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有個分期問題,也就是說,這部《匯編》選材從什么時候開始。這是一個不太容易處理得好的問題。我們的選材從唐五代開始,并不等于說在此以前就沒有研究近代漢語語法史可資利用的材料,而是因為用當時的口語做基礎,而或多或少地攙雜著文言成份的作品大致是從唐五代才開始出現(xiàn)的!秴R編》唐五代卷所收的唐人傳奇《游仙窟》、禪宗語録、變文等材料就說明了這一點。 唐五代卷所收以禪宗語録和變文為主。這是佛教傳入的產(chǎn)物。 佛教的傳入大約是西漢末或東漢初的事。六朝時期,佛教勢力已經(jīng)很鞏固,到了唐代又有更大的發(fā)展,并形成許多宗派。禪宗就是其中影響很大的一派。這一宗有它特殊的主張和方法,認為主觀上有所覺悟就可以成佛,因而不重誦經(jīng)修行而采取口耳傳習的方法。這一派的「語錄」特別盛行,原因卽在于此。禪師怎么講說佛法,弟子就怎么記録下來。唐五代卷所收的《六祖壇經(jīng)》、《神會語録》和《祖堂集》,都是這種性質(zhì)的文獻。 唐五代卷還收録了變文以及性質(zhì)與之相近的俗文學作品。變文本來是唐代寺院和民間流行的「俗講」的產(chǎn)物,*初大概是以講唱佛經(jīng)故事為主,后來才增加了歷史故事和民間傳說的題材。變文的語言比較通俗,這正是服務于宣傳佛教的目的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