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此生注定愛就是痛


作者:月下     整理日期:2017-04-02 07:43:16


  本書講述了一個天才女作家對苦難生命深深的悲憫,一個命薄如花的女性對愛與溫暖的深深渴望。她既率真倔強、無畏堅強,又多愁善感、纖柔脆弱,她不能忍受沒有愛的日子,從一個愛人到另一個愛人,她品嘗過愛的歡欣和溫暖,但更多的卻是無邊的掙扎與苦痛。她遇到過很多男人的愛,可卻沒有一個真正心疼憐惜懂她的愛人。呼蘭河流淌著她的童年,淺水灣聆聽過她的嘆息。從異鄉(xiāng)到異鄉(xiāng),她一生經(jīng)歷風(fēng)寒,用生命書寫傳奇。短暫的一生如彗星劃過夜空,明亮熱烈而又孤獨凄涼……
  月下以不牽強附會的簡單和不虛飾夸張的直接,精準(zhǔn)地梳理了傳主的身世生平,清晰地勾畫出人物的形神風(fēng)貌,并以這種簡單直接達(dá)成的敏銳,徑入這位傳奇女子的精神和心靈世界,取其內(nèi)核,示人以誠。月下雖然年輕,卻有著成熟作家對世象人心的深入洞察,善于發(fā)掘最內(nèi)在的本質(zhì),凝煉最鮮明的特點,從而令讀者形成透辟的認(rèn)識。
  蕭紅31歲在戰(zhàn)火動蕩和貧病交加中凄然離世。31歲的年紀(jì),在如今后現(xiàn)代的中國社會,尚可自稱或被人稱為“女孩兒”,尚可揚著天真爛漫的笑靨,在父母膝前或男友懷抱里撒嬌。而蕭紅,卻已經(jīng)受過煉獄般的饑餓與凌辱,華發(fā)早生,形容荒涼,相對于她的文學(xué)天才和達(dá)成的文學(xué)成就,這位“文學(xué)洛神”的身世可謂命途多舛,她的早逝稱得上夭折,更引人落淚,令人扼腕。年紀(jì)相仿、同樣富于寫作才華的月下在為她作傳中,仿佛視其為自己的異代姐妹,于敘評中飽含“了解之同情”;但不同的是,月下足夠理性,也足夠獨立,下筆切中肯綮,既哀其不幸,更怒其不爭。說來,天真,相對于萬馬齊喑的老于世故,實是難得的、理應(yīng)呵護與謳歌的品質(zhì)。月下“怒”的,是蕭紅天真背后的混沌,那對自己女性身份的怨艾,對感情的懵懂和對男性的屈從;爭的,是脫離了混沌的清明,是自知而自信的天真。
  月下說:“蕭紅的本性里潛伏著小女人的狡黠、虛偽和虛榮,然而這也是一般女子或者說普遍的個體生命求生的本能。正如在蕭紅的小說里一直表現(xiàn)的人物,他們過多地用本能活著!边@一點評可謂精到。是的,蕭紅是靠本能而活的人。她的求生和求知,她的人生和作品,她的愛情和親情,無不充滿了原生態(tài)。對于這個世界,蕭紅是短兵相接,刀刀見血的,沒有半點的虛與委蛇。
  
  比較一下蕭紅和張愛玲,感慨頗多。相同點不少:兩個人都姓張,都曾被父親囚禁、出逃,都稱得上不世出的才女。不同點則更多:張愛玲洞察一切,躲進小樓成一統(tǒng);蕭紅處處碰壁,頭破血流闖江湖。張愛玲臨水照花,一遇胡蘭成旋即枯萎;蕭紅寸寸斷腸,歷經(jīng)汪恩甲、蕭軍、端木蕻良,臨終卻還愛上了駱賓基。張愛玲只恨“紅樓夢未完”;蕭紅卻自比書中學(xué)詩的那個“癡丫頭”香菱。
  
   1942年1月22日,蕭紅于香港病逝。臨終,她寫下:“我將與藍(lán)天碧水永處,留得那半部紅樓給別人寫了。”還有,“半生盡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31歲夭亡,她是真的不甘,那半部紅樓注定無人再寫。她也真的像香菱一樣:“我自應(yīng)憐應(yīng)自嘆,人間天上不團圓”!
  
  蕭紅是亂世人間的一株凄苦植物,分分寸寸執(zhí)拗,枝枝葉葉傷情。多年之后,曾傾心于她的聶紺弩到淺水灣掃墓,留詩曰:“呼蘭河畔花成浪,越秀山邊鳥作鐘。萬紫千紅猶有恨,恨無葉此與蕭紅!
  
   蕭紅是喜歡熱鬧的,九天之上,若有青鳥銜此書予她,不知她作何感想?
  
  月下, 80后女子,現(xiàn)居北京,曾任策劃編輯,網(wǎng)站設(shè)計師,現(xiàn)為自由撰稿人。多家報紙、雜志特約作者,《新魅力》專欄作家,出版長篇小說《你是笙歌我是夜》,文化隨筆《愛恨不如期:遺世獨立張愛玲》《傾我至誠 為你鐘情:張國榮的影夢人生》。
  博客http://blog.sina.com.cn/zyhf999





上一本:法蘭西第一女杰:羅蘭夫人傳 下一本:貝多芬百年祭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此生注定愛就是痛的作者是月下,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