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所”字結構及相關問題研究》所論,既有對“所”字結構性質的重新認識,也有對“所”字結構中“所以”及相關問題的深入討論,還有對現代漢語“之所以”的用法和詞匯化問題的分析評述;對于漢語中的“何所……”結構,筆者認為,其有“何所,”和“何所”的區(qū)別,“何所,”是疑問代詞“何”修飾、限定名詞“所”而形成的偏正式短語,其放在動詞前作狀語以詢問處所;“何所”是“所”字結構作主語,因強調謂語“何”而后置,從而形成“何所……”形式。李維琦先生說,“何所”“只有‘何’的意義,多數情況下與‘什么’相當”。 《漢語“所”字結構及相關問題研究》對“所”字的構詞也進行了較為細致的探究,既從內在結構、成詞過程、量化功能、用法特點、參與構詞等方面比較了“所有”“有所”的異同;又從表現形式、組合固化、成語語義、適用語境、結構關系等角度對“無所”進行了考察;同時還以形成路徑、動因機制、意義關聯、功能差異等為視角,對“無所謂”主觀化的形成作了探索。對于漢語中的“為……所……”句式,筆者主張,主語為受事的判斷句式“為……所……”,經過重新分析(reanalysis),其*后變成了漢語的被動句式,隨著句式功能的轉變,“所”也由特指代詞轉化為被動標記。漢語中,有用“為……所……”句式表判斷的用法,但更多的是用其來表被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