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木依藏族文獻》是廣西師范大學聯(lián)合清華大學中國西南地區(qū)瀕危文字搶救、整理與研究項目組策劃組織的學術項目相關成果之一,是對“納木依”這一藏族支系及其語言文字、社會風俗、歷史故事傳說等進行的全面介紹與解讀。納木依是藏族的一個支系,族群聚居在今四川西南的雅礱江及其支流安寧河流域,目前族群人口有5000人左右(亦有統(tǒng)計稱約有12000人),其文化、宗教、語言受川西藏族影響較深,故在新中國成立后被劃分為藏族支系。納木依有自身獨特的語言與文字系統(tǒng),表現(xiàn)為以象形字符表示相應的內(nèi)容,納木依字符本身已經(jīng)具有了文字的記錄功能,不同的字符形態(tài)與書寫位置、字符顏色的不同,往往表達著不同的意義,但在實際調(diào)查和研究中發(fā)現(xiàn),這些字符多數(shù)情況下還無法表達相對獨立的意義,而需要借助于閱讀者的傳承和理解程度視具體解讀環(huán)境的不同、與其他字符相配合來作出不同的解釋。《納木依藏族文獻》在實地考察與文獻解讀的基礎上,向我們?nèi)娑鷦拥卣故玖思{木依語言、歷史文化、社會生產(chǎn)生活及民俗信仰等諸多方面的真實情況。全書在結構上由納木依族群概況、納木依語言概況、文獻精選精譯、納木依語言文字字符表、訪談口述史、納木依語研究初探、調(diào)查筆記等組成,多維度、多方面地展現(xiàn)了納木依這一藏族支系獨特的歷史文化與語言狀況。文獻精選精譯及納木依語言文字字符表是本書的主體部分,共選取“納木依歷書”1種、“納木依神路圖”2種、“納木依印棒”2種、“納木依唐卡”1種進行了解讀、記錄與譯解。全部譯解以獨立的象形文字字符為單位,逐一用靠前音標注其納木依語發(fā)音,根據(jù)納木依發(fā)音人(精通納木依語言、文化的當?shù)丶{木依人)的解釋確定其意義,并在此基礎上梳理并確定所選釋文獻的整體意義。這種解讀方式,可以為進一步解讀納木依文字提供有益參考和示范。同時,本書還為歷書《哈克》及納木依印棒整理出了基本字符表,以便于分析字符所表達內(nèi)容所存在的規(guī)律性。本書對納木依帕孜等作了口述史方面的采訪,記錄了若干流傳于納木依族群間涉及納木依人起源及重大歷史事件的傳說與故事,這些口述史與故事在內(nèi)容上涉及納木依民族宗教文化、社會風俗、家庭狀況等諸多方面,可以為了解納木依族群狀況提供較為真切的手資料,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納木依族群僻居于我國西南地區(qū)大山深處,與外界的交通、交流長期受到自然環(huán)境等的,因而較好地保持著民族本身的特色和原生態(tài),但隨著社會發(fā)展和交通等的改善,納木依族群本身的語言、文化等也越來越多受到外部文化進入的影響和熏染,吸收新的元素與因子而開始發(fā)生著新的變化。本書的出版,既有語言學、文化學、民族學上的研究價值,同時本身也是對納木依族群文化的一個具有時代意義的記錄樣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