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情到深處涌詩篇自序:情到深處涌詩篇 我自幼喜愛文學,雖生長在書籍貧乏的“文革”年代,但從年少起,在母親的影響下,就千方百計搜集文學名著,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和條件,接觸古今中外文學經(jīng)典,并如饑似渴地閱讀,特別是對古典詩詞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謴透呖己螅铱忌狭诉|寧大學哲學系,在學習哲學的同時,我旁聽了中文系王向峰老師的文藝理論課,開始系統(tǒng)地學習文學知識,并組織和參加了學校的社團組織——詩詞學社。20世紀80年代初正是文學大繁榮的年代,“傷痕文學”“朦朧詩”風靡校園。從那時起,我開始寫詩,并在文學期刊上陸續(xù)發(fā)表了一些作品。大學畢業(yè)后,隨著年齡閱歷的增長,這一興趣不降反增。特別是近些年,詩詞創(chuàng)作開始步入高峰,尤其是走上領導工作崗位后,隨著接觸的事、認識的人的增多,生活更加豐富、工作機緣更多,也隨著出差任務的增加,游歷祖國名山大川的機會增多。每每遇到感動的事,每每出差返程后,都有詩詞作品出爐,長年日積月累,以至于21世紀初,大陸和港臺出版社陸續(xù)出版了以《和風細雨集》為代表的我的幾部詩集,在知識圈,特別是在詩詞界產(chǎn)生了較大的影響。遼寧省美學學會、詩詞學會還在2008年夏天舉辦過我的詩詞研討會,王向峰老師主編了一本《都本偉詩詞論集》的文學評論集。文學界把我的詩詞定義為以“情”抒寫的浪漫派詩詞。這一評價我是十分認同的,從詩詞,特別是詞的創(chuàng)作來說,我的作品談不上嚴謹,往往筆走偏鋒,隨心所欲,打動人的乃是它們大都以情感取勝,這與我對詩詞的理解和創(chuàng)作傾向有關(guān)。 我認為,佳詩貴在有真情。詩也好,詞也罷,必須押韻、講究平仄、用對仗、合格律。但押韻的文字就是詩嗎?講平仄的文字就是詞嗎?不是,那可能是“順口溜”之類的東西。平仄、對仗、用韻,只是詩詞形式上的要求,是表象,是皮毛,而用情才是詩詞內(nèi)容上的要求,是本質(zhì),是核心。古典詩詞的血肉是情感。香山居士有言:“詩者:根情,苗言,華聲,實義。”陸機說過:“悲落葉于勁秋,喜柔條于芳春。”(《文賦》)劉勰說過:“物色之動,心亦搖焉。”(《文心雕龍·物色》)。隨園老人也說:“詩者,人之性情也。近取諸身而足矣。其言動心,其色奪目,其味適口,其音悅耳,便是佳詩。”(《隨園詩話·補遺》卷一)詩主情說,尤以袁枚為*,袁枚論詩,講究“先天真性情”。(《再答李少鶴書》)“性情得其真”。(《寄程魚門》)“千古文章,傳真不傳偽。”(《小倉山房集》卷十)重性情,是袁枚“性靈”說的要義與精華所在。如袁枚論“詩圣”杜甫,亦以“情”字著眼。他說:“人必先有芬芳悱惻之懷,而后有沉郁頓挫之作。”袁枚認為,杜詩的好處不僅在于“每飯不忘君”,更在于“深于情”,在于對友朋、弟妹、夫妻、兒女的一往情深。這確實是大見識,深得杜詩之魂。其實,袁枚本人也是這樣的人。《清史稿》中說:“枚篤于友誼,編修程晉芳死,舉借券五千金焚之,且撫其孤焉。”他的詩文集《小倉山房集》中關(guān)于朋友、兄妹、兒女之情的佳作頗多,皆是真情洋溢之作。 得古典詩詞之“真?zhèn)?rdquo;,我在詩詞創(chuàng)作中,始終以“情”為核心:游歷祖國的名山大川,使我生出對祖國的無限深情;與親朋好友的相處,使我生出對親朋的深深友情;雙親的過世,使我生出對雙親無限懷念的骨肉親情;對生我養(yǎng)我故土的依戀,使我滋生了“生于斯、長于斯”的刻骨銘心的鄉(xiāng)情;壯美秀麗、時光流轉(zhuǎn)的四季景致變化時,使我生出對大自然的依依不舍的戀情;對家人相親相愛卻不能常相見常相守的孤獨,使我生出日思夜想的愛情。我把生活中的這些情感訴諸筆端,于是一首首歌頌自然、生活、人生、生命的詩詞便應運而生。如充閭先生所說,本偉“無論是寄情山水、謳歌祖國的壯麗河山,還是緬懷雙親,抒寫對親友的眷戀,都充溢著一種灼灼的真情”。(《和風細雨集》序一)向峰先生說,本偉的“百余首古今體詩作,或寄情山水、感悟生命,或探幽尋古、思索人生,其潛心營造的詩情畫意,使人在潛移默化中進入詩詞的情境,受到審美的熏陶和情思的感化”。(《和風細雨集》序二)誠哉斯言,詩界稱道的我的《母祭日感懷》《清明祭》等是我滿懷深情對雙親的無限懷念(親情);《焚祭》等是我對已故詩友情真意切的詩情表達(友情);《可不可以》《等你,在雪中》等是我對愛情執(zhí)著追求的浪漫情懷的詩意闡發(fā)(愛情);《英金河的訴說》《心系這片土地》等是我對生我養(yǎng)我故土的依戀和對我為之奮斗五個春秋第二故鄉(xiāng)的詩情表達(鄉(xiāng)情);而更多的詩作是在面對祖國名山大川的壯美秀麗、四季流轉(zhuǎn)的景色變換時,產(chǎn)生的情感沖動而作的激情抒懷(自然之情)。我的妹妹,遼寧師范大學中文教授都媛精辟地概括說:哥哥的詩詞告訴我們,“親情、友情、愛情引領我們向善,故園情、山水情教會我們感恩。激情、真情情情奔涌,促使我們對周圍張開愛的懷抱。”“感情的*境界其實是一種歸宿,是一種回歸大自然后的情感釋懷,一份和風細雨后的安然;感情其實也是一種對話,蘊育著無數(shù)的情懷。”(《都本偉詩詞論集》)知兄莫如妹,妹妹的這段話是對我詩詞的*準確詮釋。 總之,我的詩以“情”見長,“情動于中而形于言。”(《毛詩大序》)所以,在本文叢中,我將此前發(fā)表和出版過的詩作匯集于此,書名定為《詩以言情》,進一步突出強調(diào)我的詩作的特點,并將詩詞界對我詩詞的評論,擇其要者,登載于此,以便讀者閱評。 本書分為詩詞作品和詩詞評論兩部分, 主要內(nèi)容包括親情、友情、詠春吟秋、月下感懷、園之情、人生感悟、寄情山水、思古幽情、工作地感懷等。
|