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收錄了夏蓮居一生編輯整理的各種古籍作品,還有著述的各種詩文作品。其中有包括關(guān)于古琴、書畫等古代藝術(shù)與文物研究的專著,有關(guān)于山東省在辛亥革命過程中的各種紀念詩文等,以及研究先秦諸子、宋明理學、禪學歷史等方面的詩文。作者歌頌新中國與社會主義許多詩文作品,在生前曾受到陳毅、郭沫若等領(lǐng)導的嘉評。 作者簡介: 夏蓮居(1884-1965),山東人,清末曾任江蘇知府等職,辛亥革命時被公推為山東省各界聯(lián)合會會長,宣告山東獨立。民國時,曾任山東府秘書長、參謀長等職。后辭職專門從事于學術(shù)研究,并致力于教育,在山東創(chuàng)辦東魯學校,并任校長,主要研究與講授先秦諸子、宋明理學等,晚年從事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研究,并整理各種古代典籍。新中國成立后,在《光明日報》發(fā)表了大量詩文,歌頌新中國與社會主義,又捐獻大量珍貴文物給故宮博物館和山東省博物館,在人民大會堂多次受到國務院有關(guān)領(lǐng)導陳毅與習仲勛等接見與宴請。 目錄: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凈平等覺經(jīng) 佛說阿彌陀經(jīng) 觀音寶典三種合參 寶王三昧懺 凈修捷要 凈語 自警錄 魯東剩稿 明湖片影 海外吟 倦游詠 一吁草 欣然錄 弦外音 藝林漫興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凈平等覺經(jīng) 佛說阿彌陀經(jīng) 觀音寶典三種合參 寶王三昧懺 凈修捷要 凈語 自警錄 魯東剩稿 明湖片影 海外吟 倦游詠 一吁草 欣然錄 弦外音 藝林漫興 中山引 秀麗辭 辛亥革命山東獨立前后記夏老居士以他的悲心,把五種版本,包括過去兩位大居士會集的本子,會集了一本《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凈平等覺經(jīng)》。他的悲心是為了引發(fā)大家來學習五種原譯本。后人極力倡導,中國也有一些人倡導這個《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凈平等覺經(jīng)》,這是已經(jīng)既成的事實,這是大家的因緣感召。這個文字比較流暢,比較適合現(xiàn)在人的心理。雖然他把五十三佛乃至說很多阿彌陀佛的這種秘密莊嚴去掉了,把五痛五燒一些東西去掉了,但是比較順口,比較歡喜,這也是他的悲心所在。先生生長華屋,性甘淡泊,屏聲色紛麗之奉,絕博弈煙酒之習。蔬食三十載,仿佛枯僧。冥心孤往,所嗜唯學。深宵短晷,盛暑祁寒,客散蕭齋,卷軸自對!凑閺娛,已賦遂初。閣席屢邀,峻謝不赴。冷眼觀世,見理獨真。誓以學術(shù)匡時,人格化物。拈佛儒不二之旨,標道藝一元之宗。雅操堅持,逾久彌潔!貝u張揚,抱道自閟。見人片長,贊不容口。博通眾藝,若無一能。外現(xiàn)剛嚴,內(nèi)懷悲憫。面冷腸熱,語苦心慈。工于為人,拙以謀己。憐才若命,見義忘身!搶W析理,燭照幽微。眾難群疑,當機立剖。聽者俯首,問者意消。唯是疾惡太嚴,望人過切,每致善良奉為圭臬,僉壬視若讎仇。窺其學詣,每覺浩博靡窮。挹其襟抱,唯嘆淵深無際。朗如秋月,化若春風。愈久追隨,彌增崇敬……——王一葉夏蓮居生平簡介 夏繼泉,字溥齋,號渠園,在日本曾用夏泉,歸國后改名蓮居,取號一翁。山東鄆城人,清季云南提督謚壯武公夏辛酉長子。公元1884年3月20日(甲申2月23日)生于新疆于闐(今改為于田),晚年寓居北京。1965年12月14日(乙巳十一月二十二日)無疾壽終,享年八十二歲。 曾為清附貢生,鴻臚寺序班,一品蔭生。曾任直隸知州、靜海知縣、江蘇知府、山東團練副大臣。辛亥革命被公推為山東省各界聯(lián)合會會長,宣告山東獨立。民國改元,被聘為山東都督府最高顧問,兼秘書長、參謀長等職。 1913年任岱北觀察使,后調(diào)豫西觀察使、汝陽道尹。1916年辭職歸里,又被聘為總統(tǒng)府秘書,1918年當選國會議員,任齊魯金石書畫館監(jiān)督,山東佛教居士林林長。1920年任山東鹽運使,徹底根除了多年的鹽務弊端,深博民眾稱頌。1921年辭職,籌備曲阜大學,兼東魯學校校長。 乙丑(1925年)張宗昌督魯以宣傳赤化罪加以通緝,而避居日本。在日期間與文化藝術(shù)界及宗教界知名人士內(nèi)滕虎(湖南)、狩野喜直等人交往甚深,并有吉川幸次郎、倉石武四郎及朝鮮金九經(jīng)等人前來就學(新中國成立后倉石武四郎隨文化代表團訪華時曾前往京寓帽兒胡同六號拜訪)。兩年后回國臥病津沽。1932年遷京。七七事變后,日方不斷托人敦勸參加偽政權(quán),先后提出任職有山東省長、教育督辦等,均予拒絕。在此期間反而作為共產(chǎn)黨高級聯(lián)絡點掩護過共產(chǎn)黨冀、晉、豫軍區(qū)派遣在北京做敵偽工作的地下工作人員毛定原(現(xiàn)鐵道部副部級,離休在京)及邊帥之(即邊伯銘,現(xiàn)離休在滬)。日本投降后,主要以研究佛學為主。山東同鄉(xiāng)何思源調(diào)任北平市長后常來進行學術(shù)研討,中央廣播事業(yè)局平津地區(qū)接收專員、北平市電臺臺長黃念祖(解放后任教于北京郵電學院,現(xiàn)任中國佛教教協(xié)會理事、北京市佛教協(xié)會常務理事,1988年榮任美國達拉斯佛教會永久榮譽會長)、副臺長齊昌鼎等常與相聚,共研佛學。1945年于北海團城舉建祈禱和平息災法會,萬人隨喜,盛況空前。為此,彭子剛曾于《大公報》撰文專題報導。 1949年北平解放后,山東旅京同鄉(xiāng)公推為山東同鄉(xiāng)會在京財產(chǎn)保管委員會主任委員,其財產(chǎn)計有西斜街山東同鄉(xiāng)會會址、宣武區(qū)登萊膠山東義地、山東中學等,新中國成立后移交民政局。此后,故交李濟深、梁漱溟、陳銘樞、章士釗、邵力子等人先后規(guī)勸參加社會活動,由于本人認為秉性率直,不宜作社會工作,故而婉言謝絕。后期為表達愛國之心,將一生撙衣節(jié)食所收藏之歷史珍貴文物三百余件,分別捐獻給故宮博物院、山東博物館和鄆城縣!豆饷魅請蟆贰ⅰ洞蟊娙請蟆吩菆髮,有關(guān)單位并在人民大會堂設宴答謝,同時國務院有關(guān)領(lǐng)導人習仲勛、齊燕銘、夏衍等亦出席參加。親朋好友贊其生平處事公允、為人剛正,但多有峻嚴之嫌。 論其治學,一生嚴謹,畢生堅持,夜讀達旦。雖事政多年,卻未忘求學,初由詞章,轉(zhuǎn)入經(jīng)史,繼而先秦諸子、宋明理學,博古研今,聰慧過人。一生著述,類廣文新,詩鈔文集,二十余種。詩篇千余,獨具韻格。文壇大家,多為嘆服。過從探求學海者,常有鄧拓、郭沫若、廖沫沙等人。如郭沫若見1962年7月14日《光明日報》發(fā)表其《說硯》篇后,當即前往求教,越日并親書該詩第四通以贈(郭書該詩現(xiàn)存北京文物商店資料室)。陳毅副總理讀其《秀麗辭》(《光明日報》1961年9月28日發(fā)表)、《詠杜》諸篇后,亦于中南海紫光閣設宴相款。席間備陳日內(nèi)瓦之行見聞,并以詩文為娛。為表謝忱,當席口誦七絕一首: 英光豪氣壯山河,舌戰(zhàn)余鋒發(fā)浩歌。 將相才兼廉藺志,回天豈用魯陽戈。 人民出版社曾擬出版其《渠園外篇》十種,由于文革開始,未能實現(xiàn)。其一生所著計有:《渠園詩文集》、《觀喜念佛齋詩鈔》、《邵康節(jié)安樂集鈔》、《白玉蟾詩禪道影疏》、《一翁幻語》、《二溪學粹》、《一夢漫語評敘》、《入道三字箴》、《魯東剩稿》、《藝林漫興》、《明湖片影》、《弦外音》、《倦游詠》、《一吁草》、《欣然錄》、《海外吟》、《中山引》(發(fā)表于《辛亥革命五十周年紀念文集》,山東省政協(xié)、省歷史研究所編,1962年發(fā)行)、《秀麗辭》(與《說硯》篇同時收錄于《東風舊體詩詞選》,1985年9月《光明日報》文藝部編輯發(fā)行)、《書院漫談》、《雜著拾遺》、《辛亥革命山東獨立記》(與《中山引》同時發(fā)表)、《乙丑魯難記》。 以上雖系作者多次遷徙后之殘篇余稿,僅占其全部著作十之二、三,而于六十年代又遭文革洗劫,目前所能見者只剩十余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