭


作者:陳均     整理日期:2021-12-17 03:50:25


  四、家世之外的趣話
  想起和叢先生討論過關(guān)于昆曲史的一個問題,與家世有些關(guān)系。所以也寫出來,或許能增添一點趣味也不一定。
  那是在說起黃幡綽時,因一直流傳的魏良輔《南詞引正》中并無提及黃幡綽之句。20世紀(jì)60年代,吳新雷先生從路工處手錄得一個抄本,比以往流傳的魏良輔版本內(nèi)容要多,其中一條云:“惟昆山為正聲,乃唐玄宗時黃幡綽所傳!…
  因此,每每和叢先生談起來,他總喜提黃幡綽。他道,既然魏良輔特意提出黃幡綽,是否黃幡綽與昆腔真的有關(guān)系呢?不然魏良輔不會無故提及。又言,《長生殿·彈詞》里,既然李龜年在安史之亂后流落到江南,黃幡綽是不是也有可能流落到昆山、太倉……而且,昆山亦有黃幡綽之遺跡與傳說。又言,有人認(rèn)為黃幡綽的特長是滑稽,并非歌唱,但這也不能說明黃不擅長歌唱。又言,西安有一位教授十幾年專門研究黃幡綽,但也沒有發(fā)現(xiàn)黃幡綽與昆腔之間的關(guān)系。這些言辭帶有一種很執(zhí)拗的認(rèn)真之態(tài)度吧。
  我便大膽發(fā)表意見說:黃幡綽與昆腔的關(guān)系,按照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的史料,既無法證實,也無能證偽。就好比是家譜。
  叢先生問:何以比作家譜呢?
  我道:比如你們叢氏家族,源流非常清楚,從金日譚之后逃至文登,到叢蘭,到如今之家族,線索很明了,史書、家譜皆有記載。而且叢姓亦是小姓,很難混入其他來源。
  但又如我的家譜,我本姓趙,家中長輩存有趙氏家譜,向前推至趙光義。但是趙姓的來源較多,所以我也弄不清楚,到底是真的源自趙光義那一支呢,還是在修家譜時,因姓趙而附會上趙光義?其他大姓,如張、陳等,莫不如此。所以,追究到黃幡綽與昆腔之關(guān)系,我們現(xiàn)在仍然無法知曉,是否如叢氏家族之情況,還是與趙或張這種大姓之情況?
  魏良輔此語就如修家譜,建構(gòu)一個昆腔的譜系,而將其源頭追溯至黃幡綽。但是,黃幡綽與昆腔是否有直接的承繼關(guān)系,又是另一回事了。
  《南詞引正》新發(fā)現(xiàn)之條目又云:“元朝有顧堅者,雖離昆山三十里,居干墩,精于南詞,善作古賦。擴廓帖木兒聞其善歌,屢招不屈。與楊鐵笛、顧阿瑛、倪元鎮(zhèn)為友。自號風(fēng)月散人。其著有《陶真野集》十卷、《風(fēng)月散人樂府》八卷行于世。善發(fā)南曲之奧,故國初有昆山腔之稱。”與此同理,修家譜要擺上一祖三宗。元代顧堅所歌之曲,到底是如今昆腔之前身,還是另一種聲腔,亦是未知之?dāng)?shù)也。
  或是如叢氏家族,確實同一個譜系。或是如其他姓氏,在傳承過程中羼入其他譜系,因而名實難辨。譬如,據(jù)程硯秋考察,秦腔亦有兩個秦腔,現(xiàn)今所追溯秦腔之早期歷史,如《缽中蓮》中之“西秦腔”————據(jù)傳寫于明萬歷年問,秦腔以此記載為始————并非如今之秦腔。魏長生風(fēng)靡北京之秦腔,亦非今日之秦腔。又如,明清之際,北京有京腔大戲(清代有“南昆北弋,東柳西梆”之說,“北弋”即北京化的弋腔,又稱京腔。當(dāng)然,此說亦有質(zhì)疑),民國之后又有京戲、京劇之說,雖同冠以“京”字,但顯然并非一回事也。
  因此,昆曲確切之歷史還應(yīng)是從魏良輔算起。為四百余年,并不能如近幾年坊間訛聞“昆曲六百年”也。叢先生亦持此論,相談甚歡。
  幾番話之后,往往抬首即見窗外昏黃,原來已日沒西山矣。
  五、海濱少年之奇遇(上)
  叢氏家族有三個大人物:第一個即金日碑,第二個是叢蘭。
  那日和叢先生談起,亦是說此二人足可稱中國古代文人之典范或理想,即文能安邦,武能定國。只是叢蘭并未趕上一個明君,沒有趕上好時代也。(又,晨間讀《帝京景物略》首篇《太學(xué)石鼓》,有“文士備武,武士備文”之語。且言“其聲教訖四海之外,琉球、交趾、噦噦、烏撒等,遣子入學(xué),有舉制科,其歸國者,古莫比也!背绲澲┦姥鐾麌踔⒕郑闪w。)
  叢先生亦笑謂:前些年準(zhǔn)備做一個工作坊,就起名“叢蘭工作坊”,“叢”即自己,“蘭”又是昆曲之象征,一語雙諧也。因之,叢蘭之于叢先生,恐怕也不僅僅是其榮耀先祖之一人,而且因“叢+蘭”的組合,更有親切親近之意罷。如國家大劇院前幾日(辛卯正月末)曾邀叢先生做講座,題即為“百花叢中蘭花香”,此語雖俗,然亦是以蘭喻昆曲,叢與蘭之組合也。雖是巧合,但亦是有趣味之事。
  第三人便是叢先生的爺爺叢廷夢。
  嘗見黑白舊照一幀,眾人合影,叢廷夢坐于孫中山旁。此時叢廷夢為大阪中華總商會會長,而孫中山為袁世凱稱帝后,發(fā)動二次革命,并流亡海外,亦為籌款革命而至大阪。此幀照片為日本研究者蔣海波提供。
  叢延夢出生于貧寒農(nóng)民家庭。世所謂“英雄不嫌出身低”,正所謂“出身低”而成就偉大之業(yè),方能稱之為英雄也。叢先生曾寫《我的爺爺》一文,述及其出生傳說,原來叢廷夢之名正是來自一個夢。董氏夫人于夢中,見鐵拐李攜一嬰飄然而至。次日便臨盆,恰是同治八年(1869)新正。叢文中載有趣聞,言董氏夫人問:為何送子的是鐵拐李而非觀音呢?答道:“這是一個夢啊。”遂命名為叢延夢。
  之所以在夢中會出現(xiàn)鐵拐李的形象,或許是因其地乃蓬萊縣安香叢家村。蓬萊乃八洞神仙悠游居住之仙境,民間傳說極盛也。譬如蓬萊閣,為八仙聚會飲酒之地,八仙即于此渡海,與龍王展開一番斗法。丹崖山天后宮院內(nèi)的唐槐為鐵拐李所植,不生不死,至今仍如當(dāng)日;叵啥词潜昏F拐李的拐杖所撞,泉水甘甜……
  或因鐵拐李送子夢之緣,海濱少年叢廷夢水性頗好,曾去深海探龍洞。(不知此龍洞是否與回仙洞一般,是鐵拐李的神跡?)據(jù)云此龍洞無人能探,因只能一人潛入,漲潮時洞口全被潮水淹沒,只能在退大潮時方能進(jìn)出,倘若誤了退潮之機,就難返矣。能探龍洞者,非身體強健、深諳水性者不能為。
  叢文道其祖事跡云:他跟隨“俠丐李鐵拐”來到懸崖龍洞,探究那千古之謎;他脫下內(nèi)衣,顯現(xiàn)出一身青春健美的胸肌、肩肌、闊背肌……描述有若舞臺形象。
  六、海濱少年之奇遇(下)
  叢廷夢自小亦好學(xué),有在窗下偷學(xué)《三字經(jīng)》之舉,后為私塾先生發(fā)現(xiàn),其故事一如乃祖叢蘭。先生乃收叢廷夢為弟子,并為其取字為“良弼”。后叢廷夢便以叢良弼名世,世人皆知民族企業(yè)家叢良弼,卻不知其本名原來是叢廷夢也。
  所謂“亮輔良弼”,即是寄望其成為諸葛亮、張良一般的賢臣也。
  我又想起《西游記》中的孫悟空,渡過兩重大海一個大洲,尋得菩提祖師。祖師賜名“孫悟空”,如此方有一番新境地。石猴之身乃是先天仙緣,悟空之名乃得后天造化,齊天大圣是青春之花朵,斗戰(zhàn)勝佛卻是最終正果。
  或可言“叢廷夢”之夢為前緣,而“叢良弼”之名乃是后天之造化。只不知如若換一個時空,叢良弼會不會是叢蘭,會不會是金日碑?或者亦可以是叢蘭、金日譚。因為故事每每相似,但遭遇卻各不相同。此即人與世界之相遇。
  叢良弼之機緣在于一次考試。
  鄰縣芝罘有一著名商號,名為“東順泰”。芝罘之地即煙臺,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后開辟為通商口岸!皷|順泰”以經(jīng)營火柴為主(以山東的土產(chǎn)花生、地瓜等,換回洋火、洋面、洋油之屬),不僅在山東、天津,在日本大阪亦開有分號。據(jù)云此商號老板姓金,招募店員出的考題便是潛入鳥島附近深海沉船采三只鮑魚,此題甚難,不少朝鮮、日本水手皆望而退卻。但這對曾探過龍洞的少年叢廷夢來說,自是易事。另一傳說又云,金姓老板的小少爺在海中遇險,為叢廷夢所救,并發(fā)現(xiàn)海底沉船?傊,因此機緣,十七歲的少年背上鋪蓋卷,獨自闖蕩世界。其后乃有叢良弼之聲名。
  然叢兆桓先生著文說,金姓老板極欲得叢良弼為襄助,但其老父叢殿賞居然不允,必俟其子結(jié)婚后方可離家。于是金老板又花重金為叢良弼娶親,為木基遲家長女。叢先生憶道:他與這位遲氏奶奶相處近廿載,印象最深的便是奶奶身高一米五幾,但長發(fā)垂地,超過了一米五……
  叢文述道(或想象日):最憶是離別時于村頭相送,一拜而別。此情此景恰似戲曲中的十里長亭相送,亦是中國鄉(xiāng)村社會歲歲年年所上演之戲劇也。至今依然!氨淘铺,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斑斕秋色,恰為離別之心境也。此后便是夜夜旅人游子之夢。然而,一切都回不去了,就如張愛玲在《半生緣》中所言。
  叢兆桓先生十八歲出門求學(xué),從青島坐悶罐車至北平,常被戲謔為“夜奔”。其離家亦是類此。且此一去,便是廣闊世界,毋論是社會主義還是資本世界。再回老家即是浮光掠影,如蜻蜒點水。
  P6-9
  此稿自辛卯春節(jié)寫起,其間幾度停頓,譬如紀(jì)念昆曲申遺十年之月,觀劇甚忙也。至暑間方成。中伏時又有九華一游。
  去歲讀英若誠自傳《水流云在》,開首便是“對那種從頭寫到尾的自傳有點兒看煩了”,我亦是對那種通常的傳記寫法“看煩了”,故寫作之前便語叢先生,希望文體本身有些許“獨立之價值”。彼時正耽讀明清筆記,因用此散文筆法。但如此長篇寫來,又時日匆促,寫時亦滋生疑慮,但只索是如此這般寫來罷了。
  此稿有三種意思,不可不喻。其一為我寫叢先生,其二為叢先生自述,其三為我與叢先生共話其人生與昆曲之歷史(即結(jié)穴處漁樵之意也)。取形散神不散之義,而成一立體之形象。文中所引,皆以文內(nèi)夾注之方式,惟叢先生所述,多為我所訪問并記錄整理,故不另注,以免繁瑣。
  撰文之際,恰重讀張文江之《錢鐘書傳》,而省思想與文字之關(guān)聯(lián),甚艷羨之、追慕之,然終不能及也。其中有寫作對象差異(一為學(xué)者,一為演員、導(dǎo)演)之故。但讀時頗多啟悟,故記于此。
  我常以叢先生之形象略似其前輩白云生先生,譬如白先生能演能寫能導(dǎo),并具社會活動才能(如建國后昆弋藝人之集結(jié)及北昆劇院之建立,不可不謂白之功勞居首也),叢先生亦是如此,其昆劇生涯涵蓋演員、導(dǎo)演、編劇、學(xué)術(shù)、活動等領(lǐng)域,俗云“案頭場上兩相宜”,是之謂也。惟時代之演變、出身之迥異,故形象亦不同也。
  文分百則,乃偶拾咳金唾玉,連綴成篇。又曰五記:家世記、路歧記、爨弄記、度厄記、分甘記。由家世而路歧而爨弄,乃人世之途,一如《宦門子弟錯立身》之?dāng)⑹。度厄者,以曾歷經(jīng)厄會之故,度亦渡也。又,滋蘭九畹,甘苦自知,然可分之以待后來人也。
  題名之“義兼崇雅”,出自吳曉鈴先生評叢版《長生殿》之語,我頗喜“義”、“崇”、“雅”三字,以為甚合叢先生之氣質(zhì),故一氣羅列于此!敖K朝采蘭”,化用《詩經(jīng)》之“終朝采藍(lán)”(揚之水氏之古名物考證書曾用之),蘭為昆曲之象征。終朝采蘭,雖則或不盈一襜,然寤寐思服,詠而嘆之,蓋取其深情一片之致耳。
  又,今再睹此,頗惆悵也。陳均于辛卯大暑后七日。聞知了不倦之音。





上一本:愛因斯坦圖傳 下一本:雅部正音官生魁首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義兼崇雅終朝采蘭的作者是陳均,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