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金性堯全集


作者:金性堯     整理日期:2014-08-15 10:59:42

《金性堯全集》按體裁類別及寫作時間編次,收錄金性堯生前結(jié)集出版的《星屋小文》、《風(fēng)土小記》、《文抄》等散文及文史隨筆集;以及《唐詩三百首新注》、《宋詩三百首》、《明詩三百首》等古詩選注集;此外,還收錄未曾結(jié)集出版的公開發(fā)表的文章、審稿意見、舊體詩、日記、書信等;附卷收錄已收集到的各個時期的文壇友好來信、金性堯年表以及金性堯夫人武桂芳的作品。
      本書為第六卷,收錄了《一盞錄》、《三國談心錄》和《閉關(guān)錄》三部作品。
  作者簡介:
          金性堯(1916—2007.7.15),別號星屋,漢族,筆名文載道,浙江定海人,民進會員,當(dāng)代古典文學(xué)家。上海古籍出版社支部主任、一代文史大家、資深出版人。
          他幼年就讀于阮氏家塾,1934年至1935年,曾在《舟報》副刊上撰稿發(fā)表文章?箲(zhàn)爆發(fā)后,全家遷至上海,主編《魯迅風(fēng)》、《蕭蕭》、《文史》,并出版《星屋小文》、《風(fēng)土小記》、《文抄》。建國后,曾任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第二編輯室副主任;“文革”結(jié)束后,出版《唐詩三百首新注》、《宋詩三百首》、《明詩三百首》、《爐邊詩話》等;論著出版的有《伸腳錄》、《清代筆禍錄》、《清代宮廷政變錄》、《飲河錄》、《不殤錄》、《土中錄》、《閉關(guān)錄》、《六宮幽靈》、《奸佞春秋》、《亡國之君》、《清宮掌故》、《三國談心錄》等,系建國后所作文史隨筆的結(jié)集。1988年,他又為香港中華書局主編詩詞坊叢書,個人著作有《閑坐說詩經(jīng)》、《夜闌話韓柳》等。
          金性堯的家鄉(xiāng)——浙江省舟山市政協(xié)文史和學(xué)習(xí)委員會曾經(jīng)征編《文以載道.金性堯先生紀念集》。
  目錄:
  一盞錄三國談心錄閉關(guān)錄靜女其姝,俟我于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
      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汝)美。
      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汝)之為美,美人之貽。
      這是《詩經(jīng)·邶風(fēng)》的《靜女》篇全文,共四十九個字,不看注疏,大致也明白:男女兩人約定在城樓上相會,到時候卻見不到女的前來,男的失望了,便拿著她贈送的彤管和荑賞玩著,更引起他深切的相思愛慕之情。
      這樣一首不滿五十字的小詩,二十年代時顧頡剛主編的《古史辨》第三冊,對書中的本事和名物,卻展開過熱烈的討論,參加的在十人以上,文章約有十萬字,討論時間長達四五年,到現(xiàn)在仍不能得出明確的結(jié)論,這樣的學(xué)術(shù)爭鳴的空氣,怎不令人向往?首先,它的本事是什么?人物是何等樣人?姑舉最有代表性的兩說:一是《詩序》:“刺時也。衛(wèi)君無道,夫人無德!编嵐{說:“以君及夫人無道德,故陳靜女遺我以彤管之法。德如是,可以易之為人君之配!边@是硬說,用以衛(wèi)道!盁o道”的衛(wèi)君夫婦果真見了,必將更會愛玩,用此詩來調(diào)笑了。
      詩人明明以欣賞的口吻在描摹,何曾有“刺”?所以清陳啟源《毛詩稽古編》便說:“詩極稱女德,而《序》反言夫人無德;所言者作詩之意,非詩之詞也!奔词钦f,《靜女》詩的本來面目并非如此,也便是郢書燕說了。這里所謂德,也是正統(tǒng)意義上的德。詩中的靜女,既無所謂德,更不是無德,就像現(xiàn)代戀愛中男女會面一樣。朱熹等以為是描寫男女“淫奔”期會,倒和現(xiàn)代學(xué)者的理解相接近;至于“淫奔”云云,卻不必計較,他們能承認是男女的約會就不錯了。
      其次,詩中的“我”到底有沒有見到靜女?(一)沒有見到。那為什么又說她送了“我”的彤管與荑?(二)見到了。那為什么又說“愛而不見”?緊貫下句的“搔首踟躕”,也是失望遺憾的樣子。
      對(一)的疑問,或不難解答:兩人既能在城樓相會,說明早有戀情,彤管與荑都是這之前送的。這次或由于受到阻力,或因她不再愛他。悵惘之余,睹物思人,由今念昔,以失懷得,便引起一連串心理上的錯綜活動。
      對(二)的解答,則較為曲折,也不大能令人信服:先得把“愛而不見”之“愛”,解為“■”的假借字,“■”則是隱蔽的意思。即是說,靜女為了逗弄他,起先故意躲在隱蔽地方。后來見到了,便把禮物送給他。
      他回去后,自然十分愉快。
      那末,彤管又是什么東西?有的說是古代后夫人宮中女史官所用的赤管筆?墒撬挽o女有什么瓜葛?靜女怎么會有這種彤管?(且不說筆在靜女時代是否已經(jīng)產(chǎn)生)難道靜女是女史,拿來送她情人?有的說是涂上紅漆的樂器(這是從“管”字上附會上去的),如簫笛之類。有的說是紅色管形的初生之草。有的說是“管”應(yīng)作“菅”,菅是一種茅草,漢碑中從“草”從“竹”之字往往不分,如主簿也作“主薄”,那還不如說管通“菅”為爽快。
      第三章中的荑是始生的白茅嫩草。這一點,各家皆無異議。牧原指牧牛羊的郊野!白阅翚w荑”,即是靜女從野外采來的嫩茅。這就涉及這樣一個難題:荑和彤管是二物還是一物?前人已經(jīng)說過,靜女不可能一次送了二物,雖然這也說得太死。也有人以郭璞《游仙詩》的“陵岡掇丹荑”為證,丹荑即丹管,可見靜女送的只是一物。第三章所以用荑,只是為了押韻之故。二章、三章之“女”皆通“汝”,實指彤管與荑,意謂并非因你們這些茅草本身美好,只因美人贈送,才顯得珍貴。是的,只要是情人送的,那怕是一方手帕,一朵花草,也是情愛的化身,何況又是女方送的,現(xiàn)在不是在送鮮花么?如果將彤管解為女史官所用之筆或涂上紅漆的樂器,總覺得與荑的“身分”差距太大;即便是二物,彤管還是草類。朱熹《詩集傳》說:“彤管,未詳何物。”卻是很謹慎誠實的說法。
      但彤管與女史的因緣,也并非全無根據(jù)。《左傳》定公九年云:“茍有可以加于國家者棄其邪可也,《靜女》之三章,取‘彤管’焉;《竿(干)髦》何以告之,取其忠也!边@些話是什么意思呢?不大好懂。顧頡剛說:“《靜女》的詩義并不好,只是《靜女》詩中的‘彤管’是一個好名目,就可取了!庇崞讲f:彤管不妨兩用,“古代即有彤管之法,而《靜女》仍不妨為淫奔之詩”;《靜女》篇中彤管只是充情人的表記,“但我們并不能因此斷言彤管女史之法為烏有”。我想將兩位前輩的話稍稍調(diào)整一下:《左傳》的彤管只是一種倫理上的概念,已非實物,傳文先認為《靜女》原作是一首邪詩,也是淫詩,彤管卻是女史掌訓(xùn)示法的象征。詩中有了這一名稱,便具有道德上的訓(xùn)誡價值,如同《竿(干)旄》原無可取,但其中“何以告之”,卻有忠告意義。倒真的是斷章取義,鄭箋可能從《左傳》得到啟迪。這也等于說,《金瓶梅》是一部淫書,但其中提到的孔孟之道還是可取的。
      最后還要說一說篇名問題。
      陳啟源有些不服氣:“夫淫女而以靜名乎哉?”這當(dāng)然也可不必計較。在古代,這樣的女子不是淫女也是淫女了!对娂瘋鳌氛f:“靜者閑雅之意!薄吨熳诱Z類》卷八十一則這樣說:“淫奔之人不知其為可丑,但見其為可愛耳!逼查_道學(xué)的偏見,這話也有道理:詩人(即詩中的“我”)只覺得是一個可愛的靜女,“淫奔”云云是后人強加的,晦翁所謂“閑雅之意”,也就是溫文大方之意而已。
      這樣的解釋自然仍不圓滿,因而仍是謎,但二千余年前古人留下的謎,今天仍有猜的價值,也是很有趣的事情。
      P15-17





上一本:讀懂中國 下一本:漢字中的自然之美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金性堯全集的作者是金性堯,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