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帝”這個獨一無二的特殊身份,在帝制長達(dá)兩千余年的中國社會絕不僅僅是一個可有可無的象征性符號。尤其是在帝制結(jié)束、民國初肇的特殊歷史時期,在立憲派,共和黨人,舊式軍閥,不新不舊、不中不西的文人學(xué)子,成分極為復(fù)雜的遺老遺少,以及在帝制下生活的蕓蕓眾生的眼里,“末代皇帝”更是代表了一股勢力、一種文化傳統(tǒng)。誠如文化奇人辜鴻銘在北大課堂所言,有人頭頂上的辮子沒了,但是頭腦中的辮子剪除了嗎? 因此,溥儀的一生注定了他的社交圈子極廣:遜位前后的帝師,如陳寶琛、莊士敦等;民國初年的軍閥政要,如馮玉祥、張勛、徐世昌等,乃至知識界名人如泰戈爾、胡適等,都或多或少、或深或淺與溥儀有過程度不同的交往。勾勒、還原這些交往的原貌,可以使讀者更深切地感受晚清民初直至1950年代前后中國上流社會各界人士的思想觀念、價值標(biāo)準(zhǔn)的嬗變過程及其產(chǎn)生的社會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