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的分配正義理論主要是義務論的。這種義務論分配正義理論一方面或多或少受到康德倫理思想的影響,強調某種保證性和不妥協(xié)性,無法納入現(xiàn)實人性的;另一方面其證成又或多或少訴諸日常道德直覺,需要納入現(xiàn)實人性帶來的某方面的。由此,這種義務論分配正義理論總是面臨這樣那樣的動機困境。本書從后果主義出發(fā)論證分配正義,認為后果主義分配正義具有考慮結果的本性,故而可以把現(xiàn)實人性的明朗化、具體化。在此認識基礎上,本書形成了一種新的分配正義理論:既包含立足利他心的人道成分(人們的基本需要應該得到滿足),又包含立足自利心的公平成分(人們的所得與貢獻應該大致匹配)。自我所有權、私有財產(chǎn)權、自由交易權等的證成整體性地有賴于此,對自由、平等、公平等概念的融貫理解也有賴于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