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馮·卡門


作者:卡門,愛特生,王克仁      整理日期:2015-11-04 15:59:01

本書簡介:
  馮·卡門、李·愛特生編著王克仁編譯的《馮·卡門(錢學森的導師)》講述了:1963年2月18日上午,白宮玫瑰園里賓客云集。當代世界航空學界泰斗西爾多·馮·卡門站在一群來自世界各地的友人中間,等待接受一項美國科學家從來沒有獲得過的殊榮—第一枚國家科學勛章。在幾十位候選者中,8l歲高齡的馮·卡門以其對科學、技術和教育事業(yè)無與倫比的卓越貢獻而獲選。
  在科學上,他認為自己是一位名垂青史的大人物。有一次,有人請他把自己跟當代最偉大的科學家們比較一下。他回答道:“如果說科學家就是具有偉大創(chuàng)見的人,那么,您首先得算上愛因斯坦。因為他有四大科學創(chuàng)見?茖W史上,恐怕只有牛頓比他領先;因為牛頓提出了五六個偉大科學創(chuàng)見。而當代其他大科學家僅僅只提出過一個,充其量不過兩個而已。至于我本人,我提出了三個,或許還多些,其實,可以算三個半!
  從以其才智解決表面上無法解決的宇宙間難題這一角度來評價科學天才,就應該把馮·卡門列入本世紀前十名科學巨匠之中,這是毫無疑義的。據(jù)說,有人曾把他和文藝復興時期的大科學家達·芬奇相提并論,認為達·芬奇創(chuàng)造了許多新奇的機件,而馮·卡門則培育出大批杰出人才。他的學生遍及五大洲,人們稱之為“卡門科班”。他們中間包括今天肩負著全世界外層空間技術領導工作的科學家和工程師。
  目錄:
  引言與天才的合作
  1神童
  2明德中學
  3皇家約瑟夫大學
  4喬治亞·奧古斯塔大教堂的高級牧師們
  5巴黎插曲
  6大學專聘講師
  7航空科學的開端
  8物理學中的新概念
  9在亞琛的最初幾年
  lO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
  11匈牙利革命
  12滑翔機
  13在亞琛的教學工作
  14容克斯和策珀林引言與天才的合作
  1神童
  2明德中學
  3皇家約瑟夫大學
  4喬治亞·奧古斯塔大教堂的高級牧師們
  5巴黎插曲
  6大學專聘講師
  7航空科學的開端
  8物理學中的新概念
  9在亞琛的最初幾年
  lO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
  11匈牙利革命
  12滑翔機
  13在亞琛的教學工作
  14容克斯和策珀林
  15首次訪美
  16日本
  17湍流
  18在德國的最后幾天
  19在加州理工學院的最初歲月
  20從帕洛馬山天文望遠鏡到巴黎的熟石膏模型
  21輕于空氣的飛艇
  22DC一3飛機和飛翼
  23玻爾、費米、愛因斯坦
  24環(huán)球航空熱
  25中國開始航空建設
  26空氣動力學的新的市場
  27塔科馬海峽大橋坍塌
  28高速飛行的曙光
  29向超音速邁進
  30火箭和“自殺俱樂部”
  31噴氣助推起飛的成功
  32航空噴氣公司開張
  33哈潑·阿諾德的視野
  34大戰(zhàn)剛結束
  35俄國和匈牙利
  36美國空軍發(fā)展的藍圖
  37新空軍露面
  38紅色中國的錢學森博士
  39我如何“損失了”一千二百萬美元
  40北約航空研究和發(fā)展顧問團的開始
  41北約航空研究和發(fā)展顧問團在活動
  42北約航空研究和發(fā)展顧問團的教訓
  43在鋼環(huán)之外
  44展望未來
  索引前言在中國,馮·卡門的名字主要與錢學森聯(lián)系在一起。錢學森1936年從師于馮·卡門,一直到1955年回國,他在美國的工作,與馮·卡門有極密切的關系。
  本書有專門一章,介紹錢學森。當然,它不能作為《錢學森傳》。好在國內(nèi)錢學森傳已有好多種,讀者應不缺這方面材料。
  綜觀國內(nèi)出版的《錢學森傳》,談到馮·卡門的不多,不深入。但我們可以看出,錢學森的很多學術思想,與馮·卡門是一脈相承的,特別是他的“工程科學”的思想。
  馮·卡門是講故事的好手,他將他一生的學術活動,娓娓道來,生動而具體。外行人聽來,可以入科學之門;內(nèi)行人聽起來,覺得意味深長。學工程的、學科學的可以摸到科學殿堂的門徑。他也講政治,講經(jīng)濟,講文化,講教育,講宗教,講人生的方方面面。
  本書的主題是:“ThewindandBeyond”,直譯出來就是“風,以及風之外”。馮·卡門自己說過,他一生與“風”打交道!帮L”指的就是“空氣”,空氣的流動,就是風。最早,飛艇,靠的是空氣的浮力,之后飛機靠的是空氣的升力;鸺、導彈利用反作用力,可以離開空氣,這就是“風之外”了。這里包含了航空和航天的內(nèi)容。飛行器在空氣中飛行,空氣之對于飛行器即是風。所謂“風洞”,也就是基于這個原理。因此,這里譯成“飛行在空氣中和空氣之外”。
  本書涉及的人物、地點、各種專業(yè)的事物繁多,個別地方譯者作了一些說明。但如詳細注起來,要成百科全書,也是譯者力不從心的。因此,我將原書的索引稍加擴充,中在中國,馮·卡門的名字主要與錢學森聯(lián)系在一起。錢學森1936年從師于馮·卡門,一直到1955年回國,他在美國的工作,與馮·卡門有極密切的關系。
  本書有專門一章,介紹錢學森。當然,它不能作為《錢學森傳》。好在國內(nèi)錢學森傳已有好多種,讀者應不缺這方面材料。
  綜觀國內(nèi)出版的《錢學森傳》,談到馮·卡門的不多,不深入。但我們可以看出,錢學森的很多學術思想,與馮·卡門是一脈相承的,特別是他的“工程科學”的思想。
  馮·卡門是講故事的好手,他將他一生的學術活動,娓娓道來,生動而具體。外行人聽來,可以入科學之門;內(nèi)行人聽起來,覺得意味深長。學工程的、學科學的可以摸到科學殿堂的門徑。他也講政治,講經(jīng)濟,講文化,講教育,講宗教,講人生的方方面面。
  本書的主題是:“ThewindandBeyond”,直譯出來就是“風,以及風之外”。馮·卡門自己說過,他一生與“風”打交道!帮L”指的就是“空氣”,空氣的流動,就是風。最早,飛艇,靠的是空氣的浮力,之后飛機靠的是空氣的升力。火箭、導彈利用反作用力,可以離開空氣,這就是“風之外”了。這里包含了航空和航天的內(nèi)容。飛行器在空氣中飛行,空氣之對于飛行器即是風。所謂“風洞”,也就是基于這個原理。因此,這里譯成“飛行在空氣中和空氣之外”。
  本書涉及的人物、地點、各種專業(yè)的事物繁多,個別地方譯者作了一些說明。但如詳細注起來,要成百科全書,也是譯者力不從心的。因此,我將原書的索引稍加擴充,中英對照,以便讀者查考。
  我應錢永剛先生和李偉格女士的推薦而擔任了本書的翻譯。原書也是錢永剛先生提供,是錢學森的朋友在美國購買后,寄贈錢的。這里向錢永剛先生致以感謝。我進明德中學后又如饑似渴地鉆研起數(shù)學來。數(shù)學課是結合日常統(tǒng)計資料講授的,現(xiàn)在回想起來還很有意思。比如,我們查閱匈牙利歷年小麥產(chǎn)量,將數(shù)據(jù)列成表格,畫成曲線。這樣,我們就能從曲線上看出小麥產(chǎn)量變化情況,看出最高產(chǎn)量和最低產(chǎn)量的年份。然后從曲線上尋求各種關系,學習到了“變化率”,這已到了微積分的邊緣;這樣通過實際的方式,明白了變量之間的關系。這跟學拉丁文方式一樣,我們同時還能從側面了解匈牙利社會經(jīng)濟變化的一些情況。
  我們從不死背書本上的一些規(guī)則,而是自己將這些規(guī)則歸納出來。我覺得這是很好的教學方法。因為在我看來,一個學生在中小學里學好推理的基礎,對他將來從事智力工作的能力起著決定性作用。對我來說,明德中學使我奠定了堅實的歸納推理基礎,即從特殊的例子總結出一般規(guī)律的本領,這是我終生應用的方法。
  但我第一次使用這教學方法的結果卻是災難性的。有一個在傳統(tǒng)的中學念三年級的學生學代數(shù)有點困難,他母親請我對他進行個別輔導。于是我就用了歸納方法。經(jīng)過大約一個月左右時間,我對他的母親說,他已經(jīng)為期終考試做好了準備。她一聽這話馬上大發(fā)脾氣,說,“你連一本教科書都沒有,怎能一個月就把我的兒子教好了?”
  她說我一定是敷衍了事。不負責任;要不然,就是瘋了。我就被她辭了。她后來恐怕會對自己的行為感到抱歉,因為,她兒子沒有再進一步攻讀書本,就順利地通過了期終考試。
  父親不僅推行新穎的教學法,還在明德中學首先推行由大學畢業(yè)生來進行實習教學的制度。有些教育家反對這項計劃,認為人們會責怪我們雇用沒有經(jīng)驗的教師(一些中學生不客氣地管他們叫“豬”)。而我父親覺得,讓學生盡早明辨教學之優(yōu)劣對他們會大有裨益。
  在匈牙利帝國時代,中學里師生關系非常刻板,明德則是破除這種刻板關系的第一所學校。在明德的走廊里,教師常在學生中走來走去。與其他中學的做法不同,下了課,學生還可以與教師交談,并可討論與課程無關的其他問題。校規(guī)明文規(guī)定:在校外,教師和同學相遇時甚至還可以互相握手。這在匈牙利是破天荒第一次。
  此外,明德也與匈牙利的其他中學一樣,鼓勵學習科學的學生之間的競賽。每年,中學的全國委員會要為在數(shù)學和科學推理方面優(yōu)秀的學生發(fā)放一項全國性的獎,稱之為厄特沃什獎,以布達佩斯大學著名物理學家羅蘭·馮·厄特沃什命名,他的重力方面的研究聞名于世,是法朗茨國王的有名的教育大臣厄特沃什的兒子。各中學選拔的學生被關在一間封閉的屋子里,去做一道數(shù)學難題。一般要有大學水平、有創(chuàng)造力、敢于想象的學生才能解答出來。這樣的競賽的特色是:哪個學生得獎,他的教師將聲譽大振。因此,競爭激烈,教師也都努力輔導自己的最好的學生為競賽做準備。
  殂我和一些有造詣的學生為贏得該項獎勵做了努力。高興的是,我取得了成功。據(jù)我所知,目前在國外的匈牙利著名科學家當中,有一半以上都贏得過該獎,包括幾乎所有在美國的有名的匈牙利科學家,如愛德華茲·特勒、列夫·西拉德、斯坦福大學的喬治·玻利亞和已故的約翰·馮·諾依曼。我與馮·諾依曼之間年齡差了20歲,由此可見這項競賽的連續(xù)性。我個人認為,這種競賽對于教育體制至關重要,因此我衷心希望美國和其他國家都能大力倡導這種競賽。(華盛頓州的參議員亨利·杰克遜在1958年,建議在北約組織國家推行這做法,但不幸未能實現(xiàn)!)
  我20歲以前接受的知識受父親影響很大,F(xiàn)在回想起來,他對我最大的幫助是使我具有對知識產(chǎn)生和保持好奇心的寶貴能力。比方說,雨點為什么有大有小?而非同一尺寸?空氣為什么看不見?我8歲已經(jīng)能畫出行星的運行圖。無線通訊技術發(fā)明之后,我記得父親帶回家一臺儀器,稱之為“粉末檢波器”,由一個原始的火花發(fā)射器和接收器組成,使得母親很害怕。父親卻堅持要拆開來研究它的工作原理。他經(jīng)常說,“人類不僅需要觀察,還需要理解。這是人和動物之間的巨大的差異所在。”
  隨著我的長大,父親和我討論了很多哲學問題。我記得,他反對馬克思和恩格斯。有一次,他說,“如果一個人在年輕時不同情革命家,他是無情的人。如果他年老了還接受革命的思想,那他就是無頭腦的人。”
  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喜歡去問父親一些宗教的問題。我問他;“要是上帝果真什么都知道,當然他也知道物理學所有的定律了。但他為什么要把這些定律隱藏起來呢?”
  父親說,這是個愚蠢的問題,“它與上帝的觀念是矛盾的。我們有時并不知道上帝做一件事情的意圖,但我們相信他所做的最符合我們的利益!
  ……P18-19





上一本:國家智囊劉伯溫 下一本:成長永無止境:棋后謝軍的完美征途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馮·卡門的作者是卡門,愛特生,王克仁 ,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