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清歡 相逢如初見,回首是一生 有些人,我們無從選擇,一如父母;有些夢,我們不愿醒來,一如童年。我遇見你,像第一次見面,你告訴我,回首已是一生。父親、母親、姑姑……遙不可及的溫暖,跌落于流年之外,如今,張愛玲,只有自己。 他和她的似水流年 我沒趕上看見他們,所以跟他們的關(guān)系僅僅只是屬于彼此,一種沉默的無條件的支持,看似無用、無效,卻是我最需要的。他們只是靜靜地躺在我的血液里,等我死的時候再死一次。我愛他們。 “哇”,一聲嬰兒的啼哭如暖瓶迸裂般響起,響徹在上海一座美麗的大宅子里。那是上海公共租界西區(qū)的麥根路313號張愛玲的家。1920年,在中國經(jīng)濟還沒有大發(fā)展的年代,這一幢建于清末的仿西式大宅子,簡直就是豪門家族的別墅,對于一般老百姓而言,簡直是無法企及的。當(dāng)然事實本來如此,無需議論,傳奇女子張愛玲的確是出身豪門。不管是她的祖父張佩綸,還是她的曾外祖父李鴻章,在當(dāng)時都是時代名人,即使對滾滾紅塵和凝重深厚的歷史而言,他們也有著自己獨特的地位,有著時間消逝也無法流逝的記憶。 姑且不論出生在這樣的家庭究竟是幸或不幸,但無可否認(rèn)的是,這個豪宅和他們身上流淌的血液,都賦予了這個女孩子與生俱來的高貴,甩也甩不掉,如一枚朱砂痣,是刻在血液里,生生不息的,這就是家族的印記,是血脈的力量。我想這一點,即使孤僻如張愛玲也是無法否認(rèn)的,正如她在自傳體小說《小團圓》中所言,“她愛他們,他們不干涉她,只靜靜地躺在她血液里,在她死的時候再死一次!彪m然她并沒有見過他們,但大抵也只有那種唇齒相依的深深眷戀才會有這樣的感覺吧。于是,終于,帶著那耀眼卻也陰郁的光芒,她施施然走來,在九月梧桐細(xì)雨的日子里。 9月30日,一個月的最后一天,在人們整理完了一個月的情緒,在銀子進進出出中終于出了個賬目,在新的蒼綠夾袍外面要加上一件深色斗篷的時候,她也來了。那個時候,夏天剛走,冬天未至,上海的空氣已然不那么燥熱,梧桐樹里散發(fā)出一陣陣清涼的風(fēng),帶著香味的讓人若即若離的風(fēng),吹散了忙碌一天的用人的疲倦,從早上到晚上,他們左進右出,一趟又一趟地穿梭在這個大宅子里,只為了迎接這個宅子期待已久的一聲新生兒的啼哭。她清亮的眼眸,脆生生的啼哭,打破了這個大宅子沉寂已久的安靜,如一只美麗的夜鶯劃過黎明時刻最黑暗的天空,驚世駭俗,清絕出塵。 出塵,然后輕輕拂去了黃逸梵心上那一層厚厚的塵埃。她從老媽子手里輕輕接過自己的第一個孩子,微微笑了。想象著以后她會一點一點成為自己心目中那個乖巧伶俐的西方貴族淑女模樣,她把她抱得更緊了一些。匆匆從外趕回來的張志沂,穿過一扇又一扇門,一路小跑到自己的屋子里,看著自己喜歡的女子抱著他們的孩子,看著女兒在襁褓里晃動著眼睛,剎那間幸福和感動積聚在胸口,良久說不出話來,只是緊張地走來走去。屋子里很靜很靜,風(fēng)一直吹,在窗戶邊結(jié)出一股小小的力量,卷起滿屋子的祥和,輕飄飄地離去了。那時,愛玲還什么都不懂,卻只是為這種感覺莫名歡喜著,所以不哭也不鬧。 什么感覺呢?多年后,在腦海里不停尋找,愛玲想,原來這就是愛。 只是這愛,在這個宅子里,在她所知道的歲月里,總是來得快,去得也匆匆。于她父母如是,于她亦如此。所以她快樂恣意的童年時光,也因父母愛的消散而一去不復(fù)返。存在她腦海里讓她久久不忘的溫暖竟是祖父祖母的愛情。 張愛玲的祖父母感情好,這好像已經(jīng)成為家族中人的共識,祖父張佩綸在日記里亦寫到他和張愛玲祖母李菊耦持螯對飲,下棋品茗,還合著武俠小說《紫綃記》及食譜一部,雖然在張愛玲眼中,那小說枯燥無味,食譜也乏善可陳,但舊時婚姻,能夠如此和諧美好,已經(jīng)難得,所以,當(dāng)姑姑張茂淵告訴她說“我想奶奶一定不愿意”的時候,張愛玲簡直聽不進去。 因為在她的心中,那樣的時光是那么的恬淡美好,幾乎讓她想到了古人筆下“賭書消得潑茶香”“何當(dāng)共剪西窗燭”的景象。倚在窗邊,聽細(xì)雨潺潺,看著《孽;ā防锼麄兊谋蚕玻头路痦樦恢恍≈垡宦菲搅私系乃l(xiāng)夢境,炊煙裊裊,桃花映水,夕陽飛過石橋,在嘴角牽起美麗的弧度,一支竹篙搖啊搖,搖來一輪金黃的明月,羞澀地爬過樹梢,西廂里,不知誰家女兒,正將一對蝴蝶織就欲雙飛。 她驀然想起“現(xiàn)世安穩(wěn),歲月靜好”這樣的字眼來,想來也不過如此吧。多年后,當(dāng)她再想起這樣的場景時,有個男子執(zhí)筆,為她寫下同樣的話來,她癡癡地夢著,卻原來也不過只是鏡花水月一場,終敵不過命運的流離,原來即使一往情深,不知情之所起如杜麗娘,也不是人人都碰得到溫良男子柳夢梅。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于愛玲而言,那一場盛放只不過是姹紫嫣紅開遍,都付于斷井頹垣。 此后經(jīng)年,她將只是萎謝了。 然后,再冷眼看祖父祖母的故事,她開始猛然驚醒,當(dāng)年姑姑那一句大煞風(fēng)景的話未必不是事實,而他們二十多年的恩愛,也不全是詩情畫意,那些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瑣碎煩惱,只是愛玲自己輕易地屏蔽了。 她開始恍然大悟,愛情里,轟轟烈烈終不如細(xì)水長流。而天長地久,?菔癄,原來是那么容易枯掉。她也愿意開始相信,也許祖母李菊耦在最初也和所有的古代女子一樣,逃不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愛情命運。偶爾,張愛玲想起胡適說:“中國的女人,都應(yīng)該姓‘碰’,她們的幸福,完全決定于她們的運氣,碰到什么就是什么!闭娴氖墙z毫不差,那種自由戀愛、約定終身的橋段只會發(fā)生在故事之中,便是祖母這樣的相府千金,也只能在深閨之中聽天由命。 所以晚年,在《對照記》中張愛玲一改往日篤定的態(tài)度,通過祖母婚前婚后的照片變化,隱隱透露出他們這段婚姻的身不由己。她說,從十八歲到四十七歲,祖母的服飾發(fā)型幾乎沒有變化,只是十八歲的臉上忍著笑容,張愛玲猜她大概笑鉆在黑布下面的攝影師,四十七歲的臉龐依然很美,卻沉靜得仿佛只是一抹微光,無人知曉內(nèi)心沉浮。 是的,我不否認(rèn)李菊耦的感情從一開始就被規(guī)定了,但我也必須承認(rèn)她還是幸福的,她主動配合她那被規(guī)定的婚姻,一路走下去,應(yīng)該說,她做得很好。因為她的表情完全沒有悲苦女子臉上的愁苦,亦沒有命運顛沛流離的凜冽,我想,至少用張愛玲渴望的“現(xiàn)世安穩(wěn)”來形容她祖父祖母的婚姻,絕不為過。 而,愛玲,顯然,時光還在靜靜走。 P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