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中國在發(fā)展道路上不斷前行,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發(fā)展道路逐漸浮現(xiàn)在世人面前。這條道路是中國人追求民族復興的結果,體現(xiàn)的是中國各界人士的智慧。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應該探究這條道路的未來方向,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遵循經濟優(yōu)選化的中國邏輯,落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反貧困實踐,而這一切離不開“中國學派”在學術上的努力。同時,也應該從靠前法治思想、民族思維、社會審美以及數(shù)字政府治理等角度理解中國道路在未來的發(fā)展。全書共收錄了10篇文章,分別為《中國道路與“超越資本”的文明》(王慶豐)、《理論自信何以可能》(曲紅梅)、《怎樣講好中國故事》(李龍)、《經濟優(yōu)選化的中國邏輯》(王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進程中的反貧困道路》(賈玉嬌)、《“中國學派”的構建與發(fā)展》(郭銳、郭婷婷)、《新時代中國靠前法治思想的及實踐探析》(何志鵬)、《從民族思維模式解析中西方》(李擁軍)、《中國當代社會審美進程與審美文化反思》(梁玉水)、《后真相時代與數(shù)字政府治理的袪魅》(于君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