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段時期,人們提到柏遼茲的音樂總是說他輝煌嘹亮,如今人們認識到柏遼茲也寫過大量寧靜的音樂,甚至某些被認為是最宏偉的音樂也是因為含蓄而取得令人難忘的效果,浪漫主義的熱情并沒有削弱其作品的古典主義的嚴謹和純正。作為配器大師和19世紀激情的闡釋者,他的音樂帶有那個時期的復雜性。除非指揮和演奏者掌握好音樂的分句、變幻無常的節(jié)奏、細膩的配器,以及即使在最活躍的作品中也潛藏著充滿激情的悲愴,否則很難說對他的音樂是理解深刻和充分的。柏遼茲(HectorBerlioz,1803~18690)法國杰出的作曲家、指揮家。生于法國南部一個小鎮(zhèn)的醫(yī)生家中,1820年學習醫(yī)學。自幼酷愛音樂,但家庭卻希望他能繼承父業(yè),最后終以與家庭脫離關系為代價選擇了音樂道路。1822年起以音樂為業(yè),他畢業(yè)于巴黎音樂學院勒須爾教授作曲班。年輕時是個富于小資產(chǎn)階級革命精神的浪漫主義作曲家,曾寫過《希臘革命》大合唱。法國七月革命時,走上巴黎街頭高歌《馬賽曲》,后又把該曲改編為大型管弦樂隊與二重合唱的樂曲。同年,創(chuàng)作了《幻想交響曲》使他名聲大振。還寫了《羅密歐與朱麗葉》(獨唱、合唱與樂隊)、《哈羅德在意大利》(中提琴與樂隊)、《羅馬狂歡節(jié)》(樂隊序曲)、《安魂曲》(樂隊與合唱)、《貝文努托·切里尼》(歌。、《浮士德的沉淪》(傳奇。┑群芏嘧髌贰(chuàng)作時力求創(chuàng)新,除采用“固定樂思”的手段外,還以新穎、明澈的配器效果和戲劇化的處理方法來豐富交響樂的表現(xiàn)力。所著《配器法》一書已成為音樂技術理論的經(jīng)典文獻之一。一生在貧困饑寒中度過,老年時又不幸喪妻喪子,終于悲慘地病逝于巴黎。柏遼茲是法國浪漫主義風格的典型的代表。他開創(chuàng)了浪漫主義標題交響音樂的道路,擴大了音樂反映生活的能力和范圍,并使其更為易解。柏遼茲在交響樂的結(jié)構(gòu)、樂曲的體裁諸方面勇于革新,發(fā)展了傳統(tǒng)形式。在他的創(chuàng)作中,微妙的樂器組合使樂隊呈現(xiàn)出新的音色、效果和色彩。他所著的《管弦樂法》一書有廣泛影響。主要作品有:交響樂《幻想交響曲》、《羅密歐與朱麗葉》、《浮士德》、中提琴與樂隊《哈羅爾德在意大利》;合唱曲《安魂曲》;管弦樂序曲《羅馬狂歡節(jié)》;歌劇《貝文努托·切里尼》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