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瞿秋白與中國現代語言規(guī)劃


作者:汪祿應     整理日期:2021-05-11 10:58:12


  在瞿秋白規(guī)劃理念中,“普通話”的特別之處在于它與各類方言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換句話說,在瞿秋白看來,什么樣的方言都可以進入普通話。這樣的普通話理念可能與不少人的普通話概念有不少距離,但卻是當今社會公共交流的“常態(tài)”。帶著一定的方言影響走進各種各樣的公共交際現場,哪怕是非常正式的話語環(huán)境做直接交流,這是瞿秋白時代的普遍情況,也是八九十年之后今天中國公共社交領域的常態(tài)。即使是語言學專業(yè)科班出身的人們,他們的交流要想達到播音主持的業(yè)內水平,這是很不現實的。瞿秋白時代,現代廣播和有聲電影在中國才剛剛起步。據趙玉明《中國現代廣播簡史》介紹,國民黨在南京的中央廣播電臺為擴大發(fā)射功率從德國進口的設備1932年才安裝完成;而據陸弘石、舒曉鳴《中國電影史》的研究,到1936年后,聲片才基本取代默片。所以,瞿秋白的普通話理念里雖然有“標準語”概念但不是極其強烈,這是時代的局限。但是,這種“標準語”概念不強的“普通話”卻是中國各個階層實實在在的實際“通用語”。也就是說,瞿秋白所強調的雖然不是“標準普通話”,但卻是現實生活中使用頻率非常高的“通用普通話”。假如這樣來區(qū)分普通話的話,瞿秋白所主張的普通話理念或者說他所強調的普通話概念就非常具有現實意義了。因為即使對“標準普通話”要求非常嚴苛的廣播電視,一度也能寬容一些聽起來不太標準的“通用普通話”。1999年帶有較濃四川口音的劉儀偉竟然在央視《天天飲食》節(jié)目中一舉成名,受到很多觀眾的追捧。后來,劉儀偉還在《東方夜譚》中說新聞,幽默,活潑,有親和力。至于崔永元也是一口的“北京普通話”,然而他主持的《實話實說》《小崔說事》節(jié)目卻在央視火爆十余年。即使像白巖松這樣的央視主持,其普通話的標準程度也著實讓人不敢恭維。實際上,任何一檔脫口秀節(jié)目都有可能“請”方言來參與,甚至還有主動邀約的情況。





上一本:中醫(yī)藥特色思政課教學案例解析集 下一本:語料庫語言學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瞿秋白與中國現代語言規(guī)劃的作者是汪祿應,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