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本書的各篇文字,多為羅蘭·巴爾特在各相關論題領域內的“開山之作”,作者在各篇中特別表現(xiàn)出了如何根據(jù)新的視角來處理舊的論題的構想和嘗試。 巴爾特符號學,是一種學術、思想、文化的批評學。巴爾特是思想和文化的“意義分析家”,他將新的視角、方法和目標施用于舊有的文本材料上去。巴爾特的“價值”正體現(xiàn)在此創(chuàng)造性的“意義分析實踐”之上。這樣。他就對世人理解傳統(tǒng)文本的意義和價值的方式產(chǎn)生了一種沖擊效應。 ——李幼蒸 國際符號學學會(IASS)副會長 在(本書) 《符號學歷險》是作者故世后,由其好友哲學家兼專職編輯弗朗索瓦·瓦爾選編的。這部選集不僅內容較為豐富全面,而且編造精當,便于讀者系統(tǒng)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所以在1985年出版后相當流行,并被譯成多種文字。 這部選編實際上包括兩大部分內容:敘事符號學的原理和實踐,以及根據(jù)符號學方法對歷史思想和現(xiàn)代文化進行的意義構成分析(包括古典修辭學史的構成分析)。 《符號學歷險》各篇均為作者講稿輯錄,顯示出師生對話的文體和風格。換言之,講演者作為結構主義“作者”,甚至于是通過講述過程來呈現(xiàn)其本人思想探索歷程的,其講課過程,也即思想創(chuàng)造過程,也就自然流露出任何精神創(chuàng)造初始階段中所含有的探索性或“冒險性”(指對傳統(tǒng)、主流、專家的批評和違離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