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里膽怯,卑微,伏低伏小,在作品里卻放肆,自在,爬高涉險, 是個矛盾人。 因為愛得太深,我神經(jīng)似的敏感,容不得眼里有一粒沙子,見不得生活里有一點污穢, 而變態(tài)成熾熱的冷靜,驚喜的慌恐,迫切的嫉恨, 眼睛里充滿了淚水和憂郁。 別人寫到不愿意表述的內容時常以“×××”代替,而我則習慣使用“□□□”,此外別無深意。 ——賈平凹 有兩個苦熬過程,對形成賈平凹以后創(chuàng)作有決定作用。一個是二十年的生活苦熬,這養(yǎng)成了他奮發(fā)苦斗、自強不息的“存在”精神,在這個世界上他首先要爭得的是自己的存在和被外界認可;另一個苦熬是西北大學創(chuàng)作準備期的苦磨苦修,這鑄就了他以后打不爛撲不滅頑固不化的奮斗精神。他這樣一個山地之子,在神圣的文學殿堂里,在粗聲大氣的城市人面前,心理上處于劣勢,面對別人的優(yōu)越感他忍不住就自卑自賤。他深知文學的艱難,走一步看一步,但卻步步堅定,步法雖慢卻也穩(wěn)當。 賈平凹較集中地接觸了中國傳統(tǒng)哲學和儒、釋、道的典籍,盡管這些學說是那樣的不同,他卻從里面看到了“同”,這就是世界之大、之雜,都可以歸于“一”,歸于一種哲學的解釋。這些解釋所滲透的哲學盡管很誘人,但在今天卻不能原封不動地接過來,于是,他開始了求自己的“一”的過程,企圖建立自己觀察、解釋世界的獨立的世界觀——曠達的哲學觀、人生觀、美學觀。 《賈平凹評傳》,全書20萬字,18個章節(jié)中按照時間順序描寫賈平凹的創(chuàng)作發(fā)展以及讀書生活、詩書畫、性格心理、作品的文學意義等,以大量體察入微的生動細節(jié)讓讀者看到賈平凹是怎樣一個“在生活里膽怯、卑微、伏低伏小,在作品里卻放肆、自在、爬高涉險的一個矛盾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