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者董樸垞是為人所遺忘的國學型史家。著名史家陳垣、顧頡剛的研究生, 得到夏鼐、周予同、白壽彝等名家的肯定。有近五百萬字作品,夏鼐稱他“白頭窮史,著作等身”。2. 關(guān)于孫詒讓研究篇幅*巨,*為詳備的著作。 本書1964年完稿,分傳記、時代背景、家世、交游考、學術(shù)、治學方法舉例、引書考、著述考、孫氏喬梓留心鄉(xiāng)邦文獻、對鄉(xiāng)哲遺著案語專輯、玉海樓、雜俎、文征、紀念,共十四卷,150萬字。這是《孫詒讓學記》足本的首次出版,是較早研究孫氏的專著。原書稿為董樸垞用毛筆行書直寫,董樸垞逝世后,其四弟董鐵錚退休后,花費了數(shù)年工夫用楷書橫寫謄抄,1988年3月將書稿清抄本復印件贈送溫州師范學院圖書館收藏,以供學術(shù)研究參考。溫州大學研究館員陳光熙先生組織專業(yè)研究人員錄入、點校,成此簡體中文版。孫氏研究始于1909年,前后作品不少,此書篇幅*巨,搜羅極為詳備,多有外界所未見者。孫氏交游廣泛,鄉(xiāng)邑士流甚眾,是書翔實可靠,為研究孫氏必讀之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