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大師林語堂親自操刀,再現(xiàn)一代女皇武則天的傳奇。從侍女到女皇,極致**,一路坎坷,縱橫天下五十年,無字碑一座,是非功過任評說。一個集合殘忍與智慧的女人,一段承載光榮與夢想的人生,百年和文章論,妙語從頭評是非,宿疾不因尊者諱,窮源人性入三分。武氏于練盡責,頭腦清晰,在宮中專管太宗皇帝的衣庫,自然非常稱職。武氏亭玉立,極其健碩,臉方,下頜秀美,兩眉明媚,兩鬢微寬,有自知之明,料事如神,治事有方! ‰m然他講的是數(shù)十年前中國的精彩,但他的話,即使在今天,對我們每一個美國人都很受用。 第二章太宗皇帝 在大唐貞觀廿三年(紀元后649年),在秀麗的終南山里,那蒼松綠柏環(huán)繞的翠微宮里,先曾祖父太宗皇帝正在含風殿染病在床。那座行宮是祖父的避暑宮殿,和長安有一溪谷相通,溪谷之中,風光佳絕,清流橫貫谷中,清澈見底,潺諼成韻,自山巒間瀉下,流往長安南郊,南郊近珠江湖一帶,別墅山莊,櫛比鱗次。終南山再前行,并于峰巒嵯峨的太白山脈。但終南山在長安附近,高出長安約有一千尺,自為一平原,隱僻幽靜,別成一天地。終南山這所行宮,構造簡單,是一座農莊式的別墅,用一座舊宮殿拆下來的木材建筑。太宗皇帝一向作風如此。以大唐一代開國君王之尊,宮殿樓臺,決不求其輝煌壯麗。自己居住在隋朝遺下的宮殿里,數(shù)處小補加修,已覺稱心滿意,因為他深知過去數(shù)十年中,兵連禍結,庶民飽受涂炭,貧困未蘇,大興土木,必增稅收,并非造福百姓。在皇宮之中,他確曾飭建凌煙閣,但那是為了紀念二十四位開國功臣,因為他們多年保駕,東征西戰(zhàn),奠定邦國之基,使百姓重享太平之福。太宗皇帝極重道義,修建凌煙閣,純粹是感念當年戰(zhàn)場上的將士和友人,把諸功臣的肖像繪在凌煙閣上,一則借以慶重臣之功,一則借以志太宗自己的勛勞。 太宗皇帝兩個月前染患痢疾,雖然有時顯得輕些,但始終沒有完全治好。全身精力似乎都已耗盡,現(xiàn)在虛軟虧損已甚。他覺得大去之日已經為期不遠了。 太宗皇帝今年五十二歲,不幸身染重病。因為身為武人,雖然年過半百,但素質極健壯,對猛將謀士真是深仁厚澤,為古今所稀有。太宗以天縱英才,領袖群倫,為人直爽而寬厚,臣子有過,必坦誠相告,自己有過,也命臣子力諍直諫。太宗御下,英才賢士,濟濟一時,剛毅廉直,盡于朝政。仁圣天子一片愛臣之心,文武百官無限敬君之意。不知為了什么,臣子雖眾,竟覺得集眾才于一身,也不及太宗皇帝之英偉睿智。太宗皇帝在戰(zhàn)場之上,不避石矢煙塵之險,曾親率大軍遠征高麗,又統(tǒng)帥諸將北征突厥,擊潰突厥聯(lián)軍,西方拓邊至土耳其斯坦,臨近了里海。又曾遣將自北部進攻印度,迫使尼泊爾入貢天朝。太宗為人大公無私,平易近人。雖然虬髯如戟,可以懸弓,看來猙獰可畏,實則仁厚愛民,如保赤子。即此一點愛民之心,就構成了輝映千古的大唐的力量。太宗皇帝深得民心,而人民對大唐皇室的效忠就招致了武氏夢幻的破滅。以上所述正好做本書后文的對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