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由創(chuàng)刊于1979年,上海魯迅紀念館編輯,一年四輯,面向國內外魯迅研究者,以“新發(fā)現(xiàn)、新觀點、新方法”的編輯方針,側重刊載以資料整理、梳理和考證為主的學術論文,兼顧理論研究型論文。 本書簡介: 本書為魯迅研究論文集。收入紀念左聯(lián)成立85周年、魯迅作品研究、魯迅同時代人、魯迅與傳統(tǒng)文化、史料辯證、讀書雜談、魯海漫談、海外魯迅研究等主題,主要發(fā)布與魯迅相關的國內外最新最前沿的研究動態(tài)。這些論文都以其獨特的視角,于細微處發(fā)掘尤深,以翔實的資料和作者們廣博的見聞,填補了相關研究的空白。寫作語言流暢通順,樸素自然。 作者簡介: 上海魯迅紀念館是新中國建立后第一個人物性紀念館,也是新中國成立后第一個名人紀念館,同時管理魯迅墓。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 目錄: 學考察……………………………………顧音海 魯迅同時代人 王余杞與魯迅……………………………………………………廖太燕紀念“左聯(lián)”成立85周年 從田漢談到左翼文化運動……………………………………陳漱渝 究竟是誰終止了革命文學論爭?…………………………王錫榮 “左聯(lián)”郁達夫《北斗》……………………………………陳子善 “左聯(lián)”的多元性…………………………………………………張中良 “左聯(lián)”的國際聯(lián)系……………………………………………張家禾 魯迅及左翼文化影響下抗戰(zhàn)版畫運動……………………樂融 魯迅作品研究 九十年來《孔乙己》主題的五種解讀……………………王志蔚 魯迅與傳統(tǒng)文化 從《〈呂超墓志銘〉跋》看魯迅抄錄和研究碑刻的 方法…………………………………………………………………顧農 譜錄類版畫的 目錄: 學考察……………………………………顧音海 魯迅同時代人 王余杞與魯迅……………………………………………………廖太燕 溯源陳學昭的長篇小說《南風的夢》 ———讀《突圍與陷落———陳學昭傳論》的啟發(fā)…陳亞男 張愛玲與魯迅的文字緣………………………………………曾子炳 史料辯證 來青閣書莊里的魯迅身影……………………………………張翔吳萍莉 葉靈鳳與《現(xiàn)代中國木刻選特輯》…………………………喬麗華 雜札兩題…………………………………………………………王爾齡 《長明燈》劇本及“魯迅先生逝世三周年紀念 特輯”…………………………………………………………………北海 館藏一斑 趙家璧與《晨曦》………………………………………………王璐 讀書雜談 寫在《魯迅藏箋》出版的時候……………………………繆君奇 一部有助于魯迅研究的工具性著述力作 ———金綱《魯迅讀過的書》讀后………………………張學義 “孤島”時期王任叔與《文學讀本》及續(xù)編………………翁長松 魯海漫談 魯迅論陶淵明……………………………………………………唐應光 魯迅引進德國版畫雜談………………………………………高方英 魯迅對青年的關愛……………………………………………周國偉 魯迅精神與井岡山精神的內在聯(lián)系…………………………黃惠運 紀念 一點追憶……………………………………………………………姚慶雄 海外魯研 從1928年“革命文學論爭”至1930年前后 ———1926—1930年間的魯迅與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日]中井政喜潘世圣譯《魯迅雜記1(1946—1956)》補譯(三) …………………………………………………………………………[日]竹內好靳叢林編譯 上海魯迅紀念館研究與紀事 融合對應兼顧 ———加拿大博物館建筑的啟發(fā)……………………………鄭亞 以創(chuàng)意型文化產品助推博物館發(fā)展 ———以上海魯迅紀念館為例,將名人效應 最大化………………………………………………………………楊琳 編后 編后 今年是“左聯(lián)”成立85周年,上海魯迅紀念館與中國左翼作家聯(lián)盟成立大會會址紀念館聯(lián)合舉行了紀念座談會。本輯“紀念‘左聯(lián)’成立85周年”專欄所收文章,就是本次紀念座談會上部分專家的發(fā)言稿。張中良《“左聯(lián)”的多元性》從當下的研究視角重新審視作為整體的“左聯(lián)”的歷史存在:“進入改革開放的新時期,在短暫的撥亂反正之后,對極左的痛切反思波及‘左聯(lián)’研究,評價一度陷入低谷,批評較多的是政治壓倒文學、創(chuàng)作公式化概念化、內部的宗派主義,對外的關門主義。隨著實事求是的歷史主義精神之復蘇與發(fā)揚光大,加之八九十年代之交,新歷史主義引入中國并發(fā)生影響,學術界重新審視已有的歷史描述與價值判斷,更傾向于還原歷史原生態(tài),在這種學術背景下,‘左聯(lián)’的多元性便逐漸呈現(xiàn)出來!倍愂宓摹稄奶餄h談到左翼文化運動》、王錫榮的《究竟是誰終止了革命文學論爭?》、陳子善的《“左聯(lián)”郁達夫〈北斗〉》等文章,從專門的角度出發(fā),深入發(fā)掘、梳理、闡述史實,并相應地提出了新的觀點,是“左聯(lián)”研究的最新成果。樂融的文章屬于“左聯(lián)”后期影響的研究。 王志蔚的《九十年來〈孔乙己〉主題的五種解讀》一文梳理了《孔乙己》發(fā)表后90年來,學者對《孔乙己》的解讀,“批判封建科舉制度的罪惡”“表現(xiàn)一般社會對‘苦人’的涼薄”“批判封建等級觀念的殘酷性四、反映中國知識分子地位與命運的悲劇性與荒謬性”“表現(xiàn)人生孤獨與‘隔膜’的生存困境”以上五種解讀雖然無法包含全部的解讀觀點,但很具有代表性,這五種解讀時序上雖然偶有穿插,但依舊是按照歷史的脈絡的,從具體的“事物”到抽象的“觀念”:“我們按照自己的所思所想去解釋作品,甚至認為有效地重建作品,其實只是部分地豐富了不確定的領域。當然,隨著時間的推移,條件的變化、認識的深化,人們可能采用新的理論、新的方法、新的視角進行新的解讀,能給人以更新的啟示,但是,這些認識也未必能消除一切分歧。因為每一部文學作品都是未完成的,有待于進一步的補充、豐富和發(fā)展,這一過程是永遠不能全部完成 的。這就是文學! 魯迅對《呂超墓志》的校讀、考證成果《〈呂超墓志銘〉跋》,反映出魯迅傳統(tǒng)學術的功力和對現(xiàn)代學術方法的借鑒。顧農從魯迅抄錄和研究碑刻的方法入手對《〈呂超墓志銘〉跋》進行了重新審視,同時,借助最新的相關研究成果考察了魯迅研究方法的學術價值。指出“關于石刻的考證研究文章,魯迅寫得不算很多,而水平甚高;他隨手寫下的校記更加豐富,其中包含大量的學術內容”“在魯迅學的各個分支中,關于石刻的整理研究大約是最薄弱的一個方面,似無專著,論文也相當少。這一方面的工作亟應大力加強”。魯迅倡導新興版畫,是“拿來主義”在實踐上的典范。他注重傳統(tǒng)版畫的優(yōu)秀內涵的汲取,在與鄭振鐸編輯《北平箋譜》的同時,設想影印多種傳統(tǒng)版畫精品。從魯迅的藝術歷程來看,魯迅對版畫的接受始于他所接觸到的各種中國典籍中的版畫。顧音海以此入手,對中國古代典籍中的譜錄類版畫進行了簡略的梳理,文章雖短,卻是基本包羅中國古代典籍中的相關書籍:“魯迅、鄭振鐸對于版畫的收集研究,對于書籍插圖設計的美學倡導,厥功至偉。他們的藏書中,譜錄類圖籍甚多,這對于促進文學史和古代學術研究,引發(fā)讀者的讀圖興趣,普及教育都有很大裨益。” 萬國慶、單元合著的《突圍與陷落———陳學昭傳論》是陳學昭研究的重要著作之一。陳學昭的女兒陳亞男由這本傳中對陳學昭作品《南風的夢》的評論頗有感觸,撰寫了《溯源陳學昭的長篇小說〈南風的夢〉》一文,闡述了《南風的夢》的緣起,并且探討了小說的意義:“中國女性從數(shù)千年的封建束縛中掙扎著一路走來,終于站立在五四運動的新潮流中……在20世紀20年代后,涌現(xiàn)出一群具有新女性思想覺悟的女作家,她們或寫詩或寫散文或寫小說,抒發(fā)自己反封建世俗、爭男女平等地位、求婦女自由獨立的心聲,無論這聲音是強還是弱,她們頑強地拿起筆來,把自己寫進了歷史,在文學領域里占有了一席之地,成為時代的驕傲,女性的光榮。這其中也就包括了陳學昭的長篇小說《南風的夢》!睆垚哿崾墙鼛啄陙碇匦芦@得讀者關注的作家,當然,對于張愛玲的學術研究則更早一些!稄垚哿崤c魯迅的文字緣》以個性化的視角,重新梳理了張愛玲在文學上對魯迅的繼承。這種梳理的意義不在于魯迅、張愛玲各自的文學成就,而在于展現(xiàn)文學發(fā)展的延續(xù)性,盡管人生觀念、人生道路或有不同,但是,僅文學而言,后起的作家是無法逃避優(yōu)秀的前期作家如魯迅的影響的,莫如張愛玲那樣以開放的心態(tài)實在地吸收、并將之化為自有的特色。 史料的深入發(fā)掘以及重新審視和研究工作,是《上海魯迅研究》所推崇的,本輯“史料辯證”所收的4篇文章,雖說不上是鴻篇巨制,但在史料梳理與解讀方面都顯示了史料研究應有的嚴謹、理性等學術特征。 如前文所及,魯迅對中國版畫的重要貢獻是他親自實行“拿來主義”成果,魯迅到日本留學后,他對書籍插圖依舊保持著興趣,這使得他接觸到歐美的版畫藝術。其中,德國版畫家的作品是為魯迅所寶愛的,如凱綏珂勒惠支。高方英的文章概要地闡述了魯迅與德國版畫之間的關聯(lián)。希望,以后有更多的學者就魯迅與國外版畫關系問題進行比較深入的研究。 今年是方行先生誕辰100周年紀念,他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就對上海魯迅紀念館的事業(yè)發(fā)展進行了支持,尤其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推動了魯迅輯校古籍石刻等工作的資料整理出版工作,為今天研究魯迅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奠定了基礎。姚慶雄的《一點追憶》,以他親身的經歷,回憶了方先生對上海魯迅紀念館事業(yè)發(fā)展的歷史貢獻。 本輯繼續(xù)刊發(fā)日本學者中井政喜的《從1928年“革命文學論爭”至1930年前后》一文。在此,作為編者,謹對潘世圣教授為使該文能夠及時刊登在本輯所做的努力表示感謝! 上海魯迅紀念館的事業(yè)除了魯迅研究相關的內容外,另一部分就是博物館學研究的內容,相比于魯迅研究,博物館學研究更注重實踐。本刊在數(shù)年前開辟專門專欄,以專門呈現(xiàn)上海魯迅紀念館職員在博物館學方面的研究與實踐,本輯“上海魯迅紀念館研究與紀事”所刊鄭亞《融合對應兼顧———加拿大博物館建筑的啟發(fā)》梳理了加拿大博物館建筑的特點,結合總結加拿大博物館建筑特點,對中國的博物館建筑以及服務進行了有深度的思考。楊琳的文章則從上海魯迅紀念館的文創(chuàng)工作為視角,對博物館如何開發(fā)出既體現(xiàn)博物館特點、又適應市場需求的文創(chuàng)產品進行了多方位的闡述和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