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離線 共生


作者:李婷 編     整理日期:2021-08-20 02:58:16

科普"共生”的概念,也是為了破除直覺的科學偏見,樹立新的科學觀。共生關系并不都是互利的,而是存在多種模式;看似不好的"寄生”關系也不全是有害的。共生是中立的,也從未在生命的歷程中缺席。或可理解為:我們?nèi)绾闻c萬物建立聯(lián)結(jié)。在這本書里,我們從四個維度縱向解剖了這個共生系統(tǒng)。從比爾·蓋茨和馬克·扎克伯格推崇的自然新史微生物開始。
   生命占領這個星球不是靠競爭,而是靠聯(lián)結(jié)!R古利斯和薩根
   共生(Symbiosis)的概念來自生物界,描述的是兩個伙伴之間密切、長期的相互關系。
   本期專題我們將從微生物的角度出發(fā),開始一場“由內(nèi)而外,以人為中介”的共生之旅。
   向內(nèi)探索,我們將看到細菌、器官、心智,在人體內(nèi)部化學反應;向外延伸,我們和他人、動植物、城市,在不同的時間和空間交錯互動。這一系列復雜而長久的聯(lián)結(jié),幫助人類進化出了一個靈敏的系統(tǒng)。在這個系統(tǒng)中,我們與共生對象不斷交流反饋,或是平等互助,如腸道菌群和寵物,我們與它們維持著或發(fā)展出積極共生的場景;或是各有損耗,如多重人格的困擾和城市空間的不友善,我們還在治愈和改造。正是通過這樣的機制,人類認識、拓展自己和外物,同時也改變著世界的樣貌。
   共生絕不是對立。
   “工具”專欄回溯了搜索引擎和搜索技術(shù)的歷史發(fā)展脈絡,探討了搜索行為對心智的影響,以及人與工具相互塑造帶來的詰問和反思。
   鍛煉自主的心智總是必要的!皩懽鳌睂诜窒砹岁P于冥想練習的私人攻略。
   閱讀通常指向文字,這讓“圖像小說”這個描述略有尷尬。本期“緩讀”專欄關于漫畫和圖像小說的定義與紛爭。簡單總結(jié)就是,漫畫就是漫畫,漫畫有不同種漫畫。是孩童的玩樂,也是大人的藝術(shù)。閱讀普適所有人,漫畫也是。
   “遺產(chǎn)”專欄特別獻給2020年初去世的數(shù)學物理學家弗里曼·戴森。作為全世界偉大的頭腦之一,戴森一生的學術(shù)道路上諾貝爾獎得主遍布,他本人卻始終未曾獲獎。但他憑借自己遠超一般科學家的寫作能力和熱忱,為千萬普通讀者打開了一窺科學的門。因為戴森,我們離科學如此之近。





上一本:丸山真男:在普遍與特殊之間的現(xiàn)代性 下一本:日本社會政策 少子老齡化狀況檢視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離線 共生的作者是李婷 編,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