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這么一個人數(shù)很小的群體,他們以渺渺之身,占有的財富卻極其驚人,他們富可敵國,他們的生活之X侈比得上國君或皇帝,他們注定要在歷史的長河中劃上濃墨重彩的一筆。我們可以不喜歡他們,但卻無法忽略他們。 本書簡介: 本書從中國古代一直到清朝末年,選取了X有代表性的二十位超級富豪,比如范蠡、呂不韋、石崇、胡雪巖等,講述他們所處的時代,他們的財富故事與傳奇人生,同時對他們的財富人生也做了簡單點評。司馬遷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人生于世,少不了物質條件的支持,豐裕的物質可以提升人的自尊與自信。財富可以成就一個人,也可以毀滅一個人,對于現(xiàn)代讀者來說,我們一定要有正常的金錢觀,一定要在法律、道德允許范圍內(nèi)去掙錢、花錢,從而實現(xiàn)更大的人生價值。 作者簡介: 李瑞梅,筆名夜何其,又名披衣數(shù)寒星。生于齊魯之地,長于渤海之濱,愛文字,愛歷史,常把目光投向歲月深處,遙想在層層疊疊的光陰折頁上,曾經(jīng)有些怎樣的人,有過怎樣的故事。打開書,王侯將相,金戈鐵馬;合上書,凡夫俗子,尋常巷陌。生活因之充滿樂趣。 目錄: 第一章從滅吳功臣到千金巨富的華麗轉身——陶朱公的故事1 第二章五任秦相,富比王室——穰侯魏冉與他的富豪家族17 第三章此奇貨可居也——秦相呂不韋的傳奇人生29 第四章秦始皇樹立的女性致富榜樣——巴清的故事41 第五章坐擁錢山仍餓死——鄧通的別樣人生53 第六章西漢諸侯中的元老——富比天子的吳王劉濞63 第七章此跋扈將軍也——梁冀的奢靡與張狂77 第八章明珠十斛換綠珠——石崇亦官亦盜的發(fā)家史91第一章從滅吳功臣到千金巨富的華麗轉身——陶朱公的故事1 第二章五任秦相,富比王室——穰侯魏冉與他的富豪家族17 第三章此奇貨可居也——秦相呂不韋的傳奇人生29 第四章秦始皇樹立的女性致富榜樣——巴清的故事41 第五章坐擁錢山仍餓死——鄧通的別樣人生53 第六章西漢諸侯中的元老——富比天子的吳王劉濞63 第七章此跋扈將軍也——梁冀的奢靡與張狂77 第八章明珠十斛換綠珠——石崇亦官亦盜的發(fā)家史91 第九章不恨我不見石崇,恨石崇不見我——河間王元琛的“貪”與“腐”107 第十章阿六,汝生活大可——臨川王蕭宏的富貴人生119 第十一章直到南山不屬人——太平公主的權欲與物欲133 第十二章開門受賄,富敵于國——一代權相秦檜的不尋常人生149 第十三章元末明初活財神——沈萬三167 第十四章一個坐皇帝,一個立皇帝——堪與皇帝比富的劉瑾183 第十五章和珅跌倒,嘉慶吃飽——和珅的“腐”與“富”201 第十六章19世紀上半期的中國首富——伍秉鑒225 第十七章近代商圣——紅頂商人胡雪巖239 第十八章中國近代商父——盛宣懷255 第十九章中國銀行的鄉(xiāng)下祖父——日昇昌和山西票號的興衰275 第二十章從狀元到實業(yè)家——張謇289 后記305前言司馬遷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人生于世,少不了物質條件的支持,豐裕的物質可以提升人的自尊與自信。“視金錢如糞土”之人,是他們的生活有別的途徑可以保障,若是老無所養(yǎng),少無所依,誰會把金錢不當回事呢。 固定時間內(nèi),天下財富的總值是固定的,但是天下財富不是平均分散在每個人手中,而是有人占有的多,有人占有的少,這就造成了財富的不均衡狀態(tài),就是說,造就了富人與窮人。從古至今,人們?yōu)橄麥缲毟徊罹嘧隽撕芏嗯,但是,不得不說,貧富差距仍然存在。 常言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释麚碛胸敻,這是人之常情,用什么方式獲取財富,這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境界高低。君子與小人的區(qū)別就在一個“道”字。這個“道”字,含義廣泛,簡單來說,是指合法的渠道或不合法的渠道。一個美好的社會是讓那些聰明而勤勞的人合理合法地擁有財富,心安理得地享用他獲取的財富,旁觀者羨而不妒。不美好的社會則相反,是奸詐而投機取巧者擁有財富,趾高氣揚地炫耀財富,旁觀者恨而且妒。 人類在地球上生活了幾十萬年,在相當漫長的時間里,人類像動物一樣在山林草澤間覓食,所得僅夠維持生存,無積蓄,亦無貧富差距。人類產(chǎn)生貧富分化是近幾千年的事情。然司馬遷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人生于世,少不了物質條件的支持,豐裕的物質可以提升人的自尊與自信。“視金錢如糞土”之人,是他們的生活有別的途徑可以保障,若是老無所養(yǎng),少無所依,誰會把金錢不當回事呢。 固定時間內(nèi),天下財富的總值是固定的,但是天下財富不是平均分散在每個人手中,而是有人占有的多,有人占有的少,這就造成了財富的不均衡狀態(tài),就是說,造就了富人與窮人。從古至今,人們?yōu)橄麥缲毟徊罹嘧隽撕芏嗯,但是,不得不說,貧富差距仍然存在。 常言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释麚碛胸敻,這是人之常情,用什么方式獲取財富,這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境界高低。君子與小人的區(qū)別就在一個“道”字。這個“道”字,含義廣泛,簡單來說,是指合法的渠道或不合法的渠道。一個美好的社會是讓那些聰明而勤勞的人合理合法地擁有財富,心安理得地享用他獲取的財富,旁觀者羨而不妒。不美好的社會則相反,是奸詐而投機取巧者擁有財富,趾高氣揚地炫耀財富,旁觀者恨而且妒。 人類在地球上生活了幾十萬年,在相當漫長的時間里,人類像動物一樣在山林草澤間覓食,所得僅夠維持生存,無積蓄,亦無貧富差距。人類產(chǎn)生貧富分化是近幾千年的事情。然而,最初產(chǎn)生貧富分化的那些時間,很難說誰是天下最富有的人,一個部落或氏族之內(nèi),是這個部落的首領或氏族的首領占有財富較多一些,不同部落或氏族之間,誰占有的財富多?很難說。 堯、舜、禹是偉大的部落聯(lián)盟首領,是那個時代的“天下之王”,他們過的是怎樣的生活?韓非子在《五蠹》中說:“堯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采椽不斫,糲粢之食,藜藿之羹,冬日麂裘,夏日葛衣,雖監(jiān)門之服養(yǎng),不虧于此矣。禹之王天下也,身執(zhí)耒鍤,以為民先,股無胈,脛不生毛,雖臣虜之勞,不苦于此矣。”韓非說,堯住在茅草房子里,房頂上的茅草沒有修剪,梁椽沒有雕琢,他吃粗米飯,喝野菜湯,冬天穿獸皮,夏天穿麻衣。禹親自拿著農(nóng)具率領民眾勞作,腿上磨得不生汗毛。兩人名為天下之王,生活艱苦得跟囚徒奴隸差不多。這樣的情況下,最富與最貧,能有多大差距? 西周以后,井田制瓦解,貧富差距變大,富人和窮人以鮮明的群體形式出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天下首富才出現(xiàn)。首富出現(xiàn)的前提是有個富人群體,并且這個群體與窮人群體有明顯差距,若是天下之人處在普遍貧困狀態(tài),首富不首富有何意義? 中國真正意義上的首富是春秋時期出現(xiàn)的,那是個簡單淳樸又自由活潑的時代,部族的約束力瓦解,強大的國家政權尚未形成,人更多是以自然人的狀態(tài)出現(xiàn)。那些優(yōu)秀者可以淋漓盡致地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他們中有抱負的尋求政治舞臺,有思想的開始著書立說,有經(jīng)濟頭腦的制售商品、周轉物資,而不是像以前那樣工商業(yè)由專門的奴隸從事。 本書就是從春秋時期的商圣范蠡寫起。他不是因分封而形成的世襲貴族,也不是因戰(zhàn)爭與掠奪而起家的軍事貴族,雖然他曾經(jīng)參與戰(zhàn)爭,也獲得過越王的封邑,但他的“巨萬”財富與此毫無關系,完全是憑借他的個人努力而得來。因而他深為后世之人所敬仰,人們把他作為富翁的代名詞。 本書從各朝各代選擇了二十位超級富翁,他們或者是史書上明確記載著“富擬于公室”“富可敵國”“敵國富”,或者在那個時代或后世以富有而聞名,他們都在正史留名,事跡真實可考。本書記述這些富翁的事跡時,以他們個人的生平為主,如果他們的財富呈現(xiàn)家族性或群體性,則兼涉他們的家族或群體。 首富的形成是有時代背景的,故而,本書敘述每個人物時,都用一定筆墨敘述他們所處的時代,他們與高層有何關系。不了解這些,便不了解他們的財富從何而來,也不會明白他們?nèi)绾伪回敻粔嚎,耀眼的一瞬過后,悲劇多于喜劇。 他們是怎樣的人?他們處在怎樣的時代?他們的人生有什么不尋常之處?請從本書中尋找答案。一、辛酸的科考舞弊案 清朝入關至滅亡的267年間,產(chǎn)生過112名狀元,張謇是其中之一。 張謇在公元1894年考中狀元,虛歲42歲。從他16歲考秀才起,在科舉之路上跋涉26年。作為一位普通農(nóng)民的兒子,他的科舉之路坎坷、辛酸而漫長。 張謇,公元1853年5月25日出生于江蘇海門常樂鎮(zhèn),家中世代務農(nóng),祖父張朝彥為生活所迫入贅吳家,到他的父親張彭年時,家中有二十畝田,還有一座小小糖坊。張彭年挑著兩只籮筐,走街串巷一邊賣糖一邊換破爛,靠著辛苦勞作和精于算計,成為富裕農(nóng)戶,才有條件送幾個兒子讀私塾。 傳說有一年張彭年一邊換糖一邊收破爛,一位老太太叫住他,從梁上取下一件破棉衣賣給他,晚間老頭兒回家,聽說老太太把棉衣當破爛賣掉,急得頓足,原來老頭兒把積下的一點銀子藏在棉衣里面。張彭年回家發(fā)現(xiàn)棉衣里面的銀子,知道老人家攢點錢不容易,連忙給老太太送去,老太太受了老頭兒責備,正難過得要尋短見。 后來,張彭年小兒子張謇考中狀元,人們都說,張謇原本是考不中的,因父親張彭年行善積德,救了老太太一命,上蒼報答好人,才讓他的小兒子考中狀元。 張彭年有五子,一子早亡,尚有四子,張謇排行第四,后來人稱四先生。張謇幼名長泰,因祖父入贅吳家,最初起名吳起元,24歲時才改名張謇。 張彭年讀過幾年私塾,張謇4歲時,張彭年教他讀千字文,張謇5歲時能將千字文背誦無誤,張彭年送張謇入私塾讀書,盼望這個聰明過人的小兒子科舉考試成功,為家庭爭得榮譽和地位。張謇除了在私塾讀書,還時常跟隨舉人宋璞齋學習。 張謇十幾歲時,經(jīng)書讀得通透,張彭年希望他去考秀才?墒牵粋難題擺在張家人面前,清代,三代無功名的家族被稱為“冷籍”,冷籍子弟科考要受很多不公正待遇。宋璞齋給張彭年出主意,讓他與如皋張駒認為同宗,張駒之子病逝,尚有名籍在冊,讓張謇冒用張駒兒子之名參加考試。張彭年是一介鄉(xiāng)民,對科舉考試一無所知,唯宋先生之命是從,張謇改名張育才,縣試、府試、院試,場場過關,順利考中秀才。 誰知這僅是一場噩夢的開始。 張謇考中以后,張彭年按原先約定送給張駒一筆酬金,哪知張駒兄弟不滿足,經(jīng)常敲詐張彭年,張彭年稍微拿錢遲了就揚言去告官。張彭年為保住兒子的前程,變賣家產(chǎn),負債累累,仍無法滿足張駒兄弟越來越大的胃口。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四月,張駒與他抽大煙的侄子張熔見張彭年再榨不出油水,一張狀紙將張謇告到公堂。學政趁機向張彭年勒索大筆銀子,張彭年家不過是日子略有盈余的農(nóng)家,并非富室大戶,哪里拿得出這么大筆錢。 張謇被囚禁于如皋學宮之內(nèi)。張彭年四處借貸,上下打點,張謇被關押三個月之后,才得以獲釋回家。秋末,江蘇學政彭久余主持院試,張謇自述被騙經(jīng)過,請求革除生員資格,改籍海門,彭久余同情張謇之遭遇,囑托通州知州孫云錦設法相救。孫云錦把張謇喚到官衙,見他天庭飽滿,眉目端正,舉止斯文,應對敏捷,知道他將來是能成大器之材,有心成全他。張云錦傳喚張駒家人詢問,張駒家人供出敲詐張彭年之事實。 就在結案之際,如皋學政又興風作浪,張謇害怕再次被關押,只得東躲西藏。有一次他趁風雨夜躲避出城,剛過小橋,狂風把燈籠的火光吹滅,周圍漆黑一片,急風冷雨撲面而來,河道剛剛疏浚過,淤泥堆積兩三尺深,一腳踩下去沒過膝蓋。張謇叫天天不應,喚地地不靈,若非想到家中還有倚門望歸的父母,真想一死了之。他以傘柄為杖,在爛泥里掙扎著往前走,到朋友家時,內(nèi)汗外雨,衣服濕透,腳上滿是水皰。還有一次他為了躲逃,竟然一夜奔跑130多里路。 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禮部終于核準張謇改籍歸宗。冒籍案首尾三年,這三年間,張彭年無心經(jīng)營家產(chǎn),張謇無法安心讀書,張家負債一千余兩銀子,這對尋常農(nóng)戶來說,不啻天文數(shù)字,若非時來運轉,這輩子都無法翻身了。 巨額債務還引發(fā)了家庭矛盾。張彭年娶兩妻,長子、五子是葛氏所生,二子、三子、四子是金氏所生。兄弟五人兩母所生,兄嫂性情不一,這樣的家庭本來就容易產(chǎn)生糾葛,再負上巨額債務,矛盾加劇。張彭年只得給兒子分家,張謇分上一身債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