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夏震武卷


作者:王波     整理日期:2016-09-12 21:44:26


本書簡介:
  今日的歷史敘事中,似已難尋獲清末著名理學家夏震武的身影。他的例子揭示了近代尊西崇新的大背景下,一位矢志堅守理學傳統(tǒng),以承繼道統(tǒng)自命的讀書人所遭受的困厄。這位在時人看來最“頑舊”的衛(wèi)道士,不僅需辨析陸王心學、乾嘉漢學,以與之爭勝,更要直面西學的沖擊壓抑,并作出有力的回應(yīng)與調(diào)適,以求在新的時代競存。這個過程中,傳統(tǒng)與反傳統(tǒng)的因素在這位理學家身上詭論性地糾纏在一起。本書收錄夏震武的著述四種,以資觀察其紛繁復雜的思想樣貌。
  作者簡介:
  人物簡介
  夏震武,又名震川,字伯定,號滌庵,浙江富陽人。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進士,后授工部營繕司主事。短暫的仕宦生涯后,辭官居于鄉(xiāng)。清末被選為浙江教育總會會長,兼任浙江兩級師范學堂監(jiān)督。后曾任教京師大學堂。晚年講學于靈峰精舍,致力講求程朱理學,提倡孔孟之道,時稱靈峰先生。其著作有《人道大義錄》、《悔言》、《悔言辨正》、《衰說考誤》、《寤言質(zhì)疑》、《〈大學衍義〉講授》、《孟子講義》等。
  編者簡介
  王波,山東萊蕪人。北京大學歷史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中國近代文化與社會。
  目錄:
  靈峰夏先生墓表周鐘岳
  夏靈峰先生行實王展成
  人道大義錄
  《人道大義錄》序
  夫道篇
  婦道篇
  父道篇
  子道篇
  君道篇
  臣道篇
  附錄
  《大學衍義》講授
  答姚生《大學》疑問
  答任生《大學衍義》質(zhì)疑
  目錄:
  靈峰夏先生墓表周鐘岳
  夏靈峰先生行實王展成
  人道大義錄
  《人道大義錄》序
  夫道篇
  婦道篇
  父道篇
  子道篇
  君道篇
  臣道篇
  附錄
  《大學衍義》講授
  答姚生《大學》疑問
  答任生《大學衍義》質(zhì)疑
  答郁生《大學》、四書請益
  《〈大學衍義〉講授》總指
  《〈大學衍義〉講授》目次
  明責任
  端治本
  正學術(shù)
  孟子講義
  《孟子講義》序
  《孟子講義》卷上
  蒞學演說
  勉言
  述四書源流
  述孟
  述孟子通五經(jīng)
  辟利篇
  往見篇
  適梁篇
  仁義篇
  同樂篇
  王道篇
  父母篇
  無敵篇
  定一篇
  井田篇
  保民篇一
  保民篇二
  保民篇三
  保民篇四
  保民篇五
  保民篇六
  黜霸篇
  好樂篇
  交鄰篇
  砭疾篇
  進賢篇
  守學篇
  效死篇
  《孟子講義》卷下
  知言篇上
  知言篇中
  靈峰精舍學規(guī)六則
  明倫
  窮理 
  靈峰先生集
  《靈峰先生集》序
  《靈峰先生集》卷一論辨
  狄青
  于謙
  秦檜
  王猛
  宋高
  夏侯
  明思宗
  魏孝文帝
  仲子
  李若水
  管寧
  狄仁杰
  黃巢李自成
  黃宗羲顧炎武
  姜嫄、后稷辨
  釋言
  《靈峰先生集》卷二序跋
  《悔言》序
  《擷蔬垂訓圖》跋
  《衰說考誤》序
  《詩序辨》序
  《悔言辨正》序
  《悔言附記》序
  《六禮或問》序
  《寤言質(zhì)疑》序
  《黃海門遺集》序
  《〈資治通鑒后編〉校勘記》序
  《人道大義錄》序
  《資治通鑒后編》序
  《富陽靈峰夏氏宗譜》序
  《賀復齋清麓文集》序
  《嘉定、長二先生奏議》序
  《長白寶竹坡先生年譜》跋
  《〈大學衍義〉講授》總指
  《天臺茅園張氏宗譜》序
  《靈峰夏氏族譜》序
  《靈峰先生集》卷三奏議
  謹請修明祖制以扶國折
  樞臣誤國請旨立賜黜責以肅紀綱而保宗社折
  約不可從戰(zhàn)當早決折
  請改定科舉新章折
  謹請講學法祖以輔養(yǎng)圣德折
  謹請慎選宗室豫教養(yǎng)以重國本折
  端本建極正圣心以正天下折
  應(yīng)詔進言謹陳中興十六策吁請宸斷奮發(fā)施行以
  存宗社而保中國折
  要盟不可曲從改約必宜熟計折
  樞臣庇逆懷奸請旨立賜處分以除內(nèi)間而保宗社折
  部臣沮遏言路請旨議處折
  專命不可稽誅改約必宜遣使折
  懇恩俯準前請以重使命折
  情輕法重吁懇恩宥以廣皇仁而伸公議折
  《靈峰先生集》卷四上書牘上
  上竹坡先生
  上李蘭生先生
  上張致夫先生
  復徐季和先生
  復竹坡先生
  復張季玕
  復應(yīng)敏齋廉訪
  復黃藻軒、黃立山、胡仰山、鄒秉乾
  復周亦韓
  復楊正
  復周亦韓
  復王積成孝廉
  復竹坡先生
  復廖養(yǎng)泉觀察
  復張季玕
  與張季玕
  復鄒秉乾
  復竹坡先生
  復竹坡先生
  復鼓山書院董事俞師旦、陳福堂、呂毓昌、陳之
  復趙展如中丞
  上徐季和先生
  復徐季和先生
  復徐季和先生
  復安曉峰侍御
  復袁重黎觀察
  復孫佩南大令
  復金性山孝廉
  復袁重黎觀察
  復徐季和先生
  與文叔平學使
  復文叔瀛學使
  復汪半樵大令
  復某
  復文叔瀛學使
  復文叔瀛學使
  復文叔瀛學使
  《靈峰先生集》卷四下書牘下
  與文叔瀛學使
  復文叔瀛學使
  復郭蓉汀
  復張次陶
  復陸鳳石侍郎
  復文叔瀛學使
  復安曉峰侍御
  與浙江教育總會會員
  復兩級師范學生
  與兩浙父老
  與劉幼云總監(jiān)督
  復劉幼總監(jiān)督
  與劉幼云總監(jiān)督
  復陳柯廷
  與柯鳳孫
  復劉幼云總監(jiān)督
  復譚彝仲提調(diào)
  與分科大學學生
  復孫仲玉
  與劉幼云總監(jiān)督
  復劉幼云總監(jiān)督
  與劉幼云、安曉峰
  復唐元素
  復馬彝初
  復張范卿
  復章一山
  復朱介人都督
  復朱介人都督
  與章一山、孫伯琴、張范卿、管向定
  復管向定
  復管向定
  與章一山
  復姚仲實
  復政事堂
  復朱少
  復章一山
  復呂戴之都督
  請代奏起行日期呈
  請捐賞津貼銀兩助賑呈
  咨呈浙江巡撫增韞
  《靈峰先生集》卷五贈序
  贈鄭念農(nóng)序
  贈汪莘農(nóng)序
  贈黃新莊序
  贈徐侍郎視學安徽序
  贈文侍郎視學廣東序
  贈高太常序
  贈馬通伯序
  贈孫伯琴序
  贈樓淡安序
  別分科大學諸生序
  贈張范卿序
  贈姚生梓芳序
  贈管向定序
  贈王心齋序
  贈蔡鐘栽序
  贈劉寶書序
  兩級師范訓詞
  勉言
  勉言三
  勉言四
  《靈峰先生集》卷六碑志
  亡弟季安墓志銘
  夏府君墓表
  昆山徐仲武墓志銘
  陳再陶墓志銘
  孫伯琴權(quán)厝志
  黃新莊墓表
  張補瑕墓表
  黃巖管君墓志銘
  先妣汪安人行略
  外祖母王孺人行略
  《靈峰先生集》卷七敘記
  上書紀略
  永康應(yīng)氏義田記
  召見恭紀
  后上書紀略
  浙江教育績品展覽會記
  《武當紀游二十四圖》記
  《靈峰先生集》卷八箴銘
  五箴
  講座銘
  《靈峰先生集》卷九頌贊
  林文忠公頌
  先圣孔子像贊
  先師孟子像贊
  《靈峰先生集》卷十哀祭
  祭妹蔣叔夏文
  祭徐季和先生文
  祭竹坡先生文
  祭黃藻軒文
  祭吳豳農(nóng)文
  分科大學三生哀辭
  祭文舜臣侍郎文
  祭鄭念農(nóng)姊夫文
  祭張補瑕文
  祭孫生伯琴文
  祭妹黃季夏文
  《靈峰先生集》卷十一詩辭
  述《騷》
  菊
  古寺
  夜泊
  古寺
  江干
  靜坐
  痛讀
  獨立
  寄諸同志
  小園
  涼月
  幽居
  把酒
  州雨
  哭亡弟季安
  其二
  哭亡弟季安
  城上
  長望
  高樓
  山
  寄竹坡先生
  昭君
  京華
  即席口占呈竹坡宮詹
  鳳凰
  寄竹坡先生
  醉后
  庚辰詠昭君舊作復成一絕
  哭周嶧涵兼悼朱甫亭
  寄坡先生
  寄黃藻軒
  述學上篇
  述學下篇
  致崇道堂諸君
  讀董
  讀《學海堂經(jīng)解》、《四庫提要》書后
  庚子十月再奉朝命召對行在旋即告歸過鎮(zhèn)江游焦山寺
  寺僧出先師竹坡侍郎黃帶題句觀之感題四絕
  閑居獨立
  來日難
  岳仙禽賦詩見懷有“靈峰更比東山秀,應(yīng)有堯天名世臣”之句
  次韻答之
  歲寒六詠
  山中訪隱者不遇
  雪后探梅
  春日山居即事
  夏夕即
  月
  山居即事
  九月龜溪
  山中訪故人不遇
  雨后浙東諸山
  山居即事
  閉門
  七月攜迪兒游龜溪作
  七月再游龜溪作
  八月三游龜溪作
  十月游前塢作
  重九日攜迪兒游陰岸岡
  夏日即事
  夏日曉起即事
  游白巖山
  山居詠懷
  閏月二十六日作時不雨已四十日矣
  龜溪詠
  病中詠懷
  病中即事
  病中晨起觀花木有感
  王心齋千里來視疾詩以答之
  王心齋辭歸詩以送之
  虞美人
  玉連環(huán)影
  蘭陵王
  滿江紅
  瑣窗寒過方家莊拜舅氏汪榕村先生墓
  天仙子
  南柯子
  好事近
  又
  滿江紅
  卜算子
  又
  巫山一段云
  滿江紅
  菩薩蠻
  《靈峰先生集》跋管贊程
  《靈峰先生集》跋劉子民
  《靈峰先生集》跋蔡克猷
  《靈峰先生集》跋何紹韓
  夏震武年譜簡編自東胡猾夏,歐梟美蜮,交相熒眩,吾民之猶有恥心,不欲終為左衽者,誰之力也?于此而不為特別保護,則是輕鄉(xiāng)邦之耆德,重異域之賓師,以云紹隆漢族,倜乎遠矣。僧侶無賢不肖,一切皆與特別保護,則漢土之學者,雖豪橫如王先謙,矯飾如夏震武,弛如王闿運,漢宋舊學,薪火相傳,數(shù)子猶能保其余燼,宣揚國光,終勝神道,亦猶愈于新學鄙生,獨不當特別保護耶?
  ——章太炎:《革命軍約法問答》(1908年7月10日)
  夏震武先生雖則只知崇古,不善處今,但是五十年來,像他那樣的頑固自尊的亡清遺老,也的確是沒有第二個人。比較起現(xiàn)在的那些官迷財迷的南滿尚書和東洋宦婢來,他的經(jīng)術(shù)言行,姑且不必去論它,就是以骨頭來稱稱,我想也要比什么羅三郎、鄭太郎輩,重到好幾百倍。
  ——郁達夫:《釣臺的春晝》(1932年)
  論者以靈峰之殿清代程朱派的理學,比之章炳麟之殿漢學的古文派、康有為之殿漢學的今文派。自東胡猾夏,歐梟美蜮,交相熒眩,吾民之猶有恥心,不欲終為左衽者,誰之力也?于此而不為特別保護,則是輕鄉(xiāng)邦之耆德,重異域之賓師,以云紹隆漢族,倜乎遠矣。僧侶無賢不肖,一切皆與特別保護,則漢土之學者,雖豪橫如王先謙,矯飾如夏震武,弛如王闿運,漢宋舊學,薪火相傳,數(shù)子猶能保其余燼,宣揚國光,終勝神道,亦猶愈于新學鄙生,獨不當特別保護耶?
  ——章太炎:《革命軍約法問答》(1908年7月10日)
  夏震武先生雖則只知崇古,不善處今,但是五十年來,像他那樣的頑固自尊的亡清遺老,也的確是沒有第二個人。比較起現(xiàn)在的那些官迷財迷的南滿尚書和東洋宦婢來,他的經(jīng)術(shù)言行,姑且不必去論它,就是以骨頭來稱稱,我想也要比什么羅三郎、鄭太郎輩,重到好幾百倍。
  ——郁達夫:《釣臺的春晝》(1932年)
  論者以靈峰之殿清代程朱派的理學,比之章炳麟之殿漢學的古文派、康有為之殿漢學的今文派。
  ——蔣伯潛、蔣祖怡:《諸子與理學》靈峰夏先生墓表
  錄自《文瀾學報》1935年第1期,17~21頁。
  昔者微言既沒,百家蜂起,道術(shù)幾為天下裂。自子輿氏后,有能窺道之藩籬者,漢董氏、唐韓氏而已。宋諸儒出,大道復明,而源遠末分,偽儒間作,亦時有佛老之難,門戶之爭。然圣道炳若日星,則異端不得肆其辭,天下亦不至遽罹其禍。晚清之季,西學勃興,陋儒炫其富強之術(shù),欲舉吾中國衣冠禮教而從之,棄綱常倫埋如敝屣,視詩書禮樂為土苴,生民之患,至斯而極。于時有昌明正學,毅然以斯道為己任,思撥亂世反之正者,獨靈峰先生一人而已。
  先生諱震武,字伯定,號滌庵,浙江富陽人。世居邑之靈峰山下,學者稱為靈峰先生。其先本姒姓,周時受封于杞,杞亡,改姓夏。后回會稽,又析居永興,元時乃徙今里。曾祖諱宏業(yè),祖諱文昭,皆未仕。祖早世,以兄諱文華子為后,即先生父,諱范金,貢生也。先生為長子。父師法宋儒,踐履篤實。母為同邑汪諱廷栻之女,習禮明書,謹嚴有法度。先生幼承庭訓,動止凝重如成人。五歲受讀于母,學《毛詩》、《大學》、《中庸》,皆成誦。稍長,遍通諸經(jīng),遭亂未嘗輟讀。喜縱覽史鑒,見前哲忠孝大節(jié),往往欷歔愛慕,欲效其所為。
  同治十二年舉于鄉(xiāng),明年成進士,會試總裁萬公青藜見之,嘆為不可一世之才。適先生以疾未覆試歸。侍郎宗室寶公廷,故為鄉(xiāng)試舉主,亟稱先生資性近道,當研窮理學,為第一等人。先生少負經(jīng)世之志,慷慨以諸葛武侯、李忠定自期,聞公言,乃日孳孳于程朱之學,顧陸王猶兼取之。后四年入京,先生名已起,朝貴人爭欲致門下,不可,益競競持名節(jié)。適朝考又以疾未赴。越三年,考授主事,選職工部營繕司。先生入則正色危坐,凜然不可以非義干;出則讀書私舍,未嘗通名姓于勢要之門。同列已嚴憚之。既而乞養(yǎng)改教職,先生父誡以仕當聽上所授,毋自擇。又部曹俸薄,向皆仰給于印結(jié)錢,先生父誡勿取,曰吾能斥產(chǎn)資汝。于是先生安于職,而慨然有致君之思矣。
  光緒六年八月,上疏請修明祖制以扶國本,不報。時收復新疆,與俄畫界,遣使訂約,多違失。先生憤甚,以九月疏劾柄臣沈桂芬、王文韶,乞賜罷責;又劾恭親王、寶鋆、景廉,下部嚴議。復具疏言俄事有五誤、十可戰(zhàn)、一不可戰(zhàn),陳戰(zhàn)守十六策,皆人所不能言者。故事,司員上封事,必請于尚書,乃得代奏。尚書翁公同龢,以先生辭多激切,尼之。先生曰:疏既具,志早決矣,尚書不代奏,司員顧不可至都察院劾尚書乎?翁公謂戰(zhàn)守十六策甚當,獨司員參大臣,本朝無此例。先生曰:有欽定臺規(guī)在,司員何不可參大臣?本朝二百余年無參大臣之司員者,非例不可,人不為也。明楊椒山參嚴嵩,劉念臺參魏忠賢,彼皆司員也。尚書受國厚恩,視樞臣主議誤國不力爭,反沮遏言路,何面目見天下士大夫?翁公聞言,乃代奏。旨下留中。先生以言不用,遂乞歸。
  先是南皮張公之洞與先生論學不合,及張公巡撫山西,疏薦先生曰:夏某學贍才高,潛心理學,貞固讜直,有古人之風,稍加歷練,其材器實邁凡庸。早年論事,與臣齟齬,然薦賢為公,臣不敢是己非人,致蹈蔽賢之咎。先生以家居養(yǎng)親,故不出。父歿,遺命以禮治喪。既葬,猶寢苫枕塊于墓側(cè)。母歿,遺命治喪亦如之。新昌士紳固請主講鼓山書院,先生拒之曰:三年之內(nèi),誓不出墓廬一步。會甲午,我與日本戰(zhàn)失利,明年,和議成。先生以主辱臣死之義,無分貴賤,欲效吳可讀故事,草疏千言,以死諫。戚舊交書切責,謂墓廬非死諫之地,廢員無死諫之責。先生默然,為毀其草乃止。
  當是時,朝臣益泄沓無振作氣。趙公舒翹被命巡撫江蘇,貽書商先生出挽厄運,辭之;諏幊靥珡V道袁公昶,請主講中江書院,亦以疾固辭。二十四年七月,朝命吏民得上書言事,先生已草疏乞改科舉新章,防流弊?涤袨、梁啟超等謀變法,間兩宮,變卒作,朝旨遂寢前詔。先生疏不得上,慮宮闈有非常,書抵浙江學使徐公致祥,速入奏調(diào)和兩宮,請?zhí)笾迹瑥V求忠孝儒臣,置上左右,朝夕納誨。公故以鄉(xiāng)試舉主知先生,得書即馳奏。
  二十六年七月,京畿亂民以拳教肇禍,殺外使,八國聯(lián)軍陷京師,兩宮狩陜西。浙江學使文公治,疏薦先生可大用,恐先生終不出,踵至勸先生急君父難速行。先生痛各省疆帥擁兵不勤王,九月聞?wù),疾奔行在。以外兵蹂宮禁為國大辱,奏兩宮罷和決戰(zhàn);外人脅戮親貴大臣,損國體,必〈不〉可從;乞急召云南提督馮子材,付以戰(zhàn)守事。先后七上疏,皆軍國大計。榮祿、王文韶、鹿傳霖皆袖手俟和議,惡先生言伉直,輒龁之。太后召諸臣,揮涕責之曰:夏震武一草莽小臣,眷眷愛國若此,爾等身為大臣,乃竟不若彼耶?時先生直聲震海內(nèi),一時正人皆倚以為重,交章薦先生,朝廷始有軍機處存記之命。全權(quán)大臣慶親王奕劻、李鴻章,奏洋人言朝廷果有意議和,當先罷黜夏某。而先生固已乞歸矣。既歸,外人惡先生主戰(zhàn),猶列禍從,脅朝廷并治。太后忿然曰:夏震武家居二十年,拳亂時足跡未至京城,焉得誣?力持不可。
  逾年,兩宮回鑾,甘肅提督董福祥陰集舊部,欲留車駕還都關(guān)中,不聽,則奉皇子監(jiān)國,起先生主內(nèi)政,而自率師東出復兩京。遣使以書來商,先生復書力止之。既再歸,省吏邑宰以修邑志、任學校來聘,皆不就。宣統(tǒng)元年,浙江教育總會公推先生為會長。既而學務(wù)公所議長陸公元鼎、巡撫增公韞、提學使李公傅元復固請監(jiān)督兩級師范。先生至教育會,則以廉恥教育宣于眾。及任師校,亦以是勵諸生,謂大亂將作,救亡之策,莫急于倡廉恥以正人心,聞?wù)吒袏^。受任六月,絕干請,杜奔走,忤當事意,諸教習亦不便其所為,私相結(jié)以訐先生,先生遂引去。
  時寶公早逝,兩公子以庚子殉節(jié)京師,三孫復相繼物故。先生慟之,逾年至京吊其家,搜公疏稿刻之。劉公廷琛方為京師大學總監(jiān)督,聘先生總教七科。固辭不獲,乃受任,以《孟子講義》、《〈大學衍義〉講授》教諸生,學風為之一變。未幾,舉御史安公維峻自代以去。劉公復強先生出,再至則武昌兵事起,先生亦遂還居故里矣。大總統(tǒng)袁世凱,浙江都督朱瑞、呂公望,以書幣聘先生,悉辭不就。自是杜門不出,足跡不及城市。嘗謂元世祖起自漠北,用一許魯齋,而能存中國衣冠;清圣祖屢議復古,而辮發(fā)胡服,終為滿族所尼,仍其陋俗,亡我古制。當時如安溪李文貞游釣臺詩曰,笄發(fā)乏筠節(jié),讀之已不勝其祖國之思。當寶公未薨,先生惓惓以衣冠為請,公曰:我若當國,必以君言上于朝。乃公以偃蹇終,先生亦不獲遽行其志。悲夫!
  先生更辛亥之役,謂今日大變,儒者當為先圣先王之道法守節(jié),而非拘拘于一姓之存亡,乃笄發(fā)委貌,玄衣垂紳,昭其志節(jié)。聞望既隆,從學之士,自江、浙、魯、豫、秦、晉、滇、粵以迄朝鮮,咸以得及門請業(yè)為幸。先生嘗自任曰:達而在上,救天下以政;窮而在下,救天下以學。國無道,至死不變,今其時矣。其教門人曰:敬義夾持,文行并進,以勇行實踐為入德之門。
  自言少時為學,亦喜老氏觀妙觀竅及釋氏認取本來面目之說,雞鳴而起,靜坐達旦。既而悟靜坐乃異端放任自由所為,非圣門居敬之學,以用敬不用靜為程朱晚年定論。又以陸王認心為性,必至猖狂無忌,自此確守程朱,以居敬窮理力行交修為用力之途,以窮理為知言之本,以居敬力行為養(yǎng)氣集義之功,合孟子、程朱而一之。其規(guī)模氣象,得乎孟子者為多。目睹邪說橫行,全國波靡,將有蔑倫背理亡國滅種之禍,著《人道大義錄》,歷引經(jīng)傳以明三綱五常之為六經(jīng)古義,以傳賢為君道之極則,以一夫一婦男外女內(nèi)為人道不易之理,以父子天倫,不可變易,泛然等父母于路人為禽獸,昌言糾正,而倫教燦然復明。
  晚年屏居鄉(xiāng)里,而軫念斯世斯民,如疾痛疴癢之在身,未嘗一日間。每諄諄勵及門以廣圣學,正人心。謂士當以道救民,若閉戶自守,外天下家國以治心,不足以為士。平居處己接物,動必以禮。兩居親喪,衰绖廬墓。居妻喪、弟喪及女兄弟之喪,衰绖履杖,一遵《儀禮》。又推朋友緦之義以及師門,為舉主寶公制服三月。隆裕太后崩于國變后,先生曰:禮為舊君,為舊君母妻,皆齊衰三月,不以國之存亡改易,亦持服三月。嘗應(yīng)召行在時,先生以外兵深入,宗社震驚,既上中興十六策,尤請兩宮援太廟毀例,素服減膳,為十六策先。兩宮既崩之十九年,盜發(fā)高宗、孝欽陵寢,先生即援太廟毀例,為位而哭,其制服則以弟喪齊衰在身,不復變易。門人孫乃瑤卒先生家,先生哭而斂之,告其孤歸葬。每聞門人之喪,痛悼哭泣,或至廢食,累數(shù)日不已。其祀祖則守父遺法,謂舅婦不能同席,家堂地窒,四親不能異席,則合四代之考居右,妣皆居左,分為二席,忌日則考妣合祀,求通于情,亦不背禮。祀圣則就精舍廣其堂楹,中奉孔子神主,周四子顏、曾、思、孟,宋五子周、程、張、朱,皆直接道統(tǒng),配饗兩序。臨祭席地陳饌,奉主就席,儀物器數(shù),則尊周制。為子娶婦,先行冠禮,嫁女先行笄禮。昏禮以《儀禮》為本,輔以《書儀》、《家禮》。
  先生精氣內(nèi)充,神明外溢,自少至老,日必昧旦興起。讀書處事,巨細精審,終日不見倦容。周旋賓客,揖讓雍容。對越神明,登降肅穆。嚴下拜之儀,植立庭中,雖風雨不避。歿之前三日,為母忌日,具衣冠致祀,拜跪不須扶掖。蓋先生執(zhí)禮之恭,類如此。先生著書已梓行者,《悔言》、《悔言辨正》、《人道大義錄》、《衰說考誤》、《寤言質(zhì)疑》、《資治通鑒后編?庇洝、《孟子講義》、《〈大學衍義〉講授》、《詩文集》、《富陽夏氏族譜》若干卷,續(xù)著有《論語講義》,及遺稿待輯梓。先生以咸豐三年癸丑十二月十八日生,享年七十八歲。其歿也,庚午歲五月朔日。娶何氏,先先生卒。子男一,成吉,能嗣家學。女一,適四川馬邊賀昌群。
  戊辰秋,鐘岳至富陽,以肅君石齋介,執(zhí)贄于先生之門,先生所以敦勖之者甚至。己巳春還滇,甫逾年,遽聞先生訃。既自痛親炙未久,學焉無成,而益念天下滔滔,欲求守先待后如先生者不可復得,則尤有學絕道喪之憂也已。同門友王君雪庵,述先生行實,郵書屬為表墓之文。謹掇輯先生生平行詣及論學大旨著于篇,以稔同學,并以備將來編國史儒林傳者之有所參稽焉。
  庚午閏六月門人周鐘岳謹撰。
  夏靈峰先生行實
  夏靈峰先生行實
  錄自《國風》1933年第2卷第2期,40~44頁。
  先生諱震武,字伯定,號滌庵,浙江富陽人。世居邑之靈峰山,學者稱為靈峰先生。其先本姒姓,周時受封于杞,杞亡,遂改姓夏。后回會稽,又析居永興。吳時有五官中郎將諱曰方者,以孝子顯,晉表其鄉(xiāng)為夏孝三都。永興今蕭山也。元時乃徙今里。曾祖諱宏業(yè),祖諱文昭,皆未仕。祖早世,以兄諱文華子為后,即先生父,諱范金,貢生也。先生為長子。父好宋儒之學,以強己恕人求實踐,因榜其堂曰強恕,戶牖間遍貼格言,謂古人槃匜幾杖皆有銘,乃取以自警;涃\之亂,拯活里闬戚族數(shù)十百人,聚匿山谷中,己則奔走致粟以食人,食盡則粥,人飽而己嘗饑,有請自顧者,則對曰何忍獨飽,食罄則同盡耳。母為同邑汪諱廷栻之女。外大母王氏早寡,著賢聲,以經(jīng)史教女弟子,講氣節(jié),賊至,從學者多以節(jié)烈稱。先生三歲即不聞啼泣聲,五歲受讀于母,舉《毛詩》、《大學》、《中庸》章句,輒能成誦。稍長,端坐竟日,足不易處,動止每異常兒。母教先生嚴,亂時猶不使輟讀,曾語先生父曰:令兒曹稍知義理,即死亦無憾。后所延師惟教以時文,苦之,乃竊取史鑒、詩古文辭窺覽,見前哲忠孝大節(jié),往往欷吁愛慕,欲效其所為。
  同治十二年舉于鄉(xiāng),明年成進士,會試總裁萬公清黎﹝青藜﹞見而再三嘆曰:舉頭天外,實不可一世之才。乃出其二子見曰:不可不一識此人。先生以疾未覆試辭歸。侍郎宗室寶公廷,故為鄉(xiāng)試舉主,乃餞先生于昆明湖上,贈詩曰:去年典試至杭州,西湖到處窮登搜。取士喜得滌庵子,地靈人杰夸兼收。將別又語先生曰:吾閱海內(nèi)士大夫多矣,未有如君堅定者。君既思為第一等人,當讀第一等書。程朱理學第一等書也。吾內(nèi)多欲,理學非可空言,讀其書而不能躬行,吾又恥之。君性近道,有志于學,吾以己所不能者望于君。先生少負經(jīng)世之志,慷慨以諸葛武侯、李忠定自期,聞公言,乃日孳孳于程朱,顧陸王猶兼取之。
  后四年入京覆試,先生名已起,朝貴人爭欲致門下,不可,益兢兢持名節(jié)。時寶公以直諫聞中外,先生殿試對策多讜言,復為時稱道。公以先生通顯可即至,乃益自喜。會朝考又以疾未赴。將歸,公復贈詩曰:滌庵一身都是膽,泰山壓項強不折。滌庵一腔都是血,灑遍四海水皆熱。又三年,朝考授主事,選職工部營繕司。先生入則正色危坐,凜然不可以非義干;出則讀書私舍,未嘗通名姓于勢要之門。同部已嚴憚之。既而乞養(yǎng)改教職,先生父曰:吾所望于汝者,豈養(yǎng)哉?仕當聽上所授,毋自擇便。故事,部曹仰給于印結(jié)錢,先生父曰:吾能毀產(chǎn)資汝于官,戒勿取。于是先生安其職,而慨然有致君之思矣。
  光緒六年八月,上疏請修明祖制以扶國本,不報。時收復新疆,與俄畫界,遣官訂約,多違失,受俄脅制,中樞不知所為。先生憤甚,以九月疏劾柄臣沈桂芬、王文韶,乞賜罷責;又效﹝劾﹞恭親王、寶鋆、景廉,請下部嚴議。復具疏言俄事有五誤、十可戰(zhàn)、一不可戰(zhàn),陳戰(zhàn)守十六策,皆人所不能言者。故事,司員上封事,必請于尚書,乃得代奏。尚書不嘗至,先生乞本司掌印白尚書,封事不可以私達,請尚書到衙視疏存體制,全士名節(jié)。管部務(wù)大學士、尚書、侍郎等至揭封,相顧失色,謂不可,多危詞以止先生。先生曰:疏既具,志早決矣,尚書不代奏,司員顧不可至都察院劾尚書乎?尚書翁公同龢也。既而尚書言戰(zhàn)守十六策甚當,安敢不代奏,獨司員參大臣,本朝無此例。先生謂:欽定臺規(guī)現(xiàn)在,何司員有不可參大臣例?本朝二百余年無參大臣之司員者,非例不可,人不為也。非例所必禁,即義所當言。楊椒山參嚴嵩,劉念臺參魏忠賢,彼皆司員也。尚書受國厚恩,視樞臣主議誤國不力爭,反為沮遏言路如此,何面目對士大夫?天下后世其謂尚書何等人?司員何等人?尚書聞言乃代奏。旨下留覽。既而被劾諸臣摘疏中賊臣語,環(huán)慈安太后前請曰:臣等果賊臣,愿按治。夏某所言誣,豈可不問?太后諭以俟商西太后,乃退。西太后,西宮慈禧也。先生以言不用,遂乞歸。
  先是先生與南皮張公之洞論學不合,斥公主持漢學、西學誤國。既歸之明年,張公巡撫山西,疏薦先生曰:夏某學贍才高,能潛心理學,貞固讜直,有古人之風,稍加歷練,其材器實邁凡庸。早年論事與臣齟齬,然薦賢為公,臣不敢是己非人,致蹈蔽賢之咎。先生以父命嘗曰:與其進而無為,不若退而有守。故不出。先生既獲終養(yǎng),于父所教,必書于冊。父歿,先生遵遺命以禮治喪,不飲酒,不食肉,不脫衰绖,僧道悉屏不用。既葬,猶寢苫枕塊于墓側(cè)。母歿,遺命治喪亦如之。先生再廬母墓,新昌士紳輒以鼓山書院固請主講,先生矢志絕之曰:三年之內(nèi),誓不出墓廬一步。會甲午,我與日本戰(zhàn)失利,明年,和議成。先生以主辱臣死之義,無分貴賤,乃欲效吳可讀故事,草疏千言以死諫。戚舊交書切責,謂墓廬非死諫之地,廢員無死諫之責。先生默然,為毀其草乃止,二十一年二月也。
  自是朝臣益泄沓無振作氣,趙公舒翹既被命巡撫江蘇,貽書商先生出挽厄運,辭之。徽寧池太廣道袁公昶請主講中江書院,浙紳湯君壽潛復以袁公命造廬踵請,皆以疾固辭。二十四年七月,朝廷下詔吏民皆得上書言事,先生已草疏乞改科舉新章,防流弊?涤袨椤⒘簡⒊戎\危兩宮,變卒作,朝旨遂罷前詔。先生疏不得上,慮宮闈有非常,書抵浙江學使徐公致祥,速入奏調(diào)和兩宮,請?zhí)笾迹瑥V求忠孝儒臣,置上左右,朝夕納誨。公故以鄉(xiāng)試舉主知先生,得書即馳奏。
  二十六年七月,京畿亂民以拳教肇禍,殺外使,八國聯(lián)軍陷京師,兩宮狩陜西。浙江學使文公治聞先生名,乃立疏薦,恐先生終不出,踵至勸先生急君父難速行。先生痛各省疆帥擁兵不勤王,九月聞?wù),疾奔行在。以外兵蹂宮禁為國大辱,奏兩宮罷和決戰(zhàn);外人脅戮親貴大臣,損國體,必不可從;乞急召云南提督馮子材,付以戰(zhàn)守事。馮公中興宿將,聞?wù)偌仓痢W嘀^戰(zhàn)有十利,和有十害,愿闔家系刑部,而自率師復畿輔,不勝,闔家甘就戮。乃議格不用。先生七上疏,皆軍國大計,太后閱奏痛哭,以朝臣有如先生忠,國何至是?顧己勢孤,左右莫肯助,亦無如何,諭先生以所奏定國是一條寄議和全權(quán)李鴻章?著櫿轮貌活,遣先生至鴻章所宣諭。先生奏命臣宣諭李鴻章,不如命臣宣諭洋人,臣愿以死力爭。時榮祿、王文韶、鹿傳霖皆袖手俟和議,惡先生言。太后召諸臣,揮涕而責之曰:夏震武一草莽小臣,知主憂臣辱之義,眷眷愛國若此,汝等身為朝廷大臣,受國厚恩,乃竟不若彼草莽小臣耶?先生直言極諫,聲震中外,一時正人君子皆倚以為重,交章薦先生,朝廷始有存記命下軍機處。太常寺少卿高公賡恩奏曰:臣伏愿皇太后、皇上用一夏震武之言,宣布中外,開言路之先聲,即用一夏震武之為人,不空空于存記,以為求人才之實際。其他人與其言皆以夏震武例之,天下不響應(yīng)而起者,臣不信也。不報。時全權(quán)慶王、李鴻章奏洋人言朝廷果有意議和,當先罷黜夏某。而先生固已乞歸,朝官遮道請留者絡(luò)繹,謂上終擢用,勿急求去。既歸,外人惡先生主戰(zhàn),猶列禍從,脅朝廷并治。太后忿然曰:夏震武家居二十年,拳亂時足跡未至京城,焉得誣?力持不可。先生以言事為眾所忌,前后皆賴太后保全,論者謂母后仁慈,古所罕有。
  逾年,兩宮回鑾,甘肅提督董福祥陰集舊部,欲留車駕還都關(guān)中,不聽,則奉皇子監(jiān)國,起先生主內(nèi)政,而自率師東出復兩京。遣使以書來商先生,先生復書力止之。先生既再歸,省吏邑宰交相推重,前后以修邑志、任學校來聘,皆不就。宣統(tǒng)元年,浙江教育總會以投票法公舉先生為會長,十一府代表又踵門交請,乃允受代三月。既而學務(wù)公所議長陸公元鼎、巡撫增公韞、提學使司李公傅元復請監(jiān)督兩級師范校,亦受代三月。初,先生任教育會長,受眾歡迎,既至,則以廉恥教育為詞宣于眾。及任師校,亦以是勉諸生,謂今日大亂將作,救亡之策,莫急于倡廉恥以正人心,聞?wù)吆箾。受任六月,絕干請,杜奔走,忤當事意,有所謂教習同盟會者,惑諸生以絕先生。日本教習喟然告諸生曰:中國必亡,顧忠孝節(jié)義有一字即可立國。夏某廬墓六年,孝子也;彈劾親貴,奔走行在,忠臣也。若此則四字有其二,在我國則歡迎不暇,而中國乃拒之,惟恐不速,中國必亡。浙紳蔣麐振等五十余人具詞當路,挽先生復出,引日教習語用相誥誡,眾不能聽,而先生則已歸矣。
  時寶公早薨,兩公子以庚子殉節(jié)京城,至是三孫相繼殂亡。先生痛之,逾年至京吊其家,搜公疏稿刻之。而劉公廷琛方總監(jiān)督大學,以總教七科聘先生,有前請矣。先生固辭,劉公復固請,于是受總教任,手《孟子講義》、《〈大學衍義〉講授》教七科諸生,才數(shù)月,而平等自由之風,戢然以止。未幾,舉御史安公維峻自代以去。劉公復強先出生,再至則武昌之難作,先生亦還居故里矣,宣統(tǒng)三年八月也。袁世凱既稱大總統(tǒng),其浙江都督朱瑞、呂公望皆以書來,政事堂遣吏赍玄聘辭至,復書皆辭之。自是杜門講學,足跡不及城市。嘗謂元世祖起自漠北,用一許魯齋而能存中國衣冠;清圣祖屢議復古,而辮發(fā)胡服,終為滿族所尼,仍其陃俗,亡我古制。當時如安溪李文貞游釣一詩曰,笄發(fā)乏筠節(jié),讀之已不勝其祖國之思。當寶公未薨,先生惓惓以衣冠為請。公曰:我若當國,必以君言上于朝。乃公以偃蹇終,先生竟不獲稍施其緒。悲夫!
  先生更辛亥之役,則謂今日大變,儒者當為先圣先王之道法守節(jié),而拘拘于一姓之存亡者,乃匹夫之小諒,非儒者節(jié)也。自是笄發(fā)委貌,玄衣垂紳,昭其志節(jié)。聞望既隆,從學之士,北地秦、晉,南極滇、粵,中有魯、豫,東越朝鮮,咸以北面師事為幸,十數(shù)年間,絡(luò)繹于道。先生固自任曰:達而在上,救天下以政;窮而在下,救天下以學。國無道,至死不變,今其時矣。其教門人曰:敬義夾持,文行并進,以勇行實踐為入德之途。當共產(chǎn)之禍方萌,舉世嬉恬無事,先生曰:亂作矣,非極至暴俄殘殺不得已也。蓋先生嘗感侯官林文忠言俄為中國大患,其后公妻共產(chǎn)之說起,康有為首揚其焰,益患之。當行在召見,輒欲俟國事稍定,隨使說俄以弭亂華之禍。及總教大學,極言其禍之烈,后驗先生語如燭照算計。先生不幸親見禍至,悲憤不能自安,謂儒者于此,當自驗其定力所以自見者何如?组T弟子,汲汲皇皇,權(quán)門有所不避,而孔子不非之者,圣賢救世之心,非后人所能知,于是責望后人,乃不欲其以陶潛為高。而門下私議,以為救人心莫急于廣圣學,廣圣學莫先于求友聲,輔仁之義可思也。伏羲、孔子乃開物成務(wù)之圣人,學者莫能逃其指,講圣人之學,歸其名于圣人,誰曰不宜?于是以學稱其會,以羲、孔范其學,竊請于先生主之;蛴种^士可兼耕,其力能致遠者,察邊土以勤東作,亦先生當日究心疆域之意。于是有請營墾關(guān)外者,先生皆許之。
  先生自言為學,少嘗喜老氏說,專主靜坐,觀妙觀竅,參以佛氏說,認取本來面目,雞鳴而起,靜坐達旦。既而悟靜坐乃異端放任自由所為,非圣門居敬之學,以用敬不用靜為程朱晚年定論。又以陸王認心為性,必至猖狂無忌,其害不止,陽儒陰釋,自此確守程朱,以居敬窮理力行交修為用力之途,以窮理為知言之本,以居敬力行為養(yǎng)氣集義之功,合孟子、程朱而一之。其氣象規(guī)模,得乎孟子為多。
  平居處己接物,動必以禮。禮又致嚴于喪祭,求備于冠昏。兩居親喪,既衰绖廬墓,而妻喪衰绖履杖,一遵《儀禮》。妹喪,為之卜地治葬,既窆,掛片席,居旬日乃去。姊弟之喪,多在暮年,衰绖疏食,不以老辭。前居寶公之喪,推朋友緦之義以及師門,制服三月。隆裕太后崩于國變以后,先生則曰:禮為舊君,為舊君母妻,皆齊衰三月,不以國之存亡改易。前居穆宗、德宗、孝貞、孝欽帝后之喪,皆已行之,今于后不忍有異,亦持服三月。昔應(yīng)召行在,先生以外兵深入,宗社震驚,既七上疏,有中興十六策,尤請兩宮援太廟毀例,素服減膳,為十六策先。兩宮既崩之十九年,盜發(fā)高宗、孝欽陵寢,先生即援太廟毀例,為位而哭,其制服則以弟喪齊衰在身,不復變易。時已國變后十六年也。門人孫乃瑤卒先生家,先生哭而斂之,告其孤歸葬。晚年聞門人之喪,痛悼哭泣,或至廢食,累數(shù)日不已。其祀祖則守父遺法,謂舅婦不能同席,家堂地窒,四親不能異席,則合四代之考居右,妣皆居左,分為二席,忌日則考妣合祀,求通于情,亦不背禮。祀圣則就精舍廣其堂楹,中奉孔子神主,周四子顏、曾、思、孟,宋五子周、程、張、朱,皆直接道統(tǒng),配饗兩序,其他則不得與。臨祭席地陳饌,奉主就席,儀物器數(shù),則尊周制。為子娶婦,先行冠禮,嫁女先行笄禮;瓒Y以《儀禮》為本,輔以《書儀》、《家禮》。
  先生精氣內(nèi)充,神明外溢,自少至老,日必昧旦興起。讀書處事,巨細精審,終日不見倦容。周旋賓客,揖讓雍容。對越神明,登降肅穆。嚴下拜之儀,植立庭中,雖風雨不避。歿之前三日,為母忌日,具衣冠致祀,拜跪不須扶持。蓋先生執(zhí)禮之恭,類如此。先生論學,有專著已梓行者,《悔言辨證》、《人道大義錄》、《衰绖〔說〕考誤》、《資治通鑒后編校勘記》、《孟子講義》、《〈大學衍義〉講授》、《文集》,續(xù)著有《論語講義》,及遺稿待輯梓。先生以咸豐三年癸丑十二月十八日生,享年七十八歲。其歿也,庚午年歲五月朔日。娶何氏,先先生卒。子男一,成吉,嗣家學不出。女一,適四川馬邊賀昌群。
  展成于先生為同州,而最晚進,接先生家近,以時請謁。先生不以為不肖,輒進而教誨,一有不當,雖違侍訓諭,立時郵至。久之視展成如家人,講論外日用細小,故老遺傳,無所不道,具悉先生家世行誼。其孤成吉既以禮為先生飾終,呼展成前視斂具,相與絞斂先生畢,乃請先生遺文及所親聞詮次其實,以告世之知先生者。
  門人王展成謹述。





上一本:慈禧寫真 下一本:后宮的金枝玉葉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夏震武卷的作者是王波,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