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說:“實際上,我是一個人,是一個很普通的女性,青年時代也頗向往愛情生活,屢受打擊,對愛情倒盡胃口,從此再也不想談這兩個字,把愛情升華為文學創(chuàng)作及學術研究的原動力,倒也是意外的收獲!彼f:“戀愛,無論肉體和精神,都應當有一種貞操,而精神貞操之重要,更在肉體之上。”她說:“我誕生于一個**保守的家庭,雖幼年飽受舊禮教之害,但幼年耳濡目染的力量太強,思想究竟是保守的。”她,就是二十世紀的一位才女——蘇雪林! 本書簡介: 作為一位二十世紀的才女,蘇雪林一輩子困頓在矛盾之中,并因種種矛盾而“一生都在與生命打苦仗”:她“思想很新,行為則舊”;她說自己受五四影響最大的“便是‘理性主義…’”卻慶幸“雖服膺理性主義,還知選擇應走的路”;她深愛母親,卻因這份愛而失卻感情的自由;她并不相信天主教,卻為有所依托而整日整夜祈禱;……她自稱“乃是一個弱者,一個充滿矛盾性的人物”,卻足夠耐人咀嚼…… 目錄: 緒論世紀才女百味傳奇 一、另類個性時處顯 二、傳奇成敗緣何物 三、嫁非所愛憾終身 四、政潮卷入感性人 五、蠟炬成灰淚始干 第一章小地方出了個大才女 一、從官宦之家到尋常百姓 二、不愛紅裝愛武裝 三、私塾啟蒙 四、真正的學生時代 五、京華煙云 六、沐浴法國浪漫 第二章婚姻無愛人生有愛 一、父母之命不敢違緒論世紀才女百味傳奇 一、另類個性時處顯 二、傳奇成敗緣何物 三、嫁非所愛憾終身 四、政潮卷入感性人 五、蠟炬成灰淚始干 第一章小地方出了個大才女 一、從官宦之家到尋常百姓 二、不愛紅裝愛武裝 三、私塾啟蒙 四、真正的學生時代 五、京華煙云 六、沐浴法國浪漫 第二章婚姻無愛人生有愛 一、父母之命不敢違 二、美好光陰何其短 三、姐妹情深相依到老 四、終生未育有兒有女 第三章杏壇上,一輩子的教書匠 一、蘇州過眼 二、執(zhí)教安徽大學 三、轉戰(zhàn)武漢 四、再次赴法 五、落地臺灣 六、南洋訪學 第四章學術界的福爾摩斯 一、踏著兩本書躋身文壇 二、揭開李商隱愛情之謎 三、傾心“屈賦” 四、紅樓解夢 第五章與魯迅的恩恩怨怨 一、崇魯青年 二、都是聚會惹的禍? 三、愛屋及烏?——蘇魯矛盾的另一種解釋 四、魯迅逝世后的風波 五、知音難覓 六、獨角戲,從大陸唱到臺灣 七、關系千萬重——蘇魯恩怨形成的多種分析 八、后人的評說 第六章胡適,一個不容觸動的偶像 一、初識胡適 二、真正的學術交流 三、往事與親情 第七章同鄉(xiāng)情誼深 一、與陳獨秀的兩面之緣 二、紅顏知己潘玉良 三、蘇雪林與朱湘 第八章不無遺憾的尾聲 附錄蘇雪林著作書目 蘇雪林年表一、從官宦之家到尋常百姓 黃山腳下有個太平湖,湖北岸黃山區(qū)的永豐鄉(xiāng)有個名叫嶺下蘇家的小山村。 1998年5月27日。安徽黃山市嶺下蘇村,迎來了一位闊別家鄉(xiāng)七十多年的游予。老人坐在當年結婚時用過的喜床上,淚水漣漣地不停念叨:“到家了,我不走了。這里再簡陋,也是我的家! 兩天后,黃山機場,老人拳認真、半嬌嗔地說:“我不要回臺灣。” 一年后,老人真的做到了時落歸根,長眠在母親身旁。白色大理石雕成的護欄后,立有一青色石碑,正面刻有“蘇雪林教授之墓”,背面刻著“棘心不死綠天永存”。 這位老人,就是本書傳主蘇雪林。 蘇雪林,祖籍安徽太平縣嶺下蘇村,即現(xiàn)在的黃山市嶺下蘇村。據《太平蘇氏宗譜》,蘇氏家族發(fā)脈于四川眉山,為宋代文學家蘇轍的第34代后裔。五百多年前,蘇家世祖蘇繼芳做銅陵縣令時,看中嶺下這塊三面環(huán)山流水向南的風水寶地,便定居下來。到明清時。蘇氏成為當?shù)孛T望族。民國之初,蘇雪林祖父蘇運卿辭官返鄉(xiāng),大興土木,修宅院、建祠堂、造學堂。童年和少年的蘇雪林,在這里度過了許多無憂的時光。 蘇雪林曾祖父自幼雙目失明,以算命卜卦游走為生,雖娶妻生子不落人后,但也有幾個兒女中途夭折,有幸存活下來的只有一大兩小三個兒子。太平軍起事后,戰(zhàn)火硝煙一度飄卷到太平縣。太平縣遇太平軍。難得太平。戰(zhàn)亂頻仍中,蘇雪林的曾祖父母雙雙餓死,甚至無棺槨衾衣可置,只用一張養(yǎng)蠶的大竹簟將尸體蓋住,草草掩埋。蘇雪林的伯祖父當時約有二十來歲,他弄來兩個籮筐,一頭盛著兩個年幼的小兄弟,另一頭裝著破舊的行李衣物,一肩挑起,卷入逃難的人流,朝江西九江方向倉皇而去。暫時穩(wěn)定下來后,伯祖父即設法以雜工糊口,撫育了兩個年幼的弟弟。戰(zhàn)亂平息后,叔祖父已夭折,蘇家只剩下兄弟二人相依為命。為求生計,年僅十一二歲的祖父隨哥哥返回嶺下。因家境貧寒,伯祖父無力供弟弟讀書,便托人把他送到徽州一家當鋪當學徒。 蘇雪林的祖父蘇錦霞,字運卿,生有六子,在給兒子起名時,很少考慮當時的常理輩分,在每個兒子的“字”中,也有一個“卿”字。如蘇雪林的父親蘇錫爵,字少卿。蘇錦霞雖然未曾上學念書,可他在當鋪中刻苦自學,也認得不少字,也讀些詩書,而且打得一手手動珠飛好算盤,對鋪子中的各項事務。舉重若輕,謹小慎微,當鋪的生意頗為紅火,深得當鋪老板賞識,視為左右股肱,不久即升為伙計;蛟S上蒼有眼,蘇錦霞迭逢鴻運。蘇為人很是正直,又富有權謀,曾用智謀偵破了店鋪中的一起失竊案,使當鋪老板避免了重大損失,得到一致的贊許。大家都說他有吏才,若走入仕途,定有發(fā)展。蘇錦霞的大哥那時做木材生意,賺了些錢,便和當鋪老板湊錢。替他捐了個典史的功名。典史俗稱捕廳,主要的職責是緝拿盜賊,并無正式官品。雖是名不見經傳的小吏,蘇錦霞也頗感念皇天厚土,樂此不疲。竟也不負眾望,在調派浙江省瑞安縣后,參與抓捕了幾伙惡貫滿盈的江洋大盜。算是積功有績,自得上級賞識。其時恰逢瑞安縣正堂出缺,上面便委派他署理縣政。 宣統(tǒng)登基不及三年,神州大地已是山雨欲來風滿樓。辛亥武昌起義事發(fā),革命浪潮很快席卷浙江。蘇錦霞一家正住在杭州,住所在離浙江撫署不遠的地方。由上海開來的革命敢死隊那時已潛入杭州。浙江撫署增韞既想保住大清臣工的名節(jié),又不想很快就身革命黨的斧鉞,急如熱鍋上的螞蟻,焦愁萬分,每日和官紳鄉(xiāng)黨開會商討對策,死活不肯接受紳士們提出的舉旗宣布獨立的建議。敢死隊乘夜色埋伏在撫署周圍,半夜舉事攻人署中。為首的女敢死隊員尹銳志首擲炸彈,將撫署門墻炸開,衛(wèi)隊人員繳械投降。倉皇躲進馬廄的增韞被敢死隊員們像拎小雞一樣,五花大綁地囚于福建會館。未及天明,杭州城頭一度高高飄揚的大清龍旗被踐踏于地,換上了革命軍的十八星旗。 蘇錦霞寄寓的住所和浙江撫署一街相對,不及百步,所有的一切都發(fā)生在眼皮底下,攻占和綁走增韞的過程,不斷有家人窺探回來報告。蘇錦霞喟然嘆道:“吾官運就此終結了,此亦天意,不可抗也。”有人以識時務者為俊杰的千古良言,勸他加入新黨,投身革命,為他所拒絕。他說:“吾受大清皇恩,食大清俸祿十五六年,不敢忘也!庇谑,他帶領全家移居上海,過起寓公生活。年余之后,因坐吃山空,積蓄漸盡,只好攜家返歸嶺下故里,從官宦人家徹底變成了平民百姓。蘇錦霞最后在嶺下貧病而死,終年64歲。 蘇雪林的祖母生了九胎,有三胎生下不久便天亡,活著的六胎都是男兒郎。中國人自古即形成了重男輕女的傳統(tǒng)觀念和母以子貴的固有認知習慣。祖母視能生兒子為她自耀的本錢,她瞧不起兒媳婦,尤其是蘇雪林的母親杜氏。杜氏嫁到蘇家生了三男二女,祖母對這房媳婦半眼也看不上。 杜氏嫁到蘇家多年之后,隨丈夫去山東做官,出入往還不便,由蘇雪林的父親蘇錫爵給起了一個頗為文雅的名字“浣青”。杜氏大喜,還請人代制了一些名片,上面印著“蘇杜浣青”的字樣,但這種名片未撒出去幾張,即因政局變動又返回嶺下蘇村,名字照舊。杜氏14歲時嫁到蘇家,剛一過門就成了婆婆身邊的傭人。給婆婆捶背、捏肩,服侍婆婆生活起居,成為杜氏家常便飯。這還不算,杜氏更有一長年累月干不完的活,那就是“打袼褙”,按蘇雪林家鄉(xiāng)嶺下的叫法為“打壁殼”,就是將破舊衣服裁剪成布片,然后用漿糊將這些布片糊在木板上,晾干后剪成鞋底模樣,疊成十幾層,積成鞋底,再用麻繩納牢,這樣做的鞋底軟中有硬,硬中蘊軟,還不怕水浸,很是實用。蘇家人口多,每年的耗鞋量相當大。杜氏未嫁來時,搓麻繩是婆婆的活兒。杜氏嫁過來以后,這活兒就主要靠杜氏來做了。杜氏嫁到蘇家時,婆婆才32歲。但在舊時代,有句諺語叫“三十年的媳婦熬成婆”,意思是說當兒媳婦的只有干活兒的份兒,只有熬到自己的兒媳進了門。自身當了婆婆之后,這種苦日子才能結束。杜氏的婆婆32歲時就娶來了兒媳婦,當然要將苦日子轉嫁給這個剛進門的新兒媳,自己當上了婆婆,應該盡情享受天年。在蘇雪林童年記憶里,母親杜氏總是不斷地干活,而婆婆吃完午飯以后,就躺在床上,讓兒媳婦捶腿捶背,晚飯后捏肩揉背。這些事在蘇家本有丫鬟、傭人可做,但婆婆偏要讓兒媳來做。這明擺著是變著法兒地支使兒媳,以樹立自己在家庭中的絕對權威。待到蘇雪林她們姐妹們漸漸長大,這些活又由幾個孫女來做,無奈蘇雪林捏捶得輕重不勻,奶奶總不滿意。干不多久,就被奶奶支走,改由蘇雪林的姐姐來做,蘇雪林暗自高興,這下終于“無事一身輕”。 婆婆還有一事,也算奇聞。兒媳婦進門,婆婆還很年輕,于是婆婆和兒媳婦一同生兒育女臨盆分娩。不過婆婆這人奇懶,自己生了孩子,雖奶水豐潤,卻不讓孩子吃,偏偏讓和她差不多同時分娩的兒媳婦杜氏來哺育自己的小叔子。杜氏生下蘇雪林的大哥時,恰好婆婆生下小叔,她見杜氏奶水豐濃,便讓人把小叔子抱到兒媳婦屋中,讓杜氏喂奶。她在隔壁聽自己嬰兒咕嘟咕嘟地大口吸乳才放心,否則就在屋里大哭,說孩子快餓死了,不如送到育嬰堂去。杜氏生性懦弱,而婆婆的話對她來說就是上諭圣旨,從不敢違抗。婆婆一哭,杜氏連嚇帶怕,只好留下全乳,哺育小叔,而自己的兒子卻奶汁不夠吃,嬰兒餓得哭鬧不休,母親只好銜淚用稀粥喂他。蘇雪林的大哥過早地吃粥,從小坐下胃病,一年中總要發(fā)作幾次。小時,只見他臉色鐵青,滿床打滾。氣息奄奄后才呼呼睡去。略長些,能說話了,此病未消,一問才知是肚子痛,飲食稍有不適,即便發(fā)作,其后竟從胃病而終。 蘇雪林的大姐和她的五叔也是同年而生,她姐姐早生五個月,婆婆仍讓杜氏哺育小叔。當時的家境并不困難,雇一奶娘。每月亦只給大洋一塊而已,可是婆婆只讓兒媳代她來喂,而自己則樂得休息養(yǎng)生。幸好,蘇雪林和三弟生下時,無人爭乳,還算幸運。 蘇雪林的四嬸,是蘇錦霞在錢塘任上時嫁入蘇家的兒媳,長得嬌小玲瓏,可惜卻有一對天足。婆婆自己幼年纏腳時,正值太平軍入皖作戰(zhàn),逃難之際已顧不上續(xù)纏,結果腳未纏到三寸,此則終身引以為恨事。四兒媳剛一過門,婆婆便對她的天足看不上眼,每天早晨親自給兒媳婦纏腳,可是四兒媳那時20歲,骨頭已經長成,如何纏得。初時,四兒媳還比較依從,但纏到疼痛難忍時,便反抗。婆婆剛一纏完,進屋她便放開,于是婆媳由此失和,竟使四兒媳落下了神經異常的毛病。婆婆罵她,她便頂嘴。民國十年(1921年),蘇雪林的四叔在省城謀了一個小差事,不幸死于亂槍之下。四嬸回到嶺下,神經病頻頻發(fā)作,婆婆再訓她時,她便罵婆婆“老不死”,是個“老毒婆”,將來必定是個“倒路死”!暗孤匪馈笔屈S山嶺下蘇村鄉(xiāng)間一帶最惡毒的咒人話,婆婆聽了也不敢回罵,只好回到自己屋中默然流淚。 二、不愛紅裝愛武裝 1897年3月26日,對于蘇家來說是個值得紀念的日子。因為就在這一天,蘇雪林在祖父是瑞安縣衙時呱呱墜地,那陣令全家人激動而狂喜的哭聲,劃破了衙門平日中死一般的沉寂。祖父對這個天性空靈的孫女甚是喜歡,以其生于瑞安,即為其取乳名“瑞奴”!芭,由江浙一帶婦女的第一人稱“奴家”或“依家”訛轉而來,所以,用“奴”字來為小孩子命名,大概多是一種愛稱,晉代王羲之女兒的小名也都帶個“奴”字。不過,家人都叫她“小妹”,后來又改為“小梅”,并且成了她的學名。1919年,蘇雪林去北京女子高等師范上學時,“小”字被丟掉,成為“蘇梅”。1925年,從法國留學歸來后,最后定名為“蘇雪林”三個字。“雪林”二字,出自明代詩人高啟的佳句“雪滿山中高士臥,月明林下美人來”。發(fā)表文章時,她還曾用過綠漪、靈芬、老梅、天嬰等筆名。 蘇雪林自幼異常聰慧,才四個多月大時,稍微逗逗就手舞足蹈,咿咿呀呀,嬉笑不絕。母親乍一離開她的視線,她就會哇哇大哭起來。母親趕忙喊她一聲,哭聲就戛然而止。起初,母親不相信女兒這么早就知道戀人,一次一次地試驗,結果是屢試不爽。 對于周歲之前的事情,多年以后的蘇雪林竟然也能有點滴記憶。一次,縣衙內張燈演戲,她被一個女仆抱著坐在簾前觀看?戳撕芫,餓得大哭起來。女仆想看戲,就拍拍打打地哄她,讓她看臺上的熱鬧。只見戲臺上有個矮矮的男人,頭上頂著一盞亮晃晃的小燈,繞著圈,邊走邊唱。戲固然好玩,可終究難抵饑餓的侵擾,過了一會兒,她又大哭起來。女仆很生氣,擰了她兩下,小家伙哭得更兇了。沒辦法,女仆只好把她抱回家。蘇雪林稍微長大后,常常提起那晚看戲的事。大人們聽了都不相信,未滿周歲的小嬰兒怎么可能記事。幸好那個女仆還在,證明確實有這么一回事。 在蘇雪林記憶深處,最痛苦的一件事莫過于纏腳。纏腳是在她4歲時開始的。最初是祖母命令母親給蘇雪林纏腳。后來母親杜氏去山東隨夫五年,便由祖母親自給她纏,日也纏,夜也纏,終使她變得“形殘”。后來,蘇雪林上學后便自行放腳,所以,她的腳是“解放腳”,只是無論如何也不如天足那樣自然了。 據說,小孩子在一切顏色里最喜愛紫色。外國的心理學家和教育家已做過多次實驗,證明此說確有些道理。蘇雪林一向不愛打扮,唯一一次舉眉顧盼是在5歲時。那年端午節(jié),家人把蘇雪林好好打扮了一番:穿上新縫的深紫色棉綢小衫,把頭發(fā)盤成兩個小鬟,插上幾支絨花,臉上再涂脂抹粉。到上房的客堂中的穿衣鏡前一看,她吃了一驚:自己原來竟然這么漂亮。平日總愛滿城亂跑的她,坐在鏡子前舍不得離開,自我欣賞陶醉了半天。自那以后,蘇雪林對紫色情有獨鐘。1921年去法國留學前,她特意買了件深紫色羊毛衫帶過去,但因法國人出喪時才穿深紫色,這件衣服就被壓了箱底。回國后,還是不敢穿,怕給姐姐帶來噩運。盡管這樣,她還是舍不得扔掉,這件衣服一直保留了很久。老年時的蘇雪林對此回憶說,當時那種感覺不叫陶醉。不過是一般兒童受了紫色的蠱惑而已!按蟾乓虼司壒省,她說,“我一輩子喜歡紫色。”看來,這和她幼年時的這件紫色棉綢衫有點關系。 蘇雪林小時候,像個男孩子似的,整日和幾個年齡差不多的小叔叔、大哥哥們廝打在一起,掄刀、舞棒、扳弓、射箭,甚至漫游于野外,到處去捉蟋蟀、放風箏、釣魚、捕鳥,這些男孩所愛的玩意兒,沒有一樣她不愛玩,并且玩得很開心。而同樣年齡女孩子所喜歡的擦脂抹粉、穿針引線之類的事情,卻毫無興趣,偶爾做一兩件這樣的事也是笨手笨腳,不像樣。人們都說:蘇雪林是一個男性化的女孩,被稱之為“野丫頭”。在瘋玩中,有一次她的右手食指被碎玻璃刺破。當時并沒在意,流了些血,又用破布包扎起來,可是不久化膿,總不封口,直鬧了好幾個月,才痊愈。男孩子們玩的她也混跡其間,蘇家子弟叔侄們,有時又操起木制或竹制的大刀、長矛、弓箭比試、廝殺。童年的蘇雪林會做弓箭,她用毛竹做弓,細竹枝做箭,做好以后一試,非常好使,諸叔兄弟都找她來替做。她也樂得給他們幫忙,有時他們?yōu)楦兄x她,便把玩厭了的泥雞狗之類的玩具送給她,蘇雪林歡喜得愛不釋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